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

出版时间:1999-9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尚杰  页数:343  字数:2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部论著是作者多年来攻读当代法国哲学的学习心得。在20世纪法国学术界,德里达是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欧美乃至当代中国学界,已经产生了深刻影响,但目前在我国学界,虽有不少人研究“后现代思潮”,接触到德里达的人很多,而对他作过比较系统而深入研究的论著却很少。究其原因,在于德里达是极难读的哲学家。但又不可不读,本书作者选择了他,表现了不畏艰难、执意求真的精神。    作者立意集中时力,钻研德里达的思想。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全然没有时下某些人在研究德里达及后现代思潮人物中的追求时髦的偏激风尚,而是极其严肃认真地进行思考,对大量材料下很大功夫进行细致、中肯而力求准确的分析,比较正确地把握了德里达的思想脉络,并有很好的介绍和评价,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把握德里达的思想脉络方面,作者分析亍哲学史背景,找出了反传统形而上学这一主流倾向;在给德里达思想以实质性定位时,强调德里达反对所谓“逻各斯中心论”,弃绝语言的逻辑功能,新建不同于表音语言的新文字学,主张以隐喻的形式改变传统的论证方法,以求远离存在,切近“意蕴”;在评价德里达思想的影响时,指出解构主义为哲学开辟了新视野。作者对德里达“文字学”的理解,有很好的表达,特别是联系到中国文字特点的对比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作者不但对解构理论作了全面深入的评价,而且严肃认真地提出自己的哲学见解,力求公正地评价解构理论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中应占有的地位及其研究价值,并中肯地指出它的偏见是由于过激地否定传统西方哲学文明的价值,否定代表这种价值的思维方式曾经有过的合理性。特别有意义的是,本书作者在把德里达的文字学与汉字文化作比较时,指出20世纪东西方文化各自批判自己思维方式之弊端的倾向导致两种哲学传统的交流与对话,指出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对话是新世纪哲学的趋势。    从以上意义上讲,这部书填补了我国对法国哲学研究的空白。是一本有学术价值和意义的著作。    论著根据大量的原著第一手材料,论据充分,内容丰富,结构层次分明,文字通顺,相对于原著的晦涩难解,亦不失为本书一个优点。

作者简介

尚杰,1955年生于沈阳。1977年考入辽宁大学哲学系,1984年在母校读哲学硕士学位,研究胡塞尔现象学,尔后在《辽宁大学学报》做编辑。1991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读博士学位,研究法国哲学。现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主要论文有《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逻辑必然性》、

书籍目录

序 导论 哲学的衰落与转折上篇 解构的踪迹  1 柏拉图:“洞穴之喻”  2 卢梭:无声的忏悔  3 格尔与莱布尼茨:表音文字与象形文字  4 尼采:“上帝已死”  5 弗洛伊德:梦中的图画  6 胡塞尔:“面向事物本身”  7 海德格尔:思是诗  8 索绪尔:“符号”的任意性与差异性  9 维特根斯坦:语言是场游戏  10 当代法国学者:话语结构、癫狂权力、异域隐喻中篇 解构的谋略  11 一种哲学模式的消解  12 理解·解释·翻译·解构  13 荒漠的阅读  14 空寂的痕迹:文字学  15 一幅“白色的神话”  16 边缘:哲学与文学的沟通  17 隐喻:“会眨眼”的“hymen”  18 告别“导演”的艺术  19 “消失的”时间下篇 解构的超越  20 解构主义的历史位置  21 出自辩证法的评价  22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兼评解构主义文字学与汉字文化的关系结束语 哲学的复兴德里达的基本著作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德里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喜欢看尚杰先生的书。他的东西,有他的体悟在其中,不似有的学者食而不化,不能用自己的语言,不能用自己的体悟。
  •   一本很好关于德里达的思想传记。主要解读德里达早中期思想。想要了解德里达晚期思想可以看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精神的分裂—与老年德里达的对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