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王生涯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苏童  页数:199  字数:11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端白的懵懂无知的王子,在老太后权力欲望的操纵下成了燮国的傀儡国王,虽对臣民拥有生杀大权,却时时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中,他是他的祖母和母亲利用的政治工具,他想反抗却无能为力。一个不该做皇帝的人,一个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也没有能力做好皇帝的人当了皇上,难怪端白和疯疯癫癫的老宫役孙信一次次地重复着一句不祥的话语:燮国的灾难就要来了!灾难随时就会降临,这让端白心头一直有深深的阴影,因此他是哀怨的,也是无助的。整篇小说充满了挽歌式的凄美感伤气息。

作者简介

  苏童,1963年1月出生于苏州市。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年开始小说创作,出版有《苏童文集》等。主要作品有《1934年的逃亡》《红粉》《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武则天》《米》《蛇为什么会飞》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父王驾崩的那天早晨,霜露浓重,太阳犹如破碎的蛋黄悬浮于铜尺山的峰峦后面。我在近山堂前晨读,看见一群白色的鹭鸟从乌桕树林中低低掠过,它们围绕近山堂的朱廊黑瓦盘旋片刻,留下数声哀婉的啼啭和几片羽毛,我看见我的手腕上、石案上还有书册上溅满了鹭鸟的灰白稀松的粪便。
是鸟粪,公子。书童用丝绢替我擦拭着手腕,他说,秋深了,公子该回宫里读书了。
秋深了,燮国的灾难也快降临了。我说。
前来报丧的宫役们就是这时候走近近山堂的,他们手执一面燮国公的黑豹旄旗,满身缟素,头上的丧巾在风中款款拂动。走在后面的是四名拾轿的宫役,抬着一顶空轿,我知道我将被那顶空轿带回宫中。我将和我敬重或者讨厌的人站在一起,参加父王的葬礼。
我讨厌死者,即使死者是我的父亲,是统治了燮国三十年的燮王。现在他的灵柩安置在德奉殿中,周围陈列着几千朵金黄色的雏菊,守灵的侍兵们在我看来则像一些墓地上的柏树。我站在德奉殿的第一级台阶上,那是祖母皇甫夫人携我而上的,我不想站在这里,我不想离灵柩这么近。而我的异母兄弟们都站在后面,我回过头看见他们用类似的敌视的目光望着我。他们为什么总喜欢这样望着我?我不喜欢他们。我喜欢看父王炼丹的青铜大釜,它现在被我尽收眼底,我看见它孤单地立于宫墙一侧,釜下的柴火依然没有熄灭,釜中的神水也依然飘散氤氲的热气,有一个老宫役正在往火灰中加添木柴。我认识那个老宫役孙信,就是他多次到近山堂附近的山坡上砍柴,他看见我就泪流满面,一腿单跪,一手持柴刀指着燮国的方向说,秋深了,燮国的灾难快要降临了。
有人敲响了廊上悬挂的大钟,德奉殿前的人一齐跪了下来,他们跪了我也要跪,于是我也跪下来。我听见司仪苍老而道劲的声音在寂然中响起来,先王遗旨。王遗旨。遗旨。旨。
  ……

编辑推荐

《我的帝王生涯(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精)》为苏童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虚构历史的小说。历史真实通过文学想象得到了一次成功的转化:苏童抽取了历史的神髓,把它注入文学的肌骨,用一种近乎魔幻的笔法叙述帝王生活,同时又借鉴了传奇小说的写法和古典诗境的营造。小说读起来既达到与历史丝丝入扣的地步又全无复制历史之嫌(与《武则天》殊有不同),它是一部纯粹的文学杰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帝王生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4条)

 
 

  •   读苏童,是适合在一个阴雨的天气中的。这氛围正契合了他的文字。苏童的文字是水做的,柔而媚。我想,读他的小说是应该关掉灯,点一枚蜡烛,和着摇曳而暧昧的烛火。他的文字刻着抹不掉的江南梅雨的气质,潮湿而阴冷。如果问我他的文字是什么颜色的,我要说应该是蓝色和黑色相见的吧,蓝色符合文字中的阴郁,黑色契合文字中的鬼魅。读他的文字,心不会是暖的,而是一点点冷下去冷下去,仿佛行将熄灭的火焰。一曲华丽的宫廷挽歌~~~
  •   《我的帝王生涯》说的是帝王的无奈,这种无奈尽管我早已知悉,但是细细从苏童的文字中读来仍然觉得有些胸口发闷。   帝王是我们那个故去的数千年里不可或缺的机器。事实上,不管他们是否英明,他们的那个年代是否是治世,他们仅仅是一个机器。人们怀着不同的想法,对着帝王顶礼膜拜,山呼万岁,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某种宗教性的仪式。
  •   薄薄一本书,浓缩了人生哲理,苏童的书,总是在清新中弥漫着一股颓废的死亡的气息。人没有真正自由的,只有相对自由,即使是帝王,亦是如此。感慨人生的无奈。书还好,值得购买。
  •   还没看,随意翻了下,和苏童其他小说风格也不太一样,
  •   以前只听过苏童这个名字,却一直没看过他的书,直到买了这本。虽然这本书不是我看过的最细腻的,也不是最有文采的,更不是称得上最完美的,但却有一种直触心底,直达内心呢震撼。发现说了这么多只有两个字能概括,就是我喜欢
  •   最爱的男作家便是苏童
  •   一直喜欢苏童,书已经读完,很不错,一贯的苏童作风,书包装很精美
  •   苏童的书一直都很喜欢,可以领到到很多人生道理
  •   一开始觉得一般 越看越好看~苏童构建当然世界非常非常吸引人 结局出我意料
  •   首先,书的包装很好。内容也很不错啊,描写的很好。真的感觉古代的傀儡皇帝都是这种。不过有点虐腐的感觉,可能是我想多了-_-||
  •   视角很特别,一个孩子的眼光看帝王生涯
  •   推荐苏童的书,讲人性很透彻
  •   虽然是第一次看苏童的书,但是觉得很不错!以后也会买他的书的~
  •   一只比较喜欢苏童的书,这本是代表。
  •   苏童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喜欢!
  •   很喜欢苏童的书
  •   书的质量包装都很好。苏童的这本书大爱,可读性很强。
  •   苏童,不需废话
  •   我的帝王生涯 好 值得拥有
  •   一个想走钢索的皇帝~
  •   看了两章了还不错挺不一样的"帝王生涯''
  •   小时候读过,多年以来端文端白的影子一直萦绕于脑海,小时候读的时候是听着张信哲的《逃生》阅读的,至今次书已读过三遍,一定还会第四编第五遍的读,现在再读,心境已经大不一样了。
  •   历史上很多的皇帝就跟这里面的皇帝一样 可悲
  •   文章比较压抑,可能真正帝王生活就是压抑的吧
  •   不是荒诞,也没有凌乱的华章,用简单的语言打动你。帝王之命,可悲乎。可怜乎。
  •   非常不错的一本小说,很精彩
  •   还没有看,包装很好,还是精装的,不错哦
  •   好。希望出精装全集。等待。
  •   精装的,很好,书内容还没看
  •   从内容到装订都非常不错,值得拥有!
  •   这本书刚打开是有些震惊,因为和我平时的叙事方式太像了,但是写得比我好,很喜欢,认真拜读中!
  •   同事说还可以,排队中。。。
  •   看完电子版,很喜欢,买来收藏。
  •   这本书写的太好了 有点像海上牧云记
  •   包装很好,书的品质也不错!
  •   双11买的,只要5折。到印刷厂去可以买到几折的书啊?当当网赚不到钱吧!
  •   看完很压抑
  •   书的质量真不错,价格还特别便宜。真心的好。
  •   书看完了,写得很好,只是看完觉得很沉重
  •   很好看,作者写的很好。
  •   还没读过, 读后来评价
  •   朋友非常喜欢苏童的书。
  •   应该还不错,书很精美 物流也挺快的
  •   真的挺好的,还没来得及看
  •   写的很好 但是跟以前的一些题材不太一样
  •   内容还没具体看,包装不错,关键很便宜
  •   太好看了~~~~~~~非常励志!!!!每天都看,刘同成为偶像
  •   开始还怕买来书角有损坏结果包装的很好没有损坏的,书和好看,很好
  •   很不错,很喜欢,质量很不错,到货速度很快
  •   很不错的一本书,适合晚上慢慢细读。
  •   内容不错,好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书包装很精美,很好
  •   质量可以 书还没看
  •   都还不错吧,还没仔细看。
  •   同事推荐的这本书,看了一下简介觉得不错就买了,包装的很精美。看过后再和大家分享感受
  •   有些事像是宿命一般。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很好看
  •   寫出了一個身不由己的皇帝的生活,歷史上有許多身為皇帝卻事實上并不想做皇帝的人,自由於他們是可望不可及的
  •   第一次看苏童的书,还没看完
  •   一本写既暴虐,又懦弱的昏王,闲暇之余浏览一番也是享受。不过,苏童写这种书,真是大材小用。文笔很流畅。情节很一般。
  •   一个个字大如斗啊,搞得自己像个老年人一样。。不喜欢这种装帧,不过书的内容还不错,苏童的嘛~~
  •   华少读书推荐的,看看吧
  •   还没看,不知道好不好看哟~~~~嘻嘻。期待一下先。
  •   还没看,不过应该会很好。
  •   图书封面不错
  •   语言很美,包装很漂亮
  •   包装不错,纸张和字体很好。
  •   。。。。可以。。。。。。。
  •   又是一本悲剧小说,看完结局感觉是很沉闷的。昨天下的订单,今天就到了,快递速度真心快,所以今天憋一口气将这本书看完了。其实这本书跟其余的宫斗小说之类是没什么区别的,一样的争权,一样的红颜薄命还有争宠。但是这本书毕竟不是一本宫斗小说,作者不过通过很简洁的文字描写了一个可悲的王成为政治的傀儡。但是这本书究竟有什么深度,我是读不出来的,也许是因为我一口气就读完了的原因吧,也许是本人的见识也不够吧。但是还是要说这本书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   通篇表达了作为一个帝王的无奈、权利的欲望、一个混乱落后的国家,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剧情也不够精彩。
  •   苏童一贯的风格,整个书的装帧都还不错。
  •   这书内容忒少了,字还特大,没什么意思
  •   主人公性子转变的太快了 有点不适应
  •   刚刚看完,里面有错别字,内容一般,不是很精彩。
  •   开始只看书名我感觉会很不错....只能是失望 写的不怎么样
  •   很不错,能充扩词汇,很合适。
  •     我想象中的端白。
      面色苍白,因为纵欲而显出病态,中等个子,略瘦弱,撑不起来那件宽大的龙袍。眼神干净而复杂,内心阴郁,小心谨慎,畏惧强权,对这个世界有着足够的好奇与期待。
      他会为了一些生命短暂的蚂蚱悲叹一个冬天,为它们铸造精美的棺材,将它们连同自己的天真埋葬于土屑之下。
      他会因为恐惧,以一种超乎他年龄的残忍将骁将杨松射死。
      他会在遇到女孩蕙仙后,第一次在祖母和母亲的淫威下反抗,他说,我想方设法证明我对品州女孩的宠爱是一种天意,她是宫中另外一个爱鸟成癖的人,她天真稚拙的灵魂与我的孤独遥相呼应。他在一种莫名的力量的指使下,举起了剑,指向了自己的懦弱。但端白并没有力量去保护她,作为一个三妻四妾的男人,他厌倦了女人们之间愚蠢的勾心斗角,厌烦了自以为是的女人们的伎俩。即使是在怀胎的蕙仙被陷害生出白狐的时候,他也只是心生怜悯而已。仅仅是怜悯而已。他什么都没有去做,最后听从燕郎的话,把蕙仙送去了尼姑庵。
      
