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忧思录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郑晓江  页数:227  

前言

序: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些人由于在生命观上的错误,或对自我生命不珍惜,或者对他人的生命毫不尊重,从而犯下了极其严重的错误,甚至残害亲人、老师和他人。鉴于此,在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开展已是刻不容缓了。在进入本书的阅读之前,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生命教育的历史发展,了解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方法,尤其是生命教育对学校及教师提出了一些什么新的要求,又如何让我们的青少年们摆脱生命的困顿与困境。    生命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起步,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推广,至20世纪90年代在台湾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2010年7月29日中国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学会生存生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可见,生命教育已上升为中国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将会有重大的发展。笔者认为,处理好“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之间的关系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而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又在教师,因此,生命教育的健康推进,需要教师由“绎师”转型为“人师”。    一、生命教育的历史回顾与主要问题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专著《生命的实相》,书中首先提出“生命的教育”的重要性。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的思想,他在美国加州北部内华达山岭脚下创办了“阿南达学校”,这是一个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学校集团。华特士提出: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学生谋取职业或获取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这一教育目标只能通过“为了生命的教育”来实现。197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成立了世界第一个“生命教育中心”。该中心主要从事的工作是:预防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该组织坚信:要让青少年们远离毒品,就要给他们一个正向而积极的生命起点。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从1997年开始,前台湾省教育厅厅长陈英豪首先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与愿景,其产生的背景是:一些质优(品学兼优)女生的自杀;9·21大地震中大量生命的丧失;许多青少年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现实。2000年7月台湾地区公布了…教育部’推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并组成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台湾各级学校推动生命教育。2001年成为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年”,2006年生命教育已列入了高中选修课程,台湾各大学在通识课程中都开设有生命教育方面的讲座或生死学的选修课程等。发展至今,台湾的生命教育已经进入成熟期了。目前主持台湾生命教育的台湾大学教授孙效智认为:“所谓生命教育,是以‘人生三问’亦即人生三个最根本的问题为概念架构而展开的: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样活着?我又如何能活出该活出的生命?这三个问题涉及人生终极目标的确立、通往目标之道路选择,以及知行合一的生命修养。探索、体验、反思这三个问题及其间关系,并将所得内化为生命智慧,启发良知良能,从而提升生命境界,即为生命教育之内涵与目标。”①可见,从生命教育的源头来看,从生活、生命、人生观的角度来解决现代人之种种生命的困顿,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与基本思路。如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薪西兰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区也都普遍地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生命教育。    中国内地的生命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步开始,21世纪初进入快车道,如辽宁省2004年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2005年,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06年,湖南省颁布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随后,黑龙江、重庆、长春、苏州、常州、咸宁、深圳等省市区下发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是中国生命教育进入大发展的阶段,2008年5月云南省颁布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和《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2010年2月23日,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大中小学积极开展三生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由此开端,中国从推广生命教育发展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位一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    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背景来看云南省“三生教育”的提出与推广,会察觉其意义重大、价值非凡。因为,“三生教育”的提出,帮助全体教师认识到了生存、生活教育之深层,还有更为根本的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教育。从引入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经验开始,中国的理论界、教育界经过了八年积极的研讨、推广、提升和总结,终于在2008年由云南省提出并实施“三生教育”,这意味着从此之后,我们终于有了中国自己的生命教育的独特品牌,是可以推向海内外的一种内蕴中国元素的新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模式。比如在2010年7月14日的“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香港论坛”即标志着中国式的生命教育模式——“三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之趋势。