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孙继南  页数:465  字数:52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孙继南、周柱铨主编的《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由文字、图片、谱例组成。作为一部具有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特色的音乐史读物,也适宜于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阅读,从中可以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至第七章为古代音乐部分,第八章为近代音乐部分,第九章为现代音乐大事记,三者有机地组成中国音乐历史长河的概貌。
本书力图用唯物史观去探索我国几千年来音乐发展的规律,对于各个时代的重要音乐文化现象、音乐人物和音乐作品,也力求在资料准确的基础上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解释与评价。

作者简介

孙继南,1928年生,安徽芜湖人。1952年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保送至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两年。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及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1994年离休前曾任山师及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艺教委委员、中国音协音教委委员、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著有《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主编之一)、《黎锦晖评传》、《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及《当代中国音乐》的部分章节。

书籍目录


编写说明
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第三节 古歌与古乐舞
第四节 古乐器
第五节 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第二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第三节 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 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六节 音乐思想
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乐府
第三节 鼓吹
第四节 相和歌
第五节 清商乐
第六节 百戏中的乐舞
第七节 音乐美学思想
第八节 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九节 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第十节 乐律宫调理论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宫廷燕乐
第三节 民间俗乐
第四节 音乐理论
第五节 记谱法
第六节 音乐机构
第七节 著名音乐家
第八节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第五章 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三节 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第四节 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第五节 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第六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七节 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第八节 音乐论著举要
第六章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戏曲的发展
第三节 民间歌舞、说唱
第四节 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 重要曲谱
第六节 朱载培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
第七章 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
第一节 概述
一、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三、社会音乐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传统音乐
一、戏曲音乐
二、说唱音乐
三、民歌与民间歌舞
四、传统器乐
第三节 声乐
一、群众歌曲
二、独唱歌曲
三、合唱歌曲
四、电影、戏剧歌曲
五、作曲家与作曲家群
第四节 器乐
一、中国乐器音乐
二、西洋乐器音乐
第五节 歌剧音乐
一、儿童歌舞剧
二、新歌剧的探索与发展
三、《白毛女》——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
第六节 音乐教育
一、普通音乐教育
二、社会音乐教育
三、音乐师范教育
四、专业音乐教育
第七节 音乐思潮、音乐美学和音乐史学
一、中国音乐新思潮
二、音乐美学
三、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
第八节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一、中国留学生对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二、来华外籍音乐家对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三、中国音乐文化的对外传播
四、外国音乐论著的译介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音乐大事记(公元1949年7月—2010年12月)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二 谱例目录
附录三 图片目录
附录四 人名索引
后记
修订版后记

章节摘录

  民歌的理论研究是近代传统音乐研究中最受重视的一项工作。许多新音乐工作者对民歌的音乐形式、结构种类、旋律、音阶、节奏等作了专门的研究。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民歌音乐研究取得最多收获的一个时期,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冼星海的《民歌研究》、《略论民歌研究》是力图从历史、现实的纵线把握,从歌词、音乐的不同层次探寻,从中外民歌的比较,从民歌与创作、与新文化的发展方向多方面研究民歌的重要论文。吕骥的《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既从民间音乐研究的总体讨论民歌研究,又把民歌列为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部类专门论述,对民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民歌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对全国各地的民歌研究、新民歌创作、民歌风歌曲创作都起着有益的推动作用。  近代民间歌舞的发展也有其特点。秧歌、花鼓、花灯、采茶等是较有影响的种类。这些民间歌舞形式,载歌载舞、歌舞并重,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生活情趣。近代民间歌舞中,有以歌伴舞者,也有用器乐伴舞者,如汉族的龙舞、狮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等。还有一些民间舞蹈是舞者自奏乐器为舞蹈伴奏,如苗族的芦笙舞、藏族的弦子舞、彝族的跳月等。  与民歌随时随地即兴歌唱不同,近代民间歌舞大多在风俗节日和喜庆之时表演,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民间歌舞又不同于商业性的歌舞演出,它们大多是助兴式或竞赛性的群众性表演,是长期流传下来的传统歌舞,这种歌舞的音乐风格以粗犷、质朴、通俗、明快为突出特征。  以陕北秧歌为代表的新民间歌舞的大发展在近代是十分突出的。秧歌,原是广泛流行于汉族地区的群众性歌舞,一般在节庆时演出。它综合了民间的鼓舞(腰鼓、花鼓)和化装表演(舞狮、跑驴、旱船等)等艺术,表演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是民间艺术中影响颇大的广场歌舞。延安是秧歌活动兴盛的地区,这里的新文艺工作者在40年代初期开始了对秧歌的改革。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首先组织了大秧歌队,采用新鲜、明快的舞步和形式,使新秧歌受到了老百姓的更大欢迎。《解放日报》及时地发表社论予以总结、宣扬。自此,新秧歌活动迅速流传开来。到1944年,仅陕甘宁边区就有秧歌队近千个,各秧歌队都演出了新秧歌。这种群众性的新民间歌舞继而在华北、山东得到发展。后来,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新秧歌也传人京、津、沪、宁等大城市,成为近代最普及的一种民间歌舞。秧歌音乐主要取自当地的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由于新秧歌运动源自陕北而后传开,新秧歌音乐中又以陕北音乐风格为显著特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0条)