      他终究没有爱过一个女人。
      
      在端白成为废君,以褴褛之身去往青楼重温缱绻却无意遇见已名为九娘的蕙仙时,他的心中或许也浮出了许多悲凉之意。多年前眼神纯净,深爱自己的蕙仙成了风尘之人,房事也显出了许多风尘之味。再到之后,端白目见蕙仙一身乞人装扮,在街市上叫卖当年她视若至宝的诗笺时,他只是说,我远远地观望着旧货街上蕙妃,依稀闻到一种谙熟的 薄荷、芝兰和墨砚混合的香味,她在午后的旧货街上若有若无地浮动。我知道它不是来自那叠待售的诗笺,不是来自哪个命运蹉跎的风尘女子的提付,它是我就日生活的最后一缕回忆。
      是端白毁了这个女人。
      是那个残酷而自私的时代毁了这个女人。
      端白对蕙仙的所有感情,也只不过是对过去奢靡享乐生活的一种怀念。
      
      怎么说呢,端白真是像李煜。
      完全不适合做一个君王,没有所谓的政治头脑,不懂得去和臣子们勾心斗角,只有被恐惧催生出来的“杀!杀!杀!”
      他自然不可能是无辜的,他的手上沾满了无知的血腥,他的脚下踩了无数因他而死的尸首。但他确实身不由己。身不由己,多好的词语,似乎可以因此而忽略他的所有罪过。
      
      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每个人都成了罪人。
      
      端白是每一个贪生怕死的普通人,是每一个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普通人。他最美好的时刻不是那些宫中的奢华生活,不是夜夜笙歌,而是他终于完成了幼时执着的幻想,成了走索人。当他走在索上时,我相信他获得了从前从未有过的平静。他似乎感受到了觉空那种无欲无求,无悲无喜的心境。端白终于成了局外人,跳出了当时的时代,冷眼看着被利欲蒙住双眼的人们互相厮杀。
      
      “那个人就是我。白天我走索,夜晚我读书。我用了无数个夜晚静读《论语》,又是我觉得这本圣贤书包容了世间万物,有时却觉得一无所获。”
      
      怅然若失。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生活,有时候是没得选的。
      
      端白的一生,他走的路几乎都是被逼前行。故事的开始,父王驾崩,他成了燮国的傀儡国王,纵使是众人仰望,却无权干涉政治,只得与鸟儿蟋蟀做朋友。母亲与祖母的意见分歧,以及几位兄长的敌视,让他的童年艰辛而又曲折。
      他时常表现的冷血乖戾,让宫人割去冷宫中妃子的舌头。苏童冷静又平缓的描写,好像在水底描绘的一副精致图案,需屏息凝神才能细细揣摩。
      逃离皇宫,是为生存所迫。走索演艺,也是为生存所迫。一代帝王,人生必经如此曲折。当燮国国破家败,端白终于有机会自己选了一条路——苦竹寺。看似是国家的灾难,又何尝不是他本我的重生,冥冥之中伴随着觉空的指引。
      
      端白这一生有许多陪伴,幼年的宫女,深爱的妃子,以死相护的燕郎,而始终未曾离开的,是那一本《论语》。它几乎是觉空灵魂的象征。虽然端白登基后不久,觉空便离宫,但是他曾赠予的《论语》在端白每一个生命历程的转折都给予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端白的一生都是渴望自由的。他喜欢自由飞翔的鸟儿,他想得到自己喜爱的女人,他想要无拘无束。
      他去走索,在长长的索绳上,他能看到他想要的自己。
      
