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长江文艺  作者:高拙音  页数:358  
Tag标签:无  

前言

  序  而高拙音的这本书,正是描写这一战的,而且用了一个十分醒目的副标题——《中日大决战》。  四百年前在朝鲜的这场战争,事实上,正是当时中日在东北亚政治舞台上的一场决战。此战,中国胜,则这个千年霸主将继续雄踞东亚;日本胜,则丰臣秀吉将开始他定都北京、饮马印度的远征。  虽然疯狂,但却是这个海岛民族当时真实心态的写照。三百余年后,正是在同样疯狂的理念之下,这个民族侵占芦沟桥,偷袭珍珠港,向数十倍于自己兵力、经济的对手发起了攻击。  这样疯狂的对手,其破坏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进程可见一斑。  于是,这场决战,就带有了避免东亚一场全面战争涂炭的意味。  只有展开高拙音的书卷,你才会领会到这场战争真正的含义——那是东亚中世纪历史上一场最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明日朝三方动员军队多达三十万人,超过了英西无敌舰队之战总兵力的六倍。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以沉重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也赢得了整个东亚的敬畏,以至于直到清朝末年,在朝鲜还有人在用崇祯年号,以示对那个曾经威震东亚的大国朝廷的敬畏。  在这场战争中,曾经在日本战国时代写下一段段传奇的小西行长等名将,随着他们视为神器的火枪队,一起把自己的神话葬送在中国军队的脚下。六十一名日本武将被押送北京,无一赦免,全部处死,传首九边。  在这场战争中,一批中国名将用自己的英勇、忠诚和鲜血谱写了这场胜利,他们无论在陆地,还是在大海上,都打败了当时在全世界军事装备均可排入前茅、又富有战斗经验的日本大军,把中国的威名写在了历史上。他们的名字是李如松、陈璘、邓子龙、李如梅、邢玠……  然而,这又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以至于人们提起万历,只会想起那具被从定陵地宫里挖出来的破碎骸骨。当时的人们,感到天朝的胜利顺理成章,而后来的人们,又只把目光看向蒸汽机诞生的那个地方。  被遗忘的战争,被遗忘的英雄,在今天的时代,终于被重新想起。他们在遥远的历史背后,告诉我们,一个大国的魂魄,曾怎样在东亚的历史上闪光。  高拙音写下的是一本书,更是一段追索,帮助我们寻回这段失去的记忆。读完这本书,我想对作者说的,只有感谢。  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这本书,记住这些被遗忘的历史和英雄。  萨苏  2010年11月13日于北京  (萨苏,著名军事评论家,其新浪博客点击量近亿,人称“文坛外高手”、“会讲故事的人”。著有《中国厨子》、《京味九侃》、《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与“鬼”为邻》、《那些中国人》、《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国破山河在》、《中国海魂——从郑和到钓鱼岛》(与李峰合著)等书,其中《与“鬼”为邻》被誉为中国版《菊与刀》。)

内容概要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令日本战国精英群雄倾巢入侵朝鲜,旬日之内,朝鲜三都沦陷八道瓦解,覆亡只在旦夕之间。应朝鲜李朝所请,宗主国明朝大举派军援救朝鲜,中日之间第三次大规模碰撞就此展开!在这场决定亚洲今后三百年命运的决斗中,拥有大量火器的双方军队演绎了史上首场近代化国际战争。  七年之后,损失惨重的日军被彻底逐出朝鲜半岛,丰臣秀吉气病交加而亡,在明朝大军凯旋之日的献俘仪式上,万历皇帝对数十个藩属国宣布:“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该书用细腻的笔触,全景式真实记录了这场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战争,生动塑造了李如松等中朝将士的群像,将历史细节的滑稽与战争场面的残酷完美地融合起来,极具可读性。

作者简介

高拙音, 自由写作人 、大连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武侠小说《寂寞江湖无归春》、长篇太空奇幻小说《魔天•星之艳后》等,创作有《决战靖国神社》、 《骄雄》等。

书籍目录

序一:萨苏:为被遗忘的战争和英雄   序二:李峰:一个人和一场战争       引子  明神宗朱诩钧闻奏淡淡一笑:“倭人弹丸鼠国,早几年犯我海境不逞,今日竟敢复返侵我番邦?真是不自量力,告诉兵部,就近从辽东派支兵马,把倭人赶下海去。”第一章 鏖兵玉浦  玉浦之战,从早晨战至下午两时,在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将军的指挥下,朝军英勇奋战,大获全胜,歼灭日船26艘,已方无一船被击沉!此战是壬辰战争以来朝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在陆地上战无不胜的日本军,终于在海上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第二章 箭在弦上  李如松道:“倭人倚仗火铳冲锋,我用大炮开路,大将军炮威力无比,倭人一铳只射一丸,我大炮一发,重丸轰彼,血肉焉可挡之?况我军也大量装备了火铳,不见得输给倭人。倭刀虽利,当年戚元帅在时,早已留下专破倭刀之法,称之为鸳鸯阵,南兵久习,当可用之。倭兵虽悍,我李某征战多年,最喜敌人凶悍,敌人越狠,杀来越是快活……”第三章 欲擒故纵  想到这里,小西行长不禁打了个寒颤。中土,日本人习惯称之为大唐的国家,千百年来虽然朝代更迭,但始终如泰山般屹立在东方。这个庞然大物,略转一转身,落下的阴影都能让日本压抑得喘不上气来。从唐朝起,岛国人就知道对待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一定要言必顺,貌必谦,才能苟安一隅求活;可如今,关白大人居然挟统一日本之威,打起了它的主意,这真是一场豪华的赌注啊,怎能不让人激动,又怎能不让人心生恐惧呢?第四章 兵不厌诈  片刻间,两名武士先后战死,铃木重秀虽然勇猛,怎奈只是一个,连杀六七名敌人后自己也是身受重伤,他嘴里喷血,摇摇晃晃地挥舞着太刀犹作困兽斗。第五章 无赖雄辩  柳成龙道:“……据我方派到城中的探子回报,倭人守城部队装备了大量的火枪,扬言平壤乃是不破之城,若我大军攻城,必将大败而归。”  李如松冷笑道:“倭人看似狂妄,其实心虚的紧,若是这般厉害,为什么还要急着和我军谈和?”……附录(一) 中朝日战将对比附录(二) 中日火枪对比附录(三) 中日火炮对比附录(四) 中朝日战船对比附录(五) 中日兵制对比       后记

