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冯健亲 等编著  页数:357  

前言

  1980年起,我着手编写《素描》,书中将造型基础能力训练归纳为形体、解剖、明暗结构三大方面。同时为了使造型基本功训练被初学者不误认为仅仅是笔头功夫,还特地开列了六个“欣赏与研究”讲题,对中外古今有关造型能力的论述、经验做了概要的介绍,希望初学者在动手练习的同时更能学会动脑并提高艺术修养。这样,就能在达到“会画的”过程中逐步为“画好”做准备。书成之后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再版多次,可算得到了读者的认定和欢迎。该书发行时定价近十元,在当时为同类书籍中之高价书,何以还能畅销?可能关键在于书的内容比较全面完整并贴近读者的需求,而且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大概是编写技法理论书籍的基本要求吧!  造型艺术之基本要素是形象和色彩。形象塑造之基本功大凡从素描起步,而色彩表达之基本功亦须随之跟上。故《素描》一书出版之后,出版社与读者都希望再出《色彩》与之配套,说实话这也是我多年之愿望。现在总算在与几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色彩》一书的编写任务,使《素描》与《色彩》两书成为珠联璧合的姐妹篇。尽管两书出版的间隔时间拖得长了一些,但是要编写一本拿得出手的书确实不易,因为出版一本书,既要对得起读者,也要对得起作者自己,多做些推敲当然更为必要。  动手编写之前,我们对现行的色彩基础教学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发现有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求得正确的认识,譬如所谓色彩基础的内涵到底应包含哪些内容?具体地说,系统的色彩学知识、色彩造型能力、“装饰色彩”的原理与应用等,是否应作为一个整体而同时成为色彩基础能力的必备组成部分?对于这个问题,从道理上讲很容易取得共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今的实际情况至少在教学实践中并非如此。美术院校的色彩基础课,在工艺美术学科多般分别开设色彩画、图案(或称装饰)色彩、色彩构成等课程,三者之间不但缺乏沟通,还往往各自走向极端。学绘画的不学装饰色彩,学中国画的似乎可以与系统的色彩学无缘。如此等等,对于新一代的美术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缺陷。因此,我们认为这种割裂或以偏代全的状况,有必要地加以改变。色彩基础能力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并以此作为本书写作的指导思想。  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我们在写书之前还进行过一次系统的教学实践。基本思路是以一整套课题促使色彩知识原理、写实与装饰色彩造型能力训练三者的有机结合。

内容概要

对于新一代的美术工作者来说,色彩画、图案(或称装饰)色彩、色彩构成这三者之间缺乏沟通,还往往各自走向极端无疑是一个莫大的缺陷。因此,编者认为这种割裂或以偏代全的状况,有必要地加以改变。色彩基础能力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本书以此作为写作的指导思想编写而成。
本书的基本思路是以一整套课题促使色彩知识原理、写实与装饰色彩造型能力训练三者的有机结合,分原理、实践、研究、课题四篇,从光色原理与色彩术语、色彩表现的构成因素、西方色彩学的形成与演化、色彩基本原理的色标制作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色彩的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冯健亲,1939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装饰艺术、漆艺、设计基础教学。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主持的“以实施学分制为主题,全面创新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获江苏省高等教学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发表论文《关于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关于我国专业艺术教育的若干思考》、《试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两个怪圈》、《中国现代漆器艺术论》等70余篇,并结集《冯健亲艺术教育文集》出版,曾获江苏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出版教材《素描》、《色彩》,并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出版专著《绘画色彩论析》及《冯健亲画集》、《黄山画集》等。从事装饰艺术没计及油画创作。油画、漆画、宣传画、彩墨画等作品200余件参加第6、7、8、9、10届全国美展等国内外多项重要展览。曾分别在南京、日本、美国、奥地利举办个人画展。油画《南京长江大桥》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漆画《春满中山》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壁画《郑和下西洋》、漆画《万众一心》获第10届全国美展银奖。漆屏风设计《唐乐馨香》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并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主持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室内装饰设计,获“96首届中国室内设汁大展”金奖。曾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9l-2008),第9、10届全国美展总评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
