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大宋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朋星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前言

汉唐在中国历史上公认为盛世,那么宋代呢?关于宋代的历史地位,学术界是有争议的。贬之者,称宋朝的历史太窝囊,积贫积弱,统治疆域狭小,特别是在与辽、金、元的抗衡中处于劣势。褒之者,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到顶峰”(邓广铭语);包括外国一些汉学家,如费正清、谢和耐、宫崎市定等学者,也高度评价宋代历史,甚至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贬与褒是有一定的视角差异的。贬者关注的是军事实力和民族利益,褒者关注的是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成就。而这一切,大约都与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关。也就是说,无论对宋朝是贬是褒,有一点是没有异议的:宋代实行文人治国的体制,文人是主导国家权力的政治集团,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优势群体。当然,这里所说的“文人”是广义的,范畴宽泛,既指那些诵读经书、写诗作赋的文人,更指那些科举及第、占据各级领导岗位的官员。其实往上说,自宋太祖开始,宋代的每个皇帝都堪称文人;往下说,社会底层的术士、僧道等等,也具有文人的属性,即便是歌妓,也是宋词的催生者,是职业的文学传播者。基于这样的思考定位,我“走进”宋代,“采访”宋代文人,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应该说,宋代文人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养尊处优、舞文弄墨。其生存权利有保护,经济收入有保障,政治地位有保证,因而能够在养尊处优中舞文弄墨,又能在舞文弄墨中体现养尊处优。请看大文豪苏轼和歌唱家袁绚等人,中秋节夜晚登高赏月,袁绚放声高歌“明月几时有”,苏轼月下起舞,说:“我们就是神仙哪!我等文章人品,确实是千载一遇,后世怎么能赶得上呢!”——这是何等优游自信!再看翰林学士范镇,召集“飞英会”,于春季酴醵花盛开之时在花架下宴请客人,约定说:飞花飘落到谁的酒杯,谁就干杯——这是何等风流潇洒!正是这种生活状态下的文人,创造了宋代灿烂的文明:教育上,太学和各地的州县学、书院蓬勃兴起;学术上,宋学把汉代的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项(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应用和发展于宋代;史学上,官修史书鼎盛,金石学开近代考古学的先声;诗词上,宋诗虽不如唐诗,但也自有特点,而宋词则代表了词这种文学体裁的最高水平;散文上,名作迭出,名家辈出,“唐宋八大家”有六家是宋人。宋代流行“四喜诗”和“四悲诗”,四喜中有一喜是“金榜题名时”,四悲中有一悲是“下第举子心”,可见科举在士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宋代科举取士,文人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官场自古多波澜,宋代的官场更是如此。宦海沉浮,真善美与假丑恶都暴露无遗。真善美者,如范讽为民讨公道,范仲淹代国受辱,欧阳修和宋祁文人相重;假丑恶者,如宋真宗封禅闹剧,李定、舒亶罗织“乌台诗案”,程松寿的无耻升官术。官场的千姿百态,足可写一部《宋代官场现形记》。其中有两个故事,读来既饶有趣味,又发人省思。一个是沈括,这位宋代主要的科技代表人物,有《梦溪笔谈》传世,大名鼎鼎!但是他在政治上却投机钻营,趋炎附势,人品不佳,尤其是对苏轼,挖空心思进行陷害,为世人所不齿——也许政治斗争的确太残酷了,人性友情不得不被搁置一边。