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杂语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花城  作者:祖丁远  页数:287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十多年来,我的写作重点放在了散文随笔和杂文上,在文学创作中,除了诗歌写作往往采取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外,就要算是鲁迅先生常用杂感(即时评)、随笔、杂文来结合社会现实,把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想,立即记录写在纸上,有题为《忽然想到》《随感录》《无题》《并非闲话》《有趣的消息》《偶记一则》等等,就是先生所思所想随时记写下来的散文随笔、时评、杂文也。  现在我这一本《世说杂语·散文随笔选》编选的短文,是近五年里发表在全国一些报刊上和网络上的散文随笔和时评、杂文之类的文学作品,虽不能文采飞扬、艺术性勿强,根本不能与鲁迅先生的散文随笔、时评杂文相比,但总也是与时俱进,评论现实社会和实践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歪风邪气,欲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如果说,要涤荡污浊、抨击腐败、一针见血、给予疗毒,采用鲁迅笔法也是远远不够的。我是采用直笔呼唤、暴露有余,批判不力,往往只是点到为止,希冀大喝一声,回头是岸,警示为先,而不是匕首、投枪,置于死地而后快的;这是中庸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我就是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建立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同舟共进!  这些是我的理想,理解为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的,人类自由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提倡向往的宏愿,实行这一点,为什么如此漫长、困难,就是缺乏“互信、互助、互谅、互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从各国元首到国家领袖,以及各省区官员,从市级到县乡镇级大大小小的官员都会说,都这么说,但就是实行不了,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总归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总的说,最关键也最缺少的就两个字:“互信”。这不论是人与人之间,官员与官员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都说的增强“互信”,但心里想的是一样,说的做的却又是一样。于是,民主、自由、自我解放、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等等,这些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变得十分难于实现。增加了尴尬和麻烦,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不能互信;没有诚信,就没有相互尊重和信任,那就根本谈不上互助、互谅、互爱了。  相互产生猜疑,不说真话,害怕说了真话会上当受骗、遭惩罚,如此这般,人与人之间难说真话。所以,中国文豪巴金先生通过“整风反右”、“文化大革命”运动后,体会到说假话的普遍性,心有疑虑不说真话,岂止普通人与人之间不真诚,而是领袖与领导之间也是无诚信,不说真话,结果是祸国殃民。这些“假大空”,更不合我们中国人的勤劳勇敢诚实正直的素质。这都是建国后,阶级斗争运动不断,尤其是毛泽东在上世纪一九五七年搞“阳谋”,所谓“引蛇出洞”造成的。当年哄骗大批诚实的知识分子帮助党整风,说了真话,亮出肺腑之言,其实是搞所谓的“反右派”斗争。毛泽东亲自发动领导,后由邓小平经手,把数百万忠于党和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打成了“右派分子”,给予了严厉的惩罚,在劳改、劳教和监牢中经历五九、六○、六一“三年人祸灾荒”中被饿死、冻死,幸存者也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受尽了打击、屈辱。这就是说真话的结果。自此之后,假大空连篇,人们养成了不说真话,专说假话的恶习,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说真话仍然很困难,社会上及媒体、人与人之间依然充满了假大空,仍然难以说真话啊!  如今,只有写散文随笔、时评杂文的作者,坚持不懈地提倡说真话,这既是鲁迅风,杂文的本色,才是文学现实主义的道路。近来,在民间社会又出现“在场主义文学”。不久前,在广州举办了首届(2009年度)在场主义散文颁奖典礼,评出了林贤治的《旷代的忧伤》为一等奖,细读这次“在场主义”作品,包括台湾作家龙应台获提名奖的《目送》,这些作品的重要特点,就是写真人真事说真话,这是对当前文学作品假大空的挑战与背叛。我的理解“现场主义”文学就是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倡导的现实主义文学相似;现在的散文随笔杂文也是属于“在场主义文学”。