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刘德军  页数:536  字数:60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民族敌人进行的生死大搏斗。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每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都进发了巨大的力量,积极投入了反侵略的战争,同仇敌忾,为国家民族利益奋争,从而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卫国的巨大洪流。中国人民用了整整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肆虐侵略灭绝人性的日本帝国主义受到严正的审判,战争惨祸的始作俑者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个持久抗战过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1935年的“华北事变”爆发后,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高涨;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随后,中国人民的抗战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中国全民抗战铁拳的打击下,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字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她以正确的抗战路线、战略、方针及各项政策,直接指导着中国人民的抗战;她在抗日战争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直接领导作用。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一方面,中国人民不仅以惊天动地的壮举创造了争取民族独立的伟业,获得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军队在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进行正义战争成功的经验:必须实行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必须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必须实行以游击战为主的作战方针等。中国人民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谱写了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光辉史篇。    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中国人民抗战爱国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救亡图存,争取中华民族的生存和解放,追求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中国军队前线将士视死如归地英勇杀敌;共产党、国民党、其他党派及爱国华侨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依靠自力更生,求得独立和解放等。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着中国人民,维系着国家的独立与尊严,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历史有着深远影响:中国人民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雪洗了民族的耻辱,国家地位大为改善;国民党的统治实力在抗战过程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由于日趋腐败,丧失人心,又开始从顶端向下跌落;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战过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中国是抗日和战胜日本法西斯的重要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锻炼了人民,教育了人民,而人民的奋斗,人民的觉醒,又为崭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必然的条件。    今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仅以本书向此献礼!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重大事件 第一章 卢沟桥事变 第二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三章 台儿庄战役 第四章 百团大战 第五章 南京在屠杀 第六章 皖南事变 第七章 延安整风运动 第八章 大生产运动 第九章 中共七大历史地位 第十章 苏联出兵东北第二篇 思想理念 第十一章 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第十二章 国民党片面抗战思想 第十三章 国共两党片面抗战思想 第十四章 中间党派的抗战思想 第十五章 延安精神 第十六章 抗战爱国主义精神 第十七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十八章 共产党民主联合政府思想第三篇 重要问题 第十九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 第二十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 第二十一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 第二十二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第二十三章 抗战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 第二十四章 抗战时期的两个战场 第二十五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华侨 第二十六章 抗战时期的国际援助 第二十七章 抗战时期的历史经验 第二十八章 抗战时期的历史地位附录:60部图书简介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都是一些很散碎的东西,没什么价值,后悔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