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随笔年选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作者:李静 编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前言

  随想随写  1  五年前,学者刘建平提着一袋山东老家产的淡黄色小米来到我家。他一边阻止我端出花花绿绿的小食,一边对我和我的丈夫、他的朋友设问道:“你们觉得未来中国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是什么”  “我们这个民族将没有东西可吃。”  我们把感激的目光投向他带来的小米,但对这个形而下的结论还是相当失望,于是只好用中国庞大的粮食储备安慰他。但是他摇头:“我不是说饥荒,我的意思是,如果现状永远是这样的话,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因为所有领域的假冒伪劣而导致所有人吃的所有东西都是有毒食品,时间久了,我们必然会吃坏了脑子,沦为一个人人可欺的智障民族。到那时,什么都晚了,什么改革,什么发展,全晚了,因为我们的智力已经瘫痪,不再能进行自我反思了。”  听完他的话,我含蓄地表示,我对他的国际政治学和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向来钦佩,但是他刚才提出的主题,似乎应由一位科幻小说家来完成。他也不争辩,径从背包里掏出一篇文章塞给我们,标题是——“社会冷战论:在政治史、社会史研究中理解中国”。  读罢文章,我才明白关于有毒食品的忧虑只是他诸多忧虑的末端,是他所命名的“社会冷战”——此系指一种全民性的相互欺瞒坑骗现象——的人人有份的后果之一。至于“社会冷战”从何而来,他未从社会道德维度加以考察,而是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史和社会史中找到其发生根源和运行逻辑,也探讨了逃离这一陷阱所需的政治条件。  辗转四年多以后,此文得以发表(我替读者谢谢《阴山学刊》了)。五年多以后,中国爆发了举世侧目的“三聚氰胺”事件,千万中国孩童为成年人的罪愆承受病苦,人们突然陷入什么都不敢吃的食品恐慌之中。在媒体纷纷叩问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之时,再读此文如醍醐灌顶,我被它的理论解释力和预见力所深深震惊。读者可从本书中看到这篇不那么“随笔”的文字(题目已被作者改为《冷战社会的历史与社会冷战的逻辑》),同这位从真实中汲取知识和思想的学者一起,理解更深刻的中国现实。  2  2008年的天空飘荡着太多“深刻的中国现实”——既盛放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奥运会、“神七”发射成功的焰火,亦降下了汶川大地震、“三聚氰胺”事件、冰灾、水灾、雪灾、建筑、医疗、医药事故、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寒霜。历史跌宕的幅度在这一年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如不想法麻木神经,就无法安顿自己的生命。  麻木的效果是成功的:惊魂甫定,回首刚刚过去的惊天往事,竟然恍如隔世,宛若闲谈。时间是多么无情的雕刻家,遗忘是多么称职的麻醉师!把我们从时间和遗忘中救出的,安慰我们的灵魂、赋予我们以经验、释放我们的道德焦虑的,是诚实记录现实面目和深切观照精神真相的文字。在这本年选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秦晖回望“三十年”时的公正立场与逻辑魅力,钱理群剖析孔夫子当代命运时的忧患胸襟与警觉眼神,何光沪反思“毒奶粉”事件时的信仰关怀与制度关切,陶东风批评中国大学之病象时的金刚怒目与赤子情怀……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巨大悲剧,我们能看到记者李宗陶摹写“映秀伤痕”时的严冷锐利,胡赳赳疾书“震灾叙事”时的慷慨热肠,以及诗评家徐敬亚对“悲痛中总是饱含激昂,丧事中总是夹带锣鼓”的庸俗诗学的愤怒。这些文章非为“随笔”而作,但却天然地秉有随笔的灵魂——对精神责任的自由担荷。  3  有几位作家的文体意识和精神气质是十分醒目的。这里要先谈谈并未出现在今年年选中的缪哲和薛忆沩(见《2007中国随笔年选》)。缪哲治中国美术史,兼译一些妙趣蕴藉的英文随笔,如《瓮葬》、《塞耳彭自然史》、《钓客清话》等。随笔只是他学术研究的余墨,却无一篇不精,其语言雅涩佻达,充满灵智,味近周作人,而有周氏所无的冷衅、炽情与傲慢。若寻这味道的来源,或可溯至他的反愚谬与求平等的道德意识,这使他的小品亦透辟辽阔。薛忆沩是低调而出色的小说家,近年在《随笔》、《读书》等杂志发表了不少人物随笔和阅读随笔。他善于以小说家的敏感,抓住人物命运中脆弱易碎的部分,以之击中读者的良知;亦善于在读解文学作品时,高度精确地捕捉其诗学细节,彰显其哲学意味。他的文字饱蘸体恤慈悲,散发诗之光芒,对柔软灵魂的呵护凝视动人不已。  在今年的年选里,我们亦可看到不少妙笔。批评家周泽雄的文章博雅雄辨,时有古风,其锐利的谈锋来自其思想之忠直,其勃发的文采来自其美感之丰沛。他的文学批评、读书随笔异于常道,宜于品鉴,偶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亦是立足于文化本位的立场,言必有据,剀切内敛。小说家李大卫的随笔则有另一番风光:博识,多闻,幽默,恶作剧,顽童式的反讽中暗藏自由意识的观照,其近年为《财经》杂志开设的专栏是汉语写作中的上乘小品。诗人、乐评家贾晓伟的音乐随笔、电影随笔和美术随笔光华独具,他的诗性判断无时不统领其技术分析,每一论断与犹疑,皆是对上帝之“在”的求告与遥望。学者许志强的外国文学随笔则深入作家精神生活的腹地,游刃有余地揭示其含混幽暗之处,其言语姿态与其说是客观的研究者,不如说是参与和介入的知己。此外,青年学者杨早从容、舒徐、隽厚的文史随笔,青年作家刘春率性、偏至、俏皮的性灵随笔,也是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大可期待的。  4  在今年发表的文章中,刘再复先生的《“五四”理念变动的重新评说》、李零先生的《读》和耿占春先生的《话语中的熵》份量厚重,引人深思。  总而言之,一年的汉语文章浩若烟海,编选工作更像一场披沙拣金的战斗。对编者而言,收入本书的每篇文字皆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但因眼界和篇幅所限,遗“金”之罪势所难免,只能期待未来的工作能有所进步。  2008年11月21日