章节摘录

袁坤仪看了一眼柳成龙,道:“总而言之,若是议和便诚心议和,若是要战,便排开大阵,堂堂而战。出尔反尔,阴战阳和,非我上邦所为也。”他这“上邦”二字特意说得极重,柳成龙气得说不出话来,扭头不语。李如松心中恼怒,还以为这袁坤仪有什么天人妙计,原来只是个酸儒罢了,真不知他是怎么混上帐前赞画这职务的,刚要发作,想想他是宋应昌的人,只得强自忍耐,沉声道:“袁先生请放心,本帅会慎重考虑先生的高见!”“大帅英明。”袁坤仪拱手作揖,洋洋得意退回班列。李如松干咳一声,欲要再说,想了想摆手道:“大家都退下去吧,柳大人、杨将军、如柏,你三人留下,我有话说。”余人遵命退下。看众人散去了,李如松苦笑着摇摇头,李如柏上前道:“大哥,这姓袁的是什么意思?”“你问我,我问谁去?无知庸辈罢了,休要再提。还请柳大人不要介意。”柳成龙感激地道:“敝国此次危难之机,全赖天朝发兵解困,只要李将军和宋经略平倭志坚,他人说些什么,老朽倒也不会放在心上。”李如松又命护卫将李应轼传来,宽慰几句。李应轼道:“不劳大人挂怀。在下与袁先生共事已久,深知他的为人,袁先生凭着精通释儒之学颇得宋经略好感,聘为军前赞画。其实并没有打过什么仗,说起军务来自然不通,但是人品倒也不算坏。”“这就好。”李如松点了点头,“据查大受派人来报,倭兵约有两万人驻守平壤,外围修有大批土堡,城东有大同江,西北临山,北有牡丹峰,其势极为险峻。牡丹台上驻有倭兵两千人,工事中配备有火铳和弓箭,与平壤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稍远凤山还驻有倭兵数千为平壤的接应。我军现有兵力五万余众,前方能用来作战的约四万人,可以说,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但倭贼倚坚城而待,若是攻坚,恐怕也不能说完全有取胜的把握。”柳成龙道:“李将军所言极是,据我方派到城中的探子回报,倭人守城部队装备了大量的火枪,扬言平壤乃是不破之城,若我大军攻城,必将大败而归。”李如松冷笑道:“倭人看似狂妄,其实心虚得紧。若是这般厉害,为什么还要急着和我军谈和?”众人点头称是。李如松道:“今天是正月初四,下午我军将会向顺安开拔,到了顺安休整一天,初六攻城。平壤城池南北成长形,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根据朝鲜和我方的情报,本帅将兵马做如下部署:“主要兵力攻击城池的南西北三面,驰围东面,使其无固守之志;于城东面的大同、长庆二门南北角楼沿江处所多设军兵炮矢,待敌退出城渡江时打击之;大将军炮、一部分虎蹲炮配置于东南、东北二角及正南、正西、正北三面,使其能打击城内各个角落;围城之后,敷设铁蒺藜数层在地,遍布灭虏、虎蹲等炮,使敌不得突围而出。具体兵马分派,等攻城之时我自有安排。”柳成龙、杨元等人连连点头。柳成龙心想:这位李将军看来是长期作战的,计划如此周密,排兵布阵如此贴切,果然令人心折。尤其是明军所配的诸多兵器,像大将军炮、虎蹲炮等,我居然从未听说过。以前只知倭人火绳铳厉害,如今看来,这天朝军队的装备更加吓人。灭倭有望,国家之幸啊!且听李如松又道:“昨日宋经略派人送信给我,说毒火箭、神火箭等武器已经运到朝鲜,这一两日内就能送到军中,建议等攻城时先用毒火箭射人城内,使倭人中毒,我军可随后攻城掩杀。这倒是个好计策,等这些毒箭运到,咱们再看看如何运用。”说到这里,李如松向李应轼问道:“李先生,你说让沈惟敬去一趟平壤,我看甚好,就按你的意思去办吧。”李应轼连忙称是,出了大营。柳成龙趁这机会插言道:“李将军,平壤城中尚有我数千朝鲜民众,受倭人压迫日久,早就盼着大军攻城了,还望破城之后,好生安抚,区别对待。”“不错,咱们入朝打仗是为了平倭,可不能连老百姓也一块儿平了。只是战端一开,难免有所误伤。这样吧,如柏,你去命人做一面大旗,上书‘朝鲜人民自投旗下者免死’。等开战时竖在城外。柳大人,由你派一队朝鲜士兵守护。这样打起仗来,凡是朝鲜人民,就可投到这旗下,避免乱跑乱躲,被炮火箭矢误伤。”①“好啊,想得太周到了,老臣代平壤民众谢谢将军了。”柳成龙高兴地说道。李如松连忙客气说:“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只有这样,才能让贵国民众更加地支持我们,一起反对残暴的倭寇,民心所向,才是我们打胜仗的根本啊!”听了李如松的话,柳成龙满脸含笑,连连点头。正月里的朝鲜,飞雪连天,异常寒冷,雪地里,一行六七骑来到平壤城外。

后记

用了10个月的时间,终于写完了。在写作《万历朝鲜战争》的过程中,我每天晚上都听着中国鼓的音乐,从中汲取着力量,感受着一种必胜的信念和战斗的意志。我曾经想象自己是一名驻守边陲的古代士兵,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盾牌站在军阵的第一列,前方是如潮的敌人,头顶是如雨的箭幕,周围是震天的呐喊,热血在澎湃,战马在嘶鸣,那一刻,我的牙咬碎,我的眼睁裂!  据史书记载,明军在东征期间共耗费饷银八百万两。七年花了八百万两。对比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一次就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再加上‘赎辽费’三千万两和威海卫日军守备费一百五十万两,共计二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朝这笔钱花得很值。有“专家”曾指出,明朝的灭亡,一个重要原因是把钱花在朝鲜战争上了,这种说法很可笑。八百万两银子就能让一个庞大的帝国灭亡吗?万历年间仅修建定陵的钱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了,要说乱花钱,应该算这笔账才对。日本向大陆扩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明军不在朝鲜击败日军,战争仍然会在中国本土发生。明朝亡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轮流更替的历史宿命上,亡在制度上的腐败,包括经济的腐败和偏差上。至于把明朝后来的灭亡,归咎为四五十年前进行的一场帝国保卫战,我想也只有某些中国专家才会有这种想法吧!日本军人的兽性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两次侵朝使朝鲜在籍人口比战前减少了六分之五,李朝大量文物、档案、建筑物、历史文献和艺术品均在战火中被焚毁,田地荒芜,人口减少,工匠和技术人员大量流失,耕地仅为战前面积的三分之一。