会议上,“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副秘书长邱茹芳女士在《台湾“三生教育”的发展及个人观察心得》中介绍了台湾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美国NGO“美丽中国”首席代表潘勋卓先生在发言中,结合“美丽中国”项目谈了一位美国人对“三生教育”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支持贫困地区教育,践行了“三生教育”的理念;中外合作昆明罗伯特外语学校英方校长罗伯特·诺福克先生在《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云南“三生教育”》中,从一个英国人的视角,以教师和校长的亲身经历,谈了对“三生教育”的认识,阐述了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方法,并通过案例与英国的有关教育进行了比较,他立足于国际视野,进一步说明了“三生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4个省(市)组织开展了生命教育工作,16个省市使用了云南的“三生教育”的教材,约有3万多所大、中、小学校进行了生命教育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其中尤其以云南省推广最有力,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三生教育”课程设置的通知》(云高工办[2011]13号)文件中规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各地各校要按照必修科目的要求,在幼儿园和小学二、三、四、五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在高中、中职、大学的起始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开足学时(32学时),给够学分。    在生命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重教师专业及专业素质的问题。教师专业与教师专业的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命教育实际上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素质。教师专业指教师学的是哪一门学科并开设哪一门课程,如教师在大学里的数学系、中文系或体育等系科中学习,后来在中小学工作后开设数学课、语文课、体育课等等;教师专业的素质则指教师的学术素养、教学素养、语言表达等素养。而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的掌握及运用,应该是新时期全体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素质。    如今,各地开展生命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学校开设的是显性课程,即在学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配有专门的师资和教材等;而有些学校进行的则是“隐性课程”,即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还有的学校进行的则是“专题教育”,即利用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另有一些学校是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如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这种全方位的生命教育的推进,更需要我们的每一位教师,无论自己的专业是什么,在学校中教何科目,都要有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教学工作中都应该贯之以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这应该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注重知识增长的教育走向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本质与核心问题就是学校在促进学生“知识增加”的同时如何培育学生的“生命成长”。一般而言,中国的教育在抓学生知识增长及技能的培养方面非常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方面非常不够,比如: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已出现了许多心灵扭曲的学生,出现了许多漠视生命的行为,如在媒体上经常报道的青少年之“弑师案”、“弑亲案”,以及自残、自杀和凶杀案等等(参见本书各章节)。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无生存的技巧和生活的能力?有无感恩之心?有无团队精神?有无善良、勇敢、仁爱、责任、诚信等等品质?应该说,许多学生在这些方面非常欠缺,表现为:众多学生人生方向与目标不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难觅,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导致其生存品质低下;又有许多学生往往只专注于当下的生活感觉,淡化了生命的意识,有关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精神生命的求取等皆隐而不显,此可统称为“生命的困顿”,轻则陷入了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严重者则发展到网瘾、自闭、斗殴、自残;再严重者就沦人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等种种困境之中。因此,迫切需要在学校中寻找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来加以解决。笔者的看法是:应该在学校中大力推广生命教育,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谐生命,使学生摆脱生命困顿,获得健康的成长、快乐的生活与幸福成功的人生。    若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迈人了大众教育的阶段,而教育也应该从升学为本向育人为本转型。如何更好地育人,是各级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引入生命教育则是现代教育在育人方面发展的重要趋势。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人的生命首先要生存,所以要有生存知识的教育,以引导人们做好自我的人生规划;人的生命还要生活,所以要有生活的教育,引领人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生活;那么,人类“生命”自身呢?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包括有关生命的九大议题:认知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悦纳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不朽生命。所以,生命教育一方面,是为广大学生构建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积极地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学生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从而获得“身心灵”的健康;另一方面生命教育而言,则可以起到降低学生的自杀率、减少学生反生命行为的作用。    生命教育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兴起,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本身存在缺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有了三十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教育事业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质量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虽然素质教育喊了许多年,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美国一年级教室里往往有这样的标语:“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有终点的比赛”;而遍布在中国学校及各种培训机构中的口号却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许多孩子沦为了“考试机器”,过早地失去了童年和少年的天真、淳朴,也导致了许多孩子在巨大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压力下痛感生命痛苦、生活乏味、人生无意义,于是相当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厌倦生活,以致做出不珍惜生命的举动。