内容概要

  《2008中国随笔年选》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随笔。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2008中国随笔年选》里的文章,皆选自2007年十月至2008十月的报刊、图书和网络,算是对我们过去一年热闹与不热闹的精神生活,所作的一份不完全记录。

作者简介

  李静,1971年生于辽宁兴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著有随笔集《受伤者》和《把药裹在糖里》,以及文学评论若干。主编有《中国问题》、2002年至今《中国随笔年选》等。现供职于《北京日报》。

书籍目录

随想随写——代序第一辑夏至佛罗伦萨,流水青涩害虫记第二辑话语中的熵J.M.库切:无乐的青春创造是人的使命已读与未读之间——谈彼埃尔·贝亚尔的《怎样谈论没有读过的书》看看(五则)随笔二题第三辑映秀伤痕震灾叙事大灾难中的诗歌悲凉——我恶劣的“地震”诗歌记忆第四辑“中国奇迹”的形成与未来——改革三十年之我见孔夫子在当下中国的命运——2007年的观察与思考之一“五四”理念变动的重新评说冷战社会的历史与社会冷战的逻辑附录:在煤窑文化里找钱——煤老板的自述蠢行,以文化的名义——“中华文化标志城”质疑隐身衣和皇帝的新装——从杨绛回忆录看“文革”中对透明度的追录中国大学病象公民运动中的话语攻略第五辑1978:三十年前的命运转折2007年上课记第六辑百余年前的捐款运动人与流年共向冬——忆吴宓真实与被扭曲的心灵——《顾颉刚日记》读后未始有物向死而生——纪念林昭殉难40周年一个“事件”,三大“缺失”往昔二题心灵史二则第七辑同一战壕里的先锋、小可爱与新民歌——中国民谣的2007年莫扎特过时了吗维特根斯坦与音乐《集结号》:“去政治化”的战争第八辑读《动物农场》以科学的名义