      那是他这一生最后的梦想。
      
  •     正如短评所说,这本书的基调让我想到两位帝王:李煜和朱允炆。前者一生挣扎,不愿做皇帝。后者一生挣扎,想做好皇帝。然而造化弄人,他们虽有帝号,却无帝荣。
      位高权大是无上尊荣,多少人期许飞黄腾达,掌握天下生杀大权。权力顶端并非自由无限,而是新一轮桎梏与束缚,如同绳索缠绕颈中,缓慢收拉,不觉中窒息。
      李煜的悲剧,在于他本不适合天子身份。无论性格,谋略,气质,他注定是名文人才子,不羁于世,不拘于时。天生浪漫主义格调让他与君主之理相差甚远。他想隐世,天却逼他出世,硬将江山社稷重压肩膀。国破家亡是他不想看到,却不得不目睹,伴随无能为力。
      朱允炆的悲剧,在于他的时运不济。他谦逊,仁厚,推行仁政。然而造化弄人,他的三位谋士空有理论,缺乏实践,导致预想与结果背道而驰。同样,迟放朱棣之子则加速这个皇帝的毁灭。有些人犯错数次无恙,有些人一次便铸终生之错。朱允炆明显属于后者。若帝位被夺,尚有复仇之日。然而历史连这次机会也未曾给与。有传朱允炆被烧死殿内,又传他看破尘缘,出家为僧。寥寥几笔后,是朱棣光辉荣耀的帝王之涯。这个阴谋的男人将朱允炆未完成的大业完成,加以锦上添花。
      残酷莫过于遗忘,遗忘那些满身抱负,却仅有抱负的人。
      纵观历史,皇帝不外乎两类命运,继承与被继承。高处拥挤,高处畏寒。骨肉相残,亲情不再,只为龙袍加身,荣耀天下。然而一朝为君,真能毗邻日月?
      若是幸运,兄弟间无人与你争夺,谋士聪颖,丞相大智,共同辅佐。太皇太后驾鹤西去,宫中为你独大。然而如此局面能维系多久?人总会衰老,局势在变,人心亦变。维系需要怀疑,打压,以及日复一日的惊恐无度。
      若是不幸,上有压迫,下有起义,南北战火,宫中内斗。偏偏也无足智谋略,又缺子牙相助。如此为帝,不如出生平民,寡淡于世。
      如此看来,皇帝虽然尊荣,却并不好做。千年修得李世民,万年修得武则天。然而李世民晚年遭变,武则天早年受迫,都有段跌至谷底的印记。再接着,无数帝王改朝换代,如同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想要流芳百世,一统天下,最终遗得心愿未完,且无再完成之时。
      悲哀莫过于天子仍在,朝代却改,名号已变,空留故人自流伤心泪。
      我一直在想,若有投胎之机,李煜和朱允炆会选择为何人?依旧锁在宫内,小心翼翼的天子,还是蜉蝣一粟,却尚得自在的平民?
      或许乱世本无选择,更无自由。然而若能重新来过,归隐山田,远离尘嚣,虽粗茶淡饭,却也能平安,幸福,与日月齐乐。
  •      帝王的故事对于非王公贵族的我们总是有着这样大的吸引力
        作为帝王,无非就是三种,昏君,明君,中庸者,而往往中庸者也很容易沦为昏君
        昏君,明君的界定无非也就是按照国家是否国泰民安,百姓是否丰衣足食来评定
        而对于书中这个虚拟的国度,虚拟的国王,端白来说,和明君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更准确点来说应该是一个昏君,一个碌碌无为被人控制的昏君
        虽然不似史上其他昏君那般昏庸无道,但也残忍至极,软弱无为
        一直到被免为夑王,走出了那个阴暗的王宫之后,才对他开始有些改观
        帝王的身份对于他来说一开始就是种灾难
        本不就是他的位子,不过是皇甫夫人开的一个玩笑罢了
        虽为王公贵族,但是真正适合他的还是百姓的生活,简单的生活
        命运冥冥中自有安排,无意中的乔装出行,然他对走索产生了兴趣
        也正是走索,让他在被免之后还有所追求,有所建树
        而非迷迷茫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相对于王室中的人,他的结果又何尝不是最好的呢
        有一个肯为他死的仆人,衷心
        有一个真正爱过的人,只不过错在身为皇帝,毫无权利的皇帝, 最后连自己最爱的人也保护不了
        在那样一个时代,或者说无论在哪个时代,谁又生存的容易呢
        即便是丰衣足食,有着至高权力的帝王,看似无比风光,背后的事情谁又能知晓呢
        而作为一个平凡百姓,又羡慕着王公贵族锦衣玉食的生活
        人也就是如此,别处的风景总是特别美
  •     8.2的评分按道理还行,我也是看了推荐才买的。。。可是这个书真的不是我的菜。。。跟现在的各种宫廷剧倒是很像,可以改编了哈哈。如果你是想打发时间,那倒不如苏童另外一本<婚姻即景>还是有些小资的味道在里面的~我反正不会再回味《我的帝王生涯》这本书了。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爱看穿越剧并喜欢酸溜溜文字的女生们倒是可以看看的。
  •     小说的世界一直给人阴天和黑暗的感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是一部黑暗系列的作品。一部有关理想与现实的残酷评论,对他人的羡慕往往忽略了他人后面的无奈与辛酸。其实有人想有鸟儿那样的生活,可是天空却不给予它展翅飞翔的空间,最终只有接受命运的审判。
  •     或许是由于我读到这部小说太晚了,或许是由于我对小说的故事编排更为注意,读后总的感觉,苏童的这部作品,从编故事的角度来说,只能算三流。
      端文如愿以偿地杀进京城,竟然大发慈悲,放“我”出城自由逃亡,一路不做任何监视。如此轻率地处置一名理论上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哪怕是“被人利用”)地政治死敌,这是作家苏童的安排,却是真实历史上永远不会发生的。到后面,“我”的燮王身份在公众面前暴露无遗,仍然可以大摇大摆公开表演杂耍,接受跪拜,而在位的端文无动于衷。这种虚假之极的情节设置,是全书最大的漏洞。
      “我”带领的杂耍班子一路卖艺,尽管沿路明明耳闻目睹了最近正在进行的惨烈战争,却置若罔闻,非要直奔京城而去,苏童始终也没有给出象样一点的理由来支持这种严重违反常识的举动,即便京城已经沦陷,还要安排他笔下的杂耍班子进城。很快,读者就会明白,这种编排,仅仅是为了制造出让“我”亲眼目睹十几名艺人惨死刀下的煽情桥段。
      而对蕙妃这一角色的过度消费,也是故事设置的一大败笔。在“我”的逃亡过程中,在妓院偶遇已经离开尼姑庵的蕙妃,同是天涯沦落人,应该说,这段情节还是相当有感染力的,无奈,苏童对此不放过,又安排“我”在亡国后的旧货集市上第三次遇到蕙妃,增添了一段煽情效果大大减弱的多余之笔。
      然而,《我的帝王生涯》确实可以名列现代小说经典之一,是由于苏童特有的文字魅力,这种魅力足以融化掉故事情节的生硬和漏洞,而使读者沉浸在苏童编织的忧郁感伤而又唯美的幻境之中。
      也许,故事情节并不是苏童的目的,他想表达的那种情绪,靠他的文字魔力,已经完美实现了。
  •     可参读http://book.douban.com/review/5749745/
      
      如果要将两本书比较,有太多的东西。例如对符号语言的喜好。苏童“生涯”里的帝王最后兵败流浪,躲到一个山里,跑到僧人觉空圆寂的庙里继续他的杂技爱好。就像这样写的:“那个人就是我。白天我走索,夜晚我读书。我用了无数个夜晚静读《论语》,有时我觉得这本圣贤之书包容了世间万物,有时却觉得一无所获。”(P189)这是一种“觉空”的“中年心情”。而李傻傻《红X》书名就是一个符号(隐喻着某种“抗争”),无疑是带崇“有”浓厚的色彩:“我轻易地就看到了她。她一点也没变,既不更美,也不更丑。她和我想念的人一模一样。”(《红X》p225
  •     这是一个阴雨天,我读完了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我想起了读《碧奴》的时候,也是在一个阴雨天。也许,这样的天气才适合读苏童的小说,他的文字就像南方的雨,阴冷糜烂,又带着水乡的柔媚。
      