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万历朝鲜战争揭开了亚洲近代历史的帷幕,奠定了其后数百年的东亚格局。此书再现了当年征战的壮阔场景,人们可由此了解这场堪称伟大却尘封已久的战争。  ——王湘穗(著名军事战略专家、退役空军大校、《超限战》作者之一)只有展开高拙音的书卷,你才会领会到这场战争真正的含义——那是东亚中世纪历史上一场最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明日朝三方动员军队多达三十万人,超过了英西无敌舰队之战总兵力的六倍,明朝和朝鲜的联合反击,让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忧愤而亡,日本龟缩回东瀛,一回就回了整整三百年。  ——萨苏(著名军事评论家、《国破山河在》与《中国海魂——从郑和到钓鱼岛》作者)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先后由中国、日本、美国驻兵,选种变化演示着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大转变。《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大决战》写的是一场古代战争,我从中受到的启示却是具有现代地缘政治意义的道理:中国每一次为朝鲜而战,实际上都是为自己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而战。中国如果连东北亚都摆不平,甚至连朝鲜半岛都看不住,那还叫屹立于东方吗?那还叫崛起吗?  ——摩罗(著名学者,《中国站起来》作者)《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大决战》开启了一段尘封的中华战史,唤醒一段英雄的梦想。直面历史是一个民族应有的胸襟,更是成熟的心态标志,这有助于我们穿透当下太平洋上波诡云谲的迷雾。  ——宁明(现役空军大校、特级飞行员、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编辑推荐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大决战》:小日本一战龟缩东瀛三百年侵占朝鲜、图谋中国、饮马印度,顿成泡影《超限战》作者之一王湘穗、空军现役大校宁明、《中国海魂——从郑和到钓鱼岛》作者萨苏和李峰、北大醉侠孔庆东、《中国站起来》作者摩罗联袂推荐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万历朝鲜战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1条)

 
 

  •   古代战场是否只见血腥而不闻硝烟呢?否。公元十六世纪时,大明朝便与日军在朝鲜平壤,真枪真炮的大干了一场。《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大决战》记录了这场大规模的战事。
    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年发动二十万大军,渡过朝鲜海峡,于4月13日在朝鲜釜山登陆,开始了侵朝战争。日军一路所向披靡,连克汉城、开城、平壤。朝鲜军民望风皆溃,国王李昖放弃京城,逃到义州,接二连三地派使臣赴明朝求援。明朝遂出兵,直指平壤。
      回顾明军与日军作战的历史,不能不提起戚继光。戚继光曾经在浙江训练出一支劲旅,为最终平息日本海盗对沿海地区的侵扰居功至伟,其后,他又奉命在北边的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使这些地方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他还著有《纪效新书》及《练兵实纪》等兵书,对后来的明军影响很大。而赴朝参战的明军,有北兵与南兵之分,北兵包括来自蓟、辽等镇的官兵,而南兵将士大部分是浙江人,由此看来,无论北兵与南兵,其都与戚继光有很深的渊源。
      当时,援朝明军的装备为火器与冷兵器,具体而言,火器有大将军炮、神炮、虎蹲炮、灭虏炮、百子铳、佛郎机、三眼枪、快枪、鸟枪、火箭等;冷兵器则有镰、钩、刀、镋钯、弓箭等。曾经任职经略的宋应昌认为“中国制倭长技,全恃火器。”而各类火器之中,火力最猛的是大炮,所以明军装备了大量火炮。例如炮身长二尺、重量达到三十六斤的虎蹲炮,每次可发射五钱重的铅弹一百枚,而属于重型炮的各类佛郎机,装配的铅弹从十两至一斤不等,这些火炮比起日军普遍使用的只能发射二钱铅弹的鸟铳,火力要强大得多。
      明军野战时,军阵前面通常由三至四排士兵分别用枪铳、火箭、大炮等各类火器轮流施放,络绎不绝,打乱敌人的军阵之后再与敌人贴身近战。明军近战时以手持盾牌的士兵在前掩护,后面紧跟着手持镋钯、刀棒的士兵,组成一个个的战斗小组,协同作战。
      在平壤的日军,其陆军装备有各类铳炮、倭刀、弓箭等。其中鸟铳对日军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士兵发射鸟铳时,先用眼睛通过枪管上的准星瞄准敌人,再用食指向后扣板机,这时燃烧在发射装置上面的火绳,马上应声而落下,点燃枪管之内的火药,将铅弹推送出枪管,射向敌人。日军与装备了大量火炮的明军不同,他们普遍装备的是鸟铳,与明军的火力相比,处于弱势。因此,日军便尽量躲藏在工事之内,避免与明军进行野战。
      1593年7月,明朝以游击史儒、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五千为先头部队,进入朝鲜,直薄平壤。当时,平壤城内的日军有二万余,统帅为小西行长。
      明军在雨天中突入平壤七星门,然而城内却是一片泥泞,骑兵的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前来迎战的日军人马全部披上鬼面、狮头等饰物,使明军的马匹受到惊吓。陷入泥淖中的明军骑兵遭到日军用鸟铳从左右两个方向进行夹击。日军几轮齐射之后,明军损兵折将——史儒及两名千总均中弹而亡,祖承训不得不引兵退回境内。
      明朝接受因轻敌冒进而受挫的教训,作了两手准备,一面派人与日军和谈,一面重新调兵遣将,准备再战。
      日本在和谈中坚决不肯撤军,而导致战火重燃。明朝于同年八月,任命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提督,再次挥师入朝。李如松率兵马四万人渡过鸭绿江之后,在部分朝鲜军队的配合之下,向平壤进军。
      李如松为了迷惑日军,令使者到日军统帅小西行长处,进行议和。小西行长错误地认为议和有望。时人赋诗一首云:”扶桑息战服中华,四海九州同一家,喜气还消塞外雪,乾坤春早太平花(川口长孺《征韩伟略》卷二)”。
