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结束的地方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 保罗·奥斯特  页数:175  译者:韦玮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是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的保罗·奥斯特最动人作品!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这本小说有一个典型的保罗·奥斯特式开头:威利,一个专业的白痴艺术家,一个流浪汉,一个对命运极其潦草的冒险家,一个期望为世界奉献自己的诗人,行将达到他牺牲自己的最终梦想。他有一摞存在巴士储物柜里的手稿,以及一条对他忠心耿耿的小狗骨头先生。在他寻找书稿托付者的途中,意外地像一个朝圣者一样倒在了爱伦·坡的故居前,而这个时候,他尚来不及为骨头先生找到一个归宿。于是这条小狗,骨头先生,就像失去堂吉诃德的桑丘·潘萨,独自踏上了一场通往世界尽头之旅。它遇到了什么?恐惧,饥饿,向往,美丽的早晨和黄昏,当然,还有爱,和用爱的名义施行的暴力,以及最终的绝望和逃亡。

作者简介

  保罗·奥斯特,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一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 保罗·奥斯特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纽约三部曲》《幻影书》等。他曾获法国美第奇最佳外国小说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储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他编剧的电影《烟》于一九九六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最佳编剧奖。新作《密室中的旅行》是其第十二部长篇小说。 保罗·奥斯特现定居纽约布鲁克林区。

章节摘录

  骨头先生知道威利活不长了。咳嗽在他体内潜伏了六个多月,现在已经完全没有摆脱的机会了。缓慢,残酷,从来没有一次好转的迹象。从二月三日开始的肺部有气无力、充满黏液的咔哒声响,一直到盛夏时伴随着粗喘的痰液之舞和不规律的剧烈抽搐,这东西为自己构造了一个生命。这一切已经够糟糕了,但在过去的两周中,一种新的曲调慢慢出现在这首支气管乐曲当中——紧绷的、僵硬的、振动的——并且发作得越来越频繁,几乎持续不断。每次发作,骨头先生都觉得有一些火箭从威利的肋骨里冲出来,他的身体要爆炸了。他猜下一步就是流血。在那个星期六的下午,当最后关头终于到来时,好像天堂里所有的天使都张开了嘴巴开始放声歌唱。骨头先生亲眼看到了。他站在那条连接华盛顿和巴尔的摩的马路边,看到威利在手帕上咳出一些可悲的血块。就在那时那刻那个地方,他立刻意识到,连一丁点希望都没了。死亡的气息已经降临到威利·基·圣诞身上。就像太阳是云中的一盏灯,每天都必然会熄灭再燃起那样,大限将至了。  一条可怜的狗又能做什么呢?从他还是一条小狗时起,骨头先生就和威利在一起。现在,他几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主人的世界。威利的存在渗透在每一个思绪、每一个回忆、这地球上和空气里的每一个微粒里。习惯很难改变。毫无疑问,那个“狗改不了吃屎”的谚语确实有些道理。但让骨头先生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深感恐惧的并不只是出于爱或者迷恋。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恐惧。把威利从这个世界上抹去,可能这个世界也会随之消失。  这就是骨头先生在那个八月的早上所面临的窘境。当时他正跟着病恹恹的主人在巴尔的摩的大街上闲逛。一条孤单的狗不比一条死狗好到哪里去。一旦威利呼出最后一口气,骨头先生除了死,也没有别的期望了。威利已经就这个问题教育了他好多天,骨头先生对整个操练过程谙熟于心:怎么躲开捕狗人和治安官,警车和没标记的车,还有那些所谓的人道主义社会来的伪君子。不管他们对你说什么甜言蜜语,“收容所”这个词都代表着麻烦。一开始是网和麻醉枪,接下来就是笼子和荧光灯构成的噩梦,最后用毒针或者毒气结束这一切。如果骨头先生是什么名贵品种也就罢了,也许还能参加选美比赛,最后被另一个主人买走。但是威利的这个老伙计却是好多品种生出的杂种狗——牧羊犬、拉布拉多犬、西班牙猎狗,还有些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更糟糕的是,他那身脏兮兮的破毛皮上突起许多带刺的毛球,嘴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眼睛里永远布满忧伤和绝望的血丝。不会有人想救他的。正如这个无家可归的吟游诗人喜欢说的那样,结局早已注定。除非骨头先生能非常迅速地找到一个新主人,否则,他注定会成为一条被遗忘的杂种狗。  “即使那吓人的枪没有干掉你,”在那个雾蒙蒙的巴尔的摩的早上,为了不让自己摔倒,威利斜倚在一根路灯杆上接着说,“还有成千上万的东西能干掉你。我警告你啊,独行侠,你得给自己找点新本事,不然你没几天可活了。看看这个无趣的小城吧,每条大街上都有中餐馆,你别以为你在他们门口晃荡的时候不会有人流口水,那是你太不了解东方的烹调风格了。他们把狗肉当成美味,伙计。那些大厨围捕流浪狗,然后就在厨房后面的小巷里把狗宰掉——每星期杀上十只、二十只、二十只。他们会把狗肉在菜单里写成鸭肉猪肉什么的,但圈里人知道什么是什么,那些美食家都不傻。所以当你在哪个中餐馆前摇头摆尾的时候可要想清楚,除非你想变成一个大盘子里的蘑菇鸡片。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骨头先生?要清楚谁是你的敌人——然后和他们保持安全距离。”  骨头先生明白。他一直都明白威利对他说的话。从他记事起他就能听懂,到现在,他已经和任何其他在美国大陆上生活了七年的移民一样,很好地掌握了“英古利希”。当然,这是他的第二语言,和他的母语完全不同。尽管在发音方面还得多加练习,但他已经基本掌握了句型和语法的每一个细节。对于一个有骨头先生这样智商的动物来说,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许多狗都能掌握使用人类语言的实用知识,而骨头先生的优势就在于他有一个不把他当成低智商动物的主人。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好伙计,再加上骨头先生不仅仅是威利最好的朋友,也是他唯一的朋友。更何况,威利是那种沉迷于自己声音的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恋语狂,从早上一睁眼开始,一直到晚上醉醺醺地睡去,他几乎一直都在不停地说话。所以骨头先生对这种“方言”这样应对自如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到最后,最应该奇怪的是他自己没学会怎么说话。这并不是他不努力,而是造化弄人。天生那副嘴巴、牙齿和舌头的构造,骨头先生注定最多只能发出一些狂吠、哈欠、号叫,讲一些口齿不清意义不明的言论。骨头先生为这些完全不成句的噪音感到苦恼,但威利总让他说完,而且到了最后,“说”本身成了最重要的事情。骨头先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他说的时候,主人总会洗耳恭听,看着他的伙计努力成为人类的一员。那个时候如果你看着威利的脸,你就会明白,威利一字不漏都听懂了。  但是,在那个阴沉的巴尔的摩的星期天,骨头先生却把嘴巴闭得紧紧的。他们正度过在一起最后的几天,或许是最后的几个小时,已经没工夫去长篇大论和拐弯抹角了,没时间去搞往日的那些恶作剧了。有些肘候,识时务者为俊杰。目前的这种处境需要他看好自己的舌头,并且表现得像一条忠诚的好狗那样。威利猛地拉紧他的项圈时他没有反抗,三十六个小时没吃东西他没有抱怨,他没有到处去闻母狗的味道,他没有停下来在每一个路灯杆和消防栓上撒尿。他只是紧紧跟在威利身边,跟着主人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找那条叫做卡尔佛特的街道。  ……