另一个故事的主角是蔡京,这位宋徽宗时期长期当政的权相,曾想提拔四个郎官,但中书舍人吴伯举援引旧例说不符合提拔条件,蔡京发怒罢免了吴伯举的官职,说:“既做好官,又要做好人,两者岂可兼得呢?”——这固然说的是歪理,但是在古代专制体制之下,在官场的潜游戏规则中,这也是一句实话。《史记》辟有《滑稽列传》,《世说新语》开设“排调”、“轻诋”栏目,调侃、戏谑、诙谐、嘲讽,自古就是文人的专长,宋代文人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宋代宫廷内活跃着一群伶人俳优,他们是职业的小品表演者。尽管由于社会地位低下,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但是综观他们演出的杂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讽刺性,尤其是把谐音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称他们是宋代的“赵本山、黄宏、巩汉林”。二是宋代文人的嘲戏,带有相当大的文化、学问含量,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听懂并欣赏他们的话语。苏轼无疑是宋代首屈一指的调侃大师、戏谑高手,他与王安石、刘放、秦观、黄庭坚、佛印等人的调侃,大多具有“以学问为戏”的倾向。智对巧答,奇谋妙计,这也是宋代文人的强项。宋太宗想任用吕端为宰相,但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不宜拜相。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宰相是高级官员,“大事不糊涂”是难得的境界,一句妙语打消了所有的反对意见。宋高宗逊位为太上皇,有一年过生日,礼品少了几种,顿时发怒,虞允文回答说:“微臣认为太上皇圣寿无疆,但老百姓膏血有限。这样做,意在减少老百姓有限之膏血,增加太上皇无疆之圣寿。”既委婉入情,又理正词严,高宗听后怒气全消。在计谋方面,本书除了选用曹彬、曹翰、陈恕、王旦、吕夷简、种世衡、文彦博等人用计之外,还特意选取了秦桧的几个故事,以见权臣耍弄权术、奸猾诡诈的情形。婚姻和爱情是反映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而感情丰富的文人们的婚姻和爱情更是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宋代的开放宽容程度(特别是在程朱理学流行之前)并不亚于唐朝,特别是营妓、官妓制度的设立,更为才子佳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喜欢一个官妓,赠寄胭脂并题诗说“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司马光的同僚和营妓在僧房幽会,司马光作诗相戏;苏轼的僚属毛滂与歌妓琼芳相爱,苏轼成人之美;陈诜私恋妓女江柳,陆云西成全好事;而宋徽宗更是开创了一个记录,身为皇帝却与名妓李师师过从甚密,传为风流佳话。因此,本书专设“风流韵事,爱情佳话”一章,记录宋代文人的感情经历。另外想说的一点是:宋代文人庞杂纷纭,不可能尽善尽美,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甚至有一些丑陋的现象。本着“不隐恶,不虚美”的原则,本书也予以收录,以显示社会是个大舞台,三教九流各色俱全,奇人怪事在所难免。还有,有一些趣闻虽不宜列入前几章,但也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和认识意义,便都汇聚到这里。因此最后一章是个大杂烩,名之曰“千奇百怪,杂花生树”。寻访宋代文人趣闻,本书分为六个章节,力求有点有面地反映宋代文人的概貌。在材料的运用上,主要参考《宋史》、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近人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以及有关宋人的别史、野史、笔记、传记、纪事等。