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8-9 出版社:中州古籍 作者:马紫晨 编 页数:699 字数:1921000
内容概要
《豫剧大词典》是经国家出版署批准的我国“八五”期间重点出版图书之一。她是海峡两岸学者合作的产物,由二十个省(区、市)的千余名豫剧工作者参加撰搞,总量11200余个词条,170余万字。这真是一项大工程。就我所知,中国的地方戏也编辑出版过不少词书,但还没有哪个剧种编纂出版过规模如此浩瀚、门类如此齐全的词书,很使人振奋。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说明:戏曲,并非“黄昏艺术”,它还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不这样看问题,就无法解释其成书过程中的精神力源。 如何看待戏曲现状,一直是从说纷纭。在学术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本是正常的情形。但我则始终认为:戏曲不会消亡。某个剧种因不能适应时代而可能被淘汰,但做为我国民族文化瑰宝的戏曲品类,则不会消亡。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些剧种(如河南的罗戏、卷戏)的确是衰落了,可是河南梆子戏却兴旺起来了,而且达到了在中国三百多个剧种中少有的兴旺!远的,如豫剧在台湾、在新疆等地的发达情况,我没到那里去,只是听说;但豫剧在北京,我可是亲见亲闻。建国以来,外地剧种到首都演出的,不论就剧团、剧目、场次的数量,或受观众欢迎的程度看,豫剧都是很突出的,被学术界感兴趣地称之为“豫剧现象”,并认为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加以探讨。戏曲理论界一致认定,要使戏曲振兴,必须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并与实践相结合方能见功。现在有了这部《中国豫剧大词典》(河南还编纂并陆续出版了总量达136卷的《河南省戏曲志》及《戏曲史论文集》《豫剧艺术总汇》等大块头著作)。我想,有了这些理论建树,那么豫剧振兴的工作就好办多了。 还应指出的是:《中国豫剧大词典》推出了很大一批中青年优秀演员。这是很值得称道的。因为老一代艺术家已先后谢世,当今活跃在豫剧舞台上的骨干力量,主要是中青年演员。为了豫剧的发展繁荣,及早宣传、介绍以提高她(他)们的知名度,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应时之举。
书籍目录
前言序凡例总目史论 历史·习俗·班规·专著机构 艺教·班社·剧团人物 演员·剧作家·导演·教师·音乐家· 舞美师·史论家·管理家·活动家剧目 传统戏·新编古代戏·现代戏音乐 板式·调门·唱法·曲牌·乐器· 场面·锣鼓经表演·导演 角色·行当·基功·程式·特技· 龙套·排练·调度舞台美术 舞台·装置·灯光·道具·服装· 行头·脸谱·扎扮诀谚 术语·俗谚·艺诀·艺谚江湖 行话·讳语·隐语索引
章节摘录
河南省歌剧团1952年夏全省文工团第二次集训、整编时,从十三个省、市、地文工团中选出部分艺术骨干,于8月30日组成河南省歌剧团。主要从事河南地方戏曲的改革创新实验。同年10月3日河南省大众剧团并入。演职员150余名,正式建立艺术创作机构与导演、设计制。排演了《新条件》、《艺海深仇》、《白蛇传》、《罗汉钱》等剧目。1953年春平原省撤销。又从平原省艺校一、二、三队当中选拔部分艺术骨干并入,排演了《柳荫记》、《小二黑结婚》、《反徐州》、《猎虎记》、《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等剧目。1954年12月河南省人民剧团并入该团。此时演职员已达200多人,排演了《雁荡山》、《人往高处走》、《刘胡兰》、《春香传》、《戚继光斩子》、《石达开》、《两兄弟》等剧目。1956年4月与香玉剧社合并,正式成立河南豫剧院。河南省人民剧团1949年5月在郑州市文化馆主持下由艺人自行组班,成立郑州市人民剧团。1950年转入中南军区后勤部所属的中原影剧院,改名联艺剧团,后交归地方。1953年由省文化局领导,并正式定名为河南省人民剧团。设演员队、乐队、舞美队。主要演员有吴碧波、唐喜成、刘九来、郭金亭、徐美兰、谢爱芳等。