      《我的帝王生涯》是个讨喜的故事,帝王秘史能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但这也是个严肃的故事。我一直觉得苏童是很适合写这种故事的。他文字古典优雅,甚至在某些小说里称得上是华美精致,例如同样是古典背景的《武则天》、《碧奴》。他崇尚悲剧,身上烙着浓重的中国文人的气息,中华古典文学,悲和朦胧大抵是最明显的美的特征。我更情愿把苏童看成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在现代,而非什么先锋或者新写实。
      
      所以,尽管他自己说,这部中篇说还有很多缺陷,但我还是觉得这部小说还是写的很不错的。尤其是在描写方面,一如既往地和他的所有小说一样,语言冷静精致,像朵罂粟花,泼墨试地渲染绽放,华美阴柔,让人欲罢不能、颤粟不已。
      
      在这部小说中,苏童把割下的舌比做猪红,把妃嫔的妆容写成鸡血妆。最后写到王族各人的结局,苏童是这样写的“丰亲王端轩:斩首,身首分离于丰亲王府和街市。寿亲王端明:磔毙后被投入寿王府水井之中。北王达渔:五马分尸后市民将其手足浸泡于酒坛之中”不动声色的叙述,让人更生恐惧。这种手法让全书都弥漫在压抑阴暗的氛围中。在很多小说中都有这种以美写丑的写法,我极爱这种手法,很能震撼人心。苏童冷静的笔调也把这种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
      
      反复强调出现的那句预言试的话“燮国的灾难快降临了”,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让这部帝王秘史更浑然天成。诡秘的感觉也在淡淡的悲伤绝望中,显落出一丝壮阔。驱散了悲伤婉约的深宫秘史的脂粉气。
      
      对这本书的喜欢,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苏童的文风。也因为这其中的故事。
      
      这部小说讲述一个懵懂无知的王子端白,在老太后的操纵下成了傀儡国王,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中,他是他的祖母和母亲利用的政治工具,甚至连喜欢的妃子也保护不了。后来,兄长夺位,他被贬为庶民,流落民间,成了一代“走索王”。在率领戏班子回京城表演的的途中,遭遇战乱,他曾经的帝国和他所有的亲人都死于非命,而他最终归隐山林。尽管是虚构背景,但文中精致的细节,刻骨的人性却让我看见各个朝代的影子。
      
      这部小说里,每一个人都是可悲又可笑。全书就像一首荒诞的悲笑歌。
      
      端白的少年时代——在他还没有成为王之前,他是天真的。他对母亲对废妃割除十指的方法心存疑窦,害怕小鬼,和疯子玩游戏。等他成了王,他残暴没有章法,全然没有一个王的自觉。觉得在冷宫里嫔妃哀怨的哭声使得他无法入眠,就招来刑吏剜去她们的舌头。下令射杀忠心耿耿的将军,只因为将军受伤肠子流了出来让他害怕。但你却不会觉得端白是可憎的。他不过是个没有受过完整教育,连论语都没有学玩的自卑的傀儡皇帝。他不过是个什么也不懂,深夜就陷入无限恐惧的无助的孩子。我一直觉得,待到他成为庶人,像鸟儿一样飞出宫墙以后,他才开始长大成熟,他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书中是这样写的“当我在一个细雨缤纷的早晨轻松走完长长的悬索......我终于变成了一只会飞的鸟,我看见我的两只翅膀迎着雨线訇然展开,现在我终于飞起来了。”无数人追逐的帝王梦对端白来说,是个囚笼。那顶黑豹龙冠不过是个骗局——端白尽管无能无知,却是唯一看透了这个问题的人。老太后、母亲、兄长端文、昭阳王……所有人都为了一个骗局付出一切包括生命,是多么可悲又可笑。唯独他最后白日走绳,夜读论语,孤独地活着。这个结局对端白来说是好还是坏,我不想去深究了。
      
      身为女子的我,对女子的悲剧命运格外敏感。在这部小说里,我记住了那个妩媚天真、有着幽兰香味的蕙妃。因为她的天真,因为她和王一样同样喜欢着鸟儿,她得到了王所以的宠爱。但是,和所有老套言情小说一样,她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尔虞我诈的后宫纷争中。王的宠爱反而成了她的罪孽,谁也说不清是幸还是不幸。堕胎、被秘密送出宫、尼姑庵到青楼。从一个妃子到妓女,谁也不知道她的过去,宫廷生活仿佛只是一场梦。唯一留着的一叠诗笺,是曾经王对她的深情。这大概是一个女人最为珍惜的,有人宠你爱你,他给的情意比一切都重要。但是结局却是可悲又可笑的,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曾经刻骨铭心的记忆最终成了街头随意兜售的诗笺,只为换一顿温饱。
      
      其他人我不一一论述了。温柔体贴的阉人燕郎却有着可悲的奴性,兄长端文能文能武耗尽心思夺得王位最后却成了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王……那些可悲又可笑的人儿呀,无论是在故事里还是在生活里,都劳心劳力地做着自己的事,却浑然不知,自身是多么可悲又可笑。这大抵就是我读这部帝王秘史最深刻的感受了。
      
      一如小说最后一段——“白天我走索,夜晚我读书。我用了无数个夜晚静读《论语》有时我觉得这本圣贤之书包容了世间万物,有时却觉得一无所获。”白天我上学,夜晚我读书。我用了无数个夜晚读了无数本书,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有时候我觉得我通透了这世间万物,但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在旁人看我,我不过是个可悲又可笑的人。或者说,我们这些庸俗无为的人,浑浑噩噩活在这世上,任凭命运玩弄,都是可悲又可笑的。这世界,不过一曲滑稽的笑悲歌。
      
      
      
      题外:
      
      这是给瑶瑶的读书笔记。我最近在看红楼梦,也把百家讲坛的红楼都听了一遍。但我不想写红楼,于是有了这篇文章。之前为了写自己的作业论文,把苏童的许多书都读了一遍。读得很粗浅,也很惊心。《我的帝王生涯》不算是他最好的小说,在我看来,甚至比不上早期的一些女性视觉的作品。但算是我读得比较认真入心的。
      
      写这个题外,是想提他的另一本书——《香椿树街故事》——一本短篇合集。暂时来说,我觉得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书。但其实我没看完。深夜读书对我来说有一个坏处——夜晚格外脆弱敏感的心中受不得太痛的故事(其实这本书中的故事并不悲伤,甚至没有什么悲剧,但我觉得好痛)。所以我把手机拿了又放,把心揉了又揉,都还是没能读完《香椿树街故事》。在这个提这本书,给自己个任务,收拾心情,找机会认真地看完它。哦,还要阿乙的新书也要看了。但前提是,找个阳光明媚,心情美满的好下午。
      
      
  •     在期末考试的空闲中花了一个下午躲在图书馆一个昏暗的角落把书给啃完了,忘记了吃晚饭的时间。
      
      
      这是我读的苏童的第三本书了,前面读过他的《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苏童的书总是洋溢着一股冷色调,书中最喜欢用的是暗色,紫、黑、蓝是书中带给人们的感受。看完后带给人一种深深的震撼。
      
      
      端白当燮国王时掌握生杀大权,却又被皇甫太后控制着,他敏感多情而又羸弱,一如苏童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可以说,端白是带有女性形象色彩的,太监燕郎也是。
      