      小西行长派遣牙将二十人来迎接李如松,这些人当场被李如松捉获了三人,其余的或死或逃。李如松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对再度前来质问的日军使者好言相慰,稳住了局面。
      1594年1月6日,平壤城内的日本人华衣夹道,小西行长准备在平壤风月楼迎接前来议和的李如松。这时候,大队明军兵临平壤城下,气氛紧张,日军方才醒悟,闭城拒守。至此,平壤之战正式爆发,鉴于日军之中混有朝鲜伪军的事实,明军在平壤城前竖立了一面白旗,上面写道:“朝鲜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
      配合明军作战的朝鲜军队在李益、金应瑞等人的带领下进攻城东,被日军守将宗义智击退。当时,小西行长被困在平壤城外的牡丹台,但明军并没有得到这一个有价值的情报,只派出一部分兵力佯攻牡丹峰上的一千多名日军,日军用鸟铳还击,明军马上退却,平壤城内日军蜂拥而出,抢夺明军掉下的十余面铁盾,乱成一团。明军乘机回击,日军慌忙逃窜入城。小西行长亦借机乘乱从牡丹峰突围而出,回到了平壤城内。当晚,明军用火箭击退了夜袭的日军。
    正月初七,三营的明军又向平壤的普通门发起试探性的攻击,用佯退的战术吸引部分日军出城追击,然后再回师,斩首三十余级。
      正月初八,明军环绕着平壤城的西北面向日本发起总攻,诸军鳞次渐进,尘土飞扬。其中,游击吴惟忠、副总兵查大受攻牡丹峰;中军杨元、右协都督张世爵攻七星门;左协提督李如柏、参将李芳春攻普通门;副总兵祖成训、游击骆尚志与朝鲜兵使李隘、防御使金应瑞等攻含毬门等等。副将祖成训利用日军轻视朝鲜军的心理,故意伪装成朝鲜军,企图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各路明军相继用大炮及火箭一齐射击敌人的阵地。佛郎机、虎蹲炮等大炮的炮声“响如万雷,山岳震摇”,硝烟弥漫数十里,天地晦暗。火势随着西风漫延入平壤城内。明军发射的一些火箭据说是有毒的,有的日军闻了毒烟会头昏呕吐,而攻城的明军则含了解药。
      日军在炮火及火箭的压制之下顽强地用发射弹丸、砸下大石、泼洒汤水等方法使攻城的明军一度退却。李如松率领五百余骑兵来回指挥,并亲手杀死了一名退下的士兵,示众于阵前。游击骆尚志将铳炮挟于腋下,大呼连放,不顾日军在城上施放的枪弹及巨石,率领浙兵强行登上了含毬门。而李如松直接下令明军用二门大炮轰碎了七星门的城门,明军步、骑乘胜进入城内。游击吴惟忠也率军攻上了城外的牡丹峰。各路明军纷纷突破了日军的第一道防线,李如松督令平壤城内的明军搬运柴草,四面堆积在一些日军据守的房屋外面,放火将其焚烧成灰烬。
      但是,日军早已经在牡丹峰、七星门、普通门、风月楼及平壤城内其它地方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残余日军藏身于土窟之内,一边躲避着明军的炮火,一边用鸟铳穿过土窟的洞穴而向外不断地射击,拼命抵抗。明军一时难以攻下。李如松的坐骑被鸟铳击中、吴惟忠的胸部中弹负伤、而骆尚志在登城时也被巨石砸伤足部。仗打到这个地步,明军已经伤亡数千了,只好暂时休战,班师回营。
      经过一天的激战,日军损失惨重,小西行长见援军不至,便有意突围,下令一位名叫大石荒河助的勇士,脱下铠甲,身着单衣攀登上高楼,冒着明军发射的弓矢炮弹侦察出一条具体的突围路线来。而这时候的李如松为了避免继续攻城而加大伤亡,也派出使者要求日军统帅小西行长退出平壤城,小西行长随即予以答应,率”不满五千”的残部退出了平壤(川口长孺《征韩伟略》卷二),狼狈南逃。明军及朝鲜军堵截、伏击了一部分南逃的日军,随后,光复了黄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
      此战,充分表现出火器的优越性,而明军的大炮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日军鸟铳,赢得了荣誉。
  •   作为对军事一窍不通的读者,我最初是被《万历朝鲜战争》中那些军事技术和战争细节描写所吸引的。原来当年打仗是这样的!根本不象武侠片或历史片拍的那样。就是这个简单理由,让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先过了一把“信息控”的瘾。
    掩卷之后细细回味,阅读快感过去,一些理性的东西就沉淀下来。毕竟一部小说除了提供知识,主要还是传递思想,抒发感情。值得称道的是,作者为本书赋予了一份合理的自豪感。既非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而这个合理的度,对于一个世纪来的中国人却并不那么容易把握。
    历史都是今人写的,融进了书写者当时的体验。一些国人沉浸于积贫积弱的时代,认为中国人向来都很差劲,甚至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都提不得。反过来在建国后一段时间里,国人也曾经盲目自大,生活在想象的辉煌中。
    是的,这本书记载了中国人的一次无可争议的胜仗。不过许多年里,这场决定东亚命运的战争在大陆都不曾被大声张扬过,它仅仅是历史教科书中的几行字。作者不惜笔墨,以铺陈、对比的方式记录下当时明朝的强盛。日本倾全力一击,对明朝来说只是无关国本的骚扰战,与北胡、南蛮的威胁等同。战场上虽有小挫,但明朝始终拥有战争主导权。这种优势地位是今天的国人难以体会的。
    小说特别注重描写了明朝在军事技术上的强势。说起来,明军最终是靠坚船利炮,靠充沛的物资供给打赢了这场仗,这与许多当代国人印象里“中国军事技术落后,仅靠意志取胜”的公式对比鲜明。然而那确实是真实的历史。直到工业革命前,中国在技术水平上都是领先的。所谓“中国人发明火药只是为了造烟花”,完全是不了解科技史的人在胡扯。而只有读过《万历朝鲜战争》后,我才对那只用十几万火枪、数千门火炮和无数战船武装起来的明军形成清晰印象。
    在这个主题统率下,作者对战争双方的描写却能做到用力平衡。他拨出大量笔墨去描写日方的胜利、日将的谋略、日军的英勇。小说呈双线进行,一会从明军角度叙述,一会从日军角度叙述。两条线索经常在一场战役中交织着发展。这不仅体现了作者把握情节的能力,也给予战争对手高度的尊重。
    在小说中,明军最高统帅万历皇帝仅仅是“智商还正常”。唯一的亮点就是决心把这场仗打到底。明军在前线中既有沈惟敬这样的骗子,也有杨镐这样纸上谈兵的指挥官。作者也没有隐晦明军曾经在朝鲜曾有过奸淫掳掠的行为。
    正象作者写的那样:“只有承认对手的好勇斗狠,并且在自己衰落的时候仍能战胜这样可惜的对手,才更能突出胜利者的荣耀,才更能说明一些问题。”能做到这一点,才是客观中立的历史文学。