取材的原则是:(1)人物必须是史有其人——例如苏小妹,民间传说很多,但她是虚构的人物,故不取;(2)事例必须见诸古籍记载,不妄加杜撰,不作小说似的夸张渲染;(3)明显荒诞不经者不取,个别地方可能与正史记载有出入,但为了保留“趣闻轶事”的特征,也选录收取,以聊备一说。2002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编写的《个性化的多彩人生——唐代诗人趣闻》,当时就想继续往下延伸,写有关宋人的趣闻。可是后来忙忙碌碌,不知不觉竟耽搁下来,一拖就是五年。不过这中间经历了一些事情,人情世故更有所历练,所以看宋人比当初看唐人可能略微“洞明”一些。跨越千年,神游铿锵盛唐,风雅大宋,万千感慨化作一首四言小诗:唐诗如酒,宋词若茶。茶余酒后,妙笔生花。朋星2007年5月28日写于泉城济南

内容概要

寻访宋代文人趣闻,本书分为六个章节,力求有点有面地反映宋代文人的概貌。在材料的运用上,主要参考《宋史》、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近人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以及有关宋人的别史、野史、笔记、传记、纪事等。

书籍目录

引言第1章 养尊处优 舞文弄墨  瓜子金  口诵御诗七十篇  陈三更董半夜  朕也醉了  四登两府九尚书 戴花吃酒 燃烛豪饮 杜诗估酒价 “西昆体”文豪 鸡舌汤 魏野诗名扬 不许弃文从武 柳开识才 一诗获取曲水园 座上客满樽不空 水赋 吃苦为何 超强记忆 五老会·同甲会 花香随风来  春不我待 龙门赏雪 一字之师 薛春游 宋仁宗的书画功夫 潇洒的六一居士 正午牡丹 心醉名家名作 一饮数斗犹惺惺 品茶大师 嗜食鲫鱼 真刀假砚 饮酒吹笛赏牡丹 安乐窝 读书有得即大笑 残菊飘零满地金 惺惺惜惺惺 豪放与婉约 苏轼褒贬秦观 歌舞赏月 柳絮落泥 酒仙石延年 飞英会 天子请客 莫惜金樽频倒 吟榻 考选画师 孔雀登高 葱丝厨娘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米颠 转益多师练书法 三三径 紫府仙 鲁酒三杯棋一局 明日重扶残醉 牙签限酒量 赐绣御掌 恨古人不见吾狂 书巢·小李白第2章 科举花絮 官场百态 宋白改榜 手搏状元 欲速则不达 瞌睡汉中状元 躲避砖头 夜梦授状元 世袭状元 千轴不如一书 扪足思母 合居第四 外甥骂舅 大喜大悲 老鼠衔文 一壁有眼一壁瞎 倒绷孩儿 贫贱之交 留项在里 作诗唱酬惹争议 茁轧 梦得考题 因祸得福 体貌大臣 登科有难有易 圆坛八陛 不走运的李廌 一门六人同登科 续诗得第 助人为乐 天下好事都占尽 作弊暗号 平步蹑春风 四喜四悲 张洎的心态 坐·立·跪 以笔抹面 欲扬先抑 幸运的皇甫佖 尴尬遇仇人 发白显老成 三指加颊 君臣钓鱼 福将 孤注一掷 林下客 封禅闹剧 大人大量 皇帝诗中有错字 诗带宰相气象 文字虽同命不同 丁宜禄 典当家产助门客 搬家避权贵 视官禄如土芥 张咏断案 邢昺的尴尬 侥幸逃过一劫 不识字快活 把断剑门烧栈道 一网打尽 范讽为民讨公道 饮酒不欺君 实话实说 共享好宅基 碑文难作 为官当自重 办事得体 代国受辱 包拯唾溅仁宗脸 文人相重 韩琦雅量 尔虞我诈 连环弹劾 政见不同 东施效颦 帝师难当 吃尽鱼饵 晏殊的忠告 王安石廉直 无耻谄媚者 王安石反省 三同 沈括的政治投机 口碑载道 《资治通鉴》的遗憾 乌台诗案的急先锋 苏轼在狱中 因诗再贬 越禁越贵 傲慢的曾巩 好官好人岂可兼做 诵诗得官 权利扭曲亲情 学会逃跑 蔡京的末路 殿春亭·亭春殿 保密不严 徽宗酷肖李后主 正合我意 微服骑骡逃亡 莫须有 六如给事·四尽中书 高宗选太子 秦桧喜谀 刚柔相济胡邦衡 粪钱 见一 臣发已白,尚以为童 官可弃,记不可作 程松寿的升官术 新恩 宰相的绰号第3章 调侃戏谑 冷嘲热讽第4章 智对巧答 奇谋妙计第5章 风流韵事 爱情佳话第6章 千奇百怪 杂花生树

章节摘录

