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

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白岭  页数:121  字数:107000  译者:白岭 注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增广贤文》的前身,是《昔时贤文》,又称《古今贤文》。相传是由明朝中叶一位儒生编纂而成,但详情不得而知。其书名最早见于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汤剧写作于明朝中后期的万历年间,《昔时贤文》的成名无疑应该在此之前,而其成书自然应该更早。后来又有明末清初士人对之加以增补,书名遂变为《增广昔时贤文》,通常简称《增广贤文》。增补者的姓名行事亦不详。清朝咸丰年间,一位署名硕果山人的儒士,又对之进行了一番修订补缀,并且改以字数多少为依据重新编排,共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五个部分,末附对仗偶语五十七联,书名更易为《训蒙增广改本》,特地标明了童蒙教育之鹄的。清朝同治年间,儒者周希陶再次对原文加以删削增益,改以平、上、去、入四种韵调为依据重新排序,并且略作注音释典,篇幅明显增长,改取书名为《重订增广》。    《增广贤文》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前人的名言警句,二是民间的谚语俗谈。其中体现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在形式上,大多两两相对,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记诵。故而在旧时影响甚大。降及清朝后期,更是风靡全国,社会各界人等,无不讽诵谙熟。此书内涵广博,雅俗共赏。“有文言,有俗言,有直言,有婉言,有善恶言、勉戒言、在家出家言,复有仕宦治世言,隐逸出世言,士农工商,无一不备。”(何荣爵《重订增广序》)书中格言被人们视为宝贵的处世金箴、做人指南。“以之律己,可以修身;以之处身,可以寡过,为人之道,颇具于此。”(《训广增广改本》卷首公轩主人识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书普及日广,影响日深。“读了《四书》知礼义,学习《贤文》会做人”,“读了《增广》会讲话,读了《幼学》会看书”,成家喻户晓的著名谚语。    今天的学者常将《贤文》归入“传授封建伦理”的一类,似乎并不尽当。诚然,书中的部分内容,的确带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映象与时代印迹,但数量更多的内容则并无时代、阶级色彩而具有社会人生的普遍性质。如“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等等,例子比比皆是,随手可得。书中内容的属类,也并不限于伦理,而是海阔天空,包罗甚广:哲学、宗教、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财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直至自然科学,几乎无所不及。但其中心则是讲述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用今天的新名词来说,也许应该称它为行为科学。这里所谓“科学”,只是言其学科,言其类别,而不是对其真理性的确认。科学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科学中的命题不尽科学,甚至并不科学的情况屡见不鲜。《增广贤文》的内容同样也是瑕瑜互见,良莠不齐。对于这些问题,本书撰者已尽自己的努力予以品评,当与不当,还须读者诸君自已权衡。    正是由于书中大量内容的超时代、超阶级性,所以此书虽历经沧海桑田、星移斗转而魅力依旧,传诵不衰。尽管由于政治潮流的原因,曾经在某些时期内受到禁锢闭锁,甚至公开批判,但其中的许多名言俊语仍然生机勃勃,活在人口。如“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等,皆可为证。书中的许多清词秀句,不仅普通百姓乐于传诵,就是一些顶尖名流也钟爱有加,诸如“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等等,都曾在政界要人的诗文、谈话中被称引。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书中的某些条目,彼此之间时有抵牾。例如,有的条目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的条目又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立意便不一致。再如,有的条目说“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有的条目则说“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也是自相矛盾。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的理解似可稍微通达一些。书中语条源流久远,取义多方,前贤立言往往因其时代不同、秉性不同、经历不同、语境不同而视角不同、措辞不同,实则各有所指,各有侧重。表面看来似相矛盾,细细品味,又常会觉得各有内涵,各有意趣,各有用场。借用书中的成句,或者可谓是“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    《增广贤文》的版本不一,各有其长短。主要是考虑到本子的简洁性和通行性,这里取了原型本作为正文。原句之下的评析,分作“注解”和“语译”两个部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增广贤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中不但有词语的解释,还是整句的解释,并且还有一些编者的感悟,配文的插图也很多,很优美。前段时间老爸来家,看到这本书,也看上了,带回了家,什么时候还得再买一本,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