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杭州高级中学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高宁  页数:276  
Tag标签:无  

前言

  杭州是最值得人留恋的城市,早在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就为之写下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诗句;杭州是最富庶美丽的城市,七百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因之发出了“美丽华贵的天城”的感慨。杭州又是最得上天眷顾的城市,她丽质天成,以“人间天堂”、“文化之邦”、“丝绸之府”、“茶叶之都”、“鱼米之乡”之名享誉天下,同时,她又以“一线钱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风雅胜景吸引得大批名士风流“未能抛得杭州去”“纷纷留迹在钱塘”——这又成全了杭州丰厚的人文底蕴。  历史上的杭州人文荟萃,星汉灿烂,那些或远道而来、或土生土长的名士风流,在杭州驻足守望的过程中,有不少对杭州的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近代以来一批现代意义上的中高等学校相继创办后,杭州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培养人才的教育重地,亦成为诸多名士栖身寻梦的“乐土”——这就不得不提到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沈钧儒、李叔同、夏丐尊、马叙伦、陈望道、刘大白、蒋梦麟、鲁迅等诸多教育名家大师以这座中等学府为实践理想、发展事业的平台,培养了诸如俞秀松、冯雪峰、柔石、陈建功、蒋筑英等无数杰出人才。名城、名校、名师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为杭州丰厚的人文底蕴再添浓重的一笔。  百余年来,杭州高级中学在历史的淬砺下形成了独特的“杭高精神”。每一位学成于斯的杭高人,总以能在杭州高级中学这个地方乐学数载为人生幸事。因为在这个地方,杭高学子开始了真正翱翔知识天空的深度学习旅程;因为在这个地方,杭高学子的青春和奋斗得到了鲁迅栽下的樱花树、朱自清驻留过的教室的见证;更因为在这个地方,杭高学子从此感觉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自己的血脉将和名家先辈们同声搏动。就如原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以“世纪传薪”,四字来寄语杭高那样,杭高传承的是文化与责任。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百年名校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笔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更是一种不可任之消散的人文财富,理应让她焕发出耀眼的光彩,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锦上添花。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作为杭城诸多历史名校的突出代表,从浙江最早的官立普通中学到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从浙江规模最大的综合中学到享誉全国的江浙“四大名中”,谱写了众多的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之“最”,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推动近现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卓越人才。她以其在浙江中等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得天独厚的校史资源成为杭州一道亮丽独特的人文风景线,引得人们不禁驻足流连、心向往之。  《杭州高级中学(百年名校)》以教育的独特视角从杭高开启一趟城市文化之旅,是重拾历史文化碎片、发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一次积极尝试,也为以后更好地开发城市教育资源、弘扬优秀教育文化提供了一份有相当分量的参考范本。而杭高作为这趟文化之旅的起点和重点,除了人文景观之外,更为我们奉献了彪炳百年的先进教育理念。“百年杭高,以传承文化立校。以荟萃名师立业,以精进道德立人。百年杭高,倡科学民主、求真创新,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吾辈师长,以人文与个性润精神;吾侪同学,循科学与规范成国钧”。诚如是也。  历史是已经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着的历史。今天的我们需要对城市文化的根源、学校教育的渊源进行探寻和梳理——回顾历史不仅仅在于怀旧,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把握现在与未来。杭高如此,杭州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相信图文并茂、史料翔实、理趣兼得的《杭州高级中学(百年名校)》能够胜任这个职责。并祝愿百年杭高人文兴蔚依旧,前程更占风流!

内容概要

  《杭州高级中学(百年名校)》以教育的独特视角从杭高开启一趟城市文化之旅,是重拾历史文化碎片、发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一次积极尝试,也为以后更好地开发城市教育资源、弘扬优秀教育文化提供了一份有相当分量的参考范本。而杭高作为这趟文化之旅的起点和重点,除了人文景观之外,更为我们奉献了彪炳百年的先进教育理念“百年杭高,以传承文化立校,以荟萃名师立业,以精进道德立人。相信图文并茂、史料翔实、理趣兼得的《杭州高级中学(百年名校)》能够胜任这个职责。并祝愿百年杭高人文兴蔚依旧,前程更占风流!