编辑推荐

  一个落魄诗人和一只小狗。一次微型堂吉诃德之旅。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发现世界和爱的尽头。《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是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的保罗·奥斯特最动人作品!  游走在生命边缘的潦倒诗人威利,身边只剩一只忠心耿耿的狗先生。虽然他只能靠四条腿走路,不会说话,但他可以思想。这一对人与狗就像唐吉诃德和桑丘·潘萨一般,在生命快走到尽头时,经历了一场最后的大冒险,一起走向地图的那一方,迎接最终时刻的来临,并且期待在那个被称为“汀泊渡”的另一个世界相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6条)

 
 

  •     在地图开始的地方,是否有宁静。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是否有永恒。
      骨头先生,一只小狗;威利•基•圣诞,一个落魄诗人;一次世界尽头之旅。
      骨头先生是威利养的一只小狗,但其实,他们更像是朋友。
      威利最落魄的时候,最有成就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还有威利生命最后的旅途,都是骨头先生陪他度过的,骨头先生始终是他的倾听者,并且永远不会背叛他。
      而于骨头先生而言,威利就是它的一切,它的喜怒哀乐全都与威利有关。它陪他去流浪,陪他去巴尔的摩,去找威利年少时的老师,因为他知道快要死去,他要在死去之前将自己最珍贵的手稿交付于他唯一信任的老师,而她也是唯一欣赏并鼓励威利的人。
      威利老了,骨头先生心知肚明,而威利也担心骨头先生以后的生活,当威利的生命走到最后的时候,还不忘用尽力气告诉骨头先生“run”。
      世界上唯一悲惨的,莫过于,既不能同生,又无法同死,威利死了,这是事实,但是骨头先生,作为一只狗的生活还得继续。
      遇见亨利时,骨头先生明白,原来爱在这个世界并不会消失,一种爱破灭了,会有另一种爱来代替,这世界唯一不缺的,便是爱,因为它并不是一种物质计量的东西,而是内心温暖的感觉。
      只是爱和美好,永远是短暂的。后来,骨头先生又遇见了波利,它拼尽全身力气讨他们的欢心,只是波利的丈夫迪克并不喜欢它,就这样,骨头先生在波利家度过了一段愉快而又伤感的时光。
      当骨头先生终知命不久矣的时候,它选择用以前父辈们的一个游戏来结束一切,因为这个游戏的结果便是:当你输了的时候,你便赢了。
      地图结束的地方,便是地图开始的地方。
      
  •     首先作为一个商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Timbuktu的书名挺疑惑,因此去查了一下,以下是Timbuktu的隐寓意,以防有人和我有同样的疑惑,就贴了出来:
      Many people believe Timbuktu is a place of mystery.It is a romantic land in legends.People often use Timbuktu as a symbol of a place that is far away,unknown,or difficult to reach.For example:
       "I want to work in this office,but my company may send me to Timbuktu!"
       "Sorry I'm late. I had to park my car in Timbuktu!"
      
      (参见:http://tieba.baidu.com/p/985320888)
      
      1.奇遇。 之前看《幻影书》的时候,译者写到他个人的文学清单中,有保罗·奥斯特的奇遇,私以为译者所说的“奇遇”这个词很灵。在保罗·奥斯特的书中,随处可见各种重叠、偶然、奇遇。在《地图结束的地方》,骨头先生的梦境和它醒来之后威利的所说所行是一个奇遇;妈妈桑和骨头先生为了活命而不断逃跑是一个奇遇;而运气好的话,骨头先生马上会跟随威利一起去到Timbuktu是最后的一个奇遇。
      
      2.讽刺。 看到威利的经历的时候,马上就想起了《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觉得特别的讽刺,理想主义粉身碎骨。真是作的一手好死。
      
      3.反省。 每次家里的狗看到我都很开心的凑上来而我总是爱理不理。我错了。
  •      刚刚看完,仅仅是名字就特别喜欢,加上最近对他的痴迷,毫不犹豫的就开始看了。觉得这个名字似乎有点村上春树的感觉,带点悲凉,带点希望,缓慢的诗意,其实想想自己不怎么了解这样,也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莫名其妙的就给这个人那个人,这本书那本书打上了个记号,归类。虽然也不是特别喜欢他,不过最近倒也想看1Q84来着。
      
       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点无聊,配不上这么美好的名字,大段大段无聊的独白,琐碎零乱,空洞乏味,而且讨厌那种厌世激进的态度,不喜欢威利,觉得他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执迷于自己,放弃那么好的可能,让父母如此难过,甚至无法给骨头先生寻一个好的归属。但是回头望望,自己仿佛也是在这样,区别只是自己没有那么足够的勇气去蔑视一切,骨子里还是循规蹈矩,依赖着规则。
      
       看到爱丽丝,想起了豆豆和她的小狗,那种亲密与依赖,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能存在着幼时或者只能存在于无关之间。然后是波利,看到这个就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只是他们却又是不同的。想起亨利周,却觉得很难过,因为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一般,也许不尽相同,只是那样的期待和失望却是以不同的形式同样的发生。
      
