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孔子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郭志坤、陈雪良、 黄坤明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07出版)  作者:郭志坤,陈雪良 著  页数:166  

前言

读诸子百家书,发觉古贤的思维模式有一个显著特点:善于提问。“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这个典故是人们熟知的。说孔子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提问频率之高,问题触及面之广,使亲历其境的人们感到惊异:都说孔子知礼,怎么还提问不断呢?面对发问,孔子的回答既简洁又精彩:“是礼也!”其意是讲,我是个善于提问的人,善于提问才使我真正知礼啊!这是发生在孔子早年的事。“三十而立”后的数十年间,无论是教学弟子,还是答问友朋,或者与列国君臣周旋,孔子都喜欢用提问的方式来探求真知。在诸子中,孔子的影响是最大的,用司马迁的话说,是“学者宗之”的。正因为如此,孔子倡导的提问式思维模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成为中华文化的好传统。提问对人来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会使人兴奋,使人坐卧不安,使人有索解的欲望,使人有不倦的探求精神。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任何一个人都永远生存于提问和被提问之中。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提问是驱动思想发展的真正的“永动机”。我们常说,理论始于问题,科学始于问题,我们又何尝不可以说,学习始于问题呢?我们常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还要难,其价值也往往更大。善于提问,敢于提问,正是孔子等先哲留给我们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我们着手策划这套有关前贤先哲的丛书的时候,孔子等先哲倡导的“提问”思维模式一下激活了我们这些后学的思维。先哲们的思想是不朽的。为何不把先哲请到“前台”进行访谈呢?他们的身世如何?他们是怎么生活和学习的?

内容概要

  在古代中国,孔子无疑是雄踞榜首的文化圣人。  孔子的周游列国,是一次“栖栖一代中?的文化寻根之旅。他付出的是困厄和艰辛,抢救和收获的是正在消亡的民族文化精粹。  孔子的创私学、收门徒,为一个民族开创了学习新风。从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孔子提倡的礼乐精神、中庸和谐思想,有助于消弥人间的种种争端,使世界和平天长地久。  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是人类永恒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追求,是人类走向自身完美的基石。  曾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说,为了人类的共存共荣,我们必须学会“回首2500年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是孔子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更是整个人类的光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生地图第二章 千秋学人第三章 万世师表第四章 文化寻根第五章 学术钩玄第六章 后世评说

章节摘录

插图:孔答:“私生子说”的根据是说我自称“吾少也贱”一语,把“贱”解释为身份低贱的“贱”了。其实,此“贱”是说贫贱,是指社会身份的卑贱,不能入属于贵族阶层的士君子之林,与私生的“贱人”无涉。至于“祈祷而生说”和“梦生说”,都是一种颇具神话色彩的荒诞之说,说我的父亲和母亲祈祷于尼丘山,感受黑龙的精灵而生我。此说见于东汉郑玄《礼记·檀弓正义》所引《论语撰考谶》。《春秋演孔图》中说我:“母征在梦感黑帝而生”。这种荒诞的说法,实在玄虚至极。不过,在原始宗教还有市场之时,将出生附会于神话,是不足为奇的。说实在的,关于我的身世,还是司马迁说得比较符合实际。他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对于“野合”,后人又作了随意的解释和附会。唐朝人作过一个解释,认为这是叔梁纥年老而颜征在年少,两人的结合不符合礼仪。如唐朝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便说:“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

编辑推荐

《提问孔子》是提问诸子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提问孔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