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宦祸实录

出版时间:1999-09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安作璋  页数:32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言:“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谓之实录”丛书即以达一传统史学的最高标准为指归,选取历朝朋党之争、政变叛乱、宦官祸国、重大冤狱等侧面为切入点,选择与此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和重大政治事件,演绎成以封建政治舞台为背景的惊心动魄、波序云诡的生动真实的历史画卷。本书借鉴传统史学的纪事本末体裁,以事件起讫为纲,各自独立成篇,依年代顺序编次;以叙事为主,辅以画龙点晴的评论,以期透过表象揭示本质。分开读犹如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勾画出鲜活的封建政坛众生相;合起来则概括地反映出中国封建政治史的大致风貌,凸现出历史的纵深感。本书可读性与知识性同具,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并存,参考价值与收藏价值兼备,是一套独具特色的历史普及读物。

书籍目录

前言诸侯僭制,皆有寺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宦祸指鹿为马——赵高祸秦佞幸宠臣,位过其任——石显祸汉阉尹倾国,忠贤智屈——东汉安顺时期的宦祸“五侯”与“十常侍”——东汉桓灵时期的宦祸黄皓误国——蜀汉时期的宦祸宦官与“八王之乱”——西晋时期的宦祸宗爱弑帝害王——北魏太武帝时期的宦祸刘腾废后戮相——北魏末期的宦祸二兄、阿翁——唐玄宗时期的宦祸欺压皇帝的“老奴”——李辅国祸唐军中“十郎”——程元振祸唐天下事有不由我乎——鱼朝恩祸唐俱文珍逼宫与王守澄弑帝——唐宪宗时期的宦祸挟帝有术——仇士良祸唐皇帝之“父”——田令孜祸唐囚帝废帝,把持朝政——唐昭宗时期的宦祸经制军国,宠遇莫比——一北宋前期的宦祸罔上害民,贻患中国——宋神宗时期的宦祸“媪相”童贯与“隐相”梁师成——宋徽宗时期的宦祸刑余列于士庶——一金朝宦祸权奸同恶,祸乱西宫——元代宦祸土木之变——明英宗时期的宦祸提领西厂,权倾天下——汪直祸明立地皇帝——刘瑾祸明矿监税使——万历年间的宦祸“九千岁”——魏忠贤祸明清末权阉与“母后垂帘”——清代宦祸

章节摘录

  诸侯僭制,皆有寺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宦祸  中国的宦官制度,肇始于商代,形成于西周。当时,宦官不过是商周王宫内的服侍人员,地位并不高。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王权下移”,使用宦官的特权实际上已不限于周天子,各国诸侯也纷纷开始使用宦官,《册府元龟?内臣部总序》称:“平王东迁,诸侯力政,霸者间起,多僭王制,晋、宋、齐、楚、鲁、卫诸国,皆有寺人。”这里的寺人,就是当时对宦官的称呼。诸侯君主对享乐的追求和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为宦官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宦官开始从开闭宫门、洒扫庭除、奔走供应、饮食起居等宫廷杂役中逐渐嬗变为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一股特殊势力。宦官甚至参与国政、军事和宫廷争斗,在一定程度上专擅朝政,造成了严重祸患。  竖刁乱齐  竖刁是齐桓公时期的一个宦官,他自幼聪明伶俐,为贪图宫内荣华,自施宫刑,入宫侍候齐桓公。齐桓公是一代名君,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却又是一个贪图享乐和女色的人。当时,齐国宫内有一位叫易牙的厨师,烹调技术非常高明,但他并不安心作一位宫廷厨师,而企图参与政事,他见齐桓公非常宠爱长卫姬,便挖空心思迎合长卫姬,经常拿出看家的手艺,为长卫姬精心制作美味佳肴。这一招果然灵验,长卫姬对易牙十分喜欢,便多次在齐桓公面前夸赞易牙。易牙见竖刁受到齐桓公的宠信,又用同样的方法讨好竖刁,竖刁也多次在齐桓公面前美誉竖刁的烹调技术。