       不知道骨头先生在这些相遇时候到底怎么想的,虽然一些都说得那么明白了,可是还是不懂,汀泊图到底是那里,是心里纯粹的天堂,无需着形式,无关这他人的宁静还是什么。而威利到底是谁,骨头先生到底是谁,隔离是发生在身份之上,还是仅仅因为彼此的不懂,所以无法沟通,所以假装伴侣,所以共同生活。真的不懂。
      
       只是,尽管不懂,但看完之后,很喜欢这个故事的,想到一句话就是,好东西值得等待,好故事需要时间来理解。
  •     Chinese sounds harsh
      
      it's hard for me to appreciate i cant figure out what kind of story he wants to tell
      it's not enjoyable
      i am not gonna finish it
      and that's it
      
      
      
  •     2009-05-22
        地图消失的地方,我认为这是一部很黑色的故事。骨头先生,一条狗,生来能听懂人类的语言,确实很不凡,但它的一生却毫无稀奇可言,生老病死,伴随着几任主人,甚至它只是一条普通的杂种狗,没有商品的价值。主人是个出世的嬉皮士,不喜欢物质世界的享受,身边留不住钱财,最终拂袖离世。骨头先生难逃成为流浪狗的命运,幸而不久碰到一个真心喜爱它的中国男孩并收留了它。骨头先生是一只有追求的,有理想的狗,其实很朴实,只要呆在温暖的家里陪在主人身旁,享受家庭生活,新主人在家里并没有权利,只能将它养在后院,父母不好发现的一个大纸箱子下。为了小男孩的爱,骨头先生留了下来,尽管男孩的父亲开的是中国餐馆,随时有被抓去烹煮的危险。上天不给老狗小小的安定多些时间,被男主人发现后,它狼狈的逃出了新家。老主人的乐观嬉皮精神给了骨头先生继续寻找自己新生活的决心。走了很远后,它干的很不错,良好的表现,进入一个新的家庭,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两个孩子都很喜欢它,漂亮善良的女主人对它更是优待尤佳,并带着它享受了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好生活。事情往往就是如此,表面的幸福往往暗藏着凶险,是谁说过,生活中的乐趣是小乐趣,总有大悲哀在等待着我们。顽固专制的男主人,不顾家人的反对,带老狗去医院做了去势手术。可怜的老狗甚至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直到麻药退去。对,它是一只老狗,为何偏要为它去势,也许真是时日不多,骨头先生对自己这个遭遇并没多大愤慨,偶尔能回忆起自己风流的过去,曾经如此招那些可爱漂亮母狗的亲睐。新主人全家要去遥远的西部迪士尼玩了,老狗被寄养在宠物公园,其实长途跋涉的劳累,几经变故,去势手术已经让它的身体耗尽了元气。旁边笼子里漂亮的拉布拉多母犬,对它完全没有吸引力了。骨头先生还是那个有想法的狗,它不能死在笼子里,老主人描述的汀泊图仿佛在召唤它,它乘机逃出了宠物园,艰难的爬过一个土坡,然后像骑士一样,走向车流滚滚的公路,玩躲汽车的游戏---来回穿越马路,等待着游戏的结束。
        从出生开始,我们可以选择各色的人生,生活的路总是很长,充满了苦难,为了生活中一点点的小乐趣,我们甚至可以选择卑微的活着,但当死的时候,一切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顾忌,让我们勇敢的死吧,像个骑士,像骨头先生一样。
        
