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官的归宿

出版时间:1999-11-1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朋星  页数:384  字数:28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道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真谛。数千年来,王公贵族、将帅统领、治世良友吏、乱臣贼子……形形色肥的政治家匆匆奔波于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或许曾想轰轰烈烈,也或许都曾想与天地日月同在,都不想论沦为斑斑点点的几行陈迹,但血肉之躯毕竟难与江河山川共存。如果说他们的生命如同夜幕中划破天际的颗颗流星,那么留下了轨迹却是截然不同:有的壮怀激烈,马革裹尸;有荣华富贵,寿终于寝;有的兔死狗烹,血溅刑场……为古代政治的变奏曲标上各式各样的休止符。当我们站在世纪交替的门槛前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同时或许能够有所领悟……    对于我们人类走过的历程,从政治家、史学家到芸芸众生都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六十年代中期,苦寒乍暖山雨欲来,百忙小憩的毛泽东在书房中静静地谛听着历史的脚步,写下了一代政治家独有的读史感受——《贺新郎·读史》。

书籍目录

主编絮语绪论:一片冰心在玉壶第一章 一生襟抱未曾开  1.李广:终身未能封侯的将军  2.柳宗元:风波一跌逝万里  3.王禹偁:八年三黜,终老州官  4.海瑞:种种悲剧的命影第二章 风顺帆满展宏图  1.第五伦:憨质立身,明智处世  2.陶侃:上交不陷,下交不渎  3.裴侠: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4.包拯: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5.卜天璋:保民为上,守正为心  6.况钟:恩威并施享太平第三章 独抱孤忠逢厄运  1.杨震:“关西孔子”的从政悲歌  2.杨继盛: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3.沈鍊:舍得一身剐,誓把奸相拉下马  4.谭嗣同:纵死犹闻侠骨香第四章 宦海无情诗有情  1.白居易:自创新乐府,惟歌生民病  2.范仲淹:但得蔡心常向日  3.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4.张养浩:一曲沉郁苍凉的历史悲剧第五章 有为有位亦有威  1.汲黯:抗上抚下为官路  2.胡铨:名高北斗上,身堕瘴海里  3.钱沣:平生最恨是“硕鼠”  4.林则徐:一生辉煌在禁烟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一生襟抱未曾开  毕生坎坷多难,一连串的厄运始终死死纠缠不休,这类倒霉的清官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人们尽管对此已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还是禁不住要问:好人为什么一生不平安?  海瑞是清官中的知名人物,更是这类清官的代表,在他七十四岁的生涯中,基本上没有过几天舒心日子:入狱、罢官、屡遭弹劾、失妻丧子,种种苦难都在他身上聚焦,使他在煎熬中赍志而殁。汉代名将李广临财廉洁,临战勇敢,身先士卒,是一位军中清官,可他在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时运不济,屡战屡败,始终未能立功封侯,最后自刎而死。唐代的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一招失利,全盘皆输,久居荒僻的贬所,直到病逝。宋代的王禹傅,八年中三次遭贬,无可奈何地死在州官的位置上。走进这个由悲剧人物组成的画廊,令人双眉紧锁,扼腕长叹。  海瑞等人的品格是高尚的,志向是高洁的,值得尊敬。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社会应对他们的悲剧负全部责任,而他们本人却“白璧无暇”。他们性格中也有一些弱点,这些弱点同其他因素搅拌在一起,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例如海瑞,他缺乏经济知识,法律观念落后,又固执鲁莽地有些不近人情的举动,这都诱发了他在政治上的被动,使他举步维艰。  司马迁作《史记》的原则是“不虚美,不隐恶”。对清官也应如此。盲目的崇拜和赞扬是无益的,历史和人生需要理性的思考,或者还可引入另一句古语:爱之也深,则责之也重。  1.李广:终身未能封侯的将军  风沙抹不去历史的血痕:公元前二世纪,汉人和匈奴人曾在北方辽阔的疆域有过殊死的搏杀。  一代名将李广,仿佛就是专为这场搏杀而存在的。汉朝北部防御匈奴的边郡,自西向东依次是陇西、北地、上郡、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右北平,李广在这些地方都当过太守,处处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然而命运好像专门跟他过不去,让他遭受一次又一次挫折,留下一次又一次遗憾。  