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文论的历史进程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吴家荣  页数:311  

内容概要

  《中国化文论的历史进程》共收文24篇,是从家荣的近百篇文章中挑选出来的。基本上写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本世纪初,前后时间跨度近20年,24篇文章虽然题旨各异,但大体上可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对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如《论艺术的审美特征》、《论文学的审美净化作用》等。这一类论文以文学理论中的某些基本理论问题为探讨对象,评述相关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颇见学术追求的勇气与识见。二是对现代当代文学中某些创作思潮、创作派别的研究,如《鲁迅对“左”倾文艺思想的批判》、《“新写实主义”略论》等。这一类文章的研究对象随是具体的作家、作品,但有着鲜明的独特的关照点,这就是从把握纷纭多样的文学现象入手,最后达到理论的归纳于建设;作者虽在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上花去很多笔墨,但目的则是希望从中升华出富于新意的理论见解。后一类文章占了全书的大部分。两类文章既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我认为,在这里显现出来的研究途径上的特征,是值得肯定的。

书籍目录

序第一编 左翼文论的锐意探索一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学观及其形成二 蒋光慈在传播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上的贡献三 阿英早期的文艺思想四 鲁迅对“左”倾文艺思想的批判五 郭沫若诗歌美学思想六 毛泽东文艺观探析第二编 论争与批判的前进足迹一 “左联”与胡秋原的论争及其历史反思二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三 陈梦家的诗美追求四 苏雪林文艺思想管窥五 《红楼梦》对《金粉世家》的影响六 “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之比较七 “纪实文学”的人文关怀八 “新写实主义”略论九 新时期颓废主义文学思潮流变及成因十 消费主义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第三编 新世纪文论的建构尝试一 论艺术的审美特征二 作家审美心态特征刍议三 掌握生活与艺术的辩证法四 论文学的审美净化作用五 文学批评标准新论六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质疑七 现实主义的当代流变八 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九 刘勰文学发展观的现代意义后记

章节摘录

  马克思主义不仅认为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还强调文学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蒋光慈十分明了地阐述了这一点,他指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文学家……在积极方面可以鼓动,提高,奋兴社会的情趣。”他举拜伦为例:“拜伦在19世纪高呼反抗、自由。我们在这一种高呼中,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社会生活或者全欧洲社会生活之如何黑暗!在别一方面,拜伦的高呼的确惊醒不少漫漫的迷梦。”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文学的社会作用。因此,他宣称“文学家负有鼓动社会的情绪之责任”。并以自己的创作活动实践自己的主张。他做诗、写小说,完全为了一个目的--唤起人民为美好的生活而斗争。他自觉地站在时代前面,承担起时代交给革命文学家的使命。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就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无情地揭露与抨击了旧社会,给当时还处于黑暗统治下的广大青年指出了一条革命的出路。当一些浅薄的文人讥讽蒋光慈的作品太政治化、太社会化时,他曾自豪地回答:“这是我的时代的过错,我生在这个暴风雨的时代,--我无法避免我的时代所给予我的使命。……倘若别的诗人矜持自己是超时代的艺术家,是美的创造者,那我就矜持我自己是时代的忠实的儿子,是暴风雨的歌者。”坚定地表示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时代的“鼓号”。  蒋光慈还进一步阐明了文艺的阶级实质:“现代的文化是阶级的文化!”他精辟地分析道:“因为社会中有阶级的差别,文化亦随之而含有阶级性。”“统治阶级,一方面为自己阶级地位巩固计,竭力发展自己阶级的文化,务使其适应自己的阶级利益,而灌输之以自己阶级的思想。阶级的文化就因此而成立了。”同时,一个作家一定脱离不了社会关系,在这一种社会的关系之中,他一定有他的经济的、阶级的、政治的地位,在无形之中,他受这一种地位的关系之支配,而养成了一种阶级的心理。任何一个作家“总是某一个社会团的代表”,不管他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所以,蒋光慈深刻地指出:“说文学是超社会的,说文学只是作者个人生活或个性的表现……这种理论显然是很谬误的。”超阶级的文学完全是骗人的鬼话。蒋光慈认为,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既归消灭,文化的阶级性亦随之而失去,全人类的文化方有开始发展之可能!”蒋光慈在这段文字中,令人信服地阐述了在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一切阶级社会中,由于现实生活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由于反映这一阶级斗争的作家本身的阶级立场,决定了文艺必然具有阶级性。蒋光慈的论述是深刻的,在马列主义在中国刚刚传播不久的20年代,能有这样透彻的议论,这样鲜明的立场,确是难能可贵!  正因为在阶级社会里,文学必然要打上阶级烙印,必然要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因此,蒋光慈希望“每个革命作家,都要努力创造出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这就要求革命作家应该积极投人到生活的漩涡中去,投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努力表现劳苦大众的生活,唤起民众的觉醒。即“不但一方面要暴露旧势力的罪恶,攻击旧社会的破产,并且要促进新势力的发展,视这种发展为自己的文学的生命”。这也就是革命文学的使命。

编辑推荐

《中国化文论的历史进程》共收文24篇,是从家荣的近百篇文章中挑选出来的。基本上写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本世纪初,前后时间跨度近20年,24篇文章虽然题旨各异,但大体上可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对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如《论艺术的审美特征》、《论文学的审美净化作用》等。这一类论文以文学理论中的某些基本理论问题为探讨对象,评述相关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颇见学术追求的勇气与识见。二是对现代当代文学中某些创作思潮、创作派别的研究,如《鲁迅对“左”倾文艺思想的批判》、《“新写实主义”略论》等。这一类文章的研究对象随是具体的作家、作品,但有着鲜明的独特的关照点,这就是从把握纷纭多样的文学现象入手,最后达到理论的归纳于建设;作者虽在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上花去很多笔墨,但目的则是希望从中升华出富于新意的理论见解。后一类文章占了全书的大部分。两类文章既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我认为,在这里显现出来的研究途径上的特征,是值得肯定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化文论的历史进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