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

出版时间:1989-8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王伟渝 编  

内容概要

卫生部曾于1960年组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五所中医学院编写了一套中医中级教材,供全国中医学校和卫生学校中医班教学使用;1978年卫生部又组织编写了中等卫生学校有关中医课程的教材,为培养中等中医专业人才做出了贡献.
为适应中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各专业系列教材的建设,卫生部于1985年8月在山东省莱阳县召开的全国中等中医教育工作座谈会期间,制订了中医士、针灸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四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并组织了中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成立了各门教材编审组,实行主编单位和主编负责制。同年11月及1988年5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先后两次召开了本套教材教学大纲审定会议,审定了中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和针灸医士等专业38门中西医药课程的教学大纲。为提高教学质量,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中医特色,体现中专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并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本套教材包括《语文》、《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古曲医籍选》、《中医內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学概要》、《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分、《中药化学》、《内科学及护理》、《外科学及护理》、《妇科学及护理》、《儿科学及护理》、《中医食疗学》、《针灸推拿医籍选》、《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中医伤科学》、《药用植物学》、《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学分、《内儿科学概要》、叹外科学概要》、《生物化学》等38种供中医药学校各专业使用。

书籍目录

总 论
 第一章 绪论
  一、 中医妇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二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妇女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 胞官
  第二节 月经
  一、月经的生理现象
  二、月经产生的机理
  第三节 妊娠与产育
  一、妊娠
  二、产育
 第三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六淫
  二、七情
  三、其他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气血失调
  二、脏腑功能失常
  三、冲任二脉损伤
 第四章 诊断要点
  第一节 四诊
  一、问诊
  二、望诊
  三、闻珍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要点
 第五章 治法概要
  第一节 妇科疾病的常用治法.
  一、调理气血
  二,滋肾补肾
  三、调理脾胃
  四、疏肝养肝
  五、活血化瘀
  六、理气行滞
  七、清热凉血
  八、温经散寒
  九、利湿除痰
  十、解毒杀虫(含外治法)
  第二节 妇科疾病的用药原则
  一、月经期的用药原则
  二、妊娠期的用药原则
  三、产后用药原则
 第六章 预防与保健
  一、经期卫生
  二、孕期卫生
  三.产褥期卫生
  四、哺乳期卫生
  五、更年期卫生
各 论
 第七章 月经病
  第一节 月经不调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少
  第二节 痛经
  第三节 经间期出血
  第四节 闭经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中医妇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预防治疗的专门学科。对保障妇女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妇女的一般疾病,基本上与男子相同,由于妇女在解剖上有子宫、胞脉、胞络、子门、产道、阴户等器官或组织,生理上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点,因此,也就产生一些特有的疾病。如唐代《干金要方》说:“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是以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所以妇人别立方也。”在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亦有独特之处,故有必要对本学科进行专门研究。 中医妇科学研究的范围,根据历代文献的记载,分为调经、种子、崩漏、带下、胎前、临产、产后、杂病等项目。但概括起来,不外经、带、胎、产和杂病五个内容。妇科学虽然是一个专门学科,但它与其他学科,特别是内科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妇科学,不仅要具备妇科的专门知识,而且要善于运用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来进行探讨。 二、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妇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对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起了很大作用。但妇科学起源于何时,目前还缺乏可靠的历史资料以资考证,只能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将其发展情况作一介绍。 (一)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早在《易经•爻辞》中,有“妇孕不育”的记载。在《史记》和《左传》中也载有这一时期关于妇女生育方面的疾病及有关妇科方面的药物。到周朝初年,在民间已经流传着许多有关妇科方面的知识。例《曲礼》指出“娶妻不娶同姓”,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初步了解血缘亲近者结婚,对生育存在不利的因素,这具有优生学的意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妇女月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妊娠诊断等。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咏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编辑推荐

《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中医妇科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通过教学实践,并认真总结经验,加以修订,才拟定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妇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