耕耘者言

出版时间:1999-07-01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秦晖  页数:3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第三代学人自选集(第1辑):耕耘者言·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学反思、宗法农民与社会主义民主革命、社会文化观与农民文化论、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当代农民研究中的“恰亚诺夫主义”《农民、政治与革命》中译序、农史新证、后期大西军营庄制度初探、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析之一等。

书籍目录

理解农民,理解自己——四十而惑者自述农民学反思宗法农民与社会主义民主革命社会文化观与农民文化论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当代农民研究中的“恰亚诺夫主义”《农民、政治与革命》中译序农史新证后期大西军营庄制度初探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一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析之一“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清初至民国——关中农村经济与社会史研析之二农村改革丛谈“离土不离乡”: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模式?——也谈“乡土中国重建”问题市场、“后市场”与现代农业90年代的农民非农化:农民流动问题“农民”与“农业者”——“农民”概念的定义问题农村改革系列之一:恒产、恒心与土地农村改革系列之二:“村”兮归来农民文化与改革乡企在十字路口——关于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调查与思考“手拉手,一起干”——丹麦农民与合作运动

章节摘录

  一、明末云南的社会危机  营庄制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既是明末大规模农民战争的产物,也是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当时深刻的社会危机的结果。  明末的云南与全国一样,陷入了社会危机的泥潭中。除了与内地相同的内容(土地兼并、赋税苛繁等)外,云南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生产关系相对落后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元以前,云南先后处于南诏奴隶制、大理领主农奴制统治下。元以后特别是明初,汉族移民迅速增加,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使地主所有制下的封建租佃关系成长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但落后的领主制乃至奴隶制经济仍在各土司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当时,云南农业中主要有四种成分,即土司庄田、寺院庄田、屯田与勋庄。它们之间“井闾相望,阡陌相错”①,“兵民相参,畛畔相入”②,“营兵与土司杂处,自相凌轹,屯田皆土司故业,每每修隙”③,彼此影响,进行斗争和渗透。  土司庄田即所谓“司田”或“夷田”④,大部分仍盛行着以古老的村社土地制度为躯壳的领主制。封建领主们通过村社共同体控制着劳动者的人身,并将其束缚在世袭的份地上。如武定府“土官专制,设曲觉三人,分管地方;遮古三人,管理庄田;更资三人,管理喇误(差役),一应调遣,各领步兵从征;扯墨一人,管六班快手;管家十二人,管庄田租谷,皆头目也,藉土衙之势索取,夷民畏之如虎,故土官亦借头目之为爪牙攫噬,其势益张”①。这些“头目”系从村社职员演变而来,他们成为土司领主附庸后,村社成员也就成了向领主提供租谷、“喇误”的庄园农奴。另一些地区则领主制处在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农奴制大庄园,领主对农民实行早期斯拉夫型的剥削方式,即“索贡巡行”。这些领主“无仓廪之积,无租赋之输,每年于秋冬收成后,遣亲信往各甸,计房屋征金银……承行者象马从人动以千百,恣其所用,而后输于公家”②。这种方式下村社组织形式就保存得更完整。无论哪种方式,其共同特点是土地私有制尚未深化(仍为共同体的躯壳所掩盖),对劳动者的超经济强制极严酷,劳役地租(“喇误”等)与作为暴力征服后果的“索贡”占有重要地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耕耘者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