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上下卷)

出版时间:2009-05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日]池田知久  页数:736  译者:王启发,曹峰  
Tag标签:无  

前言

当回首20世纪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摸索和研究历程并前瞻和期望一种新的可能之际,中国哲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开始自觉地寻找改变现状和获得新的契机的途径。人们常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学问和学术,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学问和学术一部分的中国哲学是什么呢?我还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来概括它的类型。一定的迹象显示了观察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式的多样性,不过要说到在这种多样性中究竟有何种“典型”范式和原创性恐怕就令人踌躇和惶恐了。人们不时地都在抱怨以往研究工作中的缺陷并相信发现了导致问题的根源,但深思熟虑地检讨和反省则非常罕见,在惊人的说法中却是惊人的轻率和漫不经心。在此姑且拿“中国哲学”这一术语的正当性问题来说。相应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增强,大家对运用西方范式理解和解释中国哲学所产生的许多生搬硬套的不良影响深感不安。在人们开始对运用西方范式和观念观察中国哲学这种常见方式产生怀疑的时候。

内容概要

  当回首20世纪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摸索和研究历程并前瞻和期望一种新的可能之际,中国哲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开始自觉地寻找改变现状和获得新的契机的途径。人们常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学问和学术,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学问和学术一部分的中国哲学是什么呢?我还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来概括它的类型。一定的迹象显示了观察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式的多样性,不过要说到在这种多样性中究竟有何种“典型”范式和原创性恐怕就令人踌躇和惶恐了。人们不时地都在抱怨以往研究工作中的缺陷并相信发现了导致问题的根源,但深思熟虑地检讨和反省则非常罕见,在惊人的说法中却是惊人的轻率和漫不经心。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池田知久 译者:王启发 曹峰池田知久,1942年出生于朝鲜,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历任东京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任大东文化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道家思想史周易思想史及出土文献。主要论著有《庄子》(上,下),《淮南子》,《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研究》,《老庄思想》,《郭店楚简老子研究老子》,《道家思想新研究——(庄子)中心》。主编有《占创造力——现代中国周易论文集》,《郭店楚简儒教研究》,《郭店楚简思想史的研究》第1~第6号,《郭店楚简研究》第1~第7号,《上博楚简研究》第1~第3号。王启发1960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同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研究专长为礼学、儒家思想。主要科研成果:《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二卷,合著),《礼学思想体系探源》,《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万字。曹峰1965年生,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目前主要利用出土文献研究先秦秦汉哲学思想,著有《上博楚简思想研究》及论文60篇,译有《池田知久简帛研究论集》,《史记战国史料研究》(合译)及译文近30篇。