看看年轻的霍去病,比比堂弟李蔡,李广心里很不是滋味。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季,三十五岁的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发动第二次大规模反攻,夺回河西走廊,实现从西部包抄匈奴的战略计划。为此,派出两支军队进攻匈奴:一支是二十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塞,一支是博望侯张骞(就是曾出使西域的那位外交家)和郎中令李广从右北平出塞。后一支军队的主要任务是策应霍去病对河西的攻势。  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分道北进,约定按期会师。李广出塞走了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统领四万骑兵突然杀出,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军士都十分恐慌,李广命令儿子李敢冲击敌阵。李敢只领几十个精骑驰马而出,直贯敌阵,冲开一条缺口,从敌人两翼安全返回。军士见状,这才安定下来。李广把军队布成圆阵,与敌兵展开对射。敌军人多箭多,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箭很快就要射尽了。李广命令士兵引弓不发,而由他自己手持强弩,专射匈奴的裨将,一连射杀几人,匈奴才渐渐退去。这时天色已晚,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而李广却镇定自若,信心百倍地整顿军队,士兵无不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又与敌兵力战,幸亏张骞率兵赶到,匈奴才解围离去。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只好罢战回师;张骞的军队也疲惫不堪,不能追击匈奴。吃了败仗回来,军法是无情的:张骞因行动迟缓,未能按期回师,判为死刑,出钱赎免死罪,革去侯爵官位而贬为平民;李广功过相当,没有任何奖赏。  李广心里很不平静,纳闷自己怎么老是这么倒霉!看看人家霍去病吧,年纪轻轻就封为冠军侯,这次出塞又大胆展开纵深攻击,俘获匈奴高官一百余人,斩杀敌兵三万多人,收降匈奴二千五百多人,而汉兵的伤亡却不到十分之三!这次大捷之后,霍去病的声望大增,简直可以和大将军卫青齐名了!  对卫青和霍去病,李广自然不敢高攀,因为他俩除确有军事才能之外,还有别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都是皇帝姻亲。汉武帝的姐姐是平阳公主,皇后是卫子夫,而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平阳公主的丈夫;霍去病则是卫青的外甥,他母亲卫少儿是卫皇后和卫青的姐姐。武帝举贤不避亲,任用这些有亲戚关系的青年将领,对匈奴作战连获大捷。  可是对有些人的封侯加爵,李广心里很不服气。别人不说,就说堂弟李蔡,有什么才能,却官运亨通?汉文帝时,李广和李蔡同时参军,担任郎官,俸禄八百石;到景帝时,李蔡已当上俸禄二千石的高官,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2年)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左贤王有功,封为乐安侯;这次元狩二年大捷之后,李蔡又代替公孙弘当上丞相,成为爵为列侯、位至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高官。军中都知道,这位李蔡的本领,按九品论人的等级只能列入第八等,倒数第二,名声也比李广差得很远。可是人家就偏偏在仕途上一路顺风!这是为什么?  更让李广感到颜面全无的是:当年自己的校尉等部下,本事平平庸庸的,也已经有几十个人因有军功被封为侯了,自己却没有尺寸之功以获得封邑,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广想不通。  许许多多酸楚的往事禁不住又一一闪回。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李广赢得“飞将军”的美名。  李广出生于陇西成纪的一个军人世家,它的祖先李信,曾是秦朝的将领,活捉过谋刺秦始皇的燕太子丹。陇西李氏家传箭法,世代习武。李广身材高大,手臂长而灵巧,天生善于射箭,又得家法传授,武艺超群。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南侵,逼近长安北面的险关萧关,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李广初次从军,左右开弓,箭无虚发,杀敌立功,提升为武骑常侍,当上皇帝的侍卫骑郎。每次冲锋陷阵、抵御敌人或格击猛兽时,李广都冲在前面,拼死为皇上保驾。汉文帝见他如此英勇,感叹说:“可惜呀,你生不逢时!假如让你处在高祖(刘邦)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难道还在话下吗!”  文帝时期,汉朝的实力还很薄弱,不敢轻易用兵,对强敌匈奴只是采取“和亲”忍让的策略,所以李广无用武之地。景帝即位后,李广调任主管骑郎的长官骑郎将,不久,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李广被拜为禁军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东进平叛。