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国家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宝云  页数:326  

前言

陈宝云的《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学人群研究》,研究的对象是1920年代活跃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随后东南大学场域中以柳诒徵为核心的一个学人群,他们创办了《史地学报》作为学术与思想表达的主要阵地。吴湉南的《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创办于1920年终结于1950年的无锡国学专修馆、专修学院、专修学校,以唐文治为核心的学人群,他们苦心经营这所专门进行国学教育的学校,他们所活跃的场域除江苏无锡外,还有上海与广西桂林附近地区,时间则历经1920-1940年代。邢战国的《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研究的对象虽然仅是一位学人,但很具代表性。这位学人活动的主要场域是上海、广州、重庆,尤其是在复旦大学,时间则历经整个20世纪。这三篇博士学位论文,共同填补着现代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中东南国学这一大片空白。长时间来,柳诒徵及其学人群,被不少学者视作“维护传统封建学术”的“信古派”、“守旧派”;唐文治及其学人群,尤其是唐文治本人,则被讽为保皇党、复辟党,传播封建思想、“冬烘先生的国学”。

内容概要

陈宝云对于以《史地学报》为中心的学人群学术成果的研究,吴湉南对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国学教育成果的研究,邢战国对于周谷城历史哲学、中国社会史、中国通史及世界通史的研究,还表明,东南国学卓有成就者,并非固执守旧,而无不博雅宏通、博大精深。人们在评论北大、清华国学研究时,对于王国维所主张的“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给予高度评价。殊不知,领袖东南国学的柳诒徵在为《学衡》撰写的“弁言”中已倡导:“诵述中西先哲之精言以翼学”、“解析世宙名著之共性以邮思”、“籀绎之作必趋雅音以崇文”、“平心而言不事谩骂以培俗”。京中学人也好,沪宁学人也好,各人知识传授系统不同,知识积累、知识结构有别,但学术上要有真成就,都不能不努力从古今中外学术中吸取其精华,使传统与现代相连接,使西学与中学相融汇,在坚实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具有原创性的独立见解。

