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黄政德  页数:1228  字数:1965000  

内容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在我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这对于加强我国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执业医师的业务素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师已经成为我国医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为了帮助广大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在短时间内熟悉题型,掌握应试技巧,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我们组织了全国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专家,根据最新出版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诊断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医学伦理学以及卫生法规,共14门课程。本书在《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第二版的基础上,紧扣《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新世纪规划教材,对每门课程编写了“应试指导”、“试题”与“答案”。“应试指导”部分根据考试大纲的细目和要点,对蓝本教材的内容进行浓缩提炼。“试题”部分将应考内容以模拟题的形式列出,分为A1、A2、B1三种题型,均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标准题型。A1型题为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题为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B1型题为标准配伍题;“答案”部分列出了各试题答案以供参考。书末附有四套“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以供考生借鉴并熟悉考试的方式、方法。    由于编写时间紧迫,编者水平有限,虽数易其稿,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和考生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更臻完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第五单元 五脏  第六单元 六腑  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  第八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第九单元 经络  第十单元 病因  第十一单元 发病  第十二单元 病机  第十三单元 防治原则  试题  答案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绪论 第二单元 问诊 第三单元 望诊 第四单元 舌诊 第五单元 闻诊 第六单元 脉诊 第七单元 按诊 第八单元 八纲 第九单元 病性辨证 第十单元 脏腑辨证 第十一单元 六经辨证 第十二单元 卫气营血辨证 第十三单元 三焦辨证 试题 答案第三章 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 症状学 第二单元 问诊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第五单元 心电图诊断  第六单元 影像诊断  第七单元 病历与诊断方法  试题  答案第四章 中药学  第一单元 药性理论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第三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四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五单元 解表药  第六单元 清热药  第七单元 泻下药  第八单元 祛风湿药  第九单元 化湿药  第十单元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单元 温里药  第十二单元 理气药  第十三单元 消食药  第十四单元 驱虫药  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  第十六单元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七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单元 安神药  第十九单元 平肝熄风药  第二十单元 开窍药  第二十一单元 补虚药  第二十二单元 收涩药  第二十三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四单元 拔毒化腐生肌药  试题  答案第五章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第二单元 解表剂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第四单元 和解剂 第五单元 清热剂 第六单元 祛暑剂 第七单元 温里剂 第八单元 补益剂 第九单元 固涩剂 第十单元 安神剂 ……第六章 药理学第七章 传染病学第八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九章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第十章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第十一章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十二章 针灸学第十三章 医学伦理学第十四章 卫生法规中西医结合执业首枚考试模拟试卷(A)中西医结合执业首枚考试模拟试卷(B)中西医结合执业首枚考试模拟试卷(C)中西医结合执业首枚考试模拟试卷(D)

章节摘录

  (二)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1.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等症。  2.辨证要点: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1.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者属里证;寒热往来者属半表半里证。  2.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等为常见症状,内脏证候不明显;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嗽、心悸、腹痛、呕泻之类表现为主症,鼻塞、头身痛等非其常见症状;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  3.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者的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表里证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三、寒热  (一)寒证与热证的概念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肌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2.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肌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二)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1.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咣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的临床表现: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