邬烈炎,1956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十生导师、设计学院院长。从事装饰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及设计教育研究。主持的“设计基础”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主持的课题“艺术设计实验课题教学”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论文《关于基础教学课题设计的多元化方法》、《手工艺的现代演化与形态呈现》、《德里达与埃森曼: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30余篇。出版编著《解构主义设计》、《装饰语义设计》等19种(独著11种,合著8种),主编《设计教育研究》丛刊。合著《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获江苏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作品多幅入选第6、7、8、9、10届全国美展、历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国水彩画100年大展等展览,并获第10届全国美展银奖、第5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铜奖,’95全国室内评比一等奖等多项奖项。作品公共艺术多件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上海金茂大厦等单位采用。2001’江苏省优秀教师等称号,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壁画学会副会长。
张连生,1954年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色彩基础及装饰艺术教学与研究,参与教学的“设计基础”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出版教材《装饰色彩课题研究》、《设计色彩》、《色彩》(合编)等6部。从事装饰艺术、色彩基础研究。发表论文《色彩观念对绘画的影响》、《色彩的力量》、《岩画色彩的魅力》等10余篇。出版编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解读》、《装饰艺术精品集》、《漆艺基础技法》、个人画集《张连生水粉画画集》等多部。从事装饰艺术与公共艺术创作,作品漆画《花》、漆画《皖南印象》、水粉画《都市新乐章》等多件作品入选第7、第9届全国美展,第2、3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全国第1、2、3届水彩粉画展等多项重要展览。作品《状元及第图》(合作)获第9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作品百余幅发表于《美术》、《装饰》、《新华日报》等多家重要报刊。作品《金龙迎宾》、《状元及第图》、《铸铜宫灯》等为南京金陵饭店、状元楼酒店、宁波会展中心等多家五星级宾馆与重要公共场所采用。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江苏省油画学会理事。
苏凌,1951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从事漆艺号业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再现漆艺的辉煌》、《漆画技法琐淡》、《三彩壁画的启迪》等十余篇。参与编写的《色彩》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从事漆艺创作。作品《故乡十月》、《葡萄熟了》、《西藏印象》等9件作品分别入选“全国第8、第9届美展”、“首届中国漆画学术提名展”等重要展览。漆画《春华秋实》获第10届全国美展金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静物》获江苏省首届壁画漆画展优秀作品奖、建国五十周年汀苏省美展优秀作品奖、作品《葡萄熟了》、《虞美人》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漆画《花》等20余幅作品发表于《美术》、《江苏画刊》、《艺术家》等重要刊物。漆画《静物》、漆器《荷形灯具》等3件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莫雄,196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从事色彩基础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艺术随笔》、《南通的土布》等5篇。出版编著《色彩》(合作)、《构成色彩》,出版画册《艺术家档案》、《中国当代艺术家系列·莫雄》、《英雄画集》、《艺术家档案一莫雄》等。参与编写的《色彩》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从事水粉画及油画创作作品水粉画《暖阳》、油画《荷》等30余件入选“第八届全围美展”、“中国油丽双年展”、“日本东京现代中国油画展”等多项重要展览。作品水粉画《暖阳》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2003N0.2》获2003年江苏省油画展优秀奖。作品油画、水粉画多件入选《风景名家作品选》、《中国当代艺术》、《中国青年油画展作品集》等二十余种重要画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曹方,1956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平面设计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视觉悖论与设计策略》、《现代汉字图形设计》、《论广告设计中的女性形象》等30余篇。