书籍目录

前言校魂之旅云路鹏程残碑冢 红色之旅第一站第一站:杭高校门、甬道、阳光草坪、贡院古井、乾隆帝的残诗碑冢先哲留踪传佳话 师魂重铸堪回首第二站:“一进”、鲁迅纪念室、树人园、鲁迅亭教育改革尚人格 世纪对话传薪火第三站:亨颐园、贡院碑亭、叔同亭、崔东伯铜像格致之旅格物致知贯中西 暴风骤雨殇英才第一站:“二进”新教学楼,“三进”、“四进”、“五进”罂其间的回廊养正园中话院士 科学馆内憾诺奖第二站:养正园、老科学馆陶冶精神润心身 科学求真固根本第三站:校史馆、杭高雕塑墙红色之旅寻办学立人之根 觅呼风唤雨之魂第一站:大学路求是书院、郁达夫故居“风雨茅庐”第二站:养正书塾故址(浙二医院)、钱家治故居探教育改革据点 怀社会改造先驱第三站:湖州会馆第四站:刘大白故居“白屋”与杭州党团组织诞生地故址(香溢大酒店)第五站:浙江省教育会故址、阮性存故居“适庐”忆燃情岁月 奠不朽忠魂第六站:“湖畔诗社”纪念馆、浙江陆军监狱旧址(望湖宾馆)第七站:省立公众运动场故址(湖滨一公园)第八站:云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于子三墓第九站: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风雅之旅室淡心如水身空火似莲第一站:黄元秀故居“放庐”第二站:潘天寿纪念馆第三站:虎跑弘一大师之塔、李叔同故居和纪念馆先行者的足迹 新诗人的鸿爪第四站:大诸桥马叙伦墓第五站:灵隐刘大白墓孤山不孤 先哲千秋第六站:金庸别墅“云松书舍”第七站:俞平伯故居“俞楼”、“湖畔诗社”成立地“四照阁”、林社、蒋梦麟寓所“逸云精舍”、曹聚仁旧居“文澜阁”第八站:丰子恺寓所“招贤寺客舍”第九站:陈叔通旧居“百梅草屋”后记

章节摘录

  门槛  (俄)屠格涅夫  我看见一所巨大的建筑。  正面的一道窄门大敞着,里面阴森昏暗。  高高的门槛前面站着一个女郎——一个俄罗斯女郎。  这望不穿的昏暗发射着寒气,而随着寒气从建筑的深处还传出一个缓慢的、重浊的声音。  “啊,你想跨进这门槛来做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  “我知道。”女郎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疾病、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和人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不仅是你的敌人,而且你的亲戚,你的朋友都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  “是……便是他们给我这些,我也要忍受。”  “好,你准备着牺牲吗?”  “是。”  “这些无名的牺牲!你会毁掉,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不要人怜悯,我也不要名声。”  “你还准备去犯罪……”  女郎埋下了她的头:“是,我也准备去犯罪。”  里面的声音暂时停止了,过后又传出这样的话语:“你知道将来你会否认你现在这信仰,你会以为你是白白浪费了你年轻的生命?”  “这一层我也知道,我只求你让我进去。”  “进来吧。”  女郎跨进了门槛,一幅厚厚的帘子立刻放了下来。  “傻瓜!”有人在后面这样嘲骂。  “一个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  科学家爱因斯坦有言:“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最基本的就  竺可桢关于通识教育的论述  “我们受高等教育的人,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然后在学时方不致害己累人,立身处世方能不负所学。……我们固不肯为传统的不合理的习惯所拘束,尤不应被一时的情感所冲动,被社会不健全潮流所转移,或者受少数人的利用。”  ——《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1936年4月25日  “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目今我国社会,仍然充满了这种功利主义。大学里边的课程,支离破碎,只求传教零星有用的知识,而不注重理智的培养。大学生认定院系,不问其性情之是否适合,而只问毕业后出路之好坏,待遇之厚薄。选择科目,不问其训练之价值如何,而专问其是否可应用到所选定之职业。在大学内通才教育与技术教育理应并重。”“大学无疑的应具有学术自由的精神。大学的最大目标是在蕲求真理,要蕲求真理,必得锻炼思想,使人人能辨别真伪是非。”  ——《我国大学教育之前途》1945年9月23日是他必须具有对美和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并非是要培养全才,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全才,但通识教育对于人才的全面成长和深度发展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基础性作用。当然这基础性并非指接受通识教育的时间非在前面不可,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补修其他,以实现学问的通达与深邃,这也是基础性的体现。沈允钢在其长期的科研生涯中这样体验着“博”与“专”的关系:“博”是扩大成就之基,“专”深须求“博”。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著名的清末民初学者王国维也早就借用古人的诗词提出了做学问的“三境界”说: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的志趣所在,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的孜孜修炼,最后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的顿悟境界。专业教育也只有真正建立在人的志趣方向上方能奏效,不然便降格为低层次的职业培训。  环顾今天的学校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忽视人的心灵培育和人格培养。学校萎缩为狭隘的考试或职业培训机构,只塑“材”而未树“人”。这是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反思之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百年名校-杭州高级中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唯一的问题是在结尾的地方,莫名其妙的提起了一些历史的争议问题,可是前面根本没有提起过这个问题,感觉很唐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