    现在东西方都流行着一种说法:过去二百年间中国的衰弱只是一段弯路,很快中国就会回到历史的正轨上,也就恢复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不久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也说过,日本人要习惯做“十分之一国家”。他的意思是说,在过去两千年历史上,日本的国力都是中国的十分之一。只不过明治维新后走对了路,领先了中国一百来年,以后又要重新成为只有中国十分之一的偏远小国。不管这些说法是否正确,至少告诉我们,中国并不象许多国人自认为的那样贫弱。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光有思想,有脉络还不行。作者还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战场上的细节:攻城、野战、骑兵、步兵、岛铳、火炮……作者想象力惊人,情节富于画面感,把小说写成了一个值得改编成电影的好素材。小说突出了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残酷性,真实得有些冷血。那种当面刀,对面枪的撕杀,是以往战争电影和小说所缺乏的。本人甚至在读完后睡觉时梦到了其中的一些情节,充分说明它的感染力。
    小说对于几场大仗的描写尤显功夫,叙述清楚,结构紧密。张驰有度。这些听起来容易,但同为作者的我深深知道,能把千军万马式的情节写到位,真得很不容易。
  •   不可否认,1592年的日本是个强国,但更毋庸置疑的是那时的明朝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两个大国在朝鲜半岛交战,这一战惊天动地,改变了亚洲三百多年的命运。战后,日本开始转向闭关自守,而中国也大伤元气,明朝渐趋没落。但我绝不认同明亡就亡于万历朝鲜战争,这是对历史的抹杀。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一战,日本对中国的入侵绝不是三百年之后了。该书详细地描述了这一场战争,面画感极强,金戈铁马如在眼前,令人心神激荡。书不错,值得推荐。
  •   1、中日交战,朝鲜为重要战略争夺地。失朝鲜则失中国。失去了朝鲜,朝鲜丰厚的资源和能为其支持战争。明朝守住朝鲜,最终赢得了战争。现在很多人认为抗美援朝很不值得,中国浪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牺牲太大,殊不知这种认识很肤浅,朝鲜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非常之大。
    2、对日作战,绝对不是一场局部战争,更不是一场可以迅速结束的战争,因为日本每次对华作战,其战争机器都是疯狂开动。
    3、当权者必须有战斗到底的决心,众志成城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万历帝虽然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面对日本,也发出了:“跳梁者,虽远必诛的”慷慨口号,这点非常鼓舞士气。
    4、日本军队行动迅速,组织性、纪律性、战斗力都很强,这点和德国军队很相似,但也有其明显的弱点,即持续战争能力差,这与其偏处岛国、资源稀缺也有关系。所以恐日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对日本要有足够的重视,这个民族狼子野心,忘我之心不死,我们时刻需要警惕之。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大决战》再现了这段被尘封已久的战争,拂去历史的尘埃,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光辉和热血,唤起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意义非凡,值得细细品味。
  •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对于写作人来说,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是为了寻求接通历史与现实相连的心灵通道,探索的是一种历史背后的深邃精神识见,这部作品便到达了这一种艺术上的高度。它不是历史,却有比历史更精采的人物塑造和场影描写;它是小说,那些翔实的史料却不由自主带给你一种厚重的真实感,它考证严谨,行文流畅,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值得尊重的文字功力和创作态度,整部作品大气磅礴,壮怀激烈,又淋漓地体现了作者的飞扬才华和狂逸气质,让每一位展读此书的人心中都情不自禁地涌动起无限的豪情!
    《万历朝鲜战争》是一部历史战争题材小说,取材十六世纪大明帝国出兵朝鲜,帮助朝鲜李氏王国击败日本侵略军的这一段史实,作者从茫茫史海中翻捡出一段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过去,抒写出一段绚丽而壮烈的华章。作为对历史稍有些了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深深体味到在历史长河中,中日、中朝、朝日三个国家在东亚这片大陆上的战争恩怨,中国人民勤劳善良,而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使中国人民在数次战争中饱尝了痛苦和失败,远的不说,单是近代的甲午战争、八年抗战,就令每个人有良知有责任的中国人痛铭在心,就会令我们深刻反思,曾经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文明又怎会落后于其它文明?就会令我们知耻而后勇,振作复兴!只有我们强大了,才不会再受外国势力地侵略,才能不仅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友邻,本书中明帝国出兵援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跟我们五十年代援朝的意义相去无几,而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国际风云变幻动荡,做为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更应该把从前这种绝不屈服,敢于抗击强敌侵略的精神继续和发扬,这也许就是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我们要铸造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铸造我们的“龙魂”!