出版编著《当代设计家的汉字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等9部(独著6部,合著3部)。《字体设计》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主编的《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获江苏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从事平面设计创作。作品110余件套入选国际“妇道”主题招贴展、首届华人平面设计大展、第7、8、10届全国美展等40余项国内外重要展览。招贴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获第10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100余件被《装饰》、《包装与设计》、《平而设计》(日本)等重要期刊专题介绍与发表。标志没计、书籍设计、招贴设计等200余件为商务印书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第6届艺术节等重要单位与大型活动采用。获“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为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苏省平面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新平面》杂志副主编。

书籍目录

前言
原理篇
第一讲 光色原理与色彩术语
第一节 色彩的由来
一、色散实验及启示
二、光、可见光与光谱色
三、光源色、物体色与固有色
四、人眼的生理构造和色彩视觉
第二节 色彩术语
一、光谱色与标准色
二、原色、问色、复色
三、色相、明度、纯度
四、色带、色环、色立体
五、冷色、暖色与色性
六、有彩色、无彩色、极色
七、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
八、补色与补色对比
九、调子、色阶、色调
第二讲 色彩三原色理论及应用
第一节 三原色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色光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
一、色光与颜料的关系
二、三原色的混合
第三节 色光三原色应用
一、舞台灯光
二、彩色摄影
三、彩包电视
第四节 颜料三原色应用
一、彩色印刷
二、颜料调和
三、“点彩”运用
第三讲 色彩三要素与色立体
第一节 色彩三要素
一、色相
二、明度
三、纯度
第二节 色立体
一、色立体的基本原理
二、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三、孟塞尔色立体
第三节 色立体的运用
第四讲 色彩的生理与心理功能
第一节 色彩生理、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色彩的生理功能
一、胀缩感
二、进退感
三、轻重感
四、奋静感
五、冷暖感
六、知觉度
第三节 色彩的心理功能
一、年龄与经历
二、性格与情绪
三、民族与风俗
四、地域与环境
五、修养与审美
第四节 色彩的象征性
第五节 色彩心理效应与形象
第五讲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第一节 矛盾与联系
第二节 色彩的对比
一、色相对比
二、明度对比
三、纯度对比
四、冷暖对比
五、同时对比
六、连续对比
七、面积对比
第三节 色彩的调和
一、色彩调和的原理
二、色彩调和的方法
三、色彩不调和到调和的转化
第四节 色彩的和谐
第六讲 色调的构成
第一节 色调的含义
第二节 色调的构成方法
一、色彩的均衡
二、色彩的呼应
三、色调与面积
第三节 主色调与主导色
一、主导色
二、衬托色
三、点缀色
四、渐变色
实践篇
第七讲 色彩表现的构成因素
第一节 点、线、面与表现构成
第二节 二维表现与三维表现
第三节 具象表现与抽象表现
第八讲 光色现象与写实色彩
第一节 写实形式的构成因素
第二节 三面五调与色彩变化
第三节 光色现象与表现规律
第四节 写实色彩的表现方法
一、观察、分析与表现规律
二、克服固有色观念
三、“四固定”的限定
四、写实表现的技法处理
第九讲 装饰色彩及表现方法
第一节 装饰形式的构成特征
第二节 装饰色彩的表现特点
一、美化与象征
二、夸张与变色
三、平面与限色
第三节 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联系及区别
第四节 装饰色彩的表现方法
一、程式与序列
二、限色与换色
三、光泽色与极色
第五节 装饰表现的处理技法
第十讲 色彩的材料性能与表现技法
第一节 色彩材料及特性
一、颜料
二、媒剂
三、底基
第二节 水粉工具材料与技法
一、水粉画概述
二、水粉画的材料工具及性能
三、水粉画的着色技法
第三节 丙烯材料工具与技法
丙烯材料工具与技法
第四节 水彩工具材料与技法
一、水彩的工具材料
二、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第五节 色粉工具材料与技法
一、色粉画的工具材料
二、基本技法
第六节 特殊技法与综合技法
一、特殊肌理的绘制技法
二、综合材料的运用方法
第十一讲 各类题材的色彩写生方法
第一节 共性的表现要素
一、色彩写生的构图方法
二、色彩写生的作画程序与步骤
第二节 静物写生技法
一、静物的选择与组合技法
二、静物质感的表现技法
三、花卉的表现技法
四、静物写生的艺术处理方法
第三节 风景写生技法
一、取景与构图方法
二、室外光色变化的表现技法
三、各类景物的表现技法
四、风景写生的艺术处理方法
第四节 人物写生技法
一、人物肤色的表现技法
二、人物头像的表现技法
三、着衣人像的表现方法
四、人物写生的艺术处理方法
第十二讲 色彩素材的收集整理与运用
第一节 色彩素材的收集
一、写生
二、临摹与记录
三、彩色摄影资料的收集
第二节 色彩素材的整理与运用
一、色彩素材的直接运用
二、色彩素材的间接运用
三、各类色谱资料的收集
四、其他艺术的启发运用
研究篇
