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臣的结局

出版时间:1999-11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刘德增,徐晓青  页数:267  
Tag标签:无  

前言

对于我们人类走过的历程,从政治家、史学家到芸芸众生都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六十年代中期,苦寒乍暖,山雨欲来,百忙小憩的毛泽东在书房中静静地谛听着历史的脚步,写下了一代政治家独有的读史感受——《贺新郎·读史》: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五十亿年前,太阳系还只是一片混沌星云,没有太阳,也没有地球,更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与人类。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已是万木扶疏、鸟语花香,海洋、陆地、高山、平原,到处都是生命的喧闹。但是,还没有我们人类。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大自然中出现了人猿相揖别的壮丽时刻。小儿时节的几个石头磨过,磨去了三百万年的时光。八千年前,甚或更晚,伴着铜铁炉中的火焰,人类踏向了文明的门槛。四千一百年前,东方大地上矗立起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中国的文明时代开始了,中国的政治史也拉开了帷幕。从夏商周秦到汉晋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大大小小的政治家们奔波于历史的舞台,“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道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真谛。这些政治家中,有天然血统政治家的皇族;也有文韬武略的功臣;有势焰中天的权臣;也有邪佞不端的奸臣;当然,还有刚直廉律的清官们。他们或壮怀激烈,慷慨悲歌;或荣华富贵,不可一世;或兔死狗烹,血洒刑场……为这部古代政治的变奏曲标上了各式各样的休止符。他们或许都曾想轰轰烈烈,也或许都曾想与天地日月同在,都不想沦为“斑斑点点”的“几行陈迹”。我们不想苛求他们知道五十亿年前,也不必要求他们了解五十亿年后,甚至对他们自己,百年身后,也无法要他们当局者清。但是,当今天的我们面对过去,面对历史时,却应当知道这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尽管不是上穷五十亿年,也不是下落三十亿载,我们只是选取了四千一百年前到一百年前整整四千年的篇章,但还是想目之曰《大结局》。是为絮语。齐涛1999.6.14雨夜

内容概要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道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真諦。  数千年来,王公贵族、将帅统领、治世良吏、乱臣贼子……形形色色的政治家匆匆奔波于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或许都曾想轰轰烈烈,也或许都曾想与天地日月同在,都不想沦为斑斑点点的几行陈迹,但血肉之躯毕竟难与江河山川共存。如果说他们的生命如同夜幕中划破开际的颗颗流星,那么留下的轨迹却是截然不同;有的壮怀激烈,马革裹尸;有的荣华富贵,寿终正寝;有的兔死狗烹,血溅刑场……为古代政治的变奏曲标上各式各样的休止符。当我们站在世纪交替的门槛前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同时或许能够有所领悟……

书籍目录