 
 

  •   中国音乐史考研必考,本书也是大家所喜爱的书籍。
  •   建议当当为考研书分类,详细一点的,比如说艺术的考研书、教育类考研书
  •   这个书还行,内容教精简,如果想做大概了解可以用,当当价位合理,推荐在当当买!
  •   这本书我们是买来上课用的,内容很丰富很好
  •   古代史与近代史都在一本书上 内容也很全面 纸张感觉很好
  •   很喜欢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   到时包装保护得很好,书本全新,同学们都学好极了
  •   考研必备~~~写得很详细,开始啃书吧~~~
  •   宝贝是正品哦,支持当当
  •   内容详细 条理清晰 值得一买 不过旧版感觉好一点
  •   还不错,就是看起来太教材。。。好吧,考研专用。
  •   是正版书,质量好,就是物流慢
  •   是教研的必备书。
  •   刚买了就双十一打折了。。还不错
  •   质量很好,也很快
  •   当当的东西一直很好
  •   不错 价格优惠 发货快 物流快
  •   挺好的书,值得一买,有信用
  •   内容丰富,简单易懂,也好梳理,背起来方便!
  •   课程需要买,买回来挺好
  •   宝贝很好,质量也很好,物流速度很快
  •   很有条理,讲解清晰,线索明朗。
  •   很好,很喜欢。一直都喜欢当当网的东西,速度也快,态度也好,东西也很好。
  •   速度快,物品好
  •   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进 购物基本满意 起码 书的质量很好
  •   是我想要的考研用书
  •   不错的书···
  •   商品与描述相符,对比旧版确有增补,书更大,内容更充实了!
  •   hzo
  •   还没看呢,质量看上去蛮好的。
  •   移仓的书果然很多尘。。不过书无损就好。
  •   给好评,赞!!
  •   不错,比在淘宝买的质量好
  •   挺好用的,挺好的,很好!
  •   考研用书,比较好
  •   快递有点慢、、、不过书很正!!!
  •   老师要求买的教材,质量不错
  •   与老版相比,新版更为系统!
  •   考研用的!很好!很好!正品,有发票!满分!!!
  •   书皮上有折痕,直接竖的一道,一看就是折了,部分还有磨损,看着像被人用过的,内容很好。
  •   图片不太真
  •   仔细与旧版核对过了,只有最后添了十年的简要;前面的文字内容修改处不超过10个字。对于一般的学习而言,其实旧版也未尝不可。
  •   本来买了想考研用的,结果没用上
  •   有错字,不知道应该说是正版还是说不是正版,内容还不错,复习有帮助。
  •   学校要求买的,感觉还不错
  •   还行一般。发过来的书封面比较皱。边角有破损。里面还好
  •   换新版的了,旧的用不了了
  •   书的封面很脏 颜色都磨掉了 这一点很不满意 内容很好
  •   救急很得力
  •   内容更精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