第1章  养尊处优  舞文弄墨唐末五代十国,战乱频仍,武将割据称雄屡见不鲜。宋朝立国,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文人文官的地位。其措施主要有三:第一,政治上、组织上重用文人。宋朝科举取士,组成文官政府,确立了文官治国的体制。宋太祖曾明确说过:宰相当用读书人。第二,法律上保障并优待文人的权益。相传宋太祖曾密刻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内,称为“誓碑”,碑文诏令后世帝王不得杀文人士大夫。姑且不管“誓碑”是真是假,但历史事实确实是:两宋时期绝少杀戮文人文官,文人的生命较之以前各朝得到了最大的保护。很典型的例子是苏轼,“乌台诗案”发生后,虽有恶人提出定罪斩杀苏轼,但从皇帝到大臣都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定式:本朝不杀士大夫。苏轼因此获益,否则中国文学史将要蒙受多大的损失!第三,经济上厚待文人。特别是高层次的文人文官,更是锦衣玉食,待遇优厚。即便是在野的文人.也能在那种社会氛围中获得方方面面的资助,衣食无忧。例如邵雍隐居洛阳,获得各界人士的赞助,生活安安乐乐;魏野、潘阆、刘克庄等人周旋于达官富人之间,名利双收;即便像柳永那样混身于青楼歌馆,日子过得也算优哉游哉。生存权利有保护,经济收入有保障,政治地位有保证,宋代文人因而能够从容地舞文弄墨,留下了众多美妙的诗词、散文、书画,也留下了深刻的哲理、思想、学术。回想宋代文人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充满才情雅趣的酒会、花会、笔会:皇帝定期宴请大臣,钓鱼赏花,饮酒赋诗;文士频繁相聚,品赏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诸如“戴花吃酒”、“歌舞赏月”、“龙门赏雪”、“五老会”、“同甲会”、“飞英会”等故事,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大凡文人,总是要舞文弄墨。但是纵观中国历史,能在养尊处优中舞文弄墨,又能在舞文弄墨中体现养尊处优的雍容风度的,并不多见,宋朝算是一个典范吧!瓜子金开宝二年(969年)冬,赵普病了,宋太祖亲自到政事堂慰问。开宝三年春天,太祖又驾临赵普的府第慰劳,赏赐优厚。开宝六年,太祖再次莅临赵普府第。当时吴越王钱傲派遣使者送信给赵普,并送来十瓶海货,放在走廊下,偏赶上皇帝车驾来到,仓促之间来不及移走。太祖于是问是什么东西,赵普如实回答。太祖说:“海货必定很好。”就让打开看看,原来都是瓜子金(形似瓜子的金粒)。赵普惶恐。顿首谢罪说:“臣还没打开书信,确实不知道。”太祖感叹道:“受之无妨,他们认为国家大事都由你们书生决定!”这么大的贿赂也不没收充公,反而说“受之无妨”,太祖对文臣可谓宽容优厚。口诵御诗七十篇李昉罢相退休的第二年,正月十五日夜晚,宋太宗登上乾元门楼观灯,召请李防参加,另赐一个座椅让他坐在宰相的上首。太宗亲自拿起御杯给李防斟酒,又看着他对侍臣说:“李爱卿可以说是善人君子呀!服侍朕二十年,两次担任宰相,未曾有伤人害物的事情,其余的就更不用说了。”李昉俯伏拜谢。君臣二人聊天又聊到太宗没当皇帝以前诗词唱和的事情,李昉立即起身离开座位,逐一背诵了太宗的诗作近七十篇,一句不差。太宗说:“你怎么记得这么精准?”李昉回答说:“臣不敢乱说。臣自从退休后,闲来无事,每天早晨洗漱完毕,就坐在屋里焚香诵诗,每首诗每天诵读一遍。有时也诵读道家佛教的书籍。”太宗高兴道:“朕也把你的诗单独存放在一个书橱。朕一直很喜欢你的楷书,现在老了,笔力还在吗?”李昉回答:“臣一向不擅长书法,都是犬子宗讷书写的。”太宗随即命令授予李宗讷六品正官。陈三更  董半夜赵昌言、陈向舆、董俨、胡旦四人同年考中进士,都是少年得志,为一时名流俊才。赵昌言担任枢密副使(最高军事机关的副长官),他们几个人连同另一位进士梁颢,几乎每天晚上都聚在枢密院喝酒、下棋、射箭,玩到三更半夜才回家。乘醉夜归时,金吾吏(值班的保安)迎候在马前打招呼,陈向舆醉醺醺地拿着马鞭作揖,借用唐朝诗人苏味道的诗说:“金吾不惜夜,玉漏莫相催。”于是京城人传谚说:“陈三更,董半夜。”赵昌言因此被外贬。淳化年间(990—994年),赵昌言被召回京师任职,宋太宗笑着对他说:“三更半夜的酒会,不会再有了吧!”赵昌言叩头谢罪。朕也醉了一天,宋太宗设宴招待臣下,孔守正喝得大醉,在太宗面前和王荣争论起功劳来,二人越吵越凶,失去了大臣的礼节。侍臣奏请太宗将二人抓起来送交吏部治罪,太宗不同意,让人送他们回家。