      197
      
  •     奥斯特auster真是一个陈腔滥调的作家,除了《幻影书》其他作品皆是平庸之作。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其中特别牵强的安排所谓“偶然性”,他最常用的那些名字的双关语,尤其《纽约三部曲》里面,那些名字的重复——还有比这个更孩子气的吗?《在地图结束的地方》里电视上的圣诞老人,《黑暗中的人》那个前面层层铺垫让你以为将去干一场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惊险的事件实际上不过是杀死那个把他创造出来的作者!!还能有比这个更荒唐的事吗?至于《布鲁克林荒唐事》,将之放在地球上任何一个书店的书架都会淹没在一堆二流小说之中毫无出彩。《神谕之夜》,开头很令人期待,结尾一塌糊涂。
      反而是《月宫》,里头对于那个搞怪老头的描写令人深刻,尤其在餐桌上喝汤的滴滴答答,这个最为传神。
  •     对于Paul Auster(保罗.奥斯特)我觉得他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似乎也是阻碍他成为超一流作家的原因,他的所有作品不能持久的保持在同一个水准之上,而且更奇特的是他在同一本的书里面的各部分也不能保持一个水准。这本书和神谕之夜一样,前半部分写得非常好,后半部分就开始一路下挫无法挽回。不过这本书和神谕之夜相比还要更差一点。
      其实英语作品里从狗的视角来写一个故事的书有很多,连Virginia Woolf弗吉尼亚·伍尔夫都写过一本。这本书前半部分写了这条狗和他那个行为古怪名字叫圣诞的主人的故事,波兰裔,年轻时迷茫放纵过,中年时一无所有,在某个孤独平常的冬日夜晚,突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圣诞老人,和他进行了神奇的对话,他放下心结,把名字改成圣诞,开始过一种更加积极的人生。这个事情发生的转机带有明显的Auster风格,怪诞,不可理喻,一种神经质的巧合和转变。但其实更加积极的人生只是个流浪汉的生活,充斥着脏乱、贫困和精神错乱。这些从狗的眼睛和心灵看来,却都被一定程度的矫正了。Auster写了很多他们共同生活里的细节,站在社会正常人的立场上看待他们,会心生怜悯和感伤。想到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人,在他们的生活里,我们总觉得他们是失败者或者至少是懒惰的自我放弃者,其实他们内心里充满的对于这个世界荒唐的但却柔软的想法,当我们真正拿平等的态度去倾听去关注的时候,我们会被他们所感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要特别提一下,Auster还在前半部分圣诞的自我对白或与狗的对话里向Nabokov致敬,写了很多Dog->God这种把词倒装变成另一个词的单词游戏。等着圣诞死了之后,狗进入另一个家庭,那是一个社会正常家庭里暗藏悲剧的故事,但后面这个故事我觉得很平庸。
  •      我也是把自己的灵魂装在这只名叫“骨头先生”(或者卡尔,或者斯巴齐,有什么关系?)的身体里读完这本小说的。大约人混的最不如意的时候,就是像狗一样的,连孔子也曾“累累如丧家之犬”。可是我今天突然觉得,人生其实无论绚丽还是颓丧,都和这条狗毫无二致的。
       人出生在没经过自己的选择权选择的地方,恰如骨头先生没得选自己的主人。都是随机,偶遇。骨头先生历经几任各色主人,人却没法选择各色人生。完全没有办法像化妆品试用一下再选择买哪种。
       想到这里我好沮丧,但是还要很负责的自我勉励一下: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
       这年头,人模狗样。
  •     一个生命的终结,是另一个生命的新历程。
      在之后的行走中,前者会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是他留给我们的礼物。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看到过有人评价说:“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如果你爱狗,我建议你不要看这本书,如果你不爱狗,那我建议你一定要看。”在我看完书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骨头先生除了由于嘴巴,腔骨,舌头的构造之因,不能开口说话。他所有的思想,痛楚,期待,那么真实,赤裸裸地渗进我的血液里。
      威利独自踏上新的旅程,骨头先生不得不努力适应没有威利的生活,遇见新的主人。偶尔想起过去的时光,以及出现在自我幻觉中的延续。
      “一条狗感到快乐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被需要。你也必须感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地图。我们偶尔同路,也必有人在途中便到了终结的地方,或者改变方向。而同路的人,要做的,是带着眼泪过后的悲伤和昔日同行的种种回忆,顺着自己的地图,继续独自前行,亦或者,在旅途中,结交新的同行者。
      善待每一段短暂旅途中的同行者吧。
  •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有什么呢?
      宁静?永恒?
      可以说,乌托邦什么时候都存在,什么时候也不存在。
      当骨头先生再次流浪的时候,总觉得他有点凄凉,又要自己孤独一狗了。
      映射了社会底层对乌托邦的冀望?
      我不知道。
      映射了我们更需要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我不知道。
      在骨头先生的眼中,这个世界是以一种什么形式存在的呢?
      最信得过的人不在了。
      或者他们会在地图结束的地方相遇。
      没人知道。
  •     漂亮小妞、冰淇淋的包装纸、一管管的防晒乳液、红色的飞盘在空中咻来咻去。这是梦里他睁开眼睛看到的景象,他闻得到它的奇和美,彷佛他的一部分已经知道自己超越了现实界限之外。一开始静默无声,是无语的静默,只有拍岸的浪和扑打着旗帜与遮阳伞的风。哪里的收音机放送起流行歌曲,一个女声在唱:“做我的宝贝,做我的宝贝,做我的宝贝吧!”…… 游走在生命边缘的潦倒诗人威利,身边只剩一只忠心耿耿的狗先生。
        虽然他只能靠四条腿走路,不会说
  •     总有一天,我也会去汀泊图——就是那个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我希望我可以去哪儿,因为那里只有爱与忠诚。
      我可以找骨头先生谈点心思,尽管他不能和我对话,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对我的同情,但我知道他能听懂我在说什么。因为,他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狗,如果他会说话,他将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可是,我将会见到另一个真正的诗人,他叫威利,是骨头先生的主人。威利的忧郁性格却让他有种天然的执着与乐观。否则,他不会带着病体和骨头先生一起去遥远的地方旅游。目的地很单纯,也很简单,到达那里更是十分地自然。但是他心愿未了,走到了地图的边缘时,他希望能给骨头先生找一个更好、更温暖的新家,他甚至对骨头先生说,不要擅自靠近中国餐馆,因为他们是吃狗肉的。
      这自然是让骨头先生感到焦虑和害怕,他紧紧地跟着威利,听他念着最后的诗句,或者一些唠叨的话。他们可以坐在街头的长凳上,消磨着光阴。这显得十分地安详和宁静,没有人能听到诗人的歌声,只有骨头先生那对灵敏的耳朵。他太了解威利了,了解他所说的每一个字,哪怕威利只是动一动嘴唇,他也会明白意思。
      可是,威利的离开有些突然,骨头先生没有一点察觉。威利是在梦中离开的,他的诗才念到了一半,上帝就被感动了。因此,他轻松的就飞出了地图,去了汀泊图。当冰冷的白色大车将这个没有灵魂的威利抬走时,骨头先生头一次感到了被抛弃时的伤痛与孤独。他和主人变得一样的落魄,可是他离家实在太远了,他再也不能回去了,并且只能选择当一只流浪狗,或者凭自己的智慧找到新的主人。
      每一个漫长的夜晚,只有冷冰与饥饿为伴,他常常朝着黑暗的前方喊叫,可是他的叫声不能成为一句句优美的诗,上帝不会被感动的。地图结束的地方在哪里呢?骨头先生四外寻找,他想念威利了。
      他是一只无助且受伤的狗,还是一只贫穷且肮脏的狗。但他并没有放弃对人类表示好意的机会,他可以以自己的灵敏来博取人类的欢心。当一群孩子在湖边打着石子水漂的游戏时,他会奋不顾身的跳进湖里,用嘴拾起那小小的石块。原以为会得来大家的赞赏,却遭到了一顿拳打脚踢。这是多么难以理解的遭遇啊,骨头先生开始畏惧人类了。所幸,一个中国男孩救了他,偷偷地给他送来食物。他又一次感受到了爱。可是这次的爱是短暂的,既使男孩将自己寂寞的心事统统讲给他听,他也不能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因为,中国男孩的父亲讨厌狗,他甚至对狗是十分凶狠和残酷的。在为了保住生命的情况下,骨头先生只能夹着尾巴逃跑,虽然他能听见男孩的哭喊声,但也不会有回头路了。
      他继续着乞丐式的流浪生涯,他感到自己渐渐有些老了,但依然可以行走遥远又遥远的路程,他开始佩服自己的力量。骨头先生已经完全辩不清方向了,他想,也许很快就要到汀泊图了吧,很快又能见到威利。因此,他的脚步没有停歇和犹豫过,他坚信,自己马上就要走到地图的尽头了。
      但是,饥饿使他难受,他需要吃一点东西来换回自己的力量,否则,他去不了汀泊图。骨头先生又一次玩弄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因为他的一次艰难的站立行走,赢取一个好心家庭的收留。这家的主人给骨头先生盖了一间宽敞的狗屋,但却只能待在屋外。这是男主人的命令,他是一个飞行员,经常要在天上飞来飞去,而很少回家。男主人命令骨头先生不许踏入家门半步,更加不能和女主人太过于亲密。可是,善良的女主人总有许多话要跟骨头先生讲,她私自将骨头先生带进卧室和浴室。可当男主人发现那里的狗毛时,他们便开始争吵了起来。
      骨头先生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怀念威利的那种单纯,除了他之外,似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有着复杂的情绪。就像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下体疼痛,只记得这是在宠物医院里睡了一觉之后的结果。然后,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对漂亮的母狗不在感兴趣了。他觉得自己老了,因为曾经风流潇洒的骨头先生,令很多母狗尖叫过,而现在,所以的事情都失去了趣味。
      他不得不在孤独中去想念威利,那个诗人现在是不是也在想念他呢?可是骨头先生做的一个梦,让他觉得心痛了。梦中,威利不再是那个可亲的朋友,而变得极其凶狠,还对他大吼大叫,甚至让他滚远点,不许他到汀泊图来。
      梦醒的时候,天气变得有些凉,他难过地回忆着威利无情的话语,可是他又不得不原谅他。骨头先生忘不了昔日的美好时光,他觉得威利的变化或许是必然的,或许是什么魔鬼上了威利的身,那些话都不是威利的真实表达。
      可是,骨头先生太虚弱了,他现在什么也吃不下去,吃了也还是会吐出来。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他越发地想念威利。有一次,他用了自己的最后力气跑进了树林里,从此再也没有人找到过他。
      在一度昏睡之后,地上已是白雪皑皑,那疲惫的前向走去,穿过树林就是公路了。骨头先生终于找到了通往汀泊图的道路,而现在他只需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躲车,神圣而且历史悠久,每一个像他这样的老家伙都能在其中夺回年轻时的荣耀。这个游戏很有趣,很刺激,挑战每一条狗的运动技巧。迅速横穿马路,看你是否能避开撞过来的汽车。谁能穿越马路的次数越多,谁的冠军荣誉就显得越伟大。当然,迟早有一次,那件事会发生。很少有玩躲车游戏的狗不输在最后一个回合上。但这也是这个特殊游戏最美妙的地方。当你输掉的那一刻,你就赢了。
      如果运气好的话,他用不了多久,就会和威利在一起了。
      骨头先生终于到了汀泊图。我是从梦中睡来的时候,得知这个消息的。他的目光不在是眺望远方,在那里,也不再有恐惧、饥饿和流浪了;在那里,只是爱与忠诚,还有诗、威利与骨头先生。
      什么时候我也会去的,在地图结束的地方等着我。
  •      这世界,庞大而杂乱
       关系和关系,人与人
       而对于骨头先生来说,除了威利。它所关注的也只有,食物,性和其他狗的信息了。所以,在骨头先生看来,它的嗅觉和其他的感官就构筑了整个世界。
       骨头先生,便是这世界的中心和主宰
       DOG~GOD
       "低等的造物在它的名字中蕴含了最高造物、全能的造物主的力量"
       我们也可以
       感谢骨头先生,你是只有想法的狗
  •     开头是非常奥斯特的,可是渐渐的,故事的重心转到了骨头先生身上。看到威利被带走的那段,我突然不想看下去了,或者说,不敢看下去了。我知道,接下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骨头先生最爱的始终是威利,他相信,他们终究会幸福的生活在汀泊图。所以,我建议,如果你很爱动物,最好不要看这本书,它会让你流泪,我从未见过奥斯特对笔下哪个人物这么充满感情。如果你不爱动物,那请你好好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学着去理解和尊重每个生命。
      
