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砖石墓葬的建筑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张卓远  页数:3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汉代画像砖石墓葬的建筑学研究》是按照墓葬的结构类型和装饰形式,对从1954年始至2009年间发表的汉代画像砖石墓葬进行了分类,并从中挑选158座墓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剖,其中壁画墓29座、画像砖墓30座、画像石椁墓15座、画像石墓64座、壁画及画像砖石混合形式的墓葬20座,力求尽可能完美地展现每类墓葬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的文物工作者队伍人员较少,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其整体业务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并且各地的实际业务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在具体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随葬器物,轻视墓葬结构的现象。因此,早期的墓葬资料对结构的描述也往往过于简单。另外,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导致人们在认识上往往把汉代墓室中铺垫的白色粉状物质、及砌筑黏结材料中的白色物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石灰”来对待,由于作者没有对其成分进行过详细分析,这些物质与现代意义上的“石灰”是否具有相同的成分,还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建筑地坪及墙体表面的“蜃灰”,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汉代画像砖石墓葬的建筑学研究》在叙述时的用词暂依原发掘报告。风水理论学说是我国古代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较早,汉代时已很盛行。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汉代画像基葬姥综述
第二编 汉代画像砖石墓葬
第三编 汉代画像砖石墓葬的结构、形式及建筑技术水平解析
第四编 汉代画像砖石墓葬的建筑史学回眸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节东汉早期的画像石、壁画墓  东汉早期,空心画像砖壁画墓日趋消亡,混合装饰形式的墓葬在中原地区逐渐向画像石、壁画墓转变,部分墓室开始用抹灰代替清水砖墙。不少画像石墓在彩色涂饰画面的同时,也开始尝试与壁画艺术形式的结合。代表性的墓葬有南阳石桥汉画像石墓、山东梁山汉墓等。  1.南阳石桥画像石墓①位于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东南,为一座带有几何图案壁画装饰的画像石墓。墓门向东,方向85。。墓葬平面呈“品”字形布局,由墓道、墓门、前室、两侧室、两主室组成(图6-13)。墓上原有封土。  墓道残长33.40、宽3.2米,呈长斜坡状。墓门为石结构,双门道,由二门楣、一中柱、二侧柱、四门扉、二门槛组成,两门道大小相同,高1.5、宽1.05米。门楣和门槛石凿有门枢窝,门柱石内侧凿有直角凹槽,使门扉可以启闭。墓门除门楣石背面外,其余两面均雕有画像。南门楣石正面刻象人斗兽(两兽通体涂有黄色颜料,用黑色绘出豹纹;象人衣饰土黄色,领口用黑带做装饰),北门楣石正面刻象人斗牛(象人上衣上留有紫红色颜料,领口、袖口饰两条黑带纹);中柱正面刻执盾门吏,两侧柱正面刻执綮戟门吏;四门扉正面各刻一对白虎铺首衔环,北门扉的铺首衔环上残留有粉红色颜料痕迹。墓门外用小砖封堵,其中北门封门砖用小砖横砌,南门封门砖则作“人”字形叠砌。  前室呈横长方形,进深1.22、南北宽2.43、高2.16米。南、北为两侧室门,西为并列的两主室门,侧室和主室门均为由立柱和过梁(门楣)构成的石结构。在前室中央的墓门中柱和主室门中柱之间,横置一石梁,两主室拱券顶沿此石梁和侧室门楣覆盖前室。石梁上刻有画像,南面刻白虎,北面刻应龙,下面刻菱形图案。前室的前壁即墓门背面除门楣外均雕有画像,中柱和北侧柱背面各刻一执棒门吏,南侧柱背面刻菱形穿环图案;北门北扉背面刻执笏门吏,南扉背面刻材官蹶张;南门两门扉背面分别刻神荼、郁垒。墓室地面均为小砖平铺。  两侧室平面均为长方形,位于前室两侧呈对称分布,大小略同,进深2.3、宽1.04、高1.66米。室壁下部用小砖采取“三卧一丁”的方法砌筑,上部顺砖错缝平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代画像砖石墓葬的建筑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好,顶一个。
  •   主要是看中了内容,少有学者从建筑学角度研究画像墓,很有新意。但是中州古籍出版社的本书出版实在不敢恭维,前面的十余页快要脱胶了,整书内容印刷偏斜。
  •   书的选题不错
  •   太失望了,绝对是盗版,纸质很差,字体与图片模糊不清,封面还掉落,当当网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