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传统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端木赐香  页数:302  
Tag标签:无  

前言

  2003年,我给历史系大三学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选修课。学校发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两本小书,我觉得整体不适合我用,遂抛开教材,自行编写了讲义。自编讲义的过程很辛苦,幸好这种选修课,一星期仅上一次,一次3节。接课之后开课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采购相关书籍,编写教学大纲。开课之后,一星期完成一章讲义。每章讲义大约承载3万字左右的内容。为了一个讲义,基本上一星期的时间全搭上了。老公认为我自讨苦吃,利用现成的教材,照本宣科多好。但是自编讲义不但能承载我的教育理想——公民教育与理性启蒙,更能承载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评价。所以所谓的辛苦对我来说,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开课之后,反响不错,甚至有外系的学生前来旁听。学生的反响对我是一种鼓励与鞭策,一个学期坚持下来,讲义积了厚厚一摞。但是也有小憾,比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章,由于它承载的内容过多,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根本拿不下来,所以没给学生讲成。这一章,居然陆陆续续写了3年,直到2005年才彻底完成,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呕心沥血。其他一些章节,虽然当时拿了下来,但在后来的重复讲课中,也不断地修复与完善。  其间,我把自己的讲义发到了天涯和凯迪社区,反响热烈。网友们惊诧的是,这讲义居然不是}}{自名校名师之手!更惊诧的是,它居然出自一位小女人之手!这种热烈与惊诧,把出版社引上了门,讲义遂于2005年结集m版,书名《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出版时作了诸多的修订与删节,目前在市场上已脱销。

内容概要

嬉笑怒骂满纸狂言  幽默害智一腔真诚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女人的思想可以尖锐犀利到何种程度,那么请看端木赐香的《叩问传统》!  它引你思考,让你震撼:传统竞可以这样解剖,文化竞可以这样解读,直到你目瞪口杲!  有人说作者走的是吴思的路子,这只是一种泛泛的界定,事实上,作者走的是“个性之路”,顺着她的笔迹,你会走进一个睿智真诚、独特清新的思想境界!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女人的文笔可以大气磅礴到何种程度,那么请看端木赐香的《叩问传统》!  她拿幽默当武器,嬉笑怒骂皆见功夫,刻意让艰涩远离学术,让学术也有了情趣!既让你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更让你控制不住大快朵颐的爆笑,直到旁人侧目!有人说,读端木赐香《叩问传统》,气人没商量。有人说,读端木赐香《叩问传统》,需配二两老白干。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本值得一阅的书。  小女人的俏皮,思想的力度,学者的社会担当,知识分子人文情怀,尽在其中矣!

作者简介

端木赐香,女,原名李桂枝,网名三糊涂。1968生人,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为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近代史。
  平生业务:拆历史的墙角,探文化的陷阱。行文老辣满纸诙谐,被章立凡先生称为“历史顽主”;文字背后一腔真诚,被鄢烈山先生评日“仁义多情”。
  出版小书:《我是如此美丽》《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糊涂读史:明清的帝国偏执与盛世张皇》、《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等。