  •     这本书是通过《特别的猫》征文活动得到的
      书不厚,拿到手里,没用多长时间就读完了
      这是我读的保罗·奥斯特的第三本书
      现在正在读的第四本是《幻影书》
      保罗·奥斯特让人很意外,他不同时期的书,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多数时候他的作品裹上了侦探文学的外壳
      建造文字谜宫和语言的回旋,仿佛是他努力追寻的风格
      而《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却是个例外
      虽然它让我想到了贝克特的《马龙之死》
      但是他借鉴的只是一种外延
      同样是对边缘人物的描写,却生动而抓人
      语言直白易懂,比起贝克特笔下人物近乎意识流的独白
      一个看似与狗交流的,实则总是不断自语的话痨
      更让读者能感受到交流的质感
      而这种与世界的疏离与不断寻求的沟通,也亦发的让人感同身受
      
      虽然书很薄,出场的人物并不多,故事也很简单
      但是对人生的哲思,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也许正因为是保罗·奥斯特早期的作品
      所以这本书有了一种难得的返璞归真
      流畅的故事,没有故能玄虚的技巧,异常的真挚与感人
      
      一个流浪汉,一条狗,开始一场并不漫长的旅行
      而目的地,就是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汀泊图
      那里是天堂亦或是虚无,没有人清楚
      有多少人会寻找自己的汀泊图呢
      也许我们一直以为的汀泊图不过是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
      而物质世界的存在始终是精神世界的桎梏,两者真的能共存吗
      也许在地图结束的地方,不过是人生另一段旅途的开始
      在那里,万物皆平等
      摆脱形体的束缚,骨头先生,我们将是最好的朋友!
  •     “威利怎么会不被这一切迷住呢?一条狗大约有两亿两千个气味感受器,而一个人只有五百万个。从如此之大的数字差别就可以推断出,一条狗所感知的世界和一个人所感知的世界该是有多么的不同。逻辑从来都不是威利的强项,但这一次,出于对骨头先生的爱,当然也是出于好奇心,他比以往更有毅力的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当骨头先生闻到气味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要去闻那些气味?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威利先生总结出能引起骨头先生兴趣的三种要素:食物,性,其他狗的信息。人类每天清晨打开报纸了解他的同类都发生了些什么,狗也用它的鼻子做同样的事情。他在树下、电线杆下和消防栓上嗅来嗅去,了解当地狗群的情况。雷克斯,那条牙齿锋利的洛特维勒牧羊犬,在灌木丛中留下了他的记号;莫莉,那只可爱的长耳西班牙猎狗,吃坏了肚子。威利了解嗅觉的这些功能,无需争辩。只有当你试图去了解狗的感受的时候,事情才变得复杂起来。它仅仅是为了防御其他的狗儿搜集信息,或者除了军事策略以外,这种疯狂的嗅觉盛宴还有其他意义?其中也有乐趣吗?当一条狗把脑袋埋在垃圾堆里的时候,他也会体验到令人陶醉的眩晕吗?”
      
