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笔法及其流变研究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张俊东  页数:1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旨是对王羲之笔法及其流变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是切入书法艺术笔法本体研究、比较研究和笔者创作经验和审美体验介入研究,核心是从书法艺术构成最基础的元素——线条(点画)入手,通过对王羲之经典作品中的具体点线,点线中的具体笔法,笔法中手上的具体动作、毛锥(笔锋)的具体运动形式、笔锋留下的具体痕迹来分析和研究王羲之笔法的形成和特点。    本书的第一章从王羲之的书风审美符合儒家的中和、中庸之道,二王书风达到了人的生命意识在书法艺术中强烈展现的境界两个方面论述王羲之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审美。    本书的第二章从笔法空间运动形式分解入手,在前人对书法笔法空间运动形式分为“平动”和“绞转”理论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出“上下运动的提按”、“上下、左右短距离的往复折笔”、“使转和转折的区别”等三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王羲之经典作品具体笔法的分析,王羲之作品及其笔法与陆机《平复帖》、居延汉简笔法的比较,总结出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1、具有篆隶遗韵;2、具有篆隶用笔习惯(转多折少、曲多直少的绞转用笔);3、具有楷书用笔习惯;4、用笔速度迟涩;5、转折处以绞转笔法为主;6、用笔精致细腻、丰富多变。    本书的第三章通过书法史上对王羲之笔法的三次挑战和反叛的论述,以及后世11位代表书家与王羲之笔法的比较,分析王羲之笔法在后世嬗变的原因,凸显王羲之笔法的特点。    本书第四章通过对王羲之笔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发展情况的研究,特别是三个书家的个案剖析,凸显当代书坛继承和发展二王书风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本书的第五章得出四条结语:1、王羲之笔法是魏晋时代的特殊产物;2、篆隶遗韵是行草书语言不可缺少的审美意象;3、对碑帖结合的实质性认识存在误区;4、当代书法发展还需要继承创新。

作者简介

张俊东,北京大学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黑龙江林甸人。     
  作品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展,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首届青年展,第二届中国书法艺术节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第三届楹联书法展获奖提名。论文《书法艺术审美

书籍目录

序引言 一、王羲之笔法及其流变研究的意义 二、关于王羲之笔法研究的学术史概述 三、本书研究的方法、提出的重点问题及其展开第一章: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和艺术审美 一、王羲之书风审美符合儒家的中和、中庸之道 二、二王书风是生命意识在书法中强烈展现的境界第二章:王羲之书法笔法分析 一、笔法空间运动形式分解 二、王羲之笔法主要特征分析  1、居延汉简和陆机《平复帖》笔法分析  2、王羲之《初月帖》与陆机《平复帖》笔法比较  3、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  4、关于王羲之笔法特征的两点补充第三章:王羲之笔法与后世代表书家笔法之比较 一、对王羲之笔法的三次挑战和反叛 二、王羲之笔法与后世代表书家笔法之比较  1、基本原味继承的王献之  2、犹有遗韵的颜真卿  3、注重文气、内蕴的苏东坡  4、强化提按、折笔的黄庭坚  5、擅长调整笔锋的米芾  6、复古不得古的赵孟頫  7、墨法创新的王铎  8、精熟流畅的董其昌  9、心摹手追而心不到的沈尹默  10、大厅徘徊的高二适  11、以韵取胜的白蕉第四章:王羲之笔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发展 一、继承发展二王书风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当代书坛继承发展王羲之笔法的脉络梳理  1、妍美之脉  2、变异之脉  3、朴厚之脉第五章:结语 一、王羲之笔法是魏晋时代的特殊产物 二、篆隶遗韵是行草书语言不可缺少的审美意象 三、对碑帖结合的实质性认识存在误区 四、当代书法的发展还需要继承创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和艺术审美  翻开中国书法史,出现频率最多的就是王羲之三个字。特别是在魏晋之后,所有与书法有关的文献提及最多的也是王羲之。这一方面和王羲之精研笔法、总结前人经验、把行草书的发展推向极致,形成影响整个后世书法艺术的二王书风有关,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有关。王羲之进入中国书法史、进入中国文化史,应该是一种双向选择。王羲之的书法审美追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达到了一种暗合。  陶弘景说:“逸少自昊兴以前,诸书尤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者”。  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和保持并不是一帆风顺、毫无异议的。杨仁恺先生讲:  “古代书家被称为‘书圣’的有好几位,最后只有王羲之的书圣桂冠一致保持于不坠,这是有其客观历史原因的。宋、齐年间,王氏名声尚未大噪,中间他的儿子王献之曾一度高出乃父。”  这里杨先生所说的“有其客观历史原因”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审美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  直到后来初唐时期受到太宗李世民评价为“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的力捧,以及相传李世民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带进墓葬之后,二王父子的行草书才跨越魏晋时代而声名鹊起,成为后世书法艺术不可动摇的经典和典范,并带有神的色彩。  “所以详察古今,精研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选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若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揽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于是,历代以来,在力倡碑学的包世臣、康有为的《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诞生之前几乎没有人对二王书风提出异议,更不用说动摇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编辑推荐

  本书是张俊东在北京大学通过的硕士答辩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本专项、系统研究王羲之笔法的理论著作。 本书主旨是对王羲之笔法及其流变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是切入书法艺术笔法本体研究、比较研究和笔者创作经验和审美体验介入研究,核心是从书法艺术构成最基础的元素——线条(点画)入手,通过对王羲之经典作品中的具体点线,点线中的具体笔法,笔法中手上的具体动作、毛锥(笔锋)的具体运动形式、笔锋留下的具体痕迹来分析和研究王羲之笔法的形成和特点。本书图文并茂,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王羲之笔法及其流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篆隶遗韵笔法中,纵横法书古今同。语汇重复少新意,提按不废追晋风。2009.4.14作本人评价:一、该书对王羲之笔法(当时较为普遍的“篆隶遗韵的绞转笔法”)分析深入透彻,也算比较客观,但作者行文中,难免有打压“提按”笔法之嫌(有如“尊碑抑帖”的倾向)。(或许“提按”笔法不是作者此文关注的重点的缘故吧)二、线条(笔画)中段厚重,但未提及控制把握的“分寸”问题,甚至(对若干后继者)“中段厚重”与“提按”组合的关系及其风格演进的分析等,都是空白,建议作者加以研究续写此篇(课题)。另有2处须勘误:1、该书第74页图文,“图十六”加注部分,应该按时间先后排序,为“欧阳询和颜真卿楷书”。2、该书第85页图文错误,“图二十一:颜真卿争座位帖和局部”,应该是“图二十一:颜真卿《祭侄稿帖》(局部)”。
  •   作为书法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太水了。第一,内容毫无新意,都是别人讲过的,甚至远不及几年前孙晓云《书法有法》的高度。读后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用笔实践上都无任何收益。第二,作者心浮气躁,好像幼儿学语,刚刚知道1加1等于2就到处宣讲并认为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答案,强不知以为知的言辞很可笑。第三,功利性太强,对现代书家的评价明显有功利性,对书协人士评价过高有阿谀之嫌,对书坛真正有创建者无谈及,也可见作者鉴赏力一般,审美层次一般。第四,据说,本文还是北大书法硕士第一篇完成之宏论,导师评价颇高。由此观之,北大书法教育水平令人汗颜!
  •   这本书太水了!毫无新意不说,论证也很不严密,有剪刀加浆糊的味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