这些形成了所谓“青少年生命的困顿”的问题。尤为严重的是,一些青少年放弃自己的生命或残害他人生命的惨剧有增无减,如震惊全国的西安某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肇事杀人案,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青少年以及社会性的生命教育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位退休的中学校长说:目前的中国,只有考生,没有学生。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的教育几乎都成了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的灌输,学生以知识的背诵、接受、考试、获得高分为学习的全部内容。而应试的教育、功利追求的教育引发的是:许多学生接受教育往往为进入好学校、获得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获取更大的权力而学习。这样的接受教育的追求皆散发着强烈的功利性,结果是什么呢?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完成的2009年5月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中的全国各省高考状元(调查650多人)没有一个在政界、商界和学术界有所突出。也即,这些“杰出人才”一走人社会就全军覆没。“考生状元”无法成为“职场状元’’的事实不能不令人深思。①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重新审视原来的功利主义学习观,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应是提高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的品质,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丰富生活,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使自己成为人格健全、文化素质高,有理想有道德的“全人”。    易连云在《人民Et报》上撰文指出:“不少学校现在变得越来越像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或者‘工厂’。填鸭式的教学,封闭式的管理,起早贪黑的生活,无所不在的激烈竞争,简单重复的枯燥训练等等,使原本充满智慧与快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使校园成为许多学生倍感压力和失落的地方,而不是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这样的教育,显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因为它不是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来展开,而是被功利目的、应试思维、家长需求、自身利益等非教育因素主导着、牵制着、撕扯着,在各种现实利益的考量和冲突中变得面目全非。,,②所以,我们可以追问一下:教育为何?教育何为?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他在每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时,首先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他在信中语重心长地说:“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先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③因此,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要首先弄清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落实。如果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的是一些“有学识的屠夫”,我们的教育究竟何为啊!在我们拼命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并用“应试的武器’’来使之就范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能否考虑让孩子们先拥有人性之善、健全的人格呢?我们的孩子能否从小就具备抗挫的能力、感恩之心、生存与生活的技巧、责任感、协作意识,具有理解、尊重、宽容、仁爱、诚实的品德?一句话,能否拥有真善美的品质,先做一个完整的善良的人呢?当然,孩子应该怎么做人,这绝不是仅仅靠教育可以完成的,更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以学校教育而言,实际上,仅仅有科学的知识教育会让我们的学生没有了生命的品质,没有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感,也许能“成才”,却难以“成人”,这将产生严重的问题。所以,科学性的知识教育要与人文性的、价值性的、德育的人文之生命教育携手并进,如鸟之有双翼、车之有双轮,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师素质的提升:既当“经师”又为“人师”    生命教育的健康发展及推广,关键还在教师。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中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更要让全体教师都有生命教育的素质:即老师们既应该是“经师”——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人师”——学生的生命导师。因为,生命教育强调触摸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也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关键在于,生命教育与老师已熟知的知识性教学在方法上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每一位老师细心地体会,并把生命性教学与知识性教学很好地融合起来。所以,生命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归结为一点即是:老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合一,真正贯彻个性化教学、体验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生命融通式教学和知行合一式教学,这可能让许多老师不适应,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何谓“人师”?爱因斯坦曾经说道:“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那是什么呢?当然是“能力”和“素质”。如果把学校的学习仅仅定位于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是有问题的,因为,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的知识老化了、忘光了,还能剩下什么呢?而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对学生心灵(知、情、意)的培育与行为的校正,从而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以优化和提升。老师应在抓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生存技巧和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们有好的品德和行为。所以,老师就不仅仅当“经师”,更要为“人师”,铸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培育其“能力”与“素质”。