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精神病学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蕾,郭本禹 著  页数:322  
Tag标签:无  

前言

2006年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tmdFreud,1856~1939)诞辰150周年。许多国际精神分析组织将2006年定为“弗洛伊德年”,世界各地纷纷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包括举行研讨会、学术报告、艺术展览、电影欣赏等。在弗洛伊德的故乡奥地利,总统菲舍尔(Heinz Fischer)亲自领导官方的系列纪念活动。我国学界和媒体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如北京大学举行了“中国——奥地利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和《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对此做了报道。如果以1895年的《癔症研究》一书作为起点,精神分析运动已经跨过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然而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精神分析在创立之初不太被人们所接受。如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的被后人视为“20世纪人类大事记的开端”的《释梦》一书,首印仅印了600本,却花了8年时间才卖完。直到1909年,应霍尔(G.S.HaIl,1844~1924)之邀,弗洛伊德等人到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与詹姆斯(w.James,1842~1911)、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等名家会面,并做系列讲演,才使精神分析逐渐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精神分析的快速发展,因为战争造成人类的巨大心理创伤,迫切需要心理安慰和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发展,精神分析受到严峻的挑战。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刊发了《弗洛伊德已经死去》的封面报道。

内容概要

首先,对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体系建构。莱因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中一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其思想缺乏系统性。本书通过深入分析莱因思想的发展历程,对莱因的思想进行系统的建构。从莱因的个人生活背景出发,系统介绍莱因的思想来源、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人际知觉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以及莱因对社会的批判,同时对莱因与反精神病学运动之间的关系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对其思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其次,通过深入挖掘莱因思想深蕴,结合我国当前的精神病学研究现状,找到可以借鉴和学习之处.精神病属于一类特殊的疾病,对于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都逃脱不了特殊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病人一旦被诊断为患有精神病,如何对待病人,如何对其进行治疗都与医生对精神病以及精神病人的理解程度有关。在这个方面,莱因的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了。通过系统梳理和评述理莱因的思想,以期推动国内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对精神病及精神病人的理解。

作者简介

王蕾,吉林伊通人,198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先后在《南京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合著《存在精神病学:菜因研究》,参译《心理学史:观点与背景》、《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一种新方向》、《儿童心理学手册》和《学习理论》等,参编《潜意识的意义一精神分析心理学》(上)、《外国心理学家评传》、《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等。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学术生平和思想来源  第一节 创造性的破坏者    一、生平传略    二、主要著作  第二节 思想来源    一、精神分析学思想的影响     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三、贝特森的精神分裂症学说的影响第二章 存在精神病学理论  第一节 精神病学的存在分析观    一、正常与疯狂    二、存在性不安  第二节 自我的分裂    一、心一身分裂    二、内(真)自我系统与外(假)  自我系统  第三节 精神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两种进入精神病状态的发展形式    二、荒原之魂: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案例第三章 人际知觉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人际知觉理论    一、经验的首要地位    二、人与人之间的经验形式    三、双方的交互作用与交互经验    四、螺旋式交互观  第二节 人际知觉方法研究     一、两种观点与两个方向    二、从每一个人的视角看四种关系    三、元一观点和元——元一观点      四、问题提法     五、IPM基本图解    六、对IPM问卷的分析——相互匹配比较法第四章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样本的选择和研究计划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与家庭     一、家庭与“家庭”    二、神秘化及其功能    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生成观  第五节 案例——但泽一家    一、案例描述    二、家庭描述第五章 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  第一节 存在主义——现象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目标与方法  第三节 团体治疗实践    一、喧闹室    二、费城协会与金利斯会所  第四节 治疗案例    一、彼得案例    二、蕾拉案例第六章 莱因与反精神病学运动  第一节 什么是反精神病学运动?    一、反精神病学运动产生之前的精神病学的发展    二、反精神病学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引起反精神病学运动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 莱因对西方社会与文明的批判第八章 总体评价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学术生平和思想来源第二节 思想来源一、精神分析学思想的影响(一)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1856~1939)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运动的创始人。作为精神分析学之父,他是后来一切精神分析思想的源泉和基础。当论及对莱因的影响时,几乎不可能忽略弗洛伊德对莱因的巨大影响。可以这样说,凡是在精神分析或精神病学领域受过正规训练的人都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莱因当然也不例外。尽管莱因受萨特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但弗洛伊德对莱因的影响却是最深远、最广泛的。弗洛伊德对莱因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弗洛伊德使精神分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莱因作为该领域中的一员,毫无疑问受到弗洛伊德的直接影响;此外,弗洛伊德的思想还渗透到心理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因此必然影响那些塑造莱因思想的人,从而对莱因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在莱因的第一部著作《分裂的自我》中,有一段清楚地说明了莱因对弗洛伊德的崇拜。他说:“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精神病理学家是弗洛伊德。他是一位英雄,他进入了‘潜意识的世界’,在那里遇到了彻底的恐怖;他随身带去的理论就像美杜莎的头,把这些恐怖变为石头。

后记

这本书是在我的导师郭本禹教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R.D.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是郭老师的命题作文,在我做硕士学位论文之前,郭老师已经对莱因的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00年,在郭本禹老师主编的《心理学通史·第四卷·外国心理学流派》(上)(总主编杨鑫辉)的第十四章“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中,专门用一节介绍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说,具体内容包括莱因传略、精神病的存在分析观、自我的分裂、自我与他人、反精神病学和对存在精神病学说的简评,这是国内首次在著作中以章节形式对莱因的生平和思想进行较为完整的评介。2003年,郭老师又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5期)上发表了《从存在精神病学的创立到反精神病学主张的提出》一文,详细分析了莱因的思想演变过程及其主要学说,这是国内第一篇对莱因思想进行全面评介的论文。可以说,郭老师以上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关于莱因思想研究的基础,而我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在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才开始接触莱因,了解莱因,尝试梳理莱因的思想,并完成我的硕士学位论文《R.D.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研究》。此后,郭老师建议在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扩展为一本书,并将其定名为《存在精神病学:莱因研究》,同时列入由他主编的“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之中。此后,郭老师为本书拟订详细的写作提纲,提出具体的写作建议。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本书稿现在终于完成。

编辑推荐

《存在精神病学:莱因研究》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存在精神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一帮研究心理学史的人,牵头写的书。整个系列还比较,全面。国内少有。
  •   尽管作者很年轻,呵呵,但是合作者是郭老师,非常不错的关于存在治疗的专业书籍,感谢这个系列的书,感谢郭老师的辛勤劳作。
  •   这个系列的书都比较好 其他老师推荐的
  •   很实用的一本书。适合专业咨询师阅读
  •   不成熟的作品,欢迎批评指正。
  •   这是我需要的书,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