    所以,《万历朝鲜战争》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军史小说,整部小说绘写的战争波澜壮阔,令人热血沸腾,爱不释手,更重要的是书中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自豪感又勇于面对挫折,正视现实,这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尤其在当前这种大环境和小气候是难能可贵的。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但同时也是最为灾难深重的民族。我想,中华民族经受如此之多的磨难而且还能屹立不倒,正是因为它拥有这种精神,这种龙魂,所以,中华民族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
  •   蒋金明 : 读万历年间的中日朝鲜战争,日本丰臣秀吉在通知朝鲜政府欲借道朝鲜,攻打中国。结果朝鲜政府当即拒绝并回复到:"中朝待我,同内朝。赴告必先,患难相救...夫党偏诐反侧之谓,岂舍君父而投邻国乎?"。 中国自古就是"君父之国"。希望早日复兴
  •   展开书卷后,我才了解,这是东亚中世纪历史上一场最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明日朝三方动员军队多达三十万人……那是怎样的一场战争,我试着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作者高拙音著名军事评论家,我是从他的新浪博客开始“认识”他的,当时他的博客点击量已经过亿,所以我关注到他的书,《万历朝鲜战争》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这些被遗忘的历史,了解了我们以前不曾知道的英雄的事迹。感谢作者~
  •   中华上邦泱泱大国,悠悠历史长河之中不知吞没过多少仇敌和异己,回顾昨日,我们竟有如此精彩的过去。既然与鬼为邻是我们的宿命,那么就有必要也必须正视这菊花与倭刀的奇怪杂合体。
    话说明万历二十年,东瀛岛国黩武,战国精兵一旦倾尽全力突然袭击,职业武士的杀伤力当然不容小觑。
    首次入朝参战的明军统帅李如松不畏强敌、审时度势,碧蹄馆一役雷霆一击且全身而退,充分发挥辽东铁骑机动杀伤力之优势,的确胆略过人,尽显英雄本色;真正应了那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老话。
    而初战之日军冒进轻敌且不熟我战术打法,更重要的是明军重火器的绝对优势至始至终是侵朝日军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同三百多年以后太平洋战场上与之对阵的美军火力绝对优势何其相似,鬼子到底还是鬼子啊!)。
    事实证明:和漠北辽东战场一样,明军的小股精骑突袭战术往往能取得奇效,相比较而言多因统帅不力及训练方面的缺陷,明大军团多兵种联合作战尤其是进攻作战其实才更让人捏把汗,往往人数越多败得越惨。而到了万历后期,国力日衰、矛盾重叠,系统缺陷早已无法修补,这种情形更是暴露无遗。当名将之花纷纷凋零之时,正是三百年铁血大明风雨飘摇之日!悲哉大明!
    而这本书史料翔实、文笔精彩,战争场面描写画面感极强,显示出作者优秀的文字功底。
    这本书热血男儿必读。
  •   不明白攻击《万历朝鲜战争》的人是何种心理,此书确实是《龙战三千里》的再版,《龙战》当时是2004年最佳网络军事小说,当时影响力很大的,甚至还出现了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网游,细心的读者可以去搜下,就证明所言不虚。该小说于2005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修订再版,一本书如果第一版卖得不好,质量不堪,还会由别家再版吗?哪家出版社愿意做冤大头,出一本没有市场前景的书呢?另外一本书好不好,买了书的读者最有发言权,特别是中级评论员的评论,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还有就是这本书得到了像萨苏、王湘穗、摩罗等名人的推荐,如果一本像攻击者说的那么不堪,萨苏、孔庆东(孔庆东在其博客上专门还谈到过此书)等人会推荐吗?作为名人他们难道不知道爱惜一下自己的羽毛吗?
    老实说,我就是龙战的粉丝,我有旧版,也买了新版,感觉新版在封面设计,装帧方面都比前版好,更重要的是内容也进行了修订,品质又上了一层。如果读者想了解一下那段中日朝的历史,想了解朝鲜半岛上的烽火往事,该书还是很值得购买的。
  •   不知历史无以鉴今!几百年以前,那些小日本鬼子就狂妄之极的想灭亡华夏,靠!天朝挥挥手,它就变成了一小片雨云,滚回日本蜗居。但忘我之心不死,一直找机会削弱我们,发展到及至,就是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全体抗日。无论明朝的那些荒唐皇帝多么短视,但救助朝鲜,毕竟把日本侵略的脚步耽搁了几百年。代价当然也是很大的,国库空虚,结果在辽东女真做大。其实女真做大,我内心真的认为和明朝打击日本无关,完全就是极度腐朽的政权、从上至下无所作为造成的。那么大的一个明帝国,及时同时对付日本和女真,只要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很轻松的。 书中对参战各国历史背景、脉络,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束,让人啼笑皆非的外交解决之道,对此后几个世纪东亚政治格局的影响,都有宏大而又细致的描述。尤其是战争场景,让人血脉恣张,往死了打那帮畜生……书写的非常好,对历史感兴趣,尤其是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人,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体裁的接近于正史的小说!
  •   万历年间中日在朝鲜的大对决,明朝完胜告终。好书。
  •   这是一本让人热血沸腾的书,为书中大明好男儿痛歼日本矮子而热血;这是一本让人感慨万千的书,战争对中朝日三国产生了这么深远的影响,却长久以来未能得到正视。这是一本能让人深刻反思的书——如书中推荐语摩罗先生所说:中国每一次为朝鲜而战,实际上都是为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而战。中国如果连东北亚都摆不平,甚至连朝鲜半岛都看不住,那还叫屹立于东方吗?那还叫崛起吗?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以战止战,忘战必危。
    强烈推荐此书。
  •   万历朝鲜之战是大明帝国最后的余晖,可歌可泣可叹。第一次网购就买到不错的书,开心。
  •   我是看了评论后才买的书,看后觉得很不错,尤其喜欢腰封背面的那句: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近现代中日之间有过数次战争,大唐时期打赢了,因为大唐很强盛。元时,因为巨浪狂风,几万蒙古兵全军覆没,日本人因此欣喜若狂,称之为有神灵庇佑,谓之为“神风”,若没有这次突发事故,战争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蒙古铁骑当时可是天下无敌的。这次的万历中日之战,中国也赢了,只是不复当年之勇,虽然大明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已呈没落之势。那之后的中日战争,我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中日之间的数次战争告诉我们尊严永远是在勇者的剑锋之上的,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赢得胜利与尊严。以战止战,忘战必危。
  •   看这本小说时,对中日之间的火器对决很感兴趣,当时大明的火器还是很厉害的,只可惜到了后来竟然没落至此,以致后来的中日战争中被日本欺凌,可悲可叹。
  •   整部小说慷慨激昂,战争场面残酷凌厉,人物描写细腻生动,作者将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细节艺术地融为一体,显示了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是一部好小说。另外,我觉得这本小说挺适合拍电影的,很有视觉冲击力,呵呵,就是制作成本挺高的,不晓得哪个影视公司有这种魄力哦。
  •   鬼子们,看看吧,咱中国腐朽的时候也能干掉带领你们不屈不挠的从下水管线中向上爬的丰臣秀吉。知道厉害么,别以为咱忘了甲午后的事情,这事没完。早晚找上你,即使我在穷,也要用硬币砸死你,让你知道有钱人的厉害。
  •   我原来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段历史,中日几次决战中,这一仗打的太痛快了,不过不免其中有很多指挥不力的将领,是战国形式发生了变化,也令我们扼腕叹息,其中的打斗片段很精彩,精彩的有些太神了,像神话小说里面的什么什么剑(李如松手里的那把)都有,大部分来说还是挺好的,我挺喜欢额!!!