      “虽然不可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但威利倾向于认为的确是那样。不然,为什么想要把骨头先生从他正在嗅的气味上拖走总是那么困难?因为那狗正在享受呢。它沉浸在陶醉中,沉浸在气味的天堂里不能自拔。如果,就像已经说过的那样,就像威利相信的那样,骨头先生是有灵魂的,难道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吗?一个有这样的精神倾向的狗会向往高贵的东西——和它的身体需求没有关系的东西,而是精神的、艺术的、灵魂的非物质渴求……(一种)相似的审美冲动……某种建立在嗅觉之上的艺术,一种气味的艺术,为狗而产生艺术,一种关于狗所理解的世界的艺术。”
      
      “这些都是在那个疯狂的一九八八年冬天开始的。骨头先生从未见过威利先生如此兴奋而又如此平静,如此充满决心和能量。他花了三个半月的时间研究这个问题,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做,也很少抽烟或喝酒,除非万不得已才去睡觉,几乎忘了读,忘了写,忘了挖鼻孔。他写计划,列单子,尝试各种气味,做图表,用木板、帆布、纸板和塑料造模型。要做许多运算许多测验,还要解答许多令人生畏的问题。理想的气味排序是什么?一首气味的交响曲该有多长?其中应该有多少种气味?气味的交响乐大厅应该是什么形状?它该被建成一座迷宫,还是盒子套盒子的渐进式,才能最适合狗的敏感度?也许这么做没什么意义,但事实上这很有趣。”
      
  •     诗人,和骨头先生。
      诗人的命运是狗的命运,还是狗的命运是诗人的命运?
      两者赞同起来,无疑是保罗思想的所在!
      
  •     读完这本书,我才想起来,这类从动物视角出发的小说并不算罕见。初中的时候妈妈曾给我买过一套动物丛书,全都是相似角度的作品。但要说印象深刻的,却也只有《黑骏马》和《狐狸列那的故事》算得历历在目,其他的我似乎都没提起什么兴致。就前者而言,大体是讲述一匹马一生的故事,而后者则是彻头彻尾的童话,不过是将人类的故事以动物王国的形式表述出来罢了。
      
      奥斯特的这本小说,大体只用了两天就在床头翻完了。翻了几页,我差点以为这是一部彻底的超现实小说,同他其余的作品会有极大的不同之处。但当我看下去的时候,才明白这还是百分之百的奥斯特出品。就情节推进上来说,秉承奥斯特一贯的风格,当读者认定事情将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的时候,某些线索却戛然而止:当威利与骨头先生分别的时候,本以为故事将陷入一个俗套的模式——名叫骨头先生的狗将使出浑身解数,找到比•斯万克女士,使他主人的著作不至最终变成一堆烂在车站保险柜里的废纸。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直到此处奥斯特才掀开了一点点谜底的踪影,这并非是讲述一条狗和一个人的故事,而仅仅是一条狗的故事。
      
      那个关于“DOG”这一单词逆序的设置着实巧妙,“DOG”在简单的排列组合后,变成了“GOD”。而将一颗属于人类的灵魂裹藏于小狗的身躯,这本身就是众生平等的神祗。然而不够灵巧的舌头却又将他挡在了除开威利以外人类世界的门槛之外,除了威利,没有人能够全然进入他的心灵。我注意到作者使用了第三人称的“他”而非“它”,这恐怕是出于对骨头先生这样一条灵魂高贵的狗的致敬。但将心灵和灵魂这样的词语用于动物身上,果真是正确的么?我们不禁要这样怀疑。但换一个角度思考,这又未尝不是一种革新的思维方式。人类总是习惯生存于贬低地球上其他一切生物之智商的基础上,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这颗孤独运行的星球上唯一的智慧。而将一条被人视若无物的狗,赋予他超凡的重视,或许是一种豁达而包容的大爱的体现:我们从未试图探询一条狗的内心,我们始终认为狗的存在就是为了取悦或保护人类,狗是为了被驯服而存在的动物,狗是没有自我的,只要你给它足够的食物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它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即使那些所谓的爱狗人士恐怕也只是将狗作为一个聪明(但他们也否认狗可能有人类这般的智慧)的物件而对待,而事实上恐怕当真不是如此。当你认识到这一点,再去仔细观察一条狗的眼睛,你会明白,即使科学证明狗的智商普遍不高,即使科学能够客观地维护作为自大狂的我们的不可一世,奥斯特还是对的。如果说除开威利,故事中能同骨头先生心灵作交流的,恐怕也只有玻利,那是因为,只有当你真正需要陪伴和倾诉,真正敞开心扉的时候,对等交流,才能体会其中深意。我们常说狗通人性,在这里恐怕也可以得到一些印证。
      
      但既然作为狗而生,就须遵行人类社会中为狗所下的定义而活。骨头先生固然是一条神奇的狗,但他也逃不开作为狗的命运。当与威利分别之后,他也曾妥协和安于现状,他必须遵循一切即定法则方可保全性命,甚至找一处温暖的庇护。事实上他也成功了,但事情并没有发展得过分超常——如果是那样,这便不是一篇成功的动物小说,而是一篇由通篇粗制滥造想象构成的什么也不是的玩意儿了。骨头先生不是神通广大的,更不是狗超人,但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最好,他给过一个孩子陪伴和单纯的友情,捱过了流浪狗的艰难,作为普通家庭犬表现极为出色,经受住了威利的友谊的考量,并在生命的最后,保全了作为狗,更作为人最高的尊严。
      
      
      