主编絮语写在前面的话第一章 兔死狗烹为哪般 1.韩信:不知鸟尽良弓藏 2.彭越:一代枭雄菹为酱 3.贺若弼:杀身之祸缘口舌 4.刘文静:恕两死难免一死 5.李善长:朱元璋的“萧何” 6.蓝玉:抹去《逆臣录》的浮尘第二章 苟全性命何其难 1.王剪:开国功勋第一家 2.萧何:西汉功名相国多 3.王导:王与马共天下 4.苏威:摇尾乞怜全性命 5.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6.宋濂:儒生一生唯谨慎第三章 急流勇退千古叹 1.张良:一介尘埃士 2.李通:功名如烟云 3.石守信:杯酒释兵权 4.汤和:乞身归第惟一人第四章 功高震主命多舛 1.李斯:醒悟于赴刑场路上 2.诸葛亮:定军山下拍蒙茸 3.长孙无忌:元辅死不瞑目 4.多尔衮:皇父摄政王第五章 宝贵寿禄有因由 1.陈平:多谋善断化厄难 2.邓禹:云台第一将 3.贾充:奸佞辅就功名路 4.禇渊:禅位传玺人 5.徐达:开国第一将 6.范文程:一个识时务者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兔死狗烹为哪般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说的是古时帝王打下江山后杀戮功臣。翻检历史文献,这两个词最早出自范蠡之口。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吴越春秋》,说范蠡是楚国宛邑(今江苏南阳)三户人。范蠡事越王勾践,帮助勾践雪耻平吴,功成身退,北去齐国经商,他致函尚留在勾践身边的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一副长颈鸟喙的样子,可与他同患难,难与他共欢乐。你怎么还不离开?”文种还没来得及走,就被勾践赐死。为帝为王者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导演了一幕幕千古共嗟叹的悲剧。然而,若以维护正统统治来看,他们又是“杀人有理”。他们把屠刀砍向开国功臣,并不是他们天性凶残,喜欢杀人,一句话,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家天下时代难以避免的政治悲剧。1.韩信:不知鸟尽良弓藏韩信携着-颗大大的金印,衣锦还乡。当年的穷小子,如今成了一方诸侯,好个威风。刘邦的“汉”纪年第五年(前202)正月。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定陶(今山东定陶北),茫茫雪原上的一座小城,旌旗猎猎,人声鼎沸。一身戎装的韩信,满面春风,心潮澎湃。他不能不高兴。一个月前,他指挥千军万马,逐死项羽,帮汉王刘邦打下了江山,自己也成为战功最最显赫的功臣,周勃、曹参、彭越、英布……个个英武,但论战功,都难以望韩大将军之项背。眼下,刘邦正在定陶筹备登基大典,作为开国大典序曲之一,刘邦论功行赏,封韩信为楚王。在同日受封的几个诸侯王中,韩信名列第一。一个月后,韩信领衔劝进,刘邦在汜水之阳的一座临时堆成的土台上,登基称帝。这个土台如今还矗立在山东省定陶县城北面的田野上,杂草丛生,一岁一枯荣,只是当年清流潺潺的汜水早已被数度决口的黄河水淤成了一马平川。典礼结束之后,刘邦起驾西去洛阳,韩信南下就封。此时已是春暖花开,草芋芊,花簇簇,黄莺鸣翠柳,白鹭翔青天。春色醉人,更何况韩信是衣锦还乡,陶醉之余,又多了几分激动。韩信是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父亲死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他长得高大魁梧,本可凭力气挣碗饭吃,他却什么活都不会干,也不想干,整日游逛街头,布衣褴褛,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他又不讲什么礼仪道德,好似一个市井无赖,街坊邻里都看不起他。不过,人们一般不敢惹他,因为他身上总是挂着一把利剑。老母去世,没有安葬的地方,他找了一片足可以安置万户的荒岗,在荒岗中间挖了个坟坑,埋葬了母亲。此举令乡邻惊讶不已,直到六七十年后,司马迁写《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去淮阴调查韩信的逸闻旧事,淮阴人还向他渲染此事。母亲去世后,那个只能熬点稀粥之类的釜灶,再也不曾冒过炊烟——韩信不会做饭,也没什么可做的。肚子饿了,就去街坊家蹭一顿。他常去乡下一个亭长家,亭长是个小吏,管十里路段的治安和驿传。时间一长,亭长的妻子就烦了,一天,天刚亮,妻子就赶紧做饭,端给还在床上懒被窝的丈夫,要他快吃,想让韩信扑个空。谁知,偏偏韩信这天早来了一步,正好碰上!亭长的妻子顿时脸拉得老长,也不给韩信盛饭;亭长埋头吃饭,一声也不吭。韩信一看,愤然摔门而去。饥肠辘辘的韩信做了个鱼钩,跑到护城河边,垂钓起来。