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夏万夫 编  页数:193  

内容概要

本教材在编写中,针对高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和要求,以中医辨证施护为主线,合理安排组织内容材料。整本教材系统完整,结构严谨,科学准确,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     本教材重点介绍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护理评估、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实践知识能用”的原则,力争体现简明、实用的风格。     现代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对中医护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教材注意反映当前护理学科的发展状况,参考和吸收了近年来国内相关教材中的先进内容和编写方法。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第二节  气、血、津液  第三节  经络学说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病因与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机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护理评估  第一节  诊法  第二节  辨证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第三节  常用中药与方剂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预防与护理的原则  第一节  预防原则  第二节  护理原则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中医一般护理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  第二节  情志护理  第三节  饮食护理  第四节  用药及护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八章  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节  腧穴  第二节  针刺法  第三节  灸法  第四节  拔罐法  第五节  推拿法  第六节  刮痧法  第七节  熏洗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第九章  常见病证护理  第一节  发热的护理  第二节  咳喘护理  第三节  痛证的护理  第四节  神昏的护理  第五节  脑卒中后遗症护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心与脾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血液生成和运行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心血赖脾气健运以化生;脾气的运化功能又赖心血的滋养和心气的推动。血在脉内运行,既赖心气的推动,又赖脾气的统摄,心脾两脏协调,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运行。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或脾气虚损,统摄无权,均可导致血行失常的病理变化。  3.心与肝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血液循行和神志活动两方面。心之行血功能正常,血运通畅有序,则肝有所藏;肝所藏之血充盈,疏泄有度,并随人体动静的不同而调节血量.则利于心主行血功能的正常进行。心藏神.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情志活动。心肝两脏协同为用,以维持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  4.心与肾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于心肾阴阳水火互制互济。心居上焦属阳,其性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其性属水。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以温暖肾水而使肾水不寒;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润心阴而使心火不亢。这种心肾阴阳水火彼此相通,相互协调的关系,称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心肾阴阳水火关系失去协调平衡,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称之为“心肾不交”。  5.肺与脾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方面。肺司呼吸而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气。清气和水符精气,是气的生成尤其是宗气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肺脾两脏功能协同配合,就保证了宗气生成的正常。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肺脾两脏协调配合,是保证津液正常生成、输布和排泄的重要环节。  6.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相反相成、相互协调方面。肺居上焦,为阳中之阴脏,其气肃降;肝居下焦,为阴中之阳脏,其气升发。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对维持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护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