      
      最终只有当他成为庶民、成为名间的走索王时,那才是他想要的王
  •     看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看到下面这句话时,我顿时很感动:
      “你记住,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世上最好的走索艺人。”
      这是主人公燮王端白被废为庶人时对水果贩子说的话。端白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君王,即便稀里糊涂当上了,也从来没有被碧瓦雕窗香粉玉脂迷了心窍,他以玩世不恭甚至暴戾荒唐的态度对待任何事,几乎没有人情人性,除了对蕙妃。但就在一次和贴身太监燕郎在品州微服出游时,端白被街头表演的杂耍班子深深吸引住,从此他记住了杂耍的项目,尤其喜欢走索。
      难得的是,他对走索的热爱竟然那么认真那么持久,并不是小儿的三分钟热度。从品州回宫,他一直没有断了当个走索艺人的念想,在玩秋千时也学着走索的样子。他对燕郎说:“假如我能躲过灭顶之灾,假如我能活着离开大燮宫,燕郎,你猜我会去干什么?去寻找品州城的杂耍班子,去走索。”
      端文夺位成功,端白被赶出王宫,他立志成为并最终成为走索艺人的第三章,每一字每一句都令人兴奋。当他说出“你记住,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世上最好的走索艺人”时,我感受到感动的力量。他是一个失败的君王,他的幼稚、残暴和被控制让我想起溥仪,但是作为庶民,端白活得更真实、更明白,成为主宰自己的王者。
      “我知道我是在高空悬索之上,而他们的行尸走肉将永远滞留在红尘俗泥之中,我知道只有当我站在高空悬索上时,才有信心重新蔑视地上的芸芸众生,主宰我的全新的世界,我知道我在这条棕绳上拾回了一生中最后的梦想。”
      端文没有将端白杀死,而是赐予他自由,这是端白的幸运,在真实的历史中,恐怕没有哪一位废王废帝有这样的好命。在棕绳上,端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和快乐。
      “九月秋雨点点滴滴洒落在我的脸上,悲情往事像残花败蕊在我的心中重新开放,我泪流满面地站在悬索中央,任凭棕绳的反弹力将我上下震荡,我的身体和灵魂一起跳跃起来,坠落下去,这是一种多么自由而快乐的伎艺,这是我与生俱来而被生活所湮没的美妙伎艺。我终于变成了一只会飞的鸟,我看见我的两只翅膀迎着雨线訇然展开,现在我终于飞起来了。”
      当成为了技艺纯熟的走索艺人,端白才成为了端白。
      “在充满纵欲和铜臭空气的香县街头,我把我的一生彻底分割成两部分,作为帝王的那个部分已经化为落叶在大燮宫宫墙下悄然腐烂,而作为一代绝世艺人的我却在九尺悬索上横空出世。我站在悬索上听见了什么?我听见北风的啜泣和欢呼,听见我从前的子民在下面狂喜地叫喊,走索王,走啊,跳啊,翻筋斗啊。于是我真的走起来,跳起来,翻滚起来,驻足悬索诗却纹丝不动。我站在悬索上看见了什么?我看见我真实的影子被香县的夕阳急速放大,看见一只美丽的白鸟从我的灵魂深处起飞,自由而傲慢地掠过世人的头顶和苍茫的天空。
      “我是走索王。
      “我是鸟。”
  •     前几天断断续续的用一个小半时时间看完了《我的帝王生涯》有点想法。
      
      
      说实话,这本书前半部分我不喜欢,我不知道宫廷的描写是否真实也无从知晓,可能是觉得端白残暴昏庸无能不符合中国人期待着明君的愿望吧,可能这是残留在骨子里的集体无意识,从这或许看出了根深蒂固的奴性。但是这奴性却与民族无关,你没看见资本主义老牌如英国伦敦却照样发生暴动球赛期间发生各种事故?你没看见强大如美国校园时常发生的枪击案件吗?你没看见强硬如俄国却也照样变相做着政治游戏吗?这是普遍的人性,谁也无法否认,可能这也是上帝造人传说的一个根据,大家的基点都是一样的,即人人平等。
      
      
      文中角色端白的变态端文的谋反李义芝的起义及各种酒色财气的存在,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希望杀戮破坏希望权利希望生存希望享乐。其实人都是被奴役的,哪有绝对的自由可言,要自由,却有各种束缚,有社会的、他人的、自我的、肉体的、思想的,即使你是君王英雄乱臣贼子,一样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束缚,这是人无法决定的。或者说,人生来就是异化的,人就是为异化而生。
      
      
      苏童的书都给我一种特别压抑的感觉,他表现着恶的一面,而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无力容易被摧残,端白心中的美好如那个喜欢像鸟一样飞翔的品州女孩蕙妃,却最后流落青楼,其实她注定是悲剧的,不论是青灯古殿还是卖笑勾栏。同样的还有燕郎和和玉锁。一个是阉竖一个算是弃儿,燕郎少年入宫却像一个女孩一样柔弱,他和端白之间总有种说不清的感觉,说是狎妮之风却又不像,这或许是苏童留给读者填空的地方。玉锁是个天真烂漫可爱的女孩,却被父母借机甩掉,或许死亡才是留住美好的最好方式,在最美好的年代毁掉她,一如最美丽的爱情。
      
      
      我更喜欢废燮王端白的流亡部分,说的冠冕点后面流亡展现了民生疾苦展现看看端白的改变。与其说他变好了,毋宁说他是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一个走索艺人,他依旧还是王,只是不再是燮王而是走索王,这就是他的自由。无论是走索还是滚木,我都认为他是平衡的象征。其实这是故事被人所说所听的原因,普洛普的母题,故事的结构都是: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后半部分是一个恢复平衡的部分。
      
      
      最后的苦竹寺是最终的平静,端白什么也不是,不是燮王,也不是走索王,他是自己,人终于归于自我。觉空的《论语》的象征——有时觉得他包括世间万物有时又一无所获——这都是一种平衡。
      
      
      人性癫狂终究要归于平静,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同在,而人自身则是平衡的统一。世间万物都是虚妄,世界返回了哈姆雷特的延宕——对人的思考。
      
  •      我不写有关总结的话,因为我发现总结多了,就忘了总结之外的东西了,经常。
       我记得我第一次读苏童的这本书是一年前的暑假,暑假将尽的时候,高二到高三,那次的阅读是一个美妙的旅程,我记得我趴在刚刚转凉的天气的新被单上,体会温度带给我的从燥热到温暖的变化,这本略带孤寂和冷艳的书却分明加重了我对刚起变化的感觉器官的判断。就像一种对比,越冷,反而越感到温暖。
       重读这本书是在今年暑假,高中毕业。比起去年那个短促的暑假而言,今年的暑假简直就是闲散。时间多得让人时常莫名烦躁,这次重读实在入夏不久,它带给我的感受如同天气让人感觉从温暖转向燥热。南方的天气不常给人惊喜,今年却特别少雨,算是给人的特别。这倒是减轻了我阅读时小说给我的清冷的体会。
       有时候我会去思考这部小说的主题——就像语文老师常常教授的那些,可是有时我想了很多,最后还是不愿意去想。它带给了我一种如同天气般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就够了,那种平凡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几乎就是人的一种依赖,这种依赖恰如其分,那么,我就会说,我读到的是一本好书,并且,我享受这本书。
       我说过我不写总结的话。孤寂、冷艳、清冷等等的词汇在我这里并不带有说明和议论的意味,那只是我突然间的感受,我把它们简化成了形容词。时间以及阅读,总是在清冷的时刻跑出来影响我们——因为那样的时刻我们的等待和体会是那么漫长,就像江南雨季里连绵的雨脚。
  •     不知为什么,看这本书时,一种无力感总是萦绕着。心里莫明的总是希望端白能稍微有些改变,希望他的人生可以美好一点。在这么一个乱世,每天可以做着自己所爱的,私以为结局算是还好吧,并不是特别的坏。
      最初的端白,不过只是一个爱玩的小孩,有爱,不谙世事。若不是周围的事物,怎会变得如此“古怪”。想想我们现在的孩子,和端白又有哪些不同。不断地被告知该这样做,该那样做,最后变成所谓的乖乖孩。有多少孩子在大学之前知道自己的志愿,知道自己的所爱。
      个性的泯灭,古怪的形成,想来可知。
  •     生活中很开心的一件事便是读一本喜欢的书,更开心的是认识一个喜欢的作家。
      
