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集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吕思勉 著,张耕华 编注  页数:534  
Tag标签:无  

前言

广东花城出版社的“大家小集”丛书,已经出版了二十余种,获得了读书界的好评。去年年底,编审丁放鸣先生来电,说已经出版的十余种,收录的大多是文学家的作品,想扩充范围,建议并约我编一本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小集,收入到该丛书里。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近年来,吕先生的学术著作出版得不少,而选编一本非学术性的、通俗易懂的小集子,却还是第一次。所以,我当即就接受了出版社的邀约。不过,虽说是小集,编辑仍希望在有限的篇幅里反映出作者的完整面貌,尤其是一些为人忽视,且重要而有意义的侧面。本着这样的宗旨和目的,本集选录吕先生的文章共六十八篇,按内容分成若干组,有论史的、论文的,也有时论、游记、回忆、自述等,部分文章则是从讲义或演讲稿中节录出来,由编者另加题目。    第一组至第三组,大都属于论史的文章。第一组收录的八篇,都是通论性的史论文章,吕先生很善于对历史作融会贯通的概括,这得益于他对中国历史有全面而通贯的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说中国古代政治的放任主义特点;《帝制成功君政废坠》说大一统帝制建立以后,官僚政治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兵备的废弛与外族的入侵》说秦汉以后,中原王朝的兵备废弛与外族入侵的关系等;都是带有总结性的概括,对于宏观地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组的八篇,主要是论历史人物以及一些具体的历史问题。从题目上看,几乎已是题无剩义,但吕先生都能提出不同于他人的看法和评述。如《论法家》一篇,说法家虽是先秦诸子中最新颖的一派,但仍有它的落伍之处,那便是不知国家和社会的区别,而将国权扩张得过大,秦的短命而亡,与此大有关系。《论王莽改革》一篇,说王莽的失败是先秦以来谈社会改革者的共同失败,由此显示出古代历史的一大转折点,自此以后“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遂成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  《为魏武帝辨诬》、《为魏延辨诬》两文,旨在纠正因演义平话而造成的对魏武帝、魏延等历史人物的误谬。《论宋武帝与陈武帝》则讨论历代政治家的度量与其成败得失的关系。第三组的九篇,部分为近代史的内容,部分属于民族史的内容。《入近世期以前中国的情形》、《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两篇可以与通论性部分互相发明,都是对传统社会整体性的概说。其说传统社会的三个特征(见本书第131页),最值得我们细细体味。《从章太炎说到康长素梁任公》一文,专论近世学术的变迁、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从中也可以看到吕先生的治学宗旨及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此外,还收录了有关民族、民族精神、民族拓殖等几篇民族史的文章。吕先生的这些史论文章,虽然论述的是历史,但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放在现实,试图在历史经验的梳理中为当下社会找到一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比如《论汉代的刺史》一篇,说西汉所设的刺史是专门用来监督太守一级行政官的,他们官位比太守低,资格比太守浅。这种用小官去治大官的做法,遂引发当时人“刺史该不该改州牧”的争论(改为州牧,就算是太守的上级官,可用资历较深的人去担任)。历史上的制度设置和议论,对于两千多年后的今人,有何价值和意义呢?吕先生说:西汉的刺史设置,仍有相当的价值,而当时人的议论则不足取。因为,行政与监督本为两个系统,“行政官宜用资格较深的人,监察官宜用资格较浅的人。因为行政有时候要有相当的手腕,而且也要有相当的技术,这是要有经验然后才能够有的,所以要用资格深的人。至于监察官,则重在破除情面。要锋锐,不要稳重。要有些初出茅庐的呆气,不要阅历深而世故熟。要他抱有高远的理想,看得世事不入眼,不要他看惯了以为无足为怪。要他到处没有认得的人,可以一意孤行,不要交际多了,处处觉得为难。”以现在的事情来比喻:“学校里初毕业的人,文官考试刚录取的人,宜于做监察官。在官场上办过若干年事情的人,宜于做行政官”。这一番议论,完全是为当下的社会而发的,希望现实政治的设置及施行,能从历史中获得某些启示或借镜。这与纯粹选取一些历史上的遗事趣闻,写成饭后谈资式的历史文章,立意、取经全然不同。   ……    ——截选自《庶几竭吾才靖献思利济——一个历史学家的难释情怀(代导言)》