一群妇女正在洗衣服,见他衣衫褴褛,竞还有这份闲情逸致,一问,才知是被饥饿逼到这般境地。一位老大娘可怜他,把他领回家,管了他一顿饱饭。晋人张华说,大娘的家在泗口南岸。泗口是泗水注入淮水之处。是否可信,今难以断言。这位好心终得好报的大娘,史称“漂母”,即漂洗衣服的大娘。从此以后,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就找上门来,大娘也不嫌弃,韩信很高兴。一日,填饱了肚子后,韩信对天发誓,说日后定当重重地报答大娘的恩德,大娘一听,指着他的鼻子就骂:“呸!大丈夫连口饭都挣不到!我是可怜你,才给你口饭吃,还指望你来报答?”韩信羞得满面通红而去。一天,街头上一帮市井无赖拦住了他,一人指着韩信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的,腰上还挂把破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说完,叉开两腿,道:“你若是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两眼死死盯着他,脸胀得通红。过了一会儿,他恢复了平静,低头弯腰,从那人胯下爬了过去。围观者大笑,说他真是个孬种。不久,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反秦大军渡江北上,路过淮阴,韩信遂仗剑从军。这一去就是春秋七载,当年的穷小子,如今已是威风八面的诸侯王了。淮阴距下邳不远,是楚国下辖的一个县。在古时人看来,人生中最荣耀的事,莫过于衣锦还乡。每念及此,韩信就激动不已。一到下邳,他就迫不急待地让人把那位施舍饭给他吃的大娘找来,奉上千斤黄金答谢她。下乡那个亭长和他的妻子也被找了来,韩信拿出一百枚铜钱扔给他,说:“你,小人一个,帮人帮不到底。”当年的“胯下之辱”,韩信当然也不曾忘,他也把那人请到了王府。那人自以为这一去小命就完了,不曾想,韩信竟封他做了中尉。这个中尉可是个大官,当时的诸侯王国,国王之下,有太傅、丞相、御史大夫、中尉等,官品都是二千石,中尉负责王国治安,权势显赫。韩信对大惑不解的众人说:“这是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我真就不敢杀他吗?杀他无益,所以我忍了。”韩信这段恩怨故事,令后人嗟叹不已,李白《赠新平少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另一位唐代大诗人韩僵在《息兵》一诗中叹日:暂时胯下何须耻,自有苍苍鉴赤诚。然而,更令后人长叹的,是韩信在下邳仅呆了十个月,就被刘邦废黜。从韩信要“假齐王”起,刘邦就心生嫌隙。一年后,他伪游云梦,把韩信抓回长安。刘邦与韩信的嫌隙,是从韩信平齐开始的。那是在刘邦纪年第四年(前203)十一月,韩信麾兵打垮了二十万齐楚联军,攻占了齐国全境。自春秋战国以来,齐地便是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又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军事位置极为重要。攻取齐地,完成了对项羽的钳形包围,只要韩信按既定方针,挥师南下,便可直捣项羽的老巢彭城(今江苏徐州)。被项羽大军围困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的刘邦,闻捷惊喜。然而,韩信派来的特使报捷之后,又转达了韩信的一个请求:假齐王。假,代理。韩信要求代理齐王。此前,韩信已官拜相国,随着战功的增大,他个人的权力欲也逐渐膨胀起来,要裂土为王了。刘邦一听,就咆哮起来:“我被困在这里,等他来救,望眼欲穿。他如今却提条件,要当什么假齐王!”一旁急坏了谋士张良、陈平,陈平悄悄从背后踩了刘邦一脚,刘邦一愣,张良附在他耳边说:“我们正在危难之际,谁能阻止韩信称王?不如就封他为王,好好待他,让他好自为之。不然,恐怕要出乱子。”刘邦是个明白人,马上醒悟过来,又假装生气地骂道:“大丈夫建功立业,要做就做个真王,做个假王干什么!”立即派张良携他的诏令前往齐地,封韩信为齐王。这个齐王的爵位,刘邦给得极不情愿。不仅如此,他已看出韩信决非知足常乐之人,有野心。明代诗人常伦吟道:汉代推灵武,将军第一人。祸奇缘蹑足,功大不容身。可以说,刘邦从此便动了杀机。当时,项羽、刘邦头上也都是顶王冠,韩信和他们比肩而王,他手下将士如云,有几十万人马,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势力。