导演盖韵秋。上演剧目有《嫦娥奔月》、《梁山伯与祝英台》、《洞庭湖》、《白蛇传》、《刘胡兰》、《赤叶河》、《南阳关》、《越王勾践》、《墨子救赵》、《小二黑结婚》、《棠棣之花》、《张羽煮海》、《春风吹到诺敏河》等。1954年12月并入河南省歌剧团。河南省大众剧团1945年春,陕西西安铁道北戏园从河南难民中招收了一批孤儿,成立“卫华剧团”,于抗战胜利后在陕豫交界各县演出。1946年返豫,同年秋即为胡宗南部所收编。1947年10月在确山县又被人民解放军二野四纵十一旅收编,始为宣传队,后呢称“娃娃剧团”。1948年元月又把以鄢陵县孤儿院为主的“群乐剧社”并入。1949年初部队南下时,便把剧团交豫西行署代管。1951年4月归文教厅领导,并正式定名为河南省大众剧团。设戏剧股、教育股、管理股、总务股。一队为乐队,二队为男演员队,三队为女演员队。1951年把新招收来的学员班编为四队。该团以排演大型历史剧著称,主要演出剧目为《正气图》、《官逼民反》、《扫穴犁庭》、《红娘子》、《岳飞》、《黄巢》、《三打祝家庄》、《九件衣》等。1952年10月并入河南省歌剧团。河南省戏曲学校1956年2月建立于河南郑州。1980年被中央文化部、中央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艺术专业学校。第一任副校长杨季枚。七十年代以迄由常香玉、袁文娜、卢斌相继任校长。学科以豫剧专业为主,附设导演、音乐伴奏、舞台美术、曲艺、舞蹈等专科。学制二至六年。该校还曾多次举办豫剧、导演等短期培训班,并为西藏、哈尔滨、山东、安徽、江苏、武汉、北京、上海等11个省市艺术单位及部队宣传队培养豫剧进修生200多人,从而为豫剧的遍地开花、广泛流传及后继有人,做出了贡献。该校曾聘豫剧名老艺人常香玉、马双枝、王金玉、张子林、汤兰香及鼓师王福顺、琴师史大成,京剧名家高连荣、庄少竹等来校任教。在教学中坚持使基本训练与教学成品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传统剧目、新编古代剧目、现代剧目三结合,纵向继承豫剧传统精华,横向吸收兄弟剧种姊妹艺术之长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排演了传统戏《打金枝》、《摔碗》、《洛阳桥》、《三进帐》、《抬花轿》、《穆桂英下山》、《恩仇记》、《百岁挂帅》,新编古代剧《情验》、《红灯照》、《嵩门待月》、《大刀王怀女》、《故剑情》及现代戏《双上山》、《红色娘子军》、《山乡风云》、《海霞》等。其中《双美赞》由郑州市电视台拍为戏曲电视片,《山情》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戏曲电视剧(单本)首奖“长城奖”。该校拥有袁文娜、张北方等高级讲师16人,讲师31人。至1990年止已培养豫剧各专业艺术人才1379人,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豫剧团。比较有成就的如导演刘德言、杜萍、艾立、张怀奇、张世芳;演员刘忠河、任宏恩、孙映雪、苏芝兰、郭婉玉、张月婷、轩玉亭、汪荃珍、崔小田、张虹、戴彩凤、马兰,音乐张一千、王豫生、左清义等。仅在历届河南省戏剧会(调)演中的获奖者就有近百人之多。河南省联艺剧团见“河南省人民剧团”条。河南省豫剧一团前身为河南豫剧院一团。豫剧院撤销后,一团于1985年改为经济独立核算单位,并把原省戏校实验豫剧团充实进来,形成一个以青年演员为主的新型表演艺术团体,直属省文化厅领导。全团演职员工共123人。团长周亚伦,副团长夏相林,聘任副团长王爱功。1986年领导班子改组,新调卢斌、常水生、罗云任副团长。1989年4月至10月,先后由常香玉、海金凤承包;1990年又与省戏校结成松散性联合,并以卢斌为团长,贾廷聚为副团长。主要演员先后有宋桂玲、贾廷聚、谷秀荣、轩玉亭、王清海、吉冠武、陈国立等。一批青年新秀为小香玉(陈百玲)、汪荃珍、马兰、李锦莉、辛爱、张丽、孟祥礼、张桂梅、杨国民、刘钧、魏俊英、李斌、李明、王玉华、琚春青、刘宗厚、王慧、白慧君、范静、武慧敏等。主要演出剧目为《香囊记》、《七品芝麻官》、《五世请缨》、《花木兰》、《拷红》、《大祭桩》、《穆桂英》、《血溅乌纱》、《金殿风云》、《骨肉冤家》及现代戏《黑娃还妻》等。
编辑推荐
《中国豫剧大词典》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