作者简介

陈宝云,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学术史,上海近代经济史等;在《江苏社会科学》、《江淮论坛》、《江汉论坛》、《安徽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总序 东南国学:文化民族主义的培植姜义华前言 一、现代思想史与学术史研究视野中的南方学界 二、《史地学报》及其学人群的研究现状 三、本书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一章 《史地学报》始末 一、1910--1920年代的南高-东大  (一)南高-东大的建设与系科设置  (二)南高  东大的校风 二、《史地学报》的创办  (一)史地研究会概况  (二)《史地学报》的创刊与内容简介 三、《史地学报》的终刊及其学人群的后续努力  (一)《史地学报》的终刊  (二)《史地学报》学人群的后续努力第二章《史地学报》学人群谱系及其在南高一东大的活跃身影 一、《史地学报》学人群主要组成人员简介 二、领军人物柳诒徵在南高一东大的活跃身影 三、《史地学报》学人群与南高一东大的文科刊物 四、《史地学报》学人群与《学衡》  (一)柳诒徵对《学衡》的支持与学衡社中的柳诒徵  (二)《史地学报》学人对《学衡》的支持  (三)《史地学报》与《学衡》的同中之异第三章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学术追求:《史地学报》学人群的史学认知与建设 一、转型中的史学与《史地学报》  (一)中西学战中的史学  (二)新史学建设中的《史地学报》 二、史学认知与范围界定  (一)史学认知  (二)史学范围界定 三、史学科学性与致用性  (一)史学与科学  (二)求真与致用 四、分科研究与博通之学 五、柳诒徵的致用史学理路第四章 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的价值追求:《史地学报》学人群的国史认知与表宣 一、从“学不如人”到“表宣国史” 二、表宣国史的组织与内容 三、国史表宣之一:传统史学的阐发 四、国史表宣之二:诸子学与古史讨论 五、国史表宣之三:先秦文明与中国文化特色 六、国史表宣与中国文化西被说第五章 涵养现代国家公民的教育探索:《史地学报》学人群的史地教育认知与实践 一、《史地学报》与史地教育 二、史地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目的探索 三、史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四、史地教学的实践努力与教科书编辑 五、史地学系课程设置与史地教育观念结语 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学人群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进路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吾侪今日尚能强颜持吾国之风鸣于世耶!淞沪之血未干,榆热之云聚变;鸡林马訾,莫可究结;仰列强之鼻息,茹仇敌之挪揄。此何时,此何世,尚能强颜持吾国之风而鸣于世耶!辽事初作,或疾首蹙额谓余,惧为季宋晚明之续。余曰:君何言之奢?今犹能为季宋晚明耶?宋明之衰,惟衔北虏,战伐媾和,蒙尘割地,一切自主,不谋于人;存固吾自存,亡亦吾自亡,曷尝俯俯睨睨于列辟而乞命耶?受螫蜂董,而告哀虎狼,有史以来无此奇耻!即春秋之宋郑,惟晋楚之命是听;然彼大国犹能执牛耳,抗义声,不恤以兵车为玉帛之卫。今之世其有晋楚否耶?犹有进者,女真蒙古能夺吾族之主权,不能夺吾族助文教;腥膻陋俗,虽凭陵华夏,每相顾而内惭。吾之士民可杀,可屠,可虏,可笞,而不可使之举声名文物挫折而从夷狄。今何如乎,始以欲知四国之为,继则自忘一齐之傅,食马肝而效捧心,遂若吾国甫产猿狂,罔知五十,一切尽弃所有,唯恐其肤黄发直不齿于人。附会文明,颠倒缁白,乱名改作,欲海沸腾。于是国族本根,斩于寻斧,寿陵之步,论胥以葡。虽以总理遗教,昭示大经,欲复民族之精神,盛倡政治之哲学;而丧心病狂者,依然莫之或革,社会之震撼,风化之污浊,直欲同人道于禽兽;而一饰以异域之所尝有,遂莫敢非。呜呼,此岂独宋明之季无之,即六代五季之冥棼溃乱,亦不能迨今日之万一!使然牛渚之犀,以照兹世,第可绘写奴风妖风,乌睹所谓国风者耶?虽然,基玛尔必产于土,墨索里尼必产于意,甘地必产于印度。有血胤焉,有脑系焉,此内因也,有水土焉,有名言焉,此外因也。合内外之因,而无键输以导之,则圄钐而莫可求也;启之,辟之,灌之,植之,以炎黄胄裔之悠久,拥江河山岳之雄深,宁遂无奋发自强为吾国一霎此耻者乎。闻诸子言,斯刊职志,本史迹以导政术,基地守以策民瘼,格物致知,择善固执;虽不囿于一家一派之成见,要之隆人格而升国格为主。

后记

这本书稿,是我对博士论文的进一步修订。《史地学报》是一个后世知之甚少却又对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刊物。选择《史地学报》及其学人群进行研究,对我而言,是一个挑战。在那个纷争的年代里,他们如何聚集、如何成长起来?1920至1930年代本就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年代,随手拈来的这些学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是后世的学术名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是那个时代学人共同关心的主题。该如何真实地去还原那段历史、还原那群人的生存状态和理想追求呢?这些问题曾萦绕心头许久,我心存敬畏,迟迟不敢动笔!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只因为我对于这一选题越来越深的迷恋。为此,我多次往返于上海和南京之间,穿梭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校园和南京的大街小巷,埋头于各类档案馆的故纸堆中,找寻他们的足迹,感受他们的呼吸,倾听他们的诉说。无论是活生生的遗存,还是沉甸甸的史料,都让我对他们心生钦佩,使命感油然而生!无论如何,这本书终于完成了。尽管它存在着诸多缺憾,但它承载和延续了我读博士期间的学术记忆。面对书稿,感激之情再次涌荡心头。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姜义华先生。先生的人品和文风一向令我十分敬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编辑推荐

《学术与国家:及其学人群研究》:东南国学书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术与国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研究视角新颖,是了解东南学术流派的参考书之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