因此,所谓“人师”,其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灵与素质的问题,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着力构筑学生们的精神家园、价值体系和生命的终极关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成为学生们的“生命导师”(人师),就必须努力地做到以下三点:    (一)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滋养生命,用生命去引领生命。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性的教育,其实质是:教化过程需“润物无声”;培育过程则要“人灵无痕”。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看一个实例,观一段视频,讲一则故事,做一次活动等等,然后就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讲述,互相分享。教师始终要相信学生可以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做生命的教育一定要运用生命化的方法来进行。学生们知识的增长可以靠课堂教学来达到,而他们的生命品质则需要生命个体自我生长出来,外在的灌输、教导效果会很差。比如一个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要诚信、要孝顺、要感恩、要服务社会等等,孩子们可以在考卷上答得非常完整,可以得一百分,因为有“百度”、有“谷歌”;但考出高分的孩子却未必能真正把这些道德与生命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的品质,更难以“知行合一”地去做。所以,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过启发式、引导性、参与性的活动,来让学生们在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在互相启发中获得生命的成长和德性的进步。生命教育的课堂应该是提供一种思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让学生们去反刍,去融会贯通。    (二)在生命教育的视野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而每所学校都受到独特地域文化的影响。生命教育就是在承认个性化生命基础上的特殊的教育行为,以成就富有个性的健全的人为目标。人之生命在时间上是一个无穷发展的过程,在内涵上是一个永不重复、永无穷尽的复杂生成体。生命的独特性,使生命的成长亦有其独特性,在体制内的课堂中,如何完成生命的个性化成长呢?生命教育应该是以情化人、感人、育人,而非以势压人;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中,要动之以情为主线,晓之以理为基础。所以,生命教育的课堂应该是老师与同学合作、反省、讨论,共同找寻想法和信念的过程。要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格、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自我认知力和人际亲和力,等等。所以,生命教育是最能体现“教学相长”的课堂。    (三)生命教育课的设计及讲授,与别的学科不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体系出发,逐步列出概念、范畴、定义,通过解析内容、阐述学科历史、布置作业等来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而是从当前学生之生命困顿出发,找出学生在生活、生命、人生上遭遇了何种问题,根据问题来设计课程的讲授内容,不求体系的完整、各个概念的清晰,而是以解决生命困顿为指向,坚持分析问题人情入理、一针见血;解决问题合情合理,引发共鸣,尤其注重引导学生要知行合一,使学生知道了就应该去实行,去做,去改变过去、迎接未来。    总之,目前许多青少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命困顿,表现在本书中所列举的“生命的毁灭、生命的沉沦、生命的透支、生命的呵护、生命的善待”等各个方面。我与我们研究所的同事及各方面的同仁,花费数年时间搜集资料,认真分析,深入地研究,完成了这本《生命忧思录》,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的成知辛先生,他不厌其烦地研究选题、完善体例、修订文稿,终于使本书达到了现在的水平。我们全体作者在撰写这些稿子的时候,实际上常常是怀着沉重、甚至是沉痛的心情: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竟然就发生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事情竟然也出现了!一些无法理解的导致鲜血进流、生命惨烈丧失的事件竟然频繁地上演!遥望苍天,俯瞰大地,教育立足点在哪里?我们一致认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不仅应该在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的课程,我们的全体教师也都应该具备生命教育的素质,掌握生命教育的方法;不仅在专门的生命教育课中致力于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在各自专业的学科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观念,以使青年学子在血脉上与中国优秀的生命文化相融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辉煌生命、不朽生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授、生命交融、人格感化的过程中让青年学子摆脱生命困顿,进德修业,安顿身、心、灵,获得幸福与成功的人生,终则超越死亡,获得生命的永恒。    是为序。    郑晓江于江西南昌赣江之畔“神游斋”    2011.9.2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教授)

内容概要

《生命忧思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从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视角观察、分析、探讨了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反生命及摧残生命的行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其中的“生命的扭曲”部分对震惊全国的药家鑫案、马加爵案、曾世杰案、“校园屠夫”案等进行了剖析,提出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孩子开始,培育生命尊严的意识,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善待一切生命。“生命的沉沦”部分对于近年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弑师和弑亲案进行了分析,提出关注青少年情感生命的成长,用生命教育重建校园文化,重构和谐的师生关系。“生命的透支”部分重点对于女性的不当性行为、堕胎、校园酗酒等现象进行了解剖,提醒人们要珍爱生理性生命也要珍爱人文性生命,维护生命尊严,增强生命责任,促进生活与生命的和谐,提升生命的品质。“生命的呵护”部分对于留守儿童、中学生性教育、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人们能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心留守儿童,减轻课业负担,帮助青少年建构正确的性道德观。“生命的善待”部分从生命的视角对“黄山门”、虐待动物等事件进行分析,希望人们对生命将“爱”进行到底,爱自己的生命、爱他人的生命、爱动物的生命。《生命忧思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由郑晓江编著。

书籍目录

序: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生命的扭曲
生命的扭曲——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思考药家鑫肇事杀人案
一、“天之骄子”与“残忍的凶手”
二、“我不是人”:究竟何为“人”?
三、人类生命的真谛:从“生命共通体”到“生命共同体”
从“三好学生”到杀人恶魔——马加爵杀人案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马加爵为什么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
二、马加爵事件折射出什么?