第十三讲 西方色彩学的形成与演化
第一节 色彩实践经验的积累与理性探求
第二节 色散实验与光色关系的确立
第三节 多种色彩原理的研究与理论探索
第四节 印象派与点彩派的贡献与意义
第五节 现代色彩艺术与色彩理论的发展
第十四讲 中西绘画色彩的比较
第一节 中国绘画的设色方法及分析
第二节 西方绘画的用色方法及分析
第三节 中西绘画色彩观念与特点的比较
第十五讲 中国色彩艺术论析与描述
第一节 象征性:色彩的观念表达
第二节 类型化:色彩的处理方式
第三节 装饰风:色彩的形式效果
第四节 描述: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的色彩艺术
一、绘画的色彩
二、雕塑的色彩
三、工艺美术的色彩
四、建筑的色彩
第十六讲 设计色彩概述
第一节 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色彩在设计中的双重作用
一、色彩的装饰与美化
二、色彩的实用性功能
三、“用”与“美”的关系
第二节 技术与销售的统一——设计呈色的工艺与市场制约
一、材料、工艺、科技与呈色设计
二、销售、成本与色彩设计
第三节 配色与设计的统一——色彩处理的形式与艺术技巧
一、调配与搭配
二、固有色的价值与作用
三、色谱与色彩基本规律的运用
第四节 流行色
一、流行色的概念
二、流行色与销售市场
二、流行色的预测方法
四、流行色与常用色
五、流行色的发展规律
课题篇
课题1 色彩基本原理的色标制作
课题2 三原色调色原理与方法的色标制作
课题3 三原色色点的图形空间混合
课题4 三原色静物写生
课题5 小幅静物色彩写生与变换三要素色调练习
课题6 灯光石膏像色彩写生
课题7 不同光色效果的静物系列写生
课题8 不同光色效果的小幅风景速写
课题9 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色调变化系列写生
课题10 不同光源方向的人物色彩写生
课题1l 静物色调的组合构成练习
课题12 风景色彩归纳练习
课题13 花卉色彩归纳练习
课题14 自然物色彩的变异练习
课题15 人造物色彩的变异练习
课题16 名作色彩归纳练习
课题17 自然彩的色化构成系列练习
课题18 不同色彩材料与技法的静物写生
课题19 不同色彩材料与技法的风景写生
课题20 不同色彩材料与技法的人物写生
课题21 静物的写实、平面、装饰色彩系列表现方法练习
课题22 风景的写实、平面、装饰色彩系列表现方法练习
课题23 人物的写实、平面、装饰色彩系列表现方法练习
课题24 色彩肌理效果的制作练习
课题25 风景装饰色彩表现技法练习
课题26 花卉装饰色彩表现技法练习
课题27 人物装饰色彩表现技法练习
课题28 同一题材的色彩综合练习
课题29 色彩与音乐的视听关系转换练习
课题30 同一色彩素材的多种设计配色练习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物理学家发现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以后,会产生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同时各种物体所具有的这种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大体可分为不透光和透光两类,通常称为不透明体和透明体。对于不透明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对不同波长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该物体就呈现为白色,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吸收阳光中所有色光,那么该物体就呈现为黑色。同理,如果一物体只反射波长为700毫微米左右的光,而吸收其他各种波长的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则是红色的。可见,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实质上是指物体反射某些色光并吸收某些色光的特性。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如红色的玻璃之所以呈现出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缘故。照相机镜头上用的所谓滤色镜,实际上不是指将镜头所呈颜色的光滤去,而是让这种颜色的光通过,把其他颜色的光滤去。(图1-6)  由于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透射的特殊功能,所以它们在光源、距离、环境等相同条件时,就具有相对不变的色彩差别。因此,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固有色”。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色彩的光学原理以前,在没有认识到色彩是光的视觉反应,也没有认识到物体的色彩是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引起的,误认为物体本身便具有某种固定不变的颜色。科学的发展已证明“固有色”的提法并不确切,但从物体的角度来看,不同物体对光确实存在着特定的反射、吸收或透射的特性,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也不会因光源色的改变而改变,从这一意义说固有色的概念也不无道理。如白光下的红花绿叶绝不会在红光下仍然呈现红花绿叶,红花可显得更红些,而绿叶并不具备反射红光的特性,相反它吸收红光后就呈黑色了。此时,感觉为黑色叶子的黑色仍可承认是绿叶在红光下的物体色,而绿叶之所以谓绿叶是因为在常态光源(阳光)下呈绿色,绿色就约定俗成地被认为是绿叶的固有色。严格地说所谓固有色,应是指“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在常态光源下产生的色彩面貌(图1-7)。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色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