项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当年,韩信投靠在项梁麾下,项梁战死,他又拜在项羽帐下,做了一名郎中,多次出谋献策,项羽都没有理睬,韩信见状,就投靠刘邦去了。不曾想,短短四五年间,韩信竟成了气候。项羽真有点追悔莫及。不过,现在还有机可乘,如果能把韩信拉过来,或者能说服他在楚、汉之间保持中立,那么,局势将大大有利于己。机不可失,项羽马上选派以能言善辩著称的名士武涉秘密赴齐,游说韩信。武涉鼓动韩信脱离刘邦,自立山头,与楚、汉鼎足而立。否则,项羽覆灭,刘邦下一个翦除的就是韩信。韩信不为所动,他的理由很简单:“汉王如此亲信我,我怎能背叛他?死也不能干这种事!”斩钉截铁。武涉走了,又冒出一个蒯通!不过,此人不像武涉,没有什么政治背景,他是韩信的门客,一心为主人考虑。他自诩精于相人之术,万不失一。韩信让他给自己相一下,蒯通扫视了一下韩信左右的侍从,悄悄地说:“请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待韩信让左右退出去,蒯通就显示他的相术了:“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而已,且难保禄位;相君之背,则贵不可言。”韩信一时没能参悟蒯通的玄机,问他此话怎讲,蒯通亮出了底牌,回答与武涉的一样;韩信拒绝的理由,也与拒绝武涉时相同。眼见韩信将倒毙在“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之下,蒯通忧心如焚,再三劝谏,韩信还是不听。蒯通见状,只好装疯卖傻,借以避祸。丈夫生即为真王,蒯通岂必谋非臧。食人之食死人事,不知鸟尽良弓藏。这是明人王世贞的《韩侯钓台歌》。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王夫之也曾说过,韩信是个难得的将帅,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低能儿。这话说得很有道理。退一步说,即使韩信接受了武涉、蒯通的建议,自谋出路,但由于他不谙政治,恐怕也不是刘邦的对手。当然,他的旗帜可能会打一段时间,他的性命也可能会多延续几年,但到头来,仍将是一幕悲剧。如此,徒增几年战乱,多涂炭一些生灵而已。不管怎样,韩信注定是一个悲剧角色。武涉、蒯通的游说虽是秘密进行的,但事后恐难保密,特别是项羽方面,如把武涉的齐国之行曝光,必将增大刘邦对韩信的猜疑,这种离间他们君臣的时机,项羽一方不会放过。不仅如此,话从他们嘴里说来,恐怕也不会是原版,势必走样。韩信虽然没有听从武涉、蒯通的挑拨,却也没有按刘邦的指示速速出兵南下,在齐地整整逗留了八个月。他的行为又进一步加重了刘邦的猜疑。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又在固陵(今河南太康南)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固守待援,却总也望不见韩信的踪影。张良告诉刘邦,韩信按兵不动,似乎是别有所图,不如把他故乡一带加封给他,如此,他就不会观望了。刘邦依计而行。果然,韩信挥师南下,一举攻占了彭城,马不停蹄,继续南进,与刘邦、彭越、英布几支大军铁壁合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溃围而逃,最后终因无颜见江东父老,举剑自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绝句》,抒发了后人对项羽的无限感慨之情。项羽死了,刘邦并没有轻松多少,他环顾左右,韩信、彭越、英布……个个智勇双全,手握重兵,足可以与他再争雌雄。最可怕的还是韩信,他身为大将,彭越、英布等人唯他马首是瞻。自从求封“假齐王”以来,刘邦对他的忠心已大大怀疑。眼下还不是杀他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剥夺他的军权。经过一番策划,刘邦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解除了韩信大将职务,收回了他对军队的指挥权。接着,又以韩信是楚地人,熟悉楚地风情为由,改封他为楚王。因为以下邳为中心的楚国远不如齐地富庶,且是一片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如果韩信起兵造反,也容易对付。