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学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汝信 编  页数:324  字数:3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外国美学》集刊自创刊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1983年,朱光潜先生在为《外国美学》集刊创刊所写的贺词中说:“今天已不再是闭关自守的时代,坐井观天者就难免诬天渺小……在汝信同志的领导之下办好这个《外国美学》专刊,我相信它既有助于提高美学著作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出一批杰出的美学方面的科学家。”20多年来,《外国美学》的编辑人员们没有辜负朱光潜先生的期望,在培育人才,积聚研究力量,介绍和研究外国美学,推动中国美学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一批好文章,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书籍目录

理论思考 “美学”的起源 虚构的悖论及其解决经典新探 表象与实质——荷马史诗里人物认知观的哲学暨美学解读(上) 史诗和悲剧作为艺术宗教的形态——《精神现象学》中神性本质的表象运动 酒神式的忠诚还是基督式的拯救——尼采眼中的瓦格纳 杜威的实用主义“经验”论 “让哲学关注人的生存”——论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的学术缘分 史论合一型美学体系:迪基《美学导论》 布拉格学派的美学专题讨论 审美现代性:主持人语 艺术的终结与颓废的现代性 现代性张力与矛盾的主体——论西方美学主体性概念的发明 追求绝对——关于先锋派形式追求的理论探讨 惯例与艺术观念的生产 现代性的空间与美学阐释——以列菲弗尔空间理论为中心著述评议 审美、艺术与人共生——读《审美的人》札记 艺术终结论的新拓展——评丹托的《艺术终结之后》与《美的滥用》 美学的限度和超越的美学——评诺埃尔·卡罗尔的《超越美学》 分中求合:评舒斯特曼的《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特稿 美学:从1966到2006特约稿启事 《外国美学》征稿启事

章节摘录

《艺术的终结之后》通过对艺术终结之后三十年的艺术状态和理论状况的梳理,使人们看到了艺术史的终结就完成在关于“艺术是什么”的哲学理解上面,换言之,既然艺术的哲学问题已经从艺术史内部澄清了,那么历史就已经结束了。这便是“艺术终结”与“艺术史终结”双璧合一的真谛。当丹托激烈批判西方艺术史上的所谓“瓦萨里情结”和“格林伯格情结”的时候,批判这两个情结背后所隐匿的“进步论”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他的书“都是面向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因为“他们希望对他们周围发生的艺术世界获得某种宏观的哲学画面”,丹托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艺术终结所传达的观念从欧美诸国进入到全球共同体当中而被广为接受。《美的滥用》作为丹托最新的美学专著之一,给人的感觉是:经过对艺术的哲学反思之后,丹托又开始回到美的哲学问题的系统化解析上面。或者说,他又重新关注到艺术与美之间的关系这个古老的问题。丹托反对一种美学狭隘化倾向,也是将美学越来越窄地与美等同起来,同时也在“美的艺术”中将美与艺术勾连起来。更深入地看,丹托反对的是启蒙运动对美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赋予,反对的是这种话语霸权一直延续至今的状况,在这个意义上,他是“反启蒙现代性”的。按照他的理解,“美不但已经从六十年代的高级艺术中消失,也从那十年的高级艺术哲学领域中消失”,从此以后,美如明日黄花而彻底斩断了同艺术的关联。其实,这个论点并不新鲜,他无非是要展现出艺术不再“审美地”向接受者呈现,美早已不是艺术家的核心关注点,这在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之初的实践当中就已经得以显现了。但是,按照丹托的阐释,“难以驾驭的前卫艺术”才是艺术与美分离的真正破坏力量。这种艺术的成就“除了通过证明不具有美的东西可以成为艺术,从而把美排除在艺术定义之外”,还佐证了“艺术拥有相对多的可能性”,而这恰恰促使了“多元主义”的艺术终结时代的来临。既然美早已不是唯一具有价值的美学特性,那么,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也不再关注于传统的视觉愉悦,反而是要呈现一种更重要的意义。更形象地说,“艺术家已经成为哲学家过去做的角色,指引着我们思考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东西”。这样,“真实性”倒成为了更重要的诉求,艺术家在创造意义,批评家将作品的意义与传达意义的对象联系起来,接受者通过这些感受到了意义。

编辑推荐

《外国美学》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外国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