三、马加爵杀人案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受伤的生命走向毁灭——曾世杰杀人案的反思
一、因“丑”杀人的质疑
二、缺失的内在生命关怀
三、挫折教育亟待加强
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来考察“校园屠夫”现象
一、轻贱生命与作践生命
二、治“本”之道在哪里
三、简短的结论
生命的沉沦
关注情感生命的成长——一起弑母伤父事件引发的思考
一、亲情何以异化为仇十艮
二、关注情感生命的成长,重视亲情教育
生命教育亟待全面推行——对近年来频发“弑师案”的反思
一、“弑师案”中的大是大非问题
二、对“弑师案”之生死哲学的透视
三、“弑师案”凸显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当老师?——对校园弑师案件的反思
用生命教育重建学校文化——从“”弑师案谈起
一、“”校园弑师案回放
二、当今学校文化浅析
三、用生命教育重建学校文化
当教育背离生命——河南卢氏县一高弑师案的反思
一、弑师的直接原因:对生命的漠视和片面理解
二、弑师的深层原因:教育被异化
三、家长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重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关于“弑师案”发生原因的思考
博爱之心。常存一二——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付成励弑师案
一、“阳光青年”与“暴力杀人者”
二、一心求死:何谓生死?
三、学会生死:生命教育任重道远
生命的透支
我的青春谁做主?——从生命教育的视野看女大学生性行为
一、女大学生的不当性行为酿苦果
二、女大学生性行为现象分析
三、对女大学生性行为问题的解决措施
“青春之殇”——关注女学生堕胎现象
一、“青春之殇”:谁为无知埋单
二、“生活之忧”:生命与生活为何紧张
三、“人生之谛”:如何扬起生命之帆
生命尊严何以如此脆弱?——年上海“校鸡门”事件的反思
一、“美杜莎的堕落”:从“校花”到“校鸡”
二、“潘多拉的宝盒”:从~畦而上”到“名而上
三、“西绪福斯的神话”:工具化教育的“罪”与“罚”
四、“寻找金羊毛”:回归人性关怀的生命教育
酗酒,生命的透支——从生命视域看大学生酗酒现象
一、生物性生命是生命的物质前提,不可透支
二、人文性生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不可涂污
三、为一时之快感毁一生之幸福,不值
生命:迷失于真实与虚幻之间——“魔兽世界交易门”事件的反思
一、“我为魔兽狂”:从“虚拟游戏”到“现实游戏”
二、主体性的沉沦:“虚空的存在”与“存在的虚空”
三、“拯救与逍遥”:“游戏人生”的另一种解读
生命的呵护
生命的接榫——生命教育视域下的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
一、中学生性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中学生性观念和性道德状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三、在以性道德为核心的性教育中实现生命的接榫
性道德是性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视域下的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续谈
一、性道德培养应该成为性教育的核心
二、性道德培养的原则
三、性道德养成的方法
谁懂我伤悲?——从生命教育的视野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易受伤害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伤害现象的分析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伤害问题的措施
生命之痛,教育之殇——何某华红领巾上吊自杀案的反思
一、生命之痛: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学校教育的“缺位”
二、反思:生命教育如何应对青少年自杀
为了生命的呼唤——小学生因作业自杀案分析
一、作业——学生不能承受之重
二、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作业问题”
三、回归生命:让作业不再成为生命的负担
“养”、“育”割裂。少儿家庭成长环境的剧痛——基于人的生命之思考
一、“养”、“育”割裂的家庭成长环境,培养不出真正的“人”
二、家庭环境“养”、“育”割裂的深层原因
三、“养”、“育”并重,重视孩子人文社会生命的成长
生命的善待
青少年对待生命何以如此冷漠?——由年“黄山门”事件引发的思考
一、青少年生命冷漠现象的特征表现
二、青少年生命冷漠现象的成因分析
三、青少年生命冷漠现象的对治措施
“生命之轻”——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的背后
一、虐待动物的背后
二、学校教育的缺位
三、生命色彩的褪色
四、工具理性的滥觞
五、生命教育的诉求
善待动物善待生命——从“虐兔门”说起
一、虐待动物及其根源
二、善待动物的道德思考
三、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拒绝虐待、要求友善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生命的扭曲——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思考药家鑫肇事杀人案 2010年10月20日晚,一位年轻人驾驶着一辆雪佛兰克鲁兹轿车去见女友,途经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时,撞上了下班途中骑电动车的张妙,造成她左腿骨折、后脑磕伤。随后他驾车逃逸,忽又返回,手执凶器,向负伤的张妙连刺6刀。杀人之后,继续逃逸,在不远处又一次撞了人。他下车看了一眼,再次准备逃脱。有人路过,将其堵住,扯了下来。在第二次车祸发生之后,他将杀人的刀偷偷扔在了附近的草丛里。后来警方向家属出具的《死亡确认书》上显示,张妙死因系右胸前锐器刺创,致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这起震惊国人的驾车肇事后又杀死受伤者的案件,受到公众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其起因让人匪夷所思,而带来的教育问题更是发人深省。 