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云口述自述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黄培云,郑艳 著  页数:3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黄培云——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之一,全程参考了这所大学的创立与发展。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黄氏粉末压制理论”。92岁的他,雅达散淡,娓娓道来:四处迁徙的少年时代,30年代的清华化学系,亲历“一二·九”,参加湘黔滇步行团,西南联大第一届毕业生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与赵新那喜结连理,回国后艰苦建校,粉末冶金学科建设,粉末理论的思维过程,他的口述中有生平积累的治学思考,也有对师友与亲人真切风趣的性情记忆。  涉及人物:师长郑桐荪、吴有训、张子高、高崇熙、余瑞璜……  同学姚依林、屠守锷、吕保维、陈新民、黄家驷、张培刚、汪德熙……  岳翁赵元任一家人的铁闻,以及老先生两次归访之旅的趣事。

作者简介

  黄培云(1917-),福建福州人。材料科学及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士,(1994)。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5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矿冶系主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湖南省科协主席,现任中南大学学术顾问。是中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创立粉末压型理论和烧结理论。著有《粉末冶金原理》《粉末冶金基础理论与新技术》等。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1)。  郑艳(1974-),笔名郑与点。湖南湘潭人。毕业予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记者、导演,《大学时代》杂志社采编中心主任,现供职于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著有《两个人的人生论语——郑与点、戴海书信集》。

书籍目录

序言 师昌绪引言 陈振华第一章 四处迁徙的少年时代家世外交部部立附属小学与初中班东吴大学附属高中第二章 清华园与西南联大30年代的清华化学系亲历“一二·九”长沙临时大学步行到昆明西南联大第一届毕业生金属研究所若干事第三章 留学美国第五届庚款留美考试留美同学忆旧追忆陈新民麻省理工学院印象我的留学生活博士后一年归国的决定回国前夕第四章 杂忆赵家岳父赵元任与岳母杨步伟中国人活动中心志同道合喜结良缘周恩来接见和邓小平接见第五章 受聘武大老校长周鲠生矿冶系主任“六一惨案”新民主主义教育协会第六章 艰苦创建中南矿冶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始末立身之所白手起家困难重重胜利开学教学组织学科发展参与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参加广州会议第七章 粉末冶金学科建设学科创设的时代背景粉末冶金人才培养国家任务推动学科发展附1粉末冶金实验室的建设及学科理论发展(吕海波)附2粉末冶金的学习与科研(林炳)附3凭真才实学给国家树立信誉(金展鹏)附4综合思维,循序渐进(黄培云)第八章 80年代以来的治学与生活学术交流与外事接待湖南省科协主席当选首批工程院院士清华十级校友活动生活杂忆附录黄培云年表黄培云主要著述目录人名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黄院长也看不到样品,那时候引进国外的资料很少,他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用粉末冶金方法做的。最后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做,用沉降法做,根据沉降原理:粗粉先沉,细粉后沉。  铀的同位素分离也是利用瘦子跑得快,胖子跑得慢,胖子大过不去的原理分离的,道理一讲就很简单。  60届留了几个人,那时候是最艰苦的时候,国家自然灾害,吃也吃不饱,苏联又卡脖子。唐院长去和学校里申请,给了15人的指标,让我们保持每一个礼拜都吃两顿肉,就挽救了我们这批人,也挽救了这个项目。  唐院长和黄院长他们生活也很艰苦,但是保证我们每个月能够吃到两斤肉和两斤糖,后来调到北京我们一直保持这个水平,基本上满足了身体的需求。  对于参与922工程,我想黄院长最大的贡献就是确定了这个项目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去做。  黄院长判断用粉末冶金的方法来做研究后,我们就做了些准备,做了部分技术工作和调节工作。我们做出一些成果后,引起了北京钢铁研究院的重视,因此把我们调到北京去共同研究。  唐院长说这是特殊时期,要服从国家的需要和组织的需要。所以我们有三十几个人到北京参与922工程的共同研制。

编辑推荐

  在喧嚣今日,一个亲历世纪沧桑学者的记忆与思索,给了我们一个追寻历史的入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培云口述自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