汉军屯驻在战略要地昌邑,阻断了吴楚与诸齐之兵的呼应,吴楚叛军猛攻昌邑,李广出战,突入敌军中坚,夺得战旗,名显昌邑城下。受叛军围困欺凌的梁王刘武(景帝之弟)万分感激,亲自召见李广,赐给他将军的印信。李广一时兴奋,没有细想就收了下来,做了违背法规的事情。汉初,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十分严重,汉法规定中央朝臣不得与诸侯王交往,以免被诸侯“拉拢腐蚀”;李广身为禁军骁骑都尉,接受梁王授予的将军印,这是罪过。汉军平定了吴楚叛乱、班师回朝后,论功行赏,有人告发了李广的违法行为,依法应该治罪,但李广又立有战功,所以将功折罪,不罚也不赏。看着别人欢天喜地获赏升官,李广只好懊悔自己的糊涂与单纯。其后不久,李广被调到边郡上谷担任太守。以前的太守对匈奴的来犯只是忍气吞声、得过且过,李广却截然不同,奋起反击、以血还血,在上谷境内时常与匈奴交战。典属国(掌管民族事务的官员)公孙昆邪生怕会闹出事来,便在景帝面前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恃善战,多次与胡人硬拼,恐怕会有闪失。”景帝理解公孙昆邪的好意,就把李广调离上谷。李广不愿意回内地,只愿在城孤地险、风凶沙暴的边境捍卫疆土。短短几年内,他先后辗转担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上郡、云中等北方边郡太守,所到之处都以善打硬仗著称。  有一次,匈奴大举进犯上郡,李广军中有景帝派来的一个宦官,他跟李广学了一招半式,自以为可以一展身手,擅自带了几十个骑兵纵马驰出,看到前面有三个匈奴人,欺对方人少,轻率地展开攻击。三个匈奴人返身回射,把宦官带来的几十个骑兵射杀殆尽,并射伤了宦官。宦官逃回李广身边,大谈匈奴人的厉害。李广说:“他们必定是射雕好手!”于是立即带领一百骑兵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三个匈奴人丢失了马匹,步行走得慢,被李广追上了。李广命令骑兵从左右两翼张开包抄,他本人亲自出马射那三个人。短暂的交手之后,杀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一审问,果然是匈奴的神箭手。把俘虏捆上马背、刚要回返的时候,忽然有几千名匈奴骑兵出现在前边不远的地方。匈奴骑兵也看见了李广,以为他们这百十人是诱骑,不敢近前,只是据山摆开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都十分恐慌,想掉头往回逃。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远,假如这样百十号人逃走,匈奴几千人在后面追杀,一会儿我们就会被全歼。现在我们留下不走,匈奴必定认为我们是大军的诱骑,他们一定不敢攻击我们。”他命令骑兵:“前进!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二里远的地方才停下来,又下令:“都下马解鞍!”骑兵们说:“敌人又多又近,万一有变,怎么办?”李广说:“他们以为我们会逃,现在我们解下马鞍以示不逃,使他们确信我们是诱骑。”匈奴骑兵果然不敢贸然进攻,一个骑白马的军官出阵监护阵势,李广飞身上马驰奔射杀了他,迅速返回原地,下马解鞍,让士兵都躺卧在地。这时恰好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弄不清李广的虚实,不敢出击。半夜时分,他们反倒认为汉军在附近设有伏兵要乘夜袭击,于是引兵退去。天亮后,李广才返回大部队。受了伤的宦官回到皇帝身边,添油加醋地描绘李广那赌博玩命似的战争游戏,李广自然难得到什么奖赏。  随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登基,汉朝开始要对匈奴说“不”了,战争的动员令使每一位健儿都热血沸腾:建功立业的时刻到了!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的战争,对李广、卫青等将领来说是一次难觅的佳机,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武帝决定兵分四路攻击匈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机会是均等的,竞争是公平的——四位将军各领一万骑兵,就看谁“骑”高一招了。  结果卫青一路大获全胜,一直杀到匈奴的茏城。此战之后,卫青的声望地位扶摇直上。  最惨的是李广。匈奴集中了优势兵力在雁门关以北等着他,击溃了他的一万名骑兵,并活捉了他。李广在边关打了多年的仗,匈奴单于知道他的大名,战前下令:“捉到李广必须活着送来。”匈奴骑兵捉到李广后,让受伤的李广躺卧在用绳子结成的网兜里,用两匹马驮着网兜,走了十几里,李广假装昏死过去,偷偷看到身旁有一个胡兵骑着一匹好马,便突然跃身上马,趁势推下那胡兵,夺了他的弓箭,策马南驰几十里,找到了自己的残余部队,领着他们退回塞内。匈奴几百骑兵来追,李广用夺得的胡弓射杀追骑,得以安全返归。打了败仗,交付司法官审判,法官鉴于李广丧失的士兵太多,自己又被敌人活捉(逃脱回来也难以洗雪耻辱),判处他死刑。李广交上钱免了死罪,贬为平民。两年后,匈奴进犯右北平,他才被起用为右北平太守,重新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沙场。  