第二天,二人酒醒了,一齐到金銮殿向皇上请罪。太宗说:“朕也醉了,记不得有这些事。”四登两府九尚书张齐贤(字师亮)久居高官要职,退休后回洛阳(今属河南)居住,福寿康宁。他先前便得到了唐朝宰相裴度(封晋国公)留下的别墅午桥庄,在堂屋四周凿渠引水,花竹照映。张齐贤每天和故旧好友乘小车携酒游钓,并在大门上贴告示说:“老夫已经退休,倘有官人来访,恕不敢拜见。”他制造了一辆可供躺卧的车子,乘车巡视田里的庄稼,喝醉了就在树阴下休息。他曾写诗给旧友看,诗曰:“午桥今得晋公庐,花竹烟云兴有余。师亮白头心已足,四登两府九尚书。”戴花吃酒宋真宗即将去泰山封禅,任命陈尧叟为东京留守,马知节为大内都巡检使。车驾出发前,真宗宣召二人人后苑赐宴。真宗和二人都头戴牡丹花,行走敷酒。过了一会儿,真宗让陈尧叟把所戴的花都扔掉,来到御座前,亲手摘下启己头上的一朵花,给陈尧叟插戴头上。陈尧叟跪拜感谢。宴会结束,陈、马二人出宫,一阵风把陈尧叟头上的一瓣花吹落地上,陈尧叟急忙喊侍从拾起来,放进怀袖中,说是皇帝所赐,不可丢弃。马知节见状,开玩笑说:“今天的宴会,本是为了我。”陈尧叟说:“若是为了你,皇上为什么不亲自给你戴花昵?”二人都哈哈大笑。当时,寇准也陪侍宴会,真宗赐给他一朵漂亮的花,说:“寇准年少,正是戴花吃酒的好时候。”燃烛豪饮寇准喜欢豪华奢侈。他在邓州(今河南南阳)为官时,每次宴会都关门拴马留住客人,不醉不归。寇准特别喜欢夜宴,而且不点油灯,全燃蜡烛。即使是厕所马厩,也通宵达旦燃烧蜡烛。在他的带动下,邓州出产的花蜡名扬天下。后来寇准去职离开邓州,后任者来到官邸,见厕所里烛泪凝地,烛头成堆。寇准酒量很大,很少有人能喝得过他,罢相之后到长兴(今属浙江)为官,官吏宾客能饮者不论官职大小,常令陪席饮酒。有个副职连喝几场,撑不住病了,但寇准还是不停地让他陪酒。那人的妻子急了,到公堂告状,方才作罢。后来,有一个道士自称能豪饮,一口气可干一大瓶,要求和寇准用大瓶较量,寇准欣然应允。道士举瓶一饮而尽,寇准却喝不下去。道士硬逼着他喝,寇准说:“酒量不能勉强。”道士饶了他,趁势说:“今后少逼人喝酒。”寇准醒悟,从此便不大劝酒了。杜诗估酒价宋真宗常和群臣在太清楼饮酒,一天忽然问道:“京城酒店有好酒吗?”侍从宦官回答:“只有‘南仁和’的酒最好。”真宗立即让人打酒来赐给群臣。又问近臣:“唐朝时,酒每升多少钱?”一时无人能对,只有丁谓奏道:“唐时酒每升三十钱。”真宗追问:“你怎么知道?”丁谓说:“臣曾记得杜甫诗里有一句是‘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真宗大喜,称赞说:“杜甫的诗,真可作为一代之史。”“西昆体”文豪杨亿的诗文,词藻华丽,号“西昆体”。杨亿出生在建州浦城(今属福建),相传好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一天,父亲抱他到后园,对他说:“后园梨落篱,神童知不知?”杨亿忽然发声回答说:“不是风摇树,便是鹊惊枝。”宋太宗时,建州送十一岁的杨亿入朝,宰相让他赋《喜朝京阙》诗,杨亿顷刻而成,有“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和“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的句子,深得宰相赞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雅大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宋朝版的世说新语,非常精彩
  •   闲来看看,有那么点意思,逸事闲谈,与“钦徽”二帝的国破囚居的大宋不同,与文天祥的殉国沉海也不同。闲来看看而已,令宋多点插科打诨的味道。
  •   不错,好大一本资料集
  •   朋友正在创作,疯狂搜集宋朝资料。
  •   几乎都是流传至今的各种奇闻轶事,有官方的,也有不可考据的民间传说,大多耳熟能详,读起来像是看小学的趣味小历史,个人感觉价值不是很大
  •   因通俗而更具魅力!
  •   我买了,看完后告诉大家。宋朝可是风雅朝代啊
  •   一点都不枯燥,很风雅,也很有趣,可以说雅俗共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