章节摘录

  夏至  清晨,善者  近来奇怪,很早就醒,两个星期来时间总是固定在清晨4点57分,有几次甚至准确到了秒针。睁开眼睛,就感觉清醒已久,并且心里弥散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哀痛,据说此乃忧郁症的典型征兆——梦境的床单撤空,我瞬间跌回现实的马厩,并被粗糙的草梗刺痛脸颊。把头埋进枕席,我挣扎了一会儿,试图摆脱坏情绪。快40岁,以为自己不惑,可我还是不能很好控制体内的化学。是啊,情绪问题往往能具体到化学配方,如同爱情也是多巴胺、加压素和醋酸催产素的交互作用产物。  今天的伤感可以找到仿佛中的理由。看日历,今天夏至。昼夜交替,岁月中的音乐家弹奏黑白琴键;现在节奏慢下来,他在白色的钢琴键上用力敲出一个音符并等待长长的回音……这便是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长。似乎并不重要的节气,但它让我想起亡友:苇岸,优秀的散文作家,过世之前,他正在写作《二十四节气》。  选择一个固定的地点观察节气的变化,他注意昼夜的长短、日影的高低、土壤里的水汽和庄稼长势。开篇他这样描写立春:“能够展开旗帜的风,从早晨就刮起来了。在此之前,天气一直呈现着衰歇冬季特有的凝滞、沉郁、死寂氛围。这是一种象征:一个变动的、新生的、富于可能的季节降临了。外面很亮,甚至有些晃眼。阳光是银色的,但我能够察觉得出,光线正在隐隐向带有温度的谷色过渡。物体的影子清晰起来,它们投在空阔的地面上,让我一时想到附庸或追随者并未完全泯灭的意欲独立心理。天空已经微微泛蓝,它为将要到来的积云准备好了圆形舞台。但旷野的色调依旧是单一的,在这里显然你可以认定,那过早的蕴含着美好诺言的召唤,此时并未得到像回声一样信任的响应。”  大地的律动如此细微,唯专注而敏感的心才能聆听。苇岸的散文让浮躁如我者自惭形秽。他倾注那么多的耐心和深情,缓慢酝酿文字,可惜《二十四节气》并未完成,他写了五个节气,止笔于“谷雨”——因为,没有来得及为“夏至”做好时间和素材上的准备。苇岸走的时候39岁,拿节气作比,恐怕相当于人生的夏至,从春到冬、从纯真到沧桑的中途,他活到最漫长的明亮白昼。正好,也恰恰我此时的年纪。  比之曾经,我能否更贴切地体会他当时的心境?年长十岁的兄长,我目睹他告别世界的坚强、挣扎和渐渐的无助,目睹他怀疑之后依然深怀的感恩。苇岸善良而执拗,他有羊一样狭长的脸和向悲剧倾斜的命运,骨灰也归宿于青草。清贫,孤单,谨慎,勤奋,自我克制,他一生都保持着穷孩子的好品德;这个素食者、完美主义者、倡导环保与热爱读书的人,他还有那么多的怀恋与愿望,临终却是无妻无子,肝癌带来的剧痛使他躺在床上都不能获得任何一个角度稍感舒适的睡姿。生活,总是让人带着模糊的动力去爱,去憧憬,去创造……所谓理想,明明是和天堂签好的合同,但又为什么,转眼却作为一张卖身契把人变卖到地狱?  苇岸的自律几近苛求,他很容易自我责惩;作为素食主义者,他在道德反刍里咀嚼和消化,以使自我塑造更趋近完美。在一种纪律性的人生里,遭遇的奇迹是否非常有限,自由从而也失去所向披靡的内力?他让自己像指南针一样信仰坚定,也像干净的动物标本一样告别腥膻……品德清凉的苇岸啊,这是繁盛之夏,你却带来一种令我生寒的深秋预警。因为,我看到一个人如何被自己的美德所滋养,又如何终生被自己的美德所剥削。  我总觉得,过分严格地区分美与丑、善与恶,易于形成审美上的局限——当然它们之间泾渭分明,混淆两者,我们就会丧失基础的衡量标准;但同时,两者存在秘密的交集,对这个交集的发现和承认,是对世界更高的认识境界,也是我们对自己更有价值的宽容。比如爱的美好和恨的丑陋之外,我们或许可以持有更大勇气,看到某些情境下,爱使人平庸且无助,恨却捍卫着必要的个性与力量。邪恶中也有智慧,只不过这是一种分外危险的能量,需要以非凡的胆识去提取。我愿意达成妥协,放弃剑走偏锋的杀伤力,去维护品德亮度与处世和谐,但这不意味着排斥所有阴影,似乎一丝一毫的灰尘都会严重地妨碍纯洁——纯洁,这个词,暗示着容易失去质地的稳定性。以我的个人偏见看来,苇岸的严格多少有些绝对化,他是自己的戒尺,带着不容修改的刻度和准则。为了维护正向的精神价值,他透支自己身体上能够支付的成本。  其实,生命的悖论无所不在,远比二元论复杂多变。一缕明亮的光线,既照耀我们,又映衬出周围更为广阔的黑暗。毒药可能不仅仅包着糖衣而已,或许它本身就是让人无法割舍的糖。