      
  •      在走向死亡的最后旅行中,我们能找到地图结束的地方。
       在生命尽头的时光中,我们常常回忆起那些微不足道的过往。
       在回光返照的关键时刻,能占据脑海的并不是没有实现的宏图大志,并非感慨人生的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更谈不上对自身价值的客观评估和对死亡现实的盲目逃避。有时候,逃避和正视是一回事,选择逃避也意味着接受事实的正视。
       当真实的存在一件件地消失后,我们所能记起的不过是那些深深扎根于编制自身存在的DNA。那些曾经细水长流般不受重视的生活细节,幼年时代还没有被世俗污浊的时光,如针尖一样青春激狂时敏感的心灵狂燥曲,还有用爱来被你伤害过的亲人,都将成为你最后记忆中残存的景象。
       我们甚至能清晰得回忆起每天吃饭时电视机里的广告说辞,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满怀激情写下的字字句句。因为,那是那个年代里发生的事情。那是曾经属于我们的美好年代,现在也同样属于急于逃开它的年轻一代。
       带着满身的伤痛走向地图结束的地方。去的旅途上,我们需要的是诚心诚意的援助,是语言和精神上的平等交流,是无惧中的恐惧恐惧中的重生,是留给生者最后的内在力量。
       这是诗人带着骨头先生做的最后旅行的意义。骨头先生并非仅仅是威利最后的精神依靠,它同时承担和继承了威利对潦草生命的冒险和对物欲生活的费解。它以斯巴达克命名却施以圣诞老人的安慰,它在替威利完成寻找消费时代最后人性精神的使命。
       这是以哀痛时代精神者对被哀痛者的治疗。威利呈现了最大的精神智慧,不求回报的给予工作,脱离金钱的金钱援助,以及挖掘自身伤痛来对伤者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治疗了他口头上唾弃厌恶,实则深深热爱的世界家园。
  •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停下来喘喘气
      生活是非卖品,我们以为我们生活很惨,其实还可以更惨,还可以更生物,更孤独……
  •     最近在看《在地图结束的地方》。但是最近却是个不确切的形容词,如上本《神谕之夜》一般,保罗奥斯特带给人一口气儿读完的快感。读完之后,不知自己经历了什么,仿佛刚才的时间在阅读中缩短,又不知去向了何处。我尚不知这样浓缩的阅读体验课称之为何,暂且不要为它取名。
      
      与《神谕之夜》一样,保罗奥斯特的主人公威利是一位作家,穷困潦倒的天才作家,经历了身体的创伤、幻觉的诱惑,行驶入无边的荒原:这荒原中是人生经历慷慨的放映、当下无法选择的泥沼、还是未来暗淡的图景。生存下来的骨头先生(威利的狗),既是经历了死亡的威利。那重复出现的威利的梦境,无时无刻强调着阐述了荣格的同时性。“奇迹般活过来,除了活下去,我还能有什么选择?”:这是出自神谕之夜里的一句,也是骨头先生的问题。他在威利斯后的挣扎,寻找书题“Timbuktu”这个在地图结束的地方出现的乌托邦(乌托邦现在多用于政治话题中,但此处确可被理解为边缘者的避难所)。
      
      在书的开头,奥斯特提到了“恋语症”,我不知道这个词的确切英文是什么,想必是什么以-philia结尾的单词,与医学中的“失语症”(alexia)恰好成了对比。失语症、恋语症:仿佛是共享的矛盾与疾病。而奥斯特的“恋语症”表现在他笔下的作家中,对于语言的迷恋,词句的执着,声音的迷恋。而我们同时注意到,奥斯特的作家们一事无成——至少以世俗的判断是如此的。
      
      而亚文化下的生存者,某种意义上的寄居者,又如一切美国小说那样挣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有小型分歧又被主流文化庇护的一种文化生态,在移民社会中彰显的如此昭昭。而书中连用的几个名词也很惊人,一个早已选定好的角色:一个愤世嫉俗者,一个离经叛道者,一个在崩溃世界的阴沟中巡游的逃亡诗人。
      而布鲁克林长大的波兰犹太移民后裔威利最后皈依了基督教,社会学家、二战史学家、美国文化学者估计可从此扯出长篇来,加上一九六八年的历史背景,中产阶级的问题,与《神谕》相比,《在地图结束的地方》的确是一部丰富的多的作品,几近现实主义[我在此时很不合时宜地想到了小学两年级读过的巴金先生的《狗》]。但是单从阅读的享受,《神谕之夜》实实在在更胜一筹。若不熟悉其风格,从《在地图结束的地方》起步倒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说说翻译。本书的翻译风格我说实话是喜欢的,踏实、恳切,[若是我翻译也翻成大概如此]。但和潘帕比起来,少了些impromptu,更为古典、也少了些“美国味”,那种在二十世纪独树一帜的美国味,有别于新移民的美国味…仿佛似拉丁美洲的魔幻味?
      