      说来惭愧居然第一次读苏童的作品,之前看的国外的作品比较多。
      
      从打开一开始便很喜欢,简单的语言,透着淡淡的忧伤,随着情节的发展,越来越沉痛,到后来的大彻大悟。基调喜欢、情节喜欢。
      
      我还会追着看他更多的作品的。
  •     创作《我的帝王生涯》时,苏童大概手拿一根钢丝。钢丝的左侧写着江南,脑海里尽收“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和同里,甪直等古典名词,杂糅到书中,就成了“看见一群白色的鹭鸟从鸟柏树林中低低掠过”,“廊檐滴水无力地落在芭蕉叶上”这样凄楚的挽曲;钢丝的右侧写着帝都,笔法幻化,就变成了这样的句子,“隔着茂密蓊郁的槐柏树林,我还听见有人在冷宫里吹响笙箫”,“每天都是北风过耳,枯树萧瑟之声使这个冬天更显凄凉”,“我的最后一只红翼蟋蟀在十一月无声无息地死去,使我陷入了一年一度的哀伤之中。”
      
      一段错位的帝王生涯,一个本该寄情山水且行且歌的诗人却只能寄情于蟋蟀怪梦中遗精,神圣的圣体之乐不过换来一阵惊骇而快乐的呻吟。帝王生涯,仅此而已。而苏童就站在钢丝的中央,就像被放逐之后的端白,一直试图在走索中做到的那样:他想跌落,他想呐喊,他想释放。而众人只有一个疑问:他想干什么?
      
      他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觉空走了,他的精神楼阁坍塌了,淅淅沥沥的雨珠伴随着一些事物的渐渐腐烂,到最后,端白却发现,觉空的元素获取了永存的意味;初次遗精,必须禀告老妇人,没有“哺育”子子孙孙,却让贱婢们获得了快乐,自己获得了不快乐,收获了尴尬;和蕙妃的离离别别最终只换来这样的苦楚,“我的美妙而命运多蹇的蕙妃,她已经化成了另外一只自由的白鸟。从此我们在同样的天空下飞翔,聚散离合也只是匆匆挥手,一切都印证了各自对鸟类的膜拜和梦想。”她幻化了,而他没有,八年帝王生涯剥离了端白飞翔的羽翼,他所谓走索的尝试不过是为了更接近天空,而每一次尝试,都让他更加彷徨。
      
      所谓“端白”,不过是一种端详白鸟的姿态;端详一种干净的,自由的姿态和生活方式。在《我的帝王生涯》中,这个错位的帝王从来不曾凝视过一只白鸟,只在八岁的时候看见过一些令他恐惧万分的白色的小鬼,看见过那些令他深感燮国亡国危机迫近的预兆。皑皑白雪是苍凉的,射杀杨松之前的锦衣卫脸色是苍白的,黑压压的人群聚集的空地是闪着白光的,彭国吃燮国的征兆是类似黑吃白的,青楼遇蕙妃其白色的肉体引来的是猜疑,白马最终也没能陪伴燕郎走到最后。端白最后在白天里苦练走索,苦苦仰望,唯余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燮国已亡,遍插茱萸仅其一人。
      
      从谋篇布局来说,这样的构思和暗线铺陈都是完美的。同时,苏童的极限笔法有很浓的回环往复意味,有些类似荷兰画家艾舍尔的画作,无限循环,永无终点,却往往能在极限,在那个似乎注定将成为转折点的地方百转千回,在不露痕迹之中写进某种孤独,某种苍凉。关于黛娘切去十指,关于杨栋的人皮坠落,关于孙信被活活烧死的几个片段都将读者的视角推向血腥的熔炉,最终却只是用手指轻轻一点,凝结的血块四下散开,似有似无间稀释忧愁。
      
      一位主政八年的帝王,未曾体察自己的白色信仰,未曾在一片白色中建功立业成人成事。每一次接近,都像是远离;每一次努力,都像是放弃。帝王生涯已终结,燮国已不存,他不过是想安静地端详白鸟,一切却只是海市蜃楼。
  •     一开始,我竟有些惊讶。
      我以为这是哪位新作者写的九州的文章,风格,地名,都很像。
      九州,我最讨厌的就是宿命感,而这本书里,从孙信开始,每个人都高深莫测的预言着一个末日。
      书里的许多人,早点死了就婉约动人了,端文,蕙妃,一个个的发展下去,就难免浮华过后,尊严剥落。
      
      我确实讨厌那无从解释的事情,这种缭乱的浮世感之后觉得像是被作者玩弄了。但华丽而妩媚,如同阿房宫外的腻水,让人色乱神密。
      
      酷刑,唉,一般人大概不会强迫自己去看这些。
      听别人讲就是一件不小的酷刑。
  •     小时候我妈买来那种全是小说的光盘里面就有这么本书,
      于是我趴在电脑前读了前几章,手心全是汗, 恶心的直想吐。
      一直过了近十年我都记得中间对待反贼的那些刑罚:
      在木桶里装有倒刺的钉子将人塞进去滚动那桶,
      将人吊起来下面摆上一大盆醋熏得痛苦不堪……
      每样刑罚都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
      当时全然不懂,只觉得太残忍看不下去了,长大后才重新认真读了一遍。
      不明白一个男人的文笔怎么能这么妖媚,桃红的艳紫的又迷人又暧昧。
      明明是鲜血淋漓的场景,他偏偏描写得事不关己淡淡漠漠,一字一针一句句刺到人心里,不仅为了那些受虐的肉体,也为了施虐者早已受虐到扭曲的心灵。
      读着他的文字,耳边老是回响着满脸脂粉的老戏子吱吱呀呀的吊嗓子声,眼前也总弥漫着一股鸦片熏出的缭绕烟雾, 烟雾之后,模模糊糊看见高耸的宫墙,角落处早已荒草丛生,朱红的墙灰残了斑驳剥落……
      读到结束,脊背上丝丝冷汗,仿佛梅雨天阴湿的太久,阁楼上最后一根木楼梯也咔嚓断了。但我还是喜欢他的书 ,既已亡国恨,何妨后庭花。什么馥郁浓烈的爱情纠缠,什么血雨腥风的权力争斗,什么荒唐可笑的向往,都不过是一场无痕的春梦。
  •     直以为苏童是个女人。哎,都怪我孤陋寡闻,错过了他这么久。
      
      一本《我的帝王生涯》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开始看书了,首先,是把苏童看完。
      
      宫题材的火热我觉得是有理由的,每个人心中都会在看戏的时候,把自己想像成那个故事的主角,那个坐拥后宫粉黛佳丽的王,或者不知道是什么角色但是大家都爱她的女主角。
      
      我承认起初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鄙夷的以为传说中的苏童居然也写这种题材的书。
      
      我是带着准备颠覆对他的印象的心态来看的这本书。
      
      怎么回事,我居然像写书评一样的在写我的这篇日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能面对一切我能够遇到的东西,并且直视,但是我就是无端的避开去面对我自己。
      
      我有点恐慌。
      
      回想起前一阵子的嗜睡,每天7点多就呆呆的坐在寝室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看着时间慢慢的走,无端的烦躁。
      
      时间过的好慢,怎么还不到该睡觉的时间?
      