太多东西,不能绝对依靠理念和理性,来简洁地判断、干净地分割、方便地取舍。但我又深深钦佩苇岸的坚持,感动于他内在与自愿的牺牲倾向,那也是一种安静的勇气。是啊,那些诱惑,那些向往,那些闪耀光斑的理想,即使会变成突然的毒药,谁又能忍住不去饮鸩止渴?即使幸福索要昂贵的代价,即使许诺有时会变成一场恶毒的玩笑,也总有什么,值得,甚至永远值得我们悲剧性地付出代价。  的确,一些方面我与苇岸的观念理解不同,我们曾相对认真地讨论过。苇岸明朗、积极、直朴、慈悲,我和他相比,是不安分的,藏匿更多坏的因子。恶,何用之有?在绝对要求善的上帝面前,恶,近于一种证明。证明我们能够自我操控的一种能力上的象征。苇岸对我的价值取向质疑,并给予过委婉的批评。其实我了解自身的胆怯,了解自己如何时刻受制于来自宗教的震慑。所谓邪念,至少对我来说并非真正恶意,更像小小的挑衅,或是天性中对于即兴戏剧的某种需要;并且,伴生邪念,我立即就会掠过信徒生理反应般的道德惊恐。这种潜在的惊恐,在于我不由自控地做出了条件反射式的肉体忏悔。本雅明曾说:所谓幸福,就是不受自我恐吓而进入内心的深处——这种感触我体会不多,或许说明,因为部分承认魔鬼的权力,包括承认魔鬼权利的合理性,我在接受不动声色的日常性惩罚。  与苇岸的分歧起自定义上的偏差,或许也是我的问题所在。虽然认定善是人性中最值得称颂的品质,但我也习惯于把它理解为无能为力的被动的美德;善本身的自重,难免使携带者体质虚弱……那害羞到怯懦的柔情。苇岸看到的,是善含而不露、耻于张扬的坚韧,正是这种内蕴力,当面对黑暗,善者因无畏而不屑;在他的信念里,恶的尖锐必输于善的宽广,像铁在水的作用下生锈。也正是由于苇岸以及和他一样的人们,固执的坚守形成一种无形中的感召,使我反叛的离心力始终弱于吸力,不至陷于虚妄。  善者有其隐蔽的获赠方式。我们发现,一个因爱意而显得柔弱的人,的确易于受到伤害,遇挫中他也难以体会什么积累;但是当磨难结束,‘他突然得到的意外遗产,远比那些处心积虑的投机者所赢得的更为丰厚。  ……漫游在他所适宜的天国里,青鸟就在苇岸的肩头歌唱和睡眠。  上午,小织工  我想象伊甸园只有一个季节,永久的盛夏。生于夏天,这是我的季节。各种绿,透澈或者稠浓。植物的友谊与爱,热烈或含蓄。小谜语似的昆虫:珠宝般的叶甲,琥珀色的蜻蜓;蝈蝈小提琴琴弓般的胫节,蛾子翅膀上的流苏;包括不受待见的“臭大姐”都可爱无比,学名臭蝽,体色呈现坚不可摧的盾牌灰,它的游丝细腿不停错动,当我们用小棍拨弄,它的不安立即转化为一种绝对镇静的方式:装死……久久僵固身姿,仿佛一枚颇具威严感的小像章。鸟儿既歌且舞,我望着它们空中飞行的弧线出神;这时,灰喜鹊的到来有点小煞风景,它鸣音粗砺,节奏分明,好像谁慢慢踩动一架生锈的老式缝纫机。  夏天,阿里巴巴的宝库打开大门——纷繁而至,那些秘藏炫人眼目。现在是上午9点,阳光溪水般明亮,几乎听得见相互碰撞时的清悦之音。我的心情愉快起来,品尝着夏天,品尝着果盘里诱人的玫瑰香萄葡:甜蜜的非洲小乳房。  偶尔翻书,会在页码之间发现植物标本,多以花瓣为主,也有少量叶片——它们来自多久以前的夏天?鸢尾花的神秘之紫,已变成洇开的墨水色:泪滴下情诗的颜色。无名草的伞状花序,颤抖中的小白花,永远停滞在未破童贞的迷惘里。野玫瑰的完美圆瓣,让欧洲的都铎王朝曾以此为硬币图案。还有那些树叶,有的叶缘呈锯齿形,有的边线齐整如弯匕,还有的具有切刻般的剪纸效果。无论曾经的蜡质韧皮还是丝绒表面,死都使它们流失了神彩,变得干枯扁平,易被收纳,也更易破损。

编辑推荐

  2008年的天空飘荡着太多“深刻的中国现实”,回首刚刚过去的惊天往事,竟然恍如隔世,时间是无情的雕刻家,遗忘是称职的麻醉师!把我们从时间和遗忘中救出的,是诚实记录现实面目和深切观照精神真相的文字。在《2008中国随笔年选》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秦晖回望“三十年”时的公正立场与逻辑魅力,钱理群剖析孔夫子当代命运时的忧患胸襟与警觉眼神,何光沪反思“毒奶粉”事件时的信仰关怀与制度关切,陶东风批评中国大学之病象时的金刚怒目与赤子情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8中国随笔年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