内容概要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一生著述约一千万字,涉及史学、文学、经学、文字学、文化思想、民族学等多个领域。代表性著作有两部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杰先秦史》、《秦汉史》、杰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其著述广征博引,融会贯通,素为学术界所推重,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本书《吕思勉集》选录吕思勉作品六十八篇,其中近一半是论史、论文、论学的小文章,另一半是讨论社会改革以及游记、回忆、自述等文章。这些有别于高头讲章的小品,包含了作者对人对事的一些看法,透露出作者生活、思想中为人忽视的一些方面;且通俗易懂,文情并茂,平心静气的叙述中,却含有一种深切的哲理。
《吕思勉集》是大家小集系列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吕思勉先生,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

书籍目录

庶几竭吾才 靖献思利济《济(代导言)
上 辑

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
帝制成功君政废坠
兵备的废弛与外族的入侵
论南北民气之强弱
文明民族何以反被野蛮民族所征服
历史上之迁都与还都
南京为什么成为六朝朱明的旧都
东洋史上的西胡

论法家
论汉代的刺史
四史中的谷价
论王莽改革
为魏武帝辨诬
赤壁之战的真相
为魏延辨诬
论宋武帝与陈武帝

入近世期以前中国的情形
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背景
从章太炎说到康长素梁任公
什么叫民族
中国民族精神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拓殖
怎样复兴中国民族

史籍举要
史学及其演进趋势
史学上的两条大路
旧时史学的弊病何在
现代史学的宗旨
研究历史的方法
下 辑

中国古代文学概说
评刘向《谏起昌陵疏》
评司马迁《六国表序》
论古史家传记文
诵义与作义
人工与天籁
上古秦汉的文学演变
国文教学贡疑
论文史
关于中国文字的问题

学校的责任
教育当开发人的心思
论教育改革
读书的方法
青年治学当眼光远大
学术为国家社会兴盛的根本
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
自述学习经历与读书方法
论青年的修养和教育问题

对于本周刊两周年纪念的感想和希望
致光华大学行政会书
吃饭的革命
说经世
塞翁与管仲
光华大学十五周年纪念感想
如何根治贪污

义州游记
“八·一三”战时沪常往来见闻
青年时代的回忆
猫友纪
新年与青年
狗吠
窖藏与古物
两年诗话
蠹鱼自讼
连丘病案
自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因不能还都而蒙受极大的损失的,历史上最早可考的,便要推东周。东周平王元年,为西元前770年,下距秦始皇尽灭六国的前221年,凡五百四十九年,其时间不可谓不长。西周之世,西畿应为声明文物之地,然直至战国时,论秦者尚称其杂戎狄之俗,在秦孝公变法自强以前,因此为东方诸侯所排摈,不得与于会盟之列,可见西周之亡,西畿之地,遭受破坏的残酷。当西畿未失之时,周朝合东西两畿之地,犹足以当春秋时之齐、晋、秦、楚,此其所以在西周时,大体上,能够维持其为共主的资格。到西畿既失之后,形势就大不相同了。昔人论周之东迁,恒以为莫大之失策,诚非无所见而云然。三代以下,秦朝运祚短促,自不会有还都之事。前汉二百十年,亦始终未能移都。莽末大乱,后汉光武起,不光复旧物而建都洛阳。这就继承汉的基业说,也可以说是未能还都。光武所以不都长安,大概因赤眉乱后,三辅之地,破坏得利害了,修复迁移,所费太巨之故。这未尝非爱惜民力之意,然通前后而观之,则光武的不能还都,中国在国势上,实颇受到损失。中国在前代,建国的重心,实在黄河流域。当这时期,能向西、北两方面拓展,则规模远大,而国势可以盛强,若退居河南,徒和当时富力的重心山东相联络,则未免易即于晏安,而国势亦渐以陵替。这一点,近人钱宾四君考论得最为深切著明,详见其所著之《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本。

编辑推荐

《吕思勉集》是大家小集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吕思勉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吕先生的作品最近一直在搜集,想完整的拜读一下大师的作品~
  •   期待已久 很好!
  •   选集,而且偏重文艺趣味,若果在吕先生的著作中只想购读一本,那么这个选本或是不错的选择。
  •   很不错的一本书,可以收藏。
  •     吕思勉先生一篇文章就能够往往会引发非常深刻的问题,学问大的人往往就有这种实力钻进去,吕先生对两汉三国一直到隋代的中古历史非常熟稔,不得不佩服。
      这篇文集里面 有他对 曹操、魏延、陈武帝等人的个人褒贬的评述,还是很有一定的独特视角。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