书籍目录

总序写给中国读者的序言序文第一章 最初的道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刘安第一节 包含许多矛盾的《史记·老子列传》一、《史记·老子列传》的出现二、《老子列传》中的重要问题第二节 西汉初期被营造出的老子形象一、老子是何人的不确定性二、老子形象的展开与“道家”的形成第三节 看作为老子的祖述者的庄子一、《史记·庄子列传》二、《庄子列传》的“寓言”性三、“寓言”与史实之间第四节 关于庄子的真实与虚构一、《庄子》中的庄子故事二、寻求庄子的真实第五节 作为庄予前辈的惠子第六节 济济而众的道家思想家们一、《汉书·艺文志)中的“道家”书二、济济而众的道家思想家们第二章 道家诸文本的编纂——《庄子》、《老子》、《淮南子》第一节 《庄子》的十余万言本一、战国末期对庄子的言及二、西汉初期的(庄子)之书第二节 《庄子》五十二篇本、二十七篇本、三十三篇本一、《庄子》五十二篇本——刘向、刘歆的图书整理二、《庄子》二十七篇本与三十三篇本——晋代的文本编纂第三节 《庄子》内篇、外篇、杂篇一、刘向开始的内篇、外篇、杂篇的分类二、韩愈、苏轼开始的对杂篇的疑问三、三种文本之间诸篇的移动第四节 战国末期编纂的《老子》一、《苟子》、《吕氏春秋》中出现的《老子》二、《韩非子》中出现的《老子》三、《庄子》中出现的《老子》第五节 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出土一、马王堆《老子》的甲本和乙本二、从《老子》甲本到乙本的发展三、马王堆甲本、乙本以后的《老子》第六节 郭店楚简《老子》的新登场一、郭店楚简甲本、乙本、丙本——最古老的《老子》二、郭店《老子》在战国末期成书第七节 武帝时期初年《淮南子》的编纂一、《淮南子》编纂的目的和构成二、《淮南子》中对《老子》、《庄子》的引用第三章 经由从“黄老”到“老庄”走向“道家”第一节 始于战国末期的“黄老”一、“黄老”思想的系谱二、从狭义的“黄老”到广义的“黄老”第二节 “黄帝”与“老子”的结合一、道家性的黄帝形象的存在二、《吕氏春秋》中出现的黄帝三、从道家性的老子到“黄老”性的老子第三节 淮南国的“老庄”一、始于淮南国的“老庄”概念二、《淮南子》的“老庄”与《史记》的“老庄申韩”第四节 批判“黄帝”的。道家”一、对“黄帝”的怀疑和批判二、“黄帝”批判始于司马迁第五节 始于司马谈的“道家”一、在司马谈那里“道家”概念的出现二、“道家”概念的由来与作用第四章 道家的先驱者们第五章 “万物齐同”的哲学第六章 “道”的形而上学第七章 “物化”、转生、轮回的思想第八章 “万物一体”的思想第九章 天人关系论第十章 “养生”说和“游”的思想第十一章 三种类型的政治思想第十二章 圣人的“无为”和万物的“自然”第十三章 对“无知”、“不言”的提倡和辩证法的逻辑第十四章 对诸子百家的批判和对各种思想统一的构想第十五章 在日本的林希逸《庄子庸斋口义》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因此,郭店楚简《兹(缁)衣》和上博楚简《衣》,正是今本《礼记·缁衣》的蓝本,无疑,后者是后来对前者加以整理,使文章结构复杂化、经学意义上烦琐化以后成书的文献。可是,根据当今中国的一般说法,郭店楚墓竹简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被认为抄写于战国中期即公元前300年以前,笔者无法赞同这一说法,而认为应是成书于公元前250年以后的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不管怎样,当时郭店楚简《兹(缁)衣》及上博楚简《耋才衣》各章,虽然频繁引用《诗》、《书》,《易》却一条也未被引用。其理由无疑是因为当时《易》尚未成为儒教经典,和儒家还没有任何的关系。与此相反,今本《缁衣》“南人有言章”第一次有一章引用《易》,可以认为,是因为当时(马王堆帛书《易传》六篇成书后,即比文帝时期后半段更晚的时代)《易》逐渐成为儒教经典,渐渐形成了能够从基础上支持孔子之言的权威。第四,《论语·子路》“南人有言章”,同今本《缁衣》“南人有言章”,郭店楚简《兹(缁)衣》“宋人有言章”,上博楚简《衣》“宋人有言章”相比较,因为没有引用《诗》、《书》,乍看上去最为单纯、古朴。然而,要注意以下三点不同:一、“南人”和今本《缁衣》相同,更早的郭店楚简《兹(缁)衣》及上博楚简《衣》却作“宋人”。二、在引《易》问题上也是这样,与今本《缁衣》几乎相同,更早的郭店楚简《兹(缁)衣》及上博楚简《衣》却未引用。三、《论语·子路》在引《易》恒卦九三爻辞时未冠“易日”,而是使其融化于孔子之言中,今本《缁衣》“南人有言章”则冠以“《诗》云”、“《兑命》日”、“《易》日”,好像是在夸耀经学上的详细和权威,有一种生硬感。基于以上三点,笔者推测《论语·子路》“南人有言章”,有可能形成于今本《缁衣》“南人有言章”稍后的时期。

后记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两个人的共同努力,还有池田先生本人多次亲自校正,终于可以将池田先生的又一部中文版著作呈现给关注日本中国古典学研究成果的读者朋友们了。作为译者的我们,首先要感谢池田先生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日文和学问两方面学习的机会,使我们从中进一步体会到学术研究的艰辛和乐趣之所在。其次是要感谢王中江教授将此书的中文本列入中州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哲学前沿丛书”第二辑中,使之得以出版。就工作程序来说,我们是在池田先生提供的全新的日文稿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的,王启发承担的部分是写给中国读者的序文、序言、第一、二、三、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曹峰承担的部分是第四、五、六、十、十一章。由王启发进行了最后的统稿工作。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池田先生书中所表述的意思,中文翻译稿全部经过池田先生亲自校正过,然而译文仍难免会有令读者感觉到文笔生涩或不够顺畅之处,这种情况则是要由我们译者来担负责任的,还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编辑推荐

《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上、下)》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上下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大家手笔,值得细读。道家,黄老,都是建构起来的概念。作为事实意义的道家、黄老,是否真的存在呢?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一种提示。
  •   池田知久的大作,论述深刻绵密,采用了大量新发现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老子》《易传》《五行》、郭店楚简《老子》等)进行研讨,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老庄的新认识。视野开阔,如结合古希腊哲学“万物为一”、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日本汉学研究成果等重申审视老庄思想源流,发人深思。
  •   池田知久的老庄研究在日本学界可谓前沿。
  •   有些观点陈旧,总体很好
  •   正在跟池田先生上课,学到齐物论了。
  •   善于运用史料,池田老师的东西,还有说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