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汉画像石

出版时间:2002年12月1日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冯沂等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临沂汉画像石》是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临沂汉画像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话说,写这个我应该掏出一把蒲扇摇着,因为要自卖自夸,还要负责推销和煽情说故事。参与此书的一个老头跟我有极其特殊的关系,故义不容辞,有意购买者请联系我,价格可详谈。
      
      源起是吾乡雨季来临,这种时节家家户户都有点什么在发霉,吾家的地下室里也积压了百余本书有待长毛,诸位看官来去匆匆,若是有一位得闲,恳请驻足片刻,听一两句闲话。为了不至于乏味,您可以随便想象个背景,比如避雨至一郊外小店,雨打豆棚,滚水沏粗茶,而路上行人稀少,就坐下听一个话唠小二慢慢细细、表一折发霉记。
      
      我有一个爷爷(蹩脚的说书人想了半天居然开了这么一个头),是天底下普通老头中的一员,普通考古工作者,未有过什么震惊的发现,这么说他或许(肯定)不同意,但起码我不知道。多半是受了艾马殊伯爵的荼毒,致使我长久以来都对荒郊野地抱有不切实际的病态幻想。只要沾上“田野”就千般好,哪怕是在田野里屙屎——也觉得哪里是拉屎,简直是拉风。餐风饮露只沾尘土不沾功利。而爷爷却从未被我归列到其中,大约因为觉得他就是我爷爷,而且我一直觉得爷爷好名,参加了什么会议,那些小证书都整整齐齐地攒着,而且热衷于发表文章以及看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各种地方。我很不理解也很不满意,常跟他争执,我说是好求名声,他则坚称这是荣誉,二人各执一词,往往不欢而散。而且除了照片,我也绝少有机会看到他的实地工作,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总是戴着礼帽(包括吃饭时),窝在书房看书或写字,吃饭要叫两遍以上“爷爷,吃饭啦~~”才行,要还是听不见,须派一个人亲自去请,进屋就见老头戴着花镜念念有词,连床上都是书,这场景一点不浪漫,一点不梦幻,因此我的“野外热”从未发挥到他的书房里来,爷爷也就只是爷爷。
      
      不过他虽然好名,但并不重利,做的事情都非常单纯,没有什么附加目的。不会为人处世,不会经营生财,不会照顾自己,主要的生活技能是煮鸡蛋和洗衣服,他身上一直有小孩子天真和软弱的一面,不谙世事,考古就是他唯一擅长的全部,而且只是出于喜欢。听姑姑讲他年轻时独自面对着金豆子毫不动心的故事,我自然哇哇乱叫,恨不能再现当年好倾数扫入囊中,他静静地听着,不说话,有一点点局促,一点点得意,我问他,你就没想过拿一粒?一粒也没有?他皱皱眉,说,没想过。
      
      我们,或者说我们各代表的两代人价值观如此不同,我明显是时下急功近利且不遮羞的那一拨,小时候他把我放在自行车大梁上带去博物馆——竟然是认真要给我做讲解。我一眼看中了陈列的一个水晶兽,忘了是放在墓里干嘛用的,不过据说石质的居多,水晶的少见。我问他能不能拿回家,他一脸无奈:当然不行。我那时确实很小,他高高兴兴地专门带一个小孩去博物馆,而且并不会照顾,他讲解得兴起,不知道带我去厕所,结果我尿裤子了。回家的路上两个人都很郁闷,他估计是想到奶奶的唠叨,我是为了那只水晶兽没有到手。
      
      还有一段更小时候的记忆残片,我在一个人的臂弯里探出身子看一个深而大的坑,下面有骨头有罐子,我们随人群围着大坑缓缓转动。那一段像是个幽暗且带土黄色的梦,我惊异的重点在于周围的环境,而一直不记得抱我的人是谁,现在我猜想那个人可能是爷爷。
      
      他是十分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和自己打交道的东西,所以就是出于这种单纯的热情带着自己的孙女去看,又惊讶又欢喜又骄傲地指给我:看!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东西!这应该是他想告诉我的,可惜被我焚琴煮鹤的贪心煞了风景。不过前两年去看,那只水晶兽还在,好的东西永远长久。
      