书籍目录

增订版前言序第一章 中国文化漫谈 我之态度 我之眼光 关于文化第二章 中国文化中国人 看不懂的中国人 农业经济与中国人 宇宙观与中国人 中央集权与中国人第三章  中国文化中国男人 古典文学作品、戏曲里的男性形象 历史层面上的男性本质特征和社会层面上男性的生存状态第四章  中国文化中国女人 对女人普遍看法不好 女性的黄金时代 女性角色之定位 传统女孩子的素质教育 为人妻之后要守的妇礼 结语:不容乐观的现实第五章 中国贪官文化 贪污的出现及手法 古代中国如何反贪 古今贪官对比 对于贪污原因的分析第六章 中国清官文化 有关“清官”的说法及由来 清官故事之样本——海瑞、于成龙 皇帝对清官的有限喜欢及做清官的难度 如何评价清官文化与清官情结第七章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概说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 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集体趴下的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学分析第八章 中国传统外交文化 中国传统外交文化简说 个案分析:1405年开始的那场外交 葡萄牙来了 西班牙来了 荷兰来了 披着宗教外衣的鬼也来了 英国鬼来了 八国鬼子进中国第九章 农业与农民文化 中国农业分析 中国农业政府分析 中国传统农民分析 中国农民革命分析第十章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推测 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传统婚姻中的诸多内涵 中国传统婚姻类型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丧葬文化 有关死亡命题 中国的丧葬习俗及礼制演变 结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中国文化漫谈  我之态度  我喜欢文化,但我之喜欢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单纯的一种喜欢,而是欣赏加调侃。欣赏,不是用现实主义的眼光,而是用审美的眼光,不审美不行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东西,有时候单独站在审美的角度看,那叫一个漂亮!比如封建社会女人的小脚,让中国女人变成了一件件手工艺品,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娉娉婷婷,比西方的那些地动山摇的大脚板子们美丽多了。北大教授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通晓英、法、德、日、意、拉、希等多种语言,归国后第一件事却是遍寻中国小脚女人做自己的老婆!我觉得这老兄除了坚持中国传统外,估计还有个审美的意思在内。当然会有人说裹脚不人道、残忍,估计他们没看到现代女人为了美,那种掂刀弄枪、上刀山下火海的勇士精神。如今,割眼皮打耳孔只能算是小战役,有些人为了“惊艳”,下了手术床,整个人变成了一个粽子。总之,用时髦的话讲,没有点牺牲精神,美从何来?再说,已经有学者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脚的好处。脚小,为掌握平衡,走路自然要扭动腰肢,女人就省了减肥了,更重要的是,不用受那西方女人的束腰之苦了。看西方电影,那乱世佳人郝思佳们穿个裙子,憋气不说,还得奶妈一旁帮忙拉拉链,咱们看着,替她们急得慌,总想上去帮个忙。至于小脚女人扭胯扭得蛮灵活,生孩子时不容易难产,更是公认。  这么说,大家可能认为我很没同情心,那你就错了。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道德批评已经够泛滥了,我何必把自己弄成一个不成不淡的道德先生呢?读历史少了,读的时候你可能老想哭,可读得多了,你就哭不出来了,由哭渐变为傻笑了。我属于后一种,哭笑不得是我读史后心灵的常态。西方学者赫根汉认为,人类的自尊心已连受三次打击。第一次来自哥白尼,他论证地球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宇宙的中心,甚至也不是太阳系的中心;第二次来自达尔文,他论证人类不是造物主所造,而是由所谓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第三次打击来自弗洛伊德,他论证人们的行为是由本能和潜意识机制所激发,更为严重的是,他把这种本能归之于性本能!  按此逻辑,中国人的自尊所遭遇的打击并非仅此而已。众所周知,中国人文化心灵上所遭受的伤害,比上述三次打击要严重多了。第一次伤害,来自地圆学说,它告诉中国人,地球是圆的,中国并不处于这圆球的正中心。13世纪,西方就开始流行地圆学说了。16世纪末叶,利玛窦送给中国一张世界地图,中国学者一瞅,当属正中的中国被弄到了偏西的位置,当即气冲牛斗,斥责利氏“邪说惑众”,认为画地图的人更是“画工之画鬼魅也”。康熙时,钦天监监正杨光先听说了地圆学说,还算潇洒,他的反应是“喷饭满案”。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海国图志》告诉国人,我们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并不是我们历来所想象的那样乃是世界中心、天朝上国,这个时候,中国学人谁还能喷出饭来?第二次伤害,来自西方的坚船利炮,它没有论证,,只有武力,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到大清,竞对付不了来自异域的各色“鬼子”的“奇技淫巧”。当魏源斥理学家(庸儒)之理学(俗学)为“上不足制国用,外不足靖疆圉,下不足苏民困”,斥用繁琐考证方法研究儒家经典的汉学为“锢天下聪明智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途”时,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心灵那滴血的伤痛,更何况连日本的学者佐久间象山也指斥“清儒学问虽考证精密,然毕竟纸上谈兵,缺乏实用”呢?伤痛之余,只好夹此心不甘情不愿的小情绪。去做那异域的学生,学的过程中,当然难免强撑着天朝上国的架子不愿放下,有些人干脆发明一个“中体西用”的说法,也可说是聊以自我安慰。内心里讲,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于是洋务运动就这么开始了。可惜甲午海战又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李鸿章在谈判桌上只有“点头yes摇头no”做非此即彼之选择题的份儿,点头屈辱,摇头挨打,事实上别无选择。时人举国大骂李鸿章,好像李大人天性就喜欢卖国,不卖国心里就不踏实似的。李鸿章当然纳闷,苦心经营十年的北洋海军为什么眨眼之间打个水漂就没了呢?船坚了炮利了为什么却对付不了蕞尔小邦日本?李鸿章的纳闷,由康梁师生两个出面解答了,于是维新取代了洋务。如果说洋务只涉及器物层面的话,那么维新已涉及制度层面,可惜这维新只有103天的寿命。20世纪初,孙中山又拿来一个名叫“共和”的新药方,奈何袁世凯不好好吃药,最终导致共和失败。这一结局,让今天的学人还在疑惑:共和的失败,是袁世凯的脸皮太厚贼胆太大呢,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执拗使然?