      还是想看原著来着。
      
  •     从《神谕之夜》看到《幻影书》,到《纽约三部曲》,再到《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我最喜欢的是最后这本,而恰巧作者的写作顺序正好相反。所以从我的感受出发,似乎作者越写越不济了,以至于看到这本的时候感叹说,原来最初他还写过这样不着痕迹但与众不同的小说。当然,也可以说是因为我对那种针对巧合狂写一通的方法不那么喜爱。
  •     
       骨头先生在等威利•圣诞的生命消逝,跟着他跋涉千里去陌生的小城寻找当年的语文老师,没有找到斯万森夫人的家,却邂逅了爱伦坡的故居,威利心满意足地坐在故居门阶上,把生命中最后一段冗长而跳跃、神经而深情的告白讲给了骨头先生听。
      圣诞先生是个莫衷一是的流浪诗人,圣诞之名是受了电视机里的圣诞老人的启发,威利决定终生行使圣者代理人的特权,连母亲给的遗产都尽数捐献给了公益组织,搞到最后自己的著作没有一本出版,连他的狗:骨头先生也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听得懂主人说的话,知道地理版图和具体人(或狗)的对应关系,但它确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宠物狗,它从没离开过威利先生身边哪怕一秒,每一个夜晚都是两人相拥而睡,所以,威利的死,将也是骨头先生死亡的提前预演。
      骨头先生觉得,威利所信仰的神迹——尤其是那个死后将去的国度“TIMBUKTU”——是值得商榷的,但也值得信仰。就在爱伦坡的门阶上等待主人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它自己也经历了一场神迹般的梦魇,提前预知了主人死亡的全过程,这使得它如主人所愿,在警察和救护车到达之时,匆忙舔了舔他的脸,飞快跑走,开始了自己独当一面的流浪生涯。
      他遇到好心的中国小孩,但没有办法拥有真正的家,开餐馆的男孩家只有充足的食物,却有彪悍无情的父亲,这垄断了男孩和骨头先生互相拥有的可能性。他又遇到好心的一家子愿意收养它,女孩爱丽丝懂它,女主人波利需要它作为听众和温暖的伴侣,但这一切的条件是阴奉阳违地讨好一家之主迪克,孤单地住在狗屋里,并被阉割。在这种貌似安逸的标准宠物生活中,骨头先生在梦中接受威利的鄙夷,仿佛那通往TIMBUKTU的路途并不会从那间狗屋出发。就在一家人把它丢在宠物寄养园、举家旅行后,骨头先生决定不顾一切地逃走,它要用流浪这种本能和善行挣得一张通往乌托邦的车票……
      保罗•奥斯特特有的文字游戏、套盒式幻想都在此熠熠闪光,让人应接不暇地对比现实和幻梦,在偶然性之中体会生存的喜悦和悲哀,并最终臣服于这个世界隐秘的必然性。这次的主人公虽然是条狗,不会说话,却会思考,它唯一的主人兼伴侣就是潦倒的威利,他们就像唐吉柯德和桑丘,一张只属于他俩的地图铺展出来,没有死亡的恐惧,只有落单于乌托邦之外的悲哀。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信仰的一本书,同时,也以骨头先生的经历、威利•圣诞的喜好证明了,这更是一次对消费主义人生的贬斥。他们的乌托邦建立于纯粹精神的缔造和不断的修饰,以至于骨头先生在爱丽丝面前尚且能感到惺惺相惜、对波利悲凄的人生尚且有所同情、却无法对迪克所代表的光鲜乏味空洞残酷的生活予以肯定,当骨头先生被打理得香喷喷的回到家时,它笑称自己已是狗中的资产阶级,在日复一日观赏麻雀和小鹿、偶尔惊叹银狐的美时,也可以忘却自己真正的姓名,忘却此生的目的,忘却TIMBUKTU。物质充沛的生活带来精神的休眠,即便是条狗也难以拒绝。
       但我们忠心耿耿的骨头先生最终是有所觉悟了。梦中,恍如从TIMBUKTU跳出来的威利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尽力藐视,这让它觉得羞愧,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单。它宁可纵身跳入车海,玩一把小狗的游戏,仿佛那才是流浪者该有的冒险无畏的表现。
       很多作家写过人和宠物之间的关系,我自己也写过我的猫,我们都意识到作为宠物的这些生物是那么可怜,欢悦是那么有限,幸运是那么虚伪,这本书看来是有点疯的,可如此真实而乐观,像一种我们无法完成的表演,讲述了人和宠物之间统一的生存观、一致的理想主义、以及消沉于物质世界后那同样到来、不分彼此的乌托邦的沦丧。
      
      
      PS 对封面设计,非常不喜欢。竟然采用电影超级小狗中的剧照,就算用了,也该把胸前明显的红色U字修掉吧。与原书封面中沉郁的狗脸图案对照,几乎是完全不同的意趣。与前几本奥斯特的装帧、开本都迥异,我觉得很不好,为什么不能协调起来呢?更何况还同样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唉,美中不足哦。
  •   • 2009-05-25 17:22:58 无良
      人应该在自己理想的地方以自己理想的方式走完自己的人生。。
    2009-05-27 15:02:38 银河
      楼上的,你说的没错,是应该这样,但也仅仅是“应该”。
      生活的真实和你离得尚远
      
    2009-05-28 16:56:40 郁郁铭犭
      同ls,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活得如狗一般潇洒
    2009-06-09 19:20:00 leonUsher
      狗也分很多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你对生活的想象
  •   我想看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 叔叔有么?
  •   有中文版的,baby。
  •   那我哪天来找你拿吧。
  •   我手机变了一五六11031617
  •   每当读这样的作品,我都会想起那些话,烦恼是想出来的。不要以为会思考是好事。
    如果我们只是想要单纯的快乐,那还是不要看太多这样的书。
  •   看了才知道是这样的书呀。呵呵。新年快乐。
  •   是啊!
    新年快乐!
  •   单纯快乐只是逃避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这不是常态,或早或晚,都要面对....
  •   这年头,人模狗样
  •   其实,我觉得惊讶的是这么薄薄小小的书里会有这么多这么多的感情.
  •   可能会有点意思…从一个动物的视角观察人类世界
  •   我看过一只狗的城市。
  •   人生的哲思,让我把这本书看得断断续续。
  •   读了没什么感觉
  •   2008-09-12 17:05:31 incy  
    读了没什么感觉
    ============================
    那我建议你不用看保罗·奥斯特其他的作品了,那你会更没有感觉的
  •   我觉得神谕之夜还行吧,比这个好些
  •   个人觉得狗的生活普遍悲惨,会闻到各种奇怪糟糕的味道……
  •   上帝说过阿弥陀佛众生平等,显然万物都有灵魂,只要它乐在其中。人觉得奇怪的味道它觉得是乐趣。价值体系完全不一样呵呵
  •   只是希望不论怎样不济或辉煌的命运,都仍能怀有最初的赤子之心。。。最开始的倔强与单纯。。
  •   狗比较高尚
  •   骨头先生.看透了尘世
  •   好象是奥斯特的第一部小说
    读后也觉得又认识了一个讲故事讲我头头转的作家
    很喜欢 读着很有快感
  •   不是第一部……
  •   aphasia 是失语症……
    alexia则是失读症……
    抱歉呢。。
  •   我看书通常先看第一行字,如果吸引我了就买来读,这本书第一行给我感觉还可以。
  •   这家出版社的封面不够好
  •   保罗奥斯特是个天才 无庸质疑
    这部小说就完全显现了出来
    就是不知哪里可以搞到原版书来看
  •   "我们都意识到作为宠物的这些生物是那么可怜,欢悦是那么有限,幸运是那么虚伪,这本书看来是有点疯的,可如此真实而乐观,像一种我们无法完成的表演,讲述了人和宠物之间统一的生存观、一致的理想主义、以及消沉于物质世界后那同样到来、不分彼此的乌托邦的沦丧。"写得好!
    严重同意对书的封面的评价!
  •   不知道为什么不大喜欢这本书,也许不太喜欢翻译风格。
    但是幻影书蛮喜欢的
  •   "物质充沛的生活带来精神的休眠,即便是条狗也难以拒绝."
    同意 很精辟 喜欢~
  •   我一开始以为封面上是只袋鼠……
  •   翻译的真不咋样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