齐桓公身为一国之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胃口也十分难调。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竟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给齐桓公做了一份人肉菜肴。当易牙将一份嫩嫩的人肉端到齐桓公面前时,齐桓公尝了尝,觉得美昧可口,一会儿就吃光了。他边吃边夸奖易牙烹调技术高超,并询问是什么肉做的。易牙回答说:“臣听说效忠君主的人,不能顾及其家,我见您胃口不好,便心中不安,心想您身为一国之君,什么美味都吃过,可能没尝过人肉的滋味,便把自己三岁的儿子杀掉,烹其肉献于主公,以表忠心。”桓公听到刚才吃的是人肉,直觉得恶心,长卫姬急忙对桓公说:“易牙是出于一片孝心,才这样做的,他连自己的儿子都能杀掉孝敬自己的君主,还有什么不能献给君主呢?”竖刁也趁机说:“易牙忠于君主胜过爱惜自己的儿子,真是难能可贵。”齐桓公觉得有些道理,对易牙逐渐产生了好感。  竖刁、易牙都是卑鄙小人,所以臭味相投,十分投机,为了固宠的需要,他们二人相互利用,狼狈为奸,齐桓公竞被他们二人所蒙蔽,认为他俩是最忠于自己的人。  齐桓公二十年(前665),齐国以“尊王”的旗号讨伐卫国,卫懿公战败,派长子公子开方带着礼物到齐国谢罪。公子开方见齐国强大,认为卫国的王公大臣还不如齐国的一般官吏富有,便要求留在齐国。齐桓公见公子开方舍弃太子之尊来屈身事齐,十分高兴,就拜开方为大夫。开方了解到竖刁和易牙最受桓公的宠信,便倾身结交竖刁、易牙,又在桓公面前说自己的妹妹如何美丽可人。齐桓公是个好色之君,就派人到卫国求婚,卫懿公迫于齐国的强大,也只好答应,桓公将公子开方的妹妹纳为小妾,被称为少卫姬。从此公子开方也受到齐桓公的宠信。坚刁、易牙、公子开方三人整日围在齐桓公身边,说东道西,搬弄是非。  齐桓公亲近竖刁等人,引起了管仲的注意。管仲,本是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的老师,曾一箭射中齐桓公的腰勾,后经鲍叔牙的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相,尊称为“仲父”。管仲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齐桓公也成为第一个称霸中原的霸主。管仲见齐桓公宠信竖刁,多次提醒桓公要亲大臣、远小人。因此竖刁等人对管仲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齐桓公称霸中原后,贪于酒色,有些怠政,一切政务都委于管仲处理。有时其他大臣向桓公请教治国方略,桓公总是对他们说:“为何不去问一问仲父?”竖刁见桓公对管仲十分信任,不敢轻举妄动。有一次,桓公喝醉了酒,竖刁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对桓公说:“臣听说君主发布命令,臣下奉命行事,主公却张口仲父、闭口仲父,似乎齐国只有仲父而没有君主,这是十分危险的。”桓公对竖刁说:“寡人与仲父,就像身体与四肢一样,如果没有仲父,寡人也难以成为君主,这样的道理,不是你们所能懂的。”竖刁见桓公对管仲深信不疑,也就不敢再说下去。  有一次,齐桓公外出打猎,竖刁亲自为桓公驾车,一路欢笑,来到大泽之陂,桓公一会儿射中一只鹿,一会儿射中一只兔,十分开心。忽然,桓公被前面的景象吓呆了。竖刁眼尖,看出桓公表情异常,急忙询问说:“主公看到了什么?”  桓公说:“我看到了一个怪物,一会儿又消失了,可能是鬼怪,这大概是不祥之兆吧!”  “白天怎么能见到鬼怪呢?”坚刁说。  “先君襄公时,在沛丘(今山东博兴)射猎,曾看到一个人身猪头的怪物,当时也是白天,襄公十分奇怪,便张弓射去,怪物并未倒地,反而站在那里啼哭。襄公因为害怕而坠车,不仅摔伤了足,而且连鞋子都丢了。”桓公解释说。  竖刁见桓公受惊,又不能解释这一现象,只好安慰桓公不必大惊小怪。  “回去问一问管仲,就知道是吉是凶了。”桓公说。  竖刁听到管仲的名字,就十分生气,他假惺惺地对桓公说:“管仲又不是圣人,怎么能知道呢?”  “寡人即位二十三年(前663)时,曾带兵征伐山戎,兵至卑耳山(位于今山西平陆),见到一个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东西。那怪物高一尺有余,紫衣朱冠,赤脚而行。见到寡人后,作揖不止,好像是表示欢迎。寡人正在惊奇之际,那怪物突然向石壁疾驰而去,转眼不见了。寡人问仲父,仲父说是登山之神,叫做俞儿,只有建立霸业的人才能够看得到。管仲连登山之神都能辨认出来,难道不能称为圣人吗?”