孙中山作为职业革命家,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联想文化方面的原因,他只有行动,将革命进行到底。寻找病源,就是当时学者们的业务范围了。鲁迅借狂人之口宣告:中国的仁义道德等传统文化是吃人的东西!借阿Q之形象提醒国人:照照镜子吧!其后,“德先生”与“赛先生”被引进,“科学”与“民主”成为20世纪初最耀眼的两颗星星,可是光这两位先生也解决不了中国当时的现实问题……  读史读到这里,欲哭无泪,只好以歌当哭了。再说了,庄子鼓盆唱歌送亡妻,狂欢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大悲呢?何清涟女士说,内心深处,她认为追求心灵自由是件很神圣的事情,但这种神圣在这个日益痞子化的社会里却饱受奚落——在这种嘲笑道德与崇高的痞子氛围中,追求心灵自由竟然要以半嬉皮的方式去掩饰。她认为这是时代的悲剧。我很喜欢何女士,但她的这段话我只同意一半,没办法,悲剧还在继续,我只好继续嬉皮下去,对我来说,嬉皮就是我心灵的武器,还是我存在的证据,更关键的是,这种态度可以减轻我的受伤感。黛玉葬花的时候,有人看到的是“小资”,可我看到的只是痛,所以,请原谅一个敏感而多情的小女人对于其文化心灵的呵护以及呵护时所不得不采取的最适合她自己的方式。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何种姿势滑过心灵的天空,早有定规。第一,学得权与术,货予帝王家;第二,远离权与术,采菊东篱下。中华文化五千年,中国知识分子都成精了,冒傻气的没有几个(但我们很难说,成精的知识分子都是智者,冒傻气的则尽是精华)。朱熹那老夫子,天天喊着灭人欲,存天理什么的,可他老先生似乎并没有以身作则。宋人叶绍翁的《四朝见闻录》载,朱老夫子“引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与官所,则与偕行,谓为能修身也,得乎”。后被人弹劾,天字第一号流氓——皇帝宋宁宗都不愿意见他了,朱夫子赶紧上表请罪:“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唯知伪学之传,岂适明时之用。”什么玩艺儿啊他!  众所周知,宋代是言论最自由的朝代之一,言官们可以“风闻言事”,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仅凭道听途说就可以捕风捉影地上书言事而不用担心诽谤罪。这种风气可能也影响了大宋文人,按我的考察,大宋是“文人相轻”之风表现得最充分的一个朝代。据此两条,我们就很难断定叶绍翁记载的朱夫子的“生活作风问题”是否属实。但令我尴尬的是:不属实怎么样?属实又怎么样?不属实,我觉得合乎情理,连老百姓都知道,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又不被人说呢?属实,我觉得更合乎情理。中国传统文化,经线是伦理,纬线乃道德。伦理道德合成一张铺天盖地的网,这网并不能罩住全部人,甚至不能罩住一个人的全部。朱夫子虽然也是织网人,但是古代中国哪个织网人有如异域的创世教主那样是钻在网套里完成自己的网络工程的呢?  犹太谚语云:人类一思索,上帝就要发笑。我想说的是,我怕自己一严肃,上帝就傻笑。我最欣赏的中国知识分子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边走边喝,沉醉终日,别人皆醒我独醉,身后常带一持锨童子,日:“死即埋我!”真酷啊!  其实不是不想严肃,实在是别无选择。比如我讲中国传统文化,按常规,是很容易跟所谓的主流思潮挂上钩的,但是做到这一点,又很不容易。第一,那需要很厚的脸皮。第二,理性思维缺席。更重要的是,如果我那样干了,就是调戏文化了,比我之调侃要恶劣多了。中国传统,历来最重讲德治了,从周公开始,就“敬德保民”、“以德治国”的,这一讲,就讲了几千年。朝野皆喧嚣于此,叫得人烦,我们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最后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那熬了几千年的老巷子的美酒,历史不能说不悠久,味道不能说不醇厚,这么一壶老酒,光凭酒香就能醉倒千万里之外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遑论酒坊中的自己人?不知不觉间。酒就喝多了。比如辜鸿铭那样的,在我看来就是喝得烂醉如泥了;南怀瑾那样的,就是喝得有滋有味,微有醉意的;鲁迅那样的,就是一口酒也不想喝,急着让大家跟他一块儿戒酒的。历史走到今天,也许我们才可以更从容地说:美酒当然要喝,可是喝美酒也得有个限度,什么时候能喝,什么时候不能喝,喝多少,才能做到既热身又不伤身……一句话,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需有个理性与科学的态度!至于我自己,我是闻香说味,希望爱酒的人,不要因我而丧失了自己喝酒的雅兴(可能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对于正醉酒的人,你愈说不能喝了,他喝得越起劲);至于不爱酒的人,如果因我的三言两语更坚定了自己的戒酒信念,那也不是我的错,因为他没有喝酒,那信念是自己清醒下的选择。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喝不喝酒随您的意,喝多少也随您的量,让我们为之而把酒庆贺吧!  我之眼光  不知是中了邪,还是天性使然,总之,我是个怀疑论者。私下认为,怀疑是学人得以特立独行的首要品质。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说一下古希腊的怀疑学派搞的一个典故:老师掉河里了,学生不但不救,还在岸上踱步。他不是像我们一样在想黄继光,也不是在想刘胡兰,更不是在背毛主席语录,他在做哲学家。他想的是——救老师上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同学们,这就是哲学。中国也有怀疑论者,比如庄子和他的蝴蝶,但遗憾的是,这么一种精神没有流传下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网友评论随选  ◎Hbshbs:引经据典,纵横捭阖,幽默风趣,玲珑剔透,看这种文章比昕某些相声划得来:既不时窃笑,又获益良多  。  ◎老兵聊发:看罢“清官文化”,端的是写得太好了,当浮一大白(65度二锅头)!  ◎鸣门的木偶:中国居然还有这样的大学,容得下她这么瞎说实话,了不起!  ◎孤独老虎:好文!开始只是看看,而后欲罢不能,看不完,只好收藏了再说。这本书若是出来了,我一定先买10本,留两本自己,送8本好友。我自打10年前起,就一直认为:中国的女性比男性强。  ◎路过的游客:虽没有龙应台的锐气,何清涟的深沉,但颇有几分王小波的味道,我喜欢。  ◎时间:端木做老师,是一个很酷的老师。我如果是学生,会十分喜欢她的课的。喜欢她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这其实是一个老师的功力所在),骨子里有很强的幽默感,有时貌似胡说,却自有分寸,反讽的功夫在不动声色之中。大学里,有这样授课风格的老师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把历史教成了一段枯木,许多教师也是留声机一般地缺少个性,这正是让人遗憾的地方。  ◎骆驼l971:端木女士清晰的头脑,活泼幽默的个性和流畅的文字真让人佩服。才女啊,才女。读历史读得这么明白,不容易。羡慕端木姐夫!哈~