      听到的只言片语就把我很多认为应该念念不忘的感情有了想要忘记的理由。
      
      或许我就是一个愚蠢不堪的女生,自以为有多聪明。
      
      有时候会害怕,好像在等待,这个局面该由什么被打破。
      
      惊心动魄的看着别人的故事。不知道自己的故事是不是也被人这么看待着。
      
      其实自从写日志以来,我没有说过,一直以来我都有所顾忌的在写。
      
      我不敢放开了写。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我一天天疯言疯语的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这个顾忌在变,一直在变,折磨我,却也让我以此为乐的过了这么久。
      
      就像瑞白,身为一个帝王,却被皇甫夫人和孟夫人操纵着,连封自己的女人为贵妃这么简单的事情也要用剑以死相逼才做的成。
      
      或许帝王就不是他的命,他本该就是个像鸟一样的走索艺人。
      
      蕙妃也是一只鸟,所以才会让瑞白神魂颠倒。
      
      身世浮沉雨打萍这句话说的真可悲。
      
      就像李师师,一代名妓,迷倒众生,包括王和寇。到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个被人遗忘的商贾人妇。
      
      那个在瑞白怀里温柔安静在后宫骄傲不可一世的蕙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遭陷害小产,却说产下的是白狐。瑞白身为帝王,连自己的女人都救不了。
      
      只能无奈让宦官将蕙妃送出宫,做尼姑。
      
      那个疯子孙信,总是说燮国的灾难就要降临了。燮国的灾难到底是什么?
      
      是皇甫夫人的错?是瑞白的错?还是瑞文的错?
      
      谁也没有错。
      
      我想瑞白去射那个肠子都出来还效忠的参军时并没有想太多,他或许只是害怕了。
      
      他去剜掉十三个冷宫中妇人的舌头,也是因为他害怕听到夜晚的哭声。
      
      上天给了他八年的帝王命,却没有给他想做帝王的心。
      
      瑞白被瑞文赶出宫后,在妓院看到了被自己送出宫的蕙妃,已变成一个烟柳巷里的残花败柳,一副躯壳,那个美丽的鸟儿不见了。
      
      这个能怪蕙妃么?当年蕙妃出宫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走,只带走了她和瑞白当年的诗信。
      
      瑞白第三次看到蕙妃是在长州的旧货集市上,蓬头垢面絮絮叨叨,在兜售那些诗信。
      
      这些对她来说就像生命的东西,她当年宁可出卖自己也不愿意出卖的东西,对过往的行人来说,一文不值。
      
      甚至没有人停下脚步跟她讨价还价。
      
      岁月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可怕到我们只能对他无可奈何。
      
      瑞白一直都认为燕郎是个懦弱胆小对自己忠实到可以去死的仆人。
      
      瑞白怜爱燕郎,甚至在燕郎受瑞武欺负的时候,要给瑞武施宫刑。
      
      燕郎一心只为瑞白,患难与共,不离不弃,说到做到。他十二岁那年,就给瑞白说,陛下,我会为你而死。
      
      燕郎其实一点也不懦弱,他并不惧怕死亡,只有他知道瑞白也是一只鸟,只有他才懂瑞白。
      
      苏童从头到尾都用一种从容不迫,波澜不惊的语气说话。
      
      不论是那段温暖柔软的瑞白和蕙妃的爱情,还是对李义芝惨不忍睹的十一大酷刑的描述。
      
      他放佛一个看透世间沧桑的老者在诉说。
      
      最厚重的不是波涛汹涌,而是波澜不惊。他让人读到那些文字的时候心惊肉跳却也无从发泄还必须故作镇定。
      
      一个成熟却不世故的人应该就是如此吧。
      
      最后,瑞白还是看了那本空觉给他的《论语》。
      
      只不过当他明白其中保罗了世间万物的时候,却也已经在苦竹寺里做了一名清贫和尚。
      
      还是那句话,天意弄人。destiny willed it so...
      
      
  •     本来没有可能成为那个王,但命运却把他,推向那个巅峰,也许王有点笨拙,他用一些极端的方法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开始阶段的酷刑让人心里为之一颤,但就是,这种方法让他去珍惜自己的收获,好怕别人夺走,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或许就是这样,害怕她被夺走,尽力去保护她,尽管有些方法会比较极端,正如一句话所说,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我会在你背后背叛全世界…………
  •     第一次看完 我的帝王生涯,落寞而无奈。端白的一生充满着因果轮回,从一开始,所有人就都知道他要去的深渊。
      可没有什么能阻止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它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无情地卷进了燕郎,卷进了蕙妃,卷进了整个燮国的兴衰昌亡。
      
      遗憾的是,总觉得它堆砌了太多反复纠结的心理片段,各种无谓而故作神秘诡异的意象,还有一些只单纯为了惨烈而惨烈的人物。
      最后一条,算是犯了我阅读的大忌。一个作者在构思上就已经想着为了如何震撼读者的故事,无论如何都会有太多刻意迎合的痕迹,文字也顺带着显得有些做作的滑稽。
      尤其是蕙妃,几乎是一位线索人物,她从头到尾的经历都让我觉得生硬。
      
      都说苏童是把商业价值和文学价值结合的最好的一位现代作家。
      我曾经说,这种评价很容易让我想到两个曾经都在某几年备受推崇,并且都得到过相似评价的作者——安妮宝贝,郭敬明。
      现在我只想鄙视把这种评价冠在安妮和四娘头上的人。
      或许苏童跟路遥、周国平比起来,是少了那么一份难得的浑然天成。可苏童,真的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他之所以得到这个评价,就是因为往往读者第一次读完他的作品,只来得及感受那些商业价值。那些故事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惨烈,真的只是所谓的商业价值而已。
      
      苏童,必须看两次。他值得在震撼过后,平静而深远地去挖掘。
      
      看完第二次才明白,端白之所以是端白,因为整个故事里,只有他是旁观者。他的帝王生涯如此庞大,受制或导演了那么多用生命出演的悲喜剧。
      而在帝王笼罩下细弱蝼蚁的黛娘、燕郎、蕙妃、端文......他们才是故事的主角。
      
      一个命运轨迹已经既定的端白,什么也不能表达。
      端白是一个巨大的世界。他的生命诉求,都在于紧紧与他束缚在一起的长辈、兄弟、妃子、奴仆和整个国家的子民,都是一个个未知的变数。
      
      他们密集而浓烈地汇聚在一起,汇成一个端白——或者说“自己”——永远看不清也逃不离的漩涡。
      
       身在王位,一举一动都可能牵扯到一个巨大的蝴蝶效应。就像一场大雪后懒得出门,便会导致一大片国土的丧失。
      这样大系数的责任,乘在任何一个生命身上,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可就算做到梦想的“走索王”,仍然要为十七个流浪艺人的死承担责任,是了,其中还包括一生中最亲近的人。
      
      端白,你要怎么办呢。你明白自己要去往的地方,你对自己的生命无畏无惧。
      
      可你的生命,又是一个巨大的世界,你是那个世界的主宰是那个世界的一切,你要怎么面对那些,你爱的或者你恨的,你关心的或者你不知的,但都在你的手中辗转飘零的,别 人 呢。
      
      原来对生命的畏惧,不是畏惧自己的命运。
      而是畏惧,那些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人,一不小心,就被自己亲手推进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高高地走在绳索上,俯视红尘,你真的看清楚了么。
      
  •     
       这并不是一个温情的故事,死亡的气息潜伏在文字游戏的每个角落。苏童先生像是一个冷漠的路人来讲述这个末代帝王的荣耀与没落。不属于任何历史的虚拟故事,但在每一个古代垂败的王朝里都能看到如燮国般风雨飘摇的影子。
        
        关于死亡。行文开始:父王驾崩的那天早晨,霜露浓重。是死亡导致了灾难,还是灾难导致了死亡?总之,秋深了,燮国的灾难快要来临了。老疯子宫役孙信总是重复着这寓言般的咒语。王朝的兴衰,总有气数,甲子轮回,冥冥之中自有玄机。生与死,都是打开一扇门,进来或出去,这个空间那个维度。新燮王不是长子端文,而是五子端白。风暴的漩涡以此为中心扩展,权利、荣耀、女人、战争、自由……所有一切不由自主被卷进来,灾难的尽头是毁灭。帝王之家,永远只有一个人最高,一山不能容二虎,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这就是游戏规则。赢家只会是强者,而赢的手段何必在乎。
      
