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教育论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庞桂美  页数:318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教育理论著作,初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繁荣教育理论著述,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为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江苏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以爬梳整理、分析研究当代教育新理论为主题的《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慰和鼓舞的事。  这套丛书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新”为基本出发点,以教育新学科、新论点为主要内容,力求反映当前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方向,有益于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所思考和回答。各本著述力求相对成熟,自成体系。  我们编纂这套丛书,希望能反映目前国内外教育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能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我们还希望这套丛书既能体现严谨学风,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生动、活泼的文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些愿望是否变成现实,待这套丛书陆续出版后,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加以评说。  我们相信,这套丛书对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概要

  希望能反映目前国内外教育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能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我们还希望这套丛书既能体现严谨学风,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生动、活泼的文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些愿望是否变成现实,待这套丛书陆续出版后,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加以评说。  我们相信,这套丛书对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书籍目录

序导论关注闲暇关注闲暇教育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二、教育的变革与人类的发展第一章 闲暇与闲暇文化第一节 闲暇及其特征一、闲暇的含义及其价值二、与“闲暇”相关的概念分析第二节 作为一种文化的闲暇一、闲暇文化的民族特性二、闲暇文化的时代特征第二章 闲暇教育及其历史发展第一节 闲暇教育概述一、闲暇教育的内涵二、闲暇教育的任务及其内容第二节 教育与闲暇、劳动关系的历史考察一、劳动与闲暇的对立:教育为了闲暇二、工作时间与闲暇时间的分割:教育为了工作三、闲暇时间的成倍增加:教育再度关注闲暇四、闲暇与劳动趋向整合:教育回归生活第三节 闲暇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闲暇教育研究综述二、闲暇教育研究现状评析三、闲暇教育及其研究的若干展望第三章 学习化社会与闲暇教育第一节 学习化社会的特点一、学习化社会思想的提出及其理解二、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思想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三、学习化社会的涵义和特征第二节 学习化社会的教育需求一、工作与闲暇的结构性变化二、交往方式的新变化第三节 学习化社会中的闲暇教育一、现代教育系统的三分法二、非正规教育中的闲暇教育三、非正式教育中的闲暇教育第四章 现代闲暇文化与教育第一节 教育:以文化人与因文化人一、教育本质:“化二、当代的文化背景三、闲暇文化第二节 大众文化与闲暇教育一、大众文化: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与界定的概念二、化大众与大众化:大众文化是非论三、亦功亦过、既喜且忧:大众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四、处变不惊、积极回应:教育的对策第三节 网络文化与闲暇教育一、网络与网络文化二、网络文化的特点三、网络文化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四、教育的对策与使命第四节 文化冲突与闲暇教育一、中西文化的冲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第五章 闲暇的教育价值第一节 闲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闲暇与创新二、闲暇教育与创新学习第二节 闲暇与个性全面发展一、马克思关于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述二、闲暇在个性全面发展中的意义三、自由王国中的闲暇教育第三节 闲暇与道德生活一、自由的含义二、自由是德性的基础三、闲暇中的道德生活第六章 闲暇教育的模式第一节 谋生型闲暇教育一、在闲暇中接受教育的目的二、谋生型闲暇教育的特征第二节 乐生型闲暇教育一、生活质量的追求二、乐生型闲暇教育的多样性第七章 学校中闲暇教育的实施.第一节 闲暇教育的目标一、教育目标系统中的闲暇教育目标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视野下的闲暇教育目标三、闲暇教育的具体目标第二节 闲暇教育的课程一、课程概论二、闲暇教育课程第三节 闲暇教育的实施方法一、国外有关闲暇教育方法问题的研究二、闲暇教育方法的探讨第八章 社会其他系统中的闲暇教育第一节 家庭教育中的闲暇教育一、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生活态度及其演变二、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闲暇教育第二节 社区教育中的闲暇教育一、社区与社区文化二、社区教育中的闲暇教育第三节 公共娱乐、休闲服务中的闲暇教育一、公共娱乐、休闲服务机构的产生及其功能演变二、在公共娱乐、休闲服务机构进行闲暇教育的可能性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鉴于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比国内早半个世纪,因而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对此国内学术界作了大量评介。除了上文提到的柳平一文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译载了斯特罗姆的《闲暇社会的教育》,美国的曼蒂等著的《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春秋出版社1989年出版。与闲暇教育相关的闲暇理论研究较为系统的成果也多是译著,主要有德国皮柏的《节庆、休闲与文化》(三联书店1991年版)、美国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从日常生活维度审视闲暇时,学术界则更多地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些研究,主要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列裴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海伦的《日常生活》等。陈桂生教授在《教育原理》一书中将“教育与闲暇”专章加以探讨,其开拓之功是巨大的。但因为可资引用的相关成果较少,该章的主要内容是梳理国外相关成果,如德国的阿斯曼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原理》中对闲暇时间的分类,英国的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关于“完美生活”的闲暇时间及相应教育的论述,1918-1937年美国中学教育中闲暇教育的目标等。  早在1965年1月便在布拉格举行了当代成人教育和闲暇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标志着闲暇教育已成为当代引人瞩目的教育课题。我国在对国际上的一些重要成果加以评介的同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还是较为零散,并且多是在理论上初步加以探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闲暇教育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