编辑推荐

  它曾经以一个帖子的形式在网间疯狂流传  人们惊呼中国五十年后出现一个“女鲁迅”  上课啦!  一个教授的幽默智慧课堂!  历史顽主端木赐香成名作  网友评论随选  ◎Hbshbs:引经据典,纵横捭阖,幽默风趣,玲珑剔透,看这种文章比昕某些相声划得来:既不时窃笑,又获益良多。  ◎老兵聊发:看罢“清官文化”,端的是写得太好了,当浮一大白(65度二锅头)!  ◎鸣门的木偶:中国居然还有这样的大学,容得下她这么瞎说实话,了不起!  ◎孤独老虎:好文!开始只是看看,而后欲罢不能,看不完,只好收藏了再说。这本书若是出来了,我一定先买10本,留两本自己,送8本好友。我自打10年前起,就一直认为:中国的女性比男性强。  ◎路过的游客:虽没有龙应台的锐气,何清涟的深沉,但颇有几分王小波的味道,我喜欢。  ◎时间:端木做老师,是一个很酷的老师。我如果是学生,会十分喜欢她的课的。喜欢她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这其实是一个老师的功力所在),骨子里有很强的幽默感,有时貌似胡说,却自有分寸,反讽的功夫在不动声色之中。大学里,有这样授课风格的老师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把历史教成了一段枯木,许多教师也是留声机一般地缺少个性,这正是让人遗憾的地方。  ◎骆驼l971:端木女士清晰的头脑,活泼幽默的个性和流畅的文字真让人佩服。才女啊,才女。读历史读得这么明白,不容易。羡慕端木姐夫!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叩问传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6条)