       端白没有机会选择,一开始便注定了他是赢家,因为他是个孩子,从始至终都像是个孩子。而端文不同,他那么像老燮王,他成不了皇甫夫人的傀儡,所以他的王位属于端白。死亡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奢靡的王宫,殉葬的嫔妃,冷宫夫人剜掉的舌头,满园满园的菊花,弥漫于整个宫廷的诡异香味,就像是皇甫夫人势力的无所不在。死亡蔓延到民间那些衣裳残破的小孩,弃于路边的无名尸骨,吃白色树虫的饥饿村民,盘旋在空中的鸟儿哀鸣:亡…亡…亡……而端白,从来就不喜欢死亡。他回避那些直面于眼的死亡,可自己却又一再导演死亡。他想杀谁谁就得死,否则,他就不喜欢当燮王了。多孩子气的帝王。端白生而为王,燕郎只能阉割为奴。究竟是谁赋予本都是生而为人的人却有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传统的社会规则还是道德的伪善,还是,这社会本就不公平?死亡才是最公平的事。断了那口气,每个人都得死。百年之后,共为一杯土几缕尘,没有贵贱,没有王。
        
        关于自由。端白只是个在八岁时就能看见白色小鬼在夜里跳跃的小孩。他没想过他会成为燮王,他只是想成为一只鸟。为王之后,他想成为一位走索的艺人,悬在索上像鸟一样自由。他爱上的女子,也喜欢鸟。一见倾心,她如鸟儿般灵动。后宫从来不是安宁之地,何况当她们的男人只独宠一个无权势的漂亮女人时,红颜必是祸水。万千宠爱于一身敌不过妇人的嫉妒心肠。两个迷失的灵魂游不出那高高的城墙,只有在这阴冷的人间相互取暖。可他,保护不了他们的爱情,给不了她承诺。多年之后,烟花脂粉之地再见时,他的蕙妃反问:看遍宫里宫外的世间男女,又有谁知道羞耻?人生若只如初见。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也就用不着显露那咄咄逼人的道德优越感,我们都是身不由己。既是一个帝王,又怎么会有自由?周围那么多眼睛盯着呢。端白,一直是个聪明人。装疯卖傻只是本能的掩藏而已。如果,你要权利,我给你便是。可是,谁不喜欢高高在上呢?当燕郎穿上那身帝王的袍子,端白意识到重要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件衣裳,没有了那件衣裳自己便什么也不是,袍子只有一件,而燮王他可以做,端文也可以,甚至燕郎穿上也可以。
      
       都死了,端白爬出那堵城墙真的成了一个走索艺人。白天走索,夜晚读书。端白一个人的自由下面是无数人的累累白骨,他最终是自由了,没有荣耀,没有牵挂,没有情爱,如闲云野鹤般悠游在绳索上。他读从小就跟着他的那本《论语》,“有时觉得它包罗万象,有时又觉得一无所获”这不就是人生么?握在手里的终是没有安全感,逝去的又耿耿于怀。不管是自由还是人生,都是过于宏大的命题。不管是多聪明的人,又能够参透其中几分玄妙?这一刻为王,下一刻走索或是死亡,没有答案。自由毕竟是一种向往,得不到才美好。
        
        关于孤独。没有说孤独不好,心本来就是独立的,只是我们渴望温暖或者幻想着温暖而已。端白没有说过他孤独,他只是讨厌死亡。一个人死了,孤零零躺在那里,多寂寞。每个人的心都是看不见底的深渊就像皇甫夫人说假造的遗旨不过是她跟男人们开的一个玩笑。如果一个人不能足够强大,那么他便会被孤独反噬。帝王,或者说帝王周边的人都是孤独的。自保与孤独像是一对孪生姐妹,从来都是与生俱来的。谁能够保护你啊?在这乱世中。除了你自己。所以建一座城堡,把自己的心关起来吧,这样无论谁的旁敲侧击也伤害不到最柔软的内在。经历那么多的生生死死,也就无所谓生死。帝王与平民,也不过是脱了一件袍子的区别。帝王时,觉得孤独是不愿相信那一份份谄媚,庶民时孤独是不理解的悲哀。孤独的人是清醒的,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窥探周围的危险讯息。端白从来没有反抗这预定的命运,让我做帝王,那就做吧,做不了,这王位给端文就是,燮国的灾难不是要来临了么?一切都是天意吧。天意就是让他活着,见证这王朝的颠覆,还有无数和它一起死亡的殉葬品。可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端白也会想: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肆意渲染的萧瑟和漫不经心的残忍,这是一个没有阳光的故事,有的只是阴郁的压抑感。从万人之上的燮王到悬在空中的走索王,端白还是——王。都是高高在上,俯视一切,那根绳索上只能有一个人,注定孤独。无法揣摩端白的品行,他好似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大千世界,只要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就好了。他绝对不能算是个好帝王,从心底里就没有对亲人的温情,最终与其相濡以沫的燕郎确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而他为他死,也未见得端白有多痛苦,他只是真累了,在他的坟上睡了一觉。也许是情到深处而哑口无言,也许只有端白才是最睿智的主角,聪明的像个局外人冷眼旁观。也许,端白从来都不在乎这些,也无力挽救,国家、道义、情欲……都不爱,只爱他自己。理想主义者从来都是孤独的,不是么?
        
        最终端白的回归,走索、读书,寂寞终老。晃晃荡荡转了一个大圈,荣华富贵、尔虞我诈、生离死别……如梦一场,继续生活。一个人来这热闹的世上走,一个人默默等待死亡的召唤,相濡以沫还不如相忘于江湖。
      
       2010.12.7
  •     摆在书架上很久,因为是竖排繁体的版本一直没有开动。一阵繁杂忙碌的日子过后,突然获得了意外的悠闲,于是终于翻开了这本书。
      第一次读苏童的书。听说他总还是因为那部《大红灯笼高高挂》。所以我猜想她的风格应该是偏灰色的。不出意外,开篇就摆出了各种令人郁结的情节,葬礼、殉葬、争位、酷刑,兄弟阋墙、明枪暗箭、后宫争宠、悠悠冷宫...可能是类似的情节现在太过泛滥,读来稍显无味。
      不过因为是以燮王的第一人称娓娓道来,那种迷茫,恐惧和无可奈何还是感染了我,让我时时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所以,前半部分读地很慢,经常是几页之后就合上了。
      原以为会以端白亡国而结束,不过故事却峰回路转。他成为庶民的生活着实让我感到惊喜。他真的成了走索艺人,成了天空中的鸟,可以自由地在大燮宫之外的地方飞了。
      在端白开始走索的时候,我能真真地感受到他内心的自由~在燕郞再次追上他的陛下时,我也小小地感动于这个我一直没有好感的小宦官。如果说开始的追随是君臣间的习惯,那后面的寻找虽然仍有无可奈何自己身份的原因,应该还是有很多朋友或者说是亲人间的感情。
      我想端白还是幸运的,他最终成为了燮国王国的局外人,而不是一个亡国之君。
      其实一遍下来还是很多地方没明白,不过倒是有一个想法总是蹦出来。我想可能真的应该去做自己愿意做,想做的事情,才能做好,才能开心。不然,再好的东西、事业给你,也是浪费的。就像端白一样,他不是不够好,只是他没有那份想做帝王的心,所以就算是黄袍加身,也是没用的。
      做自己心中的那只鸟,自由地飞,才能飞得更高。
      好久没砌字了,总之有机会看一看吧~
      
  •     很冷很冷   端白的帝王生涯  他很孤独 他也很残忍   锦衣玉食并没有让他更快乐  站在高处走索让他得到自由的解脱 反复读论语让他内心宁静祥和  他说:当皇帝的时候他从为未读过一遍 直到苦竹寺隐居后他一遍遍的读   有时候觉得读到了所有 有时候又觉得 什么都没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