  •   虽然那时候的明朝有点落日余晖之感,但最终还是打赢了小日本,想起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不胜唏嘘。看来落后就挨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   如果不打这场战争,或许中国历史就没那么悲惨
  •   这是对明朝的那个对外战争的巨大再现,值得一看
  •   我喜欢万历年的一些事,看完了,觉得很受益
  •   大刀砍向鬼子, 倭寇的头。。。。万历朝,,不多的亮点呀。。。。向我们的战将致敬!
  •   早就想了解一下万历年灭倭的事,这次算是如愿以偿,书写的不错,就是有部分地方有错误。

    总体来说,写的不错,是爱国的愤青们必看的书
  •   全面地揭露了当年1592年壬辰为国保卫战,中日朝三方动用军队超过80万人超级经典的亚洲古代冷兵器向热兵器传递过程中的经典战役
  •   生动描述了明朝是的抗日援朝故事,要让高丽棒子们知道中国不止一次的拯救了他们,他们应该感恩
  •   书很不错,写的荡气回肠,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小人误国。无赖汉奸沈惟敬、赵括式的人物杨镐让我切齿痛恨,特别是那个杨镐在大明和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指挥不当,导致平倭英雄刘綎和他的义子刘招孙不幸阵亡,明军溃败。
    “萨尔浒”一战,明军锐气顿失,从此对后金的军事从进攻转入防御。用乾隆皇帝的话来说,就是“太祖一战,王基开。”
  •   对日本人真是无语了!
  •   对真实的历史题材比较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有真实的历史性东西而不是演绎的
  •   很早就像阅读此类书籍,现在我终于读到了,历史味的小说
  •   了解到了那段尘封的历史,小说整体不错,很有意义。
  •   写的详细且荡气回肠
  •   场面宏大,内容丰富,只是文中的地名不知到底在哪里?若能配上地图,那就更好了。
  •   对中日近来事态的处理有借鉴意义。可惜没有地图做参照,如果有再版,应该考虑增加地图
  •   不想多评论了,只想说真的是一本好书。强烈推进大家看看。
  •   看到当年已经开始没落的大明王朝还能如此痛快淋漓地大败倭寇,心情愈加沉重,这段早已被国人忘记的历史,是否可以重新唤起国人的血性呢?
  •   你应该知道的 被大众忽视的历史
  •   这段历史值得一读
  •   不错 历史哥很喜欢 天天抱着它看
  •   书还不错。就是好旧。
  •   附录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正版 值得一看
  •   写的比较有趣,儿子很喜欢
  •   儿子非常喜欢,向我隆重推荐阅读,我还没有读呢。
  •   东西还不错,新的,不错
  •   龙战三千里的再版,以前在网上看过,一直想买一本的,内容精彩,展我中华雄风.战场描写众多,绝对的经典
  •   不用细说,大家买吧。
  •   如入真境
  •   书是正品 服务也挺好的 下次还定
  •   不过写的已经不错了。
  •   偶喜欢^-^
  •   中日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从632年唐征百济到八年抗战,四次大规模战争,这本书详细地写了从1592年到1599年的那段风云岁月,值得一读
  •   还可以吧写的一般
  •   羸弱的明朝依然可以揍倭人
  •   很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   看了几章,还不错,尤其是明军第一次入朝,由李如松带领着打的那几场战争,比如平壤之战,碧蹄馆之战等等,看得人热血沸腾。
    后来又翻到《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看了当年明月关于这场战争的描述,和这本书有些出入,不知道哪一个说得更真切些。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年代有一些人为了正义,在别国的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没有退避,勇往直前,这就是泱泱中华的气度,不管是曾经还是现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光荣和骄傲。
    当年明月说万历朝鲜之战后万历颁发了一份诏书:“这是一份诏书,也是一个预言: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古今亦然!”
    其实一直不是很待见万历,可是他是当之无愧的帝王!
  •   伟大的万历援朝战争过去四百多年了,但金戈铁马之声似犹在耳边。大帅李如松用兵如神,智勇双全,克平壤,战碧蹄管,奇袭龙山,一步步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此时若再增兵数万,全歼日寇,完全可能,可惜石星,袁黄之辈,不以国家为念,一意主和,使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有利态势,毁于一旦,实在使人慨叹。
    沈惟敬以忽悠的本领,居然使两国停战,实在是创造了奇迹,算得上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而且更多是忽悠日军。平壤之战的胜利,他的忽悠功夫,使日军疏于防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有功劳的。后来被杀,实在有些遗憾。
    经略杨镐,不知兵而偏要指挥作战,是蔚山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想要功劳又贪生怕死,致使撤退成了溃败,万余将士,皆死于此辈之手。如此大罪,却只是罢职,后又启用,实在是不公平之极。而杨元将军裕血南源,抗拒十倍的敌人数日,成功突围,却被杀而传首九边,何其可叹。
    万历援朝战争的胜利,在士兵战斗力大致相等,而兵力大多数时候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于万历皇帝的大力支持,李如松等名将的用兵得当是分不开的。
    万历援朝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迎来了300年的和平。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刘铤,陈磷及参战将士们用鲜血创造的丰功伟绩,将永垂不朽。
  •   当国家扩张时就不可能避免的发生战争 理性的面对发生过的事件 才能理性的处理当下的问题
  •   明朝真的太厉害了,比现在强多了
  •   看了后才知道明朝那麽利害,不知为何又经常受倭寇侵扰!