 
 

  •   内容很丰富,乃作者的课堂讲义汇编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君臣父子下跪磕头”
    作者调侃枯燥单调压抑沉闷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引领读者思考割除僵硬体制的痼疾,摆脱传统糟粕的桎梏,探索现代社会进步之途。
  •   幽默的语言暗藏深邃的思想,传统的外衣下是先进的理念。读懂她,更要在生活中坚持她。
  •   端木的书,每本都好。本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了批评性的解读。
  •   喜欢反思传统的朋友,强烈推荐看看端木老师的这本书。嬉笑怒骂,却有理有据。传统,是个沉重的话题。
  •   糊涂姐姐:购买你的书是湖南张洪峰先生介绍的,看了真的不错,写的太好了,真是让我好生服气,接着全订了你的书。已经送了几本给朋友看。再跟你提一个建议,目录太不吸引人了,让人没有看下去的念头,你知道,我们从小读政治课太烦人了,而你这个目录就像是中学的政治课本。好在我经常看你的博文,换了别人可能就看不下去了。这本书写的实在太好了,分析的也很透彻,看了大有收获!!愿你继续!!!!!
  •   三糊涂端的是在赐香贻芳,读了三糊涂,不做糊涂三
  •   看过糊涂读史后喜欢上端木的文笔,调侃诙谐,妙语连珠!
  •   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的人不能算人,此书可以让人知道自己国家真正的历史
  •   非常赞,自成一体。有独特的视角和态度,眼光犀利文字灵动,像川菜,色香味俱全,还有点呛辣。
  •   幽默深刻,非常喜欢
  •   该书文风,平实自然,清丽怡人,没有丝毫的诘屈聱牙、艰涩难明,娓娓道来之间精见巧思迭出,既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   值得推荐一读
  •   作者的视角很新颖,看看有新的思考,比较喜欢
  •   历史体现在细节上,用怀疑的角度看待历史。
  •   很犀利深刻,如醍醐灌顶!
  •   让你有想头,灵机一动的书。
    值得一看
  •   够味儿,正读呢
  •   这本书适合中学生看吧,对解读中国人最深层的本性有帮助
  •   书不错,包装还有待改进
  •   这本书真的不错,是老师推荐买的,嗯,所以就买了,挺好看的~~
  •   我觉得写得好棒
  •   好书,果断喜欢,果断买!
  •   最喜欢的一本书,看了快十遍了,看不够
  •   内容丰富,印刷精良,封面雅致。
  •   中华文化汗牛充栋,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我们的经典广博,坏事是对于喜欢历史或书籍的朋友,容易把脑子读坏。一直以来,中国人读书好的人多,读明白了的少。不然,也不会发展到东方重经史,西方重思哲。我们越读越糊涂,而别人把思想先读明白了,再来指导国家发展。
    但我不得不说,端木老师是把书读明白了的人,这种明白体现在她的文字当中,让我们看了也明白了不少东西。
    好厉害……
  •   这本书和有味的传统文化课内容一样,出版商只是换了一个标题,**了
  •   另种方式读历史,值得一读。
  •   历史就是吃人,历史就是个大酱缸
  •   作者乃女中豪杰
  •   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建立一些基本的常识。
    值得推荐,不错。
  •   观念很新颖,但是书本质量够呛
  •   内容不错,是看了介绍和阅读了一部分内容后决定买的。感觉怪怪的是装潢,要是把活页封面(姑且这么叫吧),拿下来,这本书就让人感觉成了一本裸体了,细碎的花最多像是内裤,干吗不把书名好好的印在书皮上呢,拿起来很不方便滴。
  •   一般般,看看也可
  •   作者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鲜,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算“反传统中的中规中矩”者。作者的立场是基于中国落后原因的探究,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学术价值并不大,更多的只是情绪的宣泄。其实,中国传统的问题大可研究,但从“骂”的立场是很难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
  •   好!写的比较有趣,,,书太厚了,不好翻。相比价格还贵了点
  •   大概翻了翻,感觉有些零碎,不像《重读晚清六十年》或《那一次,我们挨打了》可读性那么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