然而,韩信没有看穿刘邦的叵测之心,沉浸在衣锦还乡的喜悦之中。久经沙场的战将,缺少的是政治上的冷静。韩信去下邳了,会故旧,酬恩德,好不风光。这时,刘邦已经移都长安。未央宫中的这位五十六岁的皇帝,在尽情享用皇帝的富贵与尊严的同时,心系东南,对数千里之外的那位楚王韩信,始终放心不下。他给韩信的第一道诏令:逮捕钟离昧,韩信就没有执行。钟离昧是项羽的部将,项羽死后,刘邦通缉他,他逃到好友韩信处躲避。刘邦要韩信把他抓起来,韩信不肯。为了义气,韩信又触犯了刘邦。从这件事上,刘邦更加认定韩信不是他能驾驭了的。不久,刘邦安插的楚国的耳目送来情报:韩信出入警跸,似要谋反。侍卫扈从,为警;止人清道,曰跸。从刘邦的子孙文帝、景帝时的情形来看,诸侯王不得用此大礼。起初可能没有这一限定,因为《汉书?诸侯王表》说诸侯王国从宫殿规制到百官设置,都与皇帝相同。班固在这里说的诸侯王国是刘邦翦除异姓王后分封的同姓王。那么,韩信时代亦当如此。仅从韩信使用警跸之礼上,怎么也得不出他要谋反的结论。按说,这么件大事,刘邦应派人调查取证才是。刘邦没有这么做,他接到密报后,马上召集公卿大臣,商讨如何擒拿韩信。“速速出兵,活埋了那小子!”几员大将鼓噪。刘邦默然。谋士陈平晚来一步,刘邦问他有何高见。“诸位将军意下如何?”陈平问,刘邦如实相告。陈平略加思忖,问:“有人上书告发韩信,除了皇上和在场的大臣,还有别人知道吗?”“没有。”刘邦道。陈平又问:“韩信知道有人告发他吗?”“不知道。”刘邦道。陈平心中有数了,话锋一转,问:“陛下的士兵比韩信的楚兵精锐吗?”“恐怕比不上韩信的军队。”刘邦实话实说。“那么,陛下的战将有比韩信高明的吗?”“唉——”刘邦长叹一声,道:“没人能赶上韩信。”这时,陈平亮出了底牌:“兵不如楚精,将不及韩信,出兵征讨,与韩信交锋,臣很是替陛下担心。”“那应该怎么办?”刘邦急切地问。陈平献出了他的妙计:“古时,天子巡行,接见诸侯。南方有个云梦,陛下打着出游云梦的幌子,传令在陈县接见诸侯。陈县在楚国西部边界上,韩信听说天子出游,也必定来谒见,陛下趁机擒拿他。如此,一介力士就可以解决问题。”刘邦称妙,马上颁下一诏:“朕将南游云梦。”云梦是个湖泊,也称“云梦泽”。这一片水域早已消失,当初的位置后人也就难以说清,大致在今湖北、湖南接壤的江陵、安陆以南,益阳、湘阴以北一带。

编辑推荐

当我们站在世纪交替的门槛前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中国功臣的结局(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同时或许能够有所领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功臣的结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道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真諦。
      数千年来,王公贵族、将帅统领、治世良吏、乱臣贼子……形形色色的政治家匆匆奔波于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或许都曾想轰轰烈烈,也或许都曾想与天地日月同在,都不想沦为斑斑点点的几行陈迹,但血肉之躯毕竟难与江河山川共存。如果说他们的生命如同夜幕中划破开际的颗颗流星,那么留下的轨迹却是截然不同;有的壮怀激烈,马革裹尸;有的荣华富贵,寿终正寝;有的兔死狗烹,血溅刑场……为古代政治的变奏曲标上各式各样的休止符。当我们站在世纪交替的门槛前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同时或许能够有所领悟……
  •   能被成为功臣一定是创建过一个时代的人物,他们的是非功过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甚至是一个时代能够评述的,在特定的时代对他们会有不同的评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观下,拥有不同视角,不管被评为能臣也好奸雄也罢,都不会磨灭他们跌宕壮阔的一生
  •   自古以来功臣必然之结果,读后能使那些摇尾乞怜阿谀奉承的“所谓奴才”给自己多想想后路,毕竟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斜磨杀驴的文化氛围中,希望每个驴都能转变被杀的命运,小心为妙,低调低调啊!