鲁迅曾激赞过曹操“是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其文章“清峻”“通脱”“简约严明”,“想写的便能写出来。”鲁迅这里所说的“通脱”“想写的便能写出来”。就是自由的抒发!自由抒发什么呢?当然是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是的,当前散文、随笔、杂文、报告文学包括纪实文学最薄弱的,恰恰是散文、杂文、随笔作者主体精神的缺失,“讳”字当头,前怕虎后怕狼,辞藻华丽而思想贫乏,不无感动却很少震撼力。  我以为散文、杂文和随笔正属于“在场主义”文学的范畴,把散文、杂文随笔冠以“在场主义”再恰当不过了。以我的理解,“在场”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在场,至于主义我也不甚赞同,当然像胡适先生早年提倡“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现在我仍觉得“主义”太多,影响对问题的深入研究,我倒赞成著名作家林贤治一种观念,他说:“所谓在场是开敞的,在场的语言形象常常表现出一种直接性,犹如闪电,于瞬间照彻夜空。学者给文学编排不同种类,用逻辑严密的定义给这些文学套上紧身衣,殊不知,自由观念大于文体观念,在场写作总是不断打破固有形式的规模。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形式,从而表现为一种近于实验性的写作。这样的写作,表面上看似乎在玩弄形式,实质上恰恰是形式主义的敌人,即使不得已如鲁迅自述说的含含糊糊,曲曲折折的表达,自由意志也终将穿透语言之幕,抵达核心。”其实,在场写作就是面对国家,面对社会,面对当今的现实,真实写作。写真实,也就是写真实、说真话,写真事,不虚构、不造假,写作实事求是的社会和生活,不言而无信,言过其实,文过饰非。写作走“在场”道路,即走广阔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也!  现在再回过头来,谈我的散文杂文随笔写作,如果冠以在场写作,也是很恰当的。在一定范围内,把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经过自己头脑的自由分析,以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尊严分析,写出“自由谈”,这是经过独立思考写成的,与当今所谓的“主旋律”文章不同。所谓“主旋律”就是光明面,至于提出问题、干预生活,善于的批评与建议,都被认作揭露阴暗面、是禁区,只能歌功颂德。我以为,当前社会上出现或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是矛盾,经过细密的分析,指出问题的本质,谋划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化解了矛盾,我以为这才是主旋律。“主旋律”是音乐中高昂激越的旋律,是铿锵之曲调,而极不像一些高层理解的什么正面反映高调。也像我们过去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也如此,事物也是如此。社会是多元化的,也就是说,好的坏的并存,优点缺点同在,只是分清主要和次要两部分。因而文学工作者不是哲学家和思想家。  还是说文学吧,最近青年文学批评家,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何向阳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学的功德》,我认为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功德作了较全面的概括,说得很透彻。她说:“文学的工作,的确不能给我们带来可以兑现的金钱,可以享用的奢华,可能支配他人的权力。文学从不拒绝呈现人性需求,但它对之保有必要的警觉。文学在精神之塔的搭建中,诉说来自心灵的对于真实的渴望,表达着作者对于现实的认知,对于善恶的认识。对于潜伏于善恶中的价格选择,对于附加于具体人、事之上的人类精神取向的捕捉与把握,对于人心中最幽暗部分的不避苦痛的剖析,对于事实真相的不加掩饰的揭示,并以人道之心去承受之、担当之、洞明之、升华之。”她又说:“正是这些使我们避免了心灵的贫困。”  是的,文学工作者的灵魂就在于体察人民大众的疾苦,为底层人民鼓与呼,文学从不拒绝呈现人性需求,诉说来自心灵的对于真实的渴望,表达着作者对于现实的认知,对于善恶的认识。不论是创作小说,诗歌或评论、散文、随笔和杂文等等文学作品,都应该反映人民大众的疾苦,反映底层百姓的生活现状,不是文过饰非,一贯的歌功颂德。请看近十年来,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者和作品,无一不是从底层群众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的。我这个自序写了几次,总觉得不能表达我心中要说的话,依靠了林贤治的文学观点和何向阳《文学的功德》,把我的序“立”起来了,我还是要引述何向阳的话来为此序结尾!“所以当我们阅读和感知一位文学家在其作品中的烦恼与愤怒时,当一位文学家揭示不公,谴责邪恶,绝不容忍不平与无情时,恰恰意味着这位文学家怀有某种思想,某种信仰,向往着一种大于无情事实的精神力量,其内心中另有一种关于生活、事实的图景,是这图景,支持了文学家的叙说。而文学家叙说这理想力量的存在,是想寻出一条将深陷烦恼人们从不公现实或无情的力量中解脱出来的道路。”的确,我虽不是文学家,但何向阳在《文学的功德》中真是说出了作家作者的“理想力量的存在,是想寻出一条将陷烦恼的人们从不公现实或无情力量中解脱出来的道路。”  因而,我倾向于现实主义或在场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把文学散文随笔及杂文的创作朝向社会现实主义或在场主义的道路行进!  2011年1月