  •   难得我们也能欺负欺负小日本,可惜是n多年前了
  •   写的不错,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   质量好 写得好 我感觉很完美 个人感觉
  •   推荐喜欢那段历史的人买这本书,内容很精彩。
  •   纸质不行,较差,如果是走马观花的看看可以买,如收藏就算了
  •   书的内容没的说,就是本书的装订质量有点儿问题。
  •   鬼子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   很期待看到这本书!
  •   内容不错,值得一看。不过看过后掉了两页- -!
  •   刚买来,就开胶了。
  •   内容还行,纸质有点发黄,年代可能有点久远了
  •   1 你的小说写得太象武侠小说了,比如说,你常很详细的说明每支部队的人数,想来也是考证过的,可是你应该知道,中国古代战争说十万军,有5万是运输辎重的.在古代,战争的后勤工作一般由文官去做,这一点我读的其他一些中国古代军事史(比如描写宋夏战争的那本)中都详细说明,哪些战役主要是文官搞砸的,哪些是前线没打好.
    2 虽然有考证,可是你还是对朝鲜军太忽视了.李舜臣将军可是被海军界称为朝鲜的纳尔逊的,他的后勤战略和技术战术开发都很值得你多用些笔墨.
    即使你只喜欢战术,也该明白,朝鲜海军的战术和战略是海上的蒙古骑兵战术战略.也就是战略上的后勤战略和战术上选择最好的战场,是这场战争的最大亮点.在那样一个半岛上,控制了海洋有怎样的全方位效果,连傻瓜都可以明白.
    对后勤和友军的不重视,如果在战时,你会有麻烦的.
  •   我是对作者的《龙战三千里》比较向往,并且纯粹支持大连本地作家的愿望购买的。作者行文比较朴实平和,对历史没有胡编乱造,但过于就事论事,缺乏文采。
    如果要是看过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再看本书,你就会对作者的文字水平的高下自明。
    作者没有写出来当年明朝军队的大将李如松可谓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万丈,一如李云龙般的精明狡猾,以及作战中的一马当先、身先士卒,酣畅淋漓,有些失望啊。
  •   喜欢李家兄弟的作战,至于后续战争实在是平淡无奇
  •   作者写作功力一般般,文章没有吸引力,战役像流水账,竟然有50个章节,完全没有看明朝那些事带劲。很多东西写的很混乱,看的很累,总体只能说一般。
  •   这本书看过之后感觉不像历史,反而觉得是小说。
  •   一直想了解这段历史,写得还不错,至少可以当小说看
  •   书质量一般但是内容很好,语言通俗又详尽生动
  •   了解了一段历史
  •   作者可能还在做以前的春秋大梦
  •   真得很失望。
  •   事实的梗概 写出来了 但是不够细致
  •   无法言语。。。
  •   描寫戰爭 武器等較為細膩 但人物描寫頗為簡潔
  •   一般般 看到后面就没意思了
  •   看过这本书感觉除了书的装帧和纸张比较好,其他的就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圈点的了。
    整书都充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写一本以史为依据的书应该客观的写作,这样更能反映历史;而且作者的笔法相对稚拙,不够干练,确实不适合写这样的历史。
    本想从这本书中看到我中华大明帝国时义武奋扬的大国气概,想看到那个时代中华大明帝国驱尽倭寇的全面记载,而结果呢?我没有看到我想要看的。
  •   书名不错,书评也好,看中了表面,
    买了觉得不值,内容拖,字密,
    消磨了很大一部分看明朝那些事所积下的对文字的好感.
  •   旧书一本,翻了几下封皮竟然掉了!!还好我看的是内容,不过有点过分了。
  •   我买的《万里朝鲜战争》,怎给的是别人看过的旧书,非常不满,以后在货到付款,在不先付款了
  •   如果这是历史的话,那么作者自己想象的内容实在太多。
  •   小说成分更多,还是很精彩
  •   中国和日本从古至今一共有四次战争:唐代有一次百济之战,中国以先进的科技很轻松的战胜了处于奴隶社会的倭国;明朝万历年间又打了一次,在朝鲜。日本拚了血本攻占朝鲜,朝鲜集全国之力不敌日本,宗主国明朝当即派兵与日展开大战,最后取得胜利;第三次是甲午海战,中国一败涂地,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第四次是七七事变后的中日大战,中国却险遭灭国!这本书详细描写了第二次中日在朝战争,用生动细腻的语言详略得当的结构再现战争的场面!书中描绘了文禄之役和长庆之役(丁酉再乱)两次战争,详细描绘了平壤大战、壁碧蹄馆之战、南原血战、鸣梁海战等多个战争场面,塑造了李如松、麻贵、陈麟、查大受、杨元、李舜臣、高彦伯等多个中国将领和朝鲜将领,同时塑造了以小西行长为首的倭国将领,人物描写到位,战争场面十分真实。在战争的进行中也描绘了多个两面人物,比如沈淮敬等,抛弃祖国的利益向敌酋屈服,最终被锦衣卫捉住杀掉!也向人们表明:背离祖国和人民的人是不会被放过的,最终会死的很惨!就个人而言,这本书是写明朝中日战争中最好的一本,跨越年代最长的,长达七年,其他的作品都是描绘1592年的;这本书是按照小说的手法写的,但是遵照了历史进程!但这本书纸质较差,不像正版那么重。个人认为写得非常好,推荐阅读!!
  •   鲜为人知的历史,看的过瘾
  •   细节写的不错,看来符合历史的情景。特别是有许多热血沸腾的细节,很适合男人们来看,喜欢军事的也可以看看当时的战争场面。
  •   刚开始感觉挺好,不过没看完
  •   刚到手就开胶了。装订质量不好,内容简单,戏说情节多,又不符合史料的地方。例如所说碧蹄馆一战中查大寿与高伯颜用车兵击退日军进攻,这是不合实际的。
  •   帮朋友购买,收到货物后,感觉不错,是正品,而且,快递速度快,好评!!!
  •   书很旧,而且印刷看起来像是盗版的。
  •   作者以写武侠小说的手法来写正史感觉有点适应不了,不过内容绝对精彩,令人热血沸腾。不得不说,大明威武,跳梁者,虽强必戮!
  •   明朝出征朝鲜,和日本大战。历史事件写的很动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