  •   历史故事读读就当长点阅历还不错,废话不多这点还算满意。
  •   喜欢,启发不小,拜读中...
  •   正在读,本书有一定的深度!
  •   这本书还是读中学的时候看的,本来以为买不到了,没想到当当居然会有,收到书的时候太开心了!
  •   本书总体来说中规中矩,但尚有未尽之处。如说《中国功臣的结局》,那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海瑞以至清末曾国藩这些中兴之臣理应算在其中,我想不如改成《中国开国功臣的结局》更为合适!
    此外,本书对于野史(如徐达被毒死等)考据野史值得一提的,而对于诸葛孔明等人的评价也确实值得人深思,体现了作者独特而不失合理的见解。
    就整体来说,本书大标题《中国功臣的结局》来说,本书尚显单薄了,在叙述与评论之间尚需润色。同时,对于人物的选取也有改进之处。
  •   通常人们所说的正、邪、对、错真的是绝对的,永恒的吗?我们从课本中的学到了很多让人费解的例子,却不明白其原因,而这本书就做出了一些不一定多深入,但是却有观点的解释。在政治斗争中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有的只是权力的争夺和蛮横,所以功臣的结局不尽如人意,懂政治的活,不懂的就死,看似残酷,但是这一理论却支持这人类走了几千年的文明。这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办公室哲学、上下级之道恐怕也与此很类似,虽然没有动不动就丢脑袋的性命之忧,但是也不能不算得上是血腥的。可见谋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读史以明鉴恐怕就是这个道理了。
  •   比较浅显,对有一定历史积累的读者来说,深度不够,本来是想买回来研究一下具体的一般人不知道的秘辛,结果书中讲的多半都听过了,而且文字不像是历史书籍,而是在编写教科书,浅显、直白,不够深入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写的还是挺有独到之处,只是书的质量比较一般哦,有连页的哦~
  •   该书在茶余饭后读一读,很有意思,能让你了解历史及历史人物
  •   本来买了自己看的,不想被同事先睹为快了,评价很不错的哦
  •   可以丰富历史知识的,很不错,推荐购买
  •   对于没有历史知识的人来说,
    这本书很好地教诲治国的残酷性,
    是一本很好懂的书。
    但其壮丁质量很一般,
    读的时候胶不牢固,
    中间断了好多次。

    一本书好坏,
    不仅仅是内容,
    是所有因素的结合。
    望印刷厂认真对待质量!!!
  •   真的是功高震主吗?是挟功自傲,还是太愚忠?
  •   本来是一本好书,脱页严重,一本新书弄得像本烂书一样。。。还好书的内容可以。。。
  •   质量不错
    内容也说得过去
    不过个人习惯野史多点
  •   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至于内容嘛帮同事买的她还是比较喜欢的
  •   很不错的书。正在潜心研读。
  •   本书同该系列的其他作品一样,比较通俗流畅,但是在史识上非常陈旧,基本上是基于传统的道德评价。但是,本书可以反过来阅读,从功臣的结局可以透视中华帝国的失败命运。
  •   里面的内容就这样了,不过作为增长知识,多认识点历史人物,倒是不错。要是本身就有点历史知识的人看的话可能就太过浅显了。
  •   字体大小合适,书边有点毛,没裁剪整齐,书边空得太多了,有些浪费纸张。内容有些简略,只有二百多页要写这么多人物,的确只有精减再精减了。降价时买的也不能要求太高,没事看着玩也行。
  •   一般,就是读历史了
  •   值得一读,不值一藏
  •   错别字不少
  •   还算可以,大体浏览了一遍
  •   这本书一般,就是一种猎奇心理
  •   内容感觉有点少,书边空的太多了,有点浪费纸张,边子有点毛,没裁减整齐,字的大小合适。个人感觉对每一个人物的描写有些简略,不过只有二百多页要写这么多人物也只有精减一下了,没事看着玩也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