在右北平,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出猎时看到草中一块巨石,以为是只老虎,开弓便射,箭头竞深没入石中——箭法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件事情后来被许多边塞将士和边塞诗人所喜闻乐道,唐代诗人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一诗即演绎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匈奴人对李广也很敬畏,称他是“汉之飞将军”,不敢进犯他所在的边郡。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屡败屡战的倒霉经历使李广难以登上封侯的巅峰。  是因为他不廉洁无私、不体恤士兵吗?绝对不是!他是当时最清廉的军官,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衣食与士兵一模一样,当太守四十多年,家无余财,始终不提经营家产的事。他说话迟钝,不善言辞,除了射箭之外,没有别的嗜好,从不追求奢侈、享乐。外出带兵打仗,缺水缺粮时,遇见水,士兵不全喝足了,他不走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饱了,他不去吃饭。在这方面,他比霍去病做得不知好多少倍。霍去病出征时,士兵乏粮,有的饿得站不起身来,可他照样平整土地建球场踢球;班师回军时,他车上装着吃不了的好米好肉,手下士兵却饿得面黄肌瘦。李广不是这样,他对待士兵宽缓不苛,士兵都乐意随他出战,说跟着李将军打仗,死也死得值!这是李广戎马几十年所唯一引以为自豪的。  临战勇敢,临财廉洁,爱兵如子,一个优秀军官所应具备的素质基本上都具备了,可是为什么迟迟不能立功封侯呢?诱杀降卒,私杀秉公办事的霸陵尉,说明李广有心胸狭隘的缺点。  经历元狩二年的挫折之后,李广开始信命了。他觉得除了命运之外,别的都无法解释。  他找到了当时一位著名的星相家兼算命先生王朔,讲述了自己的“倒霉史”,然后问道:“难道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或是这一切原本就是命中注定的呢?”  狡猾的王朔没有正面回答,转而问道:“将军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做过不该做的后悔事呢?”李广如实相告:“我担任陇西太守时,羌人造反,我诱使他们投降,收降了八百多人,我欺骗他们,在同一天之内把他们全杀了。至今我最悔恨的就是这件事。”  王朔立即找到了推论的依据,说:“灾祸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再大的了,这正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信不信由你,不善言辞的李广哪里说得过巧舌如簧的算命先生?不信也得信了。  其实,李广该悔恨的,应当还有一件事。它发生在李广被匈奴活捉而贬为平民之后:一天他带着一个随从去蓝田山中打猎,归来时已是夜晚,走到霸陵(汉文帝陵墓)的驿亭,喝醉了酒的霸陵尉喝令李广停下,李广的随从说:“他是从前的李将军。”霸陵尉说:“现任的将军都不能夜里经过帝陵,更何况是从前的将军!”强行命令李广止宿亭下。事后不多久,匈奴人杀了辽西太守,打败了材官将军韩安国,右北平边防告急,于是皇帝急召李广复出。李广请求让霸陵尉一道赴军,到了军中就加了个罪名把他杀了。知情的人都说霸陵尉死得冤,说李广的心胸比不上韩安国——韩安国曾任俸禄二千石的大官,后犯法入狱,一个姓田的狱吏百般羞辱他,他说:“死灰难道不会复燃吗?”那狱吏回答:“燃了就撒泡尿浇灭它。”没多久,韩安国又官复原职,狱吏吓得肉袒谢罪,韩安国笑道:“你可以撒尿了!你们这种人值得我报复吗?”最终善待狱吏,没有加以报复性的惩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清官的归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当我们站在世纪交替的门槛前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同时或许能够有所领悟……但还是禁不住要问:好人为何一生不平安?悲哉,清官!惜哉,忠臣!
  •   我到现在没有收到邮寄的《中国清官的归宿》一书,不知道是啥原因
  •   所谓因果报应,其实不能过于执着,因为好人的下场未必让人高兴。所以看书我喜欢正过来看,反过来想,这样能发现很多作者没有明说甚至作者都没有想到的东西。1、清官是因为那时那地他做的事情符合老百姓的需求;2、也不必太为古人伤怀,即使结局不好,至少流芳百世。
  •   看了。很感兴趣的,极大地丰富了历史题材,以后和朋友瞎喷可以用
  •   三本书中,唯独这一本装订良好....如果注重书的质量的话,全套书还是不错的....
  •   本书选题的视角还不错,可惜的是,作者的史识相当陈旧乏味。中国清官们悲壮的奋斗,在本书的笔下,却全然没有悲壮的意味了。本书对清官们的褒奖,无非伴随着对昏君和贪官的道德鞭挞。这种写法以及识见是相当陈腐的。
  •   中间叙述过于简单,无法让人提起兴趣,还是不要买了!愧对齐鲁书社的名字了!
  •   立意主题很好,可惜部分文章的写手太差,连韩国帅哥名字都上去了,有点玩笑的意思。感觉是围绕一个主题,众人堆砌而成。有部分的写手文笔很好,增色不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