一、“天之骄子”与“残忍的凶手” 这位年轻的驾车人为何在肇事后,还要将受伤者杀害呢?他的供词是:发现张妙没死并似乎在记他的车牌号码,他便取出刀子乱捅一气。后来法医检查张妙的伤势,发现其腹部中一刀,背部中三刀,前胸有一刀,’双手还有几处刀伤。药家鑫接受采访时说,他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怕农村人难缠,“我害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 这是一个多么匪夷所思的杀人理由啊!一个人被撞伤,已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撞人者非但不去呼救护车来抢救伤者,还返回用刀连戳受害人6下,令人发指、凶残之极,让社会震惊,使人不寒而栗。也许人们会认为,如此残忍的凶手,平时一定嚣张跋扈,作恶多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个年轻人名叫药家鑫,22岁,是被称为“天之骄子”的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 药家鑫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张某告诉记者:上小学时药家鑫的成绩就不错,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他属于比较乖的学生。上到高中时,他成绩比较好,还分到了重点班。张某说,从小学到中学,药家鑫给他的印象有些内向,但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不错,同学聚会什么的他都积极参加。另据药家鑫在西安音乐学院的同学说:“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上课时我们经常坐在一块,我们关系非常好。”药家鑫是走读生,平时上课都是坐公交车。知道这件事后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都非常震惊,不明白平时很低调、平和的药家鑫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 药家鑫所在大学的辅导员纪老师说:药家鑫在校学习非常出色,第一学年获得学校乙等奖学金1000元。药家鑫所在班级共有87人,能获得奖学金,成绩至少应在前十名。“药家鑫平时表现出色,也很内向,从不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口角:”对于药家鑫的行为,纪老师称,她感到既痛心又惋惜。

后记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时,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撰著的《生命忧思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脱稿了,算是收获季节里的精神收获吧。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无数起青少年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甚至践踏、残害生命的事件,如自杀、杀人、自残、弑师、虐待动物、乱性、酗酒等等,造成生命惨烈的损失。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可能就在于我们长期忽视了对生命的关怀,缺失了生命教育。在中国,开展生命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于是,我们邀约了一批关注生命教育、研究生命教育、推行生命教育的老师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撰写文章。老师们历时数年,数易其稿,写出了一批论据充分观点鲜明的文章。这些文章就近年全国各地发生的典型案例,从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深层根源,提出解决办法。文中对于一些人名作了适当的处理,或用了化名,或隐去其中个别文字,用“某”替代,以示对他人的尊重。    本书由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主持编撰,得到了福建教育出版社,特别是成知辛先生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本书作者的积极参与,通力配合;也得到一些热心于教育事业,特别是执着于生命教育的人们的关心,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愿本书的出版能对读者朋友有所裨益,对推进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时间与水平等原因,书中肯定会有错谬及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编  者    2011.9.1

编辑推荐

《生命忧思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命忧思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从“生命的扭曲”、“生命的沉沦”、“生命的透支”、“生命的呵护”到“生命的善待”,郑教授带领我们从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视角观察、分析、探讨了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反生命及摧残生命的行为,让我们对教育产生了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到底怎么了?”生命不需要同情,生命只需要尊重。
  •   列举了许多著名案例,通过多种角度分析了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对生命的漠视和生命意识缺失的现象。是一本引人思考的好书,值得推荐。
  •   生命教育的最好版本。
  •   中国的教育怎么了,中国的家长怎么了,中国的孩子怎么了,深思
  •   读后很震撼,孩子是希望,关心下一代!
  •   有一页残缺了,但是退换也比较麻烦,不准备再折腾了,希望以后发货是能检查下哦
  •   正版,印刷字迹清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