      一件像样的古董都没攒下,一件也没有,好像有个小罐子,差不多值几千块钱,结果搬家的时候搬丢了——简直像个黑色的小笑话,带一点眼泪的那种。
      
      好在他对财富的定义比较丰富,丢了这件还有别的,曾骄傲地指着他一屋的书宣布,这些将来都是你的,大有托付了一座金山之势。
      
      他研究的东西和他写的东西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如果要我给他贴一张标签,居然可以除了“考古”不用别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在这上面慢慢过去,不再回来。
      
      客厅里挂着人家写给他的一张条幅,“踏遍青山人未老”,可是我的爷爷已经老了。
      
      爷爷老了,跟不上的东西越来越来多,他开始想念老家和老房子,他开的蹩脚的玩笑我们觉得不好笑,他愿意有人到他屋里去听他讲最近的发现,但大家大多没有耐心。他对抗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推着他的大转椅回他的书房里去。走路开始拖拉地,从客厅拿一点儿好吃的——比如一个桃儿,一个柿子,或者我们不吃的小零食——再回书房里吃。最近听说他开始在枕头下面藏吃的,我惊诧他已经是一个老人,比抱着我看车马坑的那个爷爷还老,比骑车带我去博物馆的爷爷还老,老得越来越像小孩。有一天他说:“毛毛,我跟别人学了一个魔术,变给你看。”说着拿出扑克牌表演,带着一点讨好的意思,我烦躁至极,便说:“没意思!你知道真正地魔术什么样吗?”他讪讪地变完收了牌走了,我十分心酸,觉得他怎么变成这样,又恨自己,难过得简直要大哭。
      
      去看桃姐,从头哭到尾,回来仍止不住抽泣,再看恨不得从片头字幕就开始哭,哭我自己,哭所有人,哭我们都将老去,终将老去,哭这劳累的生命。
      
      这是他一点一点写的书,送出去一些,公家的人用公家的钱买走一些,卖出去一些,可是还剩很多,他就把它们捆好,摞好,打包好,带着它们搬家,藏进地下室里。又一个雨天来了,家里人都担心书发霉,劝他卖掉,他觉得有价值,他不愿意便宜卖,他不愿意再听这种劝告,于是——这一点是我想象的——他又推着他的大转椅回自己的小屋里去了。他的大转椅我小时候常在上面转着玩,在小姑婚礼那天我终于从上面摔下来磕到了头,哭得像刘备一样,从那以后它给我的感觉全是疼痛的。
      
      我想努力地替他推销,讲一个吸引人的好故事,作为孙女我实在是既不乖巧又不温顺的坏典型,对他坚持的那些天真的言论我都忍不住烦躁,没有耐心听他讲最近新考证出了什么什么,我总是在发完脾气后懊恼和后悔,自问为什么会这样,许是对人衰老的不甘,许是对他变成这样的难过,可我真的希望他高兴,比如这种没人看没人买的书突然被所有人识得并高价卖光,而我能为他做的只有这一篇发霉记。
      
      我觉得我理解他为什么宁愿那些书在地下室里发霉,虽然发霉了他又要生气。我想说的是,有一些人,做出的成绩不值得流芳千古,但是其中有些价值跟能够流芳千古的成绩相比并不低下,因为这些价值不是市场决定的,也不是用价格体现的。
      
      我打算暑假回去跟老爷子表忠心,保证将来就是盗墓也会把考古这活接下去,我觉得他一定很高兴。然后嘟哝着:那我还真能帮上你。
      
      我爱你。当你老成我的孩子,我要好好待你,谁敢欺负你,我就狠狠地揍他大爷的,我想帮你做所有我能做的事,把最好的都给你,像当初你对我一样,像那位名作家所说,你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十个夏天过去,十个发霉的季节交替,十个不同年纪的老人越来越老,有些东西发霉了,有些东西将要发霉,我把它们记录下来,谢谢你看完这篇发霉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