桓公说。  “管仲说登山之神是为了讨好君主,其实他并不知道那怪物是什么,况且主公又给他说了怪物的特征。回去后,主公只说见到怪物,并不说怪物的特征,如果管仲所说的怪物特征与主公所见一致,证明他是圣人,如果不一样,就是欺骗主公。”竖刁挑拨说。  桓公回宫后,告诉管仲看见鬼怪之事,并让管仲说出鬼怪的特征,管仲没见到,当然说不出来,竖刁乘机说管仲不过是个骗子,他怎么能说得出来呢?桓公得不到答案,又惊又怕,竟然病倒在床。  管仲见桓公被鬼怪吓病了,贴出告示说,谁能说出桓公所见鬼怪的状貌,将自己封邑的三分之一相赠送。告示贴出后,有一位叫皇子告敖的人声称能说出怪物的状貌。管仲将他引荐给桓公,桓公见皇子告敖身穿破烂衣衫,相貌丑陋,心中有些不快,因是管仲引荐,也不好责怪,他面无表情地说:“仲父说你能讲出鬼怪的状貌,果真如此吗?”  “臣下能说出。”皇子告敖说。  “那么真的有鬼怪了?”桓公问。  “有。山中有夔,像龙而有一足。野中有彷徨,像蛇而有两头。泽中有委蛇,主公所见,正是委蛇。”  “委蛇的状貌如何?”桓公问。  “委蛇大如车轮,长如车辕,紫衣朱冠。一般人看不到,只有称霸天下的人才能看到。”  桓公见皇子告敖所讲与自己所见相同,十分高兴,欲封其为大夫,皇子告敖坚辞不受,桓公又要重赏管仲,奖励他慧眼识人。  “管仲又没有说出鬼怪的状貌,为什么要奖赏他?”竖刁不满地说。  “没有管仲的引荐,寡人怎么能听到皇子告敖之言呢?”桓公说。  由于桓公对管仲十分信任,竖刁等人的挑拨也就难以见效。  竖刁见搞不倒管仲,便另谋计策,企图操纵立太子一事,作长久的打算。  齐桓公有三位夫人,一是王姬,是周王室的女儿;二是徐姬,是徐国之女;三是蔡姬,是蔡国之女。但三位夫人都没生下儿子。桓公又挑选了一些貌美的女子,其地位犹如夫人,让她们轮流侍寝,以便多生儿子,其中最受宠的有六名,结果她们每人为桓公生下一个儿子。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公子元(后为惠公),郑姬生公子昭(后为孝公),葛赢生公子潘(后为昭公),密姬生公子商人(后为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诸公子都觊觎君位,竖刁、易牙等人与长卫姬相勾结,企图立长卫姬的儿子无诡为太子。管仲以政治家独有的眼光看出了太子问题的潜在危险,便劝桓公早立太子。他对桓公说:“周王室因为嫡庶不分,造成了祸患,这个教训应当吸取。如今齐国的太子还没有确立,人人都怀有非分之想,应当早立太子,以绝后患。”  桓公对立太子一事也十分着急,但在立谁为太子问题上又有些犹豫。他对管仲说:“寡人有六位爱姬,每人都生有儿子,按长幼排序,应当立无诡;按德才排序,应立公子昭。长卫姬侍奉寡人时间最长,很讨寡人欢心,竖刁、易牙等人也多次称赞无诡。寡人基本上倾向元诡,但又爱公子昭的德才,所以一直未能决定,请仲父帮助寡人抉择。”  管仲认为,如果立无诡为太子,日后竖刁和长卫姬可能会擅权,必然导致齐国的内乱,便对桓公说:“如果太子没有才德,就不能堪称大任,既然主公爱公子昭的才德,就应下决心立公子昭,不必为此疑虑。”  “如果无诡以长子的身份与公子昭争夺太子地位,又将怎么办?”桓公不无疑虑地说。  “主公可以在诸侯中选择一位可以信任的人,让他帮助太子昭。”管仲说。  桓公认为管仲的意见有道理,便决定立公子昭为太子。  不久,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当时,诸侯云集,盛况空前,周襄王也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用的肉,这在当时是最高奖赏。齐桓公将要下拜,宰孔说:“天子说您年龄大了,可以不拜。”齐桓公真的就不想拜了。在管仲的提醒下,桓公才勉强地说:“天子威严在面前,我怎敢不拜呢?如果不拜,会乱了上下尊卑的仪礼。”这次会盟,宋襄公也前来参加。宋襄公曾让位于公子目夷,目夷不受,才即位为宋君,这件事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同时宋襄公的势力也较大,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便把立公子昭为太子的事告诉了宋襄公,并委托他将来能使公子昭顺利即位。宋襄公见齐桓公如此信任,也就答应了这件事。在管仲意见的影响下,公子昭被立为太子;竖刁和长卫姬立无诡为太子的企图未能得逞。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因年事已高患病不起,桓公亲自来探视,桓公见管仲将不久于人世,对管仲说:“仲父如果不幸谢世,还有什么要告诉寡人的吗?”  “您不问我,我也要专为此事朝见您。”管仲说。  管仲一直为齐国的未来忧心。齐桓公性情骄傲,又爱好女色,他身边还有竖刁、易牙、长卫姬等人,这些都不能使管仲放心而去。桓公则担心管仲死后由谁来替代他为相,才能保证齐国的强盛局面。为了这个问题,桓公在病床前和管仲进一步交换了意见。  “若仲父不幸弃寡人而去,群臣中谁可代之执政?”桓公问。  “知臣莫如君。”管仲说。  “易牙如何?他能烹杀自己的儿子给寡人吃,应该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爱子之情,人皆有之,对亲生儿子都如此残忍,对其他人又会怎样呢?”  “竖刁如何?他心甘情愿自施宫刑,入宫侍奉寡人,是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人。”  “每个人都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自己的野心,不惜残毁自己的身体,怎么能对别人好呢?”  “卫公子开方,本可在卫国当高官,甚至继承王位,却来到齐国侍奉寡人,于今已有十五年了,他父亲死时都没有回卫国,他的忠心不用怀疑吧。”  “爱戴父母也是人之常情,他对自己的父母都如此绝情,对别人还能是真心吗?”  管仲劝桓公尽快将这三个人驱逐出宫,桓公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下令将竖刁等人逐出宫外。  不久,管仲去世了。齐桓公失去了管仲的辅佐,齐国国势急转直下。桓公缺少竖刁、易牙的奉承献媚,也觉得索然无趣,食不甘味。长卫姬乘机对桓公说:“管仲驱逐竖刁、易牙,使君侯身边缺少得心应手的人,况且君侯已经年老,也应该颐养天年,尽享欢乐,将竖刁、易牙、开方召进宫来,是不会危害国家的。”  桓公说:“他们三人给我带来了不少欢乐,管仲将他们驱逐,的确有些过分。”于是,桓公又召竖刁、易牙、开方入宫。  竖刁、易牙、公子开方回宫后,与长卫姬勾结一起,开始了窃权活动。在齐桓公的六个儿子中,除公子昭被立为太子外,其余五公子也都企图谋取君位。竖刁、易牙、公子开方都利用接近桓公的机会称赞公子无诡,怂恿桓公更立太子,长卫姬也在桓公面前纠缠,桓公年老昏聩,早已把管仲的劝告忘掉了,竟然口头答应以后立无诡为太子。  次年,桓公病重,百医不得其治,桓公诸子各树朋党,争着要继立君位,形势十分紧张。竖刁见桓公将不久于人世,便将宫中卫士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将重病在身的桓公禁闭在寿宫之中,不许任何人出入,就连大臣和桓公姬妃也不得探视。对外却假传桓公命令,号令群臣。  桓公卧病在床,不能动弹,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寝宫又被竖刁筑墙围起来,只从墙下开一个小洞,不时让人探视桓公的生死,桓公只好用昏花的目光,在空荡荡的寝宫内巡视。由于宫外争夺君位的形势十分激烈,没有谁顾得上桓公,桓公一连饿了几天,汤米未进。有一天,一位宫女越墙来到桓公寝宫,桓公说想吃点东西,宫女在寝宫内没找到一点食品,桓公想喝点水,宫女四处寻找,也找不到。桓公问宫女发生了什么事,宫女将竖刁等人作乱的事告诉了桓公。桓公听后,不觉伤心起来,眼中噙满了泪水,慨然而叹说:“管仲真是圣人,他远见卓识,能预料到今天发生的事情。我没有听管仲的话,才落得如此下场。若死后真有灵魂,我有何脸面去见管仲啊。”说完,就口吐鲜血,辞世而去。  桓公死后,竖刁和公子无诡惧怕外界知道消息后与己不利,便密不发丧,准备发动政变,袭击公子昭。不料,公子昭探到消息,急忙逃到宋国去避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宦祸实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中国宦祸实录屯着看
  •   由宦官而引发的祸事。
  •   这本书好看
  •   这个商品好,很好,我很喜欢。
  •   不错,值得一看,还比较便宜。
  •   看了就有收获的书籍。
  •   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喜欢历史的可以看一下
  •   还不错的书,就是作者的笔触还是有点太僵硬了,看着有点累
  •   这本书是在休息的时候看完的,老实说,没有太大的史料意义,对于仅仅想要了解的人可以看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