内容概要

祖丁远,编审、作家。上海崇明人,出生于江苏启东。1950年17岁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先后在《苏北日报》《新华日报》任编辑、记者,后任社长室秘书、总编室秘书。期间写作发表新闻、通讯、特写、散文、杂文近十万字。1957年在新华日报社被错划为“右派”。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等。1990年起出版散文集《留在另一个王国里的爱》,散文报告集《中国作家风云录》《中国文坛·作家风云》《走近女作家》,散文随笔集《人生寻梦》《送你一片真情》《望江楼散文》及《祖丁远报告文学选》,随笔网评集《东方网评100》《博文精选100》;并著有长篇文学传记《从神秘到绝密——蛇医专家季德胜传奇》,长篇报告文学《社会脊梁——湖南有个“党风记者”李升平》等作品集。曾获全国及省市多种奖项,曾主编及编审丛书多部。
本书《世说杂语》收录的就是祖丁远近五年里发表在全国一些报刊上和网络上的散文随笔和时评、杂文之类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与时俱进,评论现实社会和实践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歪风邪气,能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
《世说杂语》适合时评、随笔、杂文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祖丁远,编审、作家。上海崇明人,出生于江苏启东。1950年17岁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先后在《苏北日报》《新华日报》任编辑、记者,后任社长室秘书、总编室秘书。期间写作发表新闻、通讯、特写、散文、杂文近十万字。1957年在新华日报社被错划为“右派”。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等。1990年起出版散文集《留在另一个王国里的爱》,散文报告集《中国作家风云录》《中国文坛·作家风云》《走近女作家》,散文随笔集《人生寻梦》《送你一片真情》《望江楼散文》及《祖丁远报告文学选》,随笔网评集《东方网评100》《博文精选100》;并著有长篇文学传记《从神秘到绝密——蛇医专家季德胜传奇》,长篇报告文学《社会脊梁——湖南有个“党风记者”李升平》等作品集。曾获全国及省市多种奖项,曾主编及编审丛书多部。

书籍目录

人物褒贬
诺贝尔遗书给人们的启示
商业巨子福特的理想追求
关于毛泽东稿酬的议论
希拉克总统卸任时的财产清单
赵本山为“蚁力神”忽悠到百亿资金
戴着“荣誉光环”的骗子
赞郭晶晶拍摄公益广告
读李明博在北京大学演讲有感
“赌局”抑或“恶搞”
当今县官在读什么书
奥巴马夫妇财产收入有几何
希拉里与父亲的故事
“赵根大”在台湾出洋相的警示
赵忠祥成了违法药品广告的亚军
“杂交水稻之父”的两个担心
俄总统自曝收入有感
奥巴马每日读民众来信10封
奥巴马为何感谢北京出租车司机
李明博捐赠亿万家产回报社会
当今世上最富总统克林顿
诺贝尔文学奖只靠作品说话
文化走笔
“四大名著”重拍应该可以缓行
院士团体不应是“高官俱乐部”
关于“影响青少年的作家排行榜”随想
第二次“出国潮”为哪般
让“读好书”成为人生时尚
央视新大楼的“生殖崇拜”并不低俗
“申遗热”千万要冷下来
难道又要让知识分子回到“臭老九”时代
乱弹形形色色的“公祭”
吴怀尧与“中国作家富豪榜”
中国电影有了“金扫帚”奖
神州大地处处争抢名人故里
关注电影题材撞车和大雷同现象
高投入“申遗”缘何如此狂热
研究生争当环卫工是喜是忧
今日大学生研究生何处去就业
大学助学贷款可否借鉴国外经验
本科生争聘法院书记员是人才浪费吗
中国博士知多少
中小学生教科书可循环使用
博士,博士,一代不如一代了
缘何百万精英滞留国外不思归
当今青少年为何不想当科学家
当前在校大学生猝死现象谁来管
大学选聘“80后”博导是耶非耶
民生扫描
松动一下“先城镇后农村”的铁律
是彻底取消“农村户口”的时候了
如何避免农户储粮损耗两百亿公斤
沪上风水暗战
遏制高房价要管住地方政府和银行
赞迎亲新时尚
爱心施粥摊铺废兴的思考
警惕“地沟油”回流到餐桌
由“美国官员名流明星为流浪者洗脚”想起
病态的“看客现象”
“内衣颜色”与国际接轨
为何九成香港人出行靠公交
中国游客成为英国奢侈品最大买家
有效预防腐败也是政绩
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为何开发商包机请富人空中看楼盘
“富豪葬父”与“风光葬母”及其他
贵族病房不宜倡导
鼓励城里企业家向农村投资创业
“富豪”不是吹出来的
“平均工资”就是骗局
“高端矿泉水”是种“噱头”
用“人民生活指数”来替代GDP
大兴“低碳经济”
国内许多富人靠偷税漏税大发其财
从茅台酒涨价说起
蔬菜价降了房价却依然高涨
世相纵论
我国城市发展成本为何这么高
中国更需要“国际化小城镇”
“开奔驰吃低保”现象将会杜绝
住豪宅者也能申请到保障房
“一二把手”频繁调换也是“折腾”
把“问责”进行到底
遏制“官本位”意识的蔓延扩散
“公务员热”的杂议
“不开发”也是一种开发
中国人饮食口味全球最重——“成鲜辣”
亟需纠正“访问学者公费出国游”现象
“扎紧篱笆”能防治渎职犯罪
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桂冠怎么被戴上的
“烧香”腐败的背后
真的“人不如狗”了
法院定罪量刑为何如此悬殊
“盘中餐”里话节俭
公款吃喝有法治吗
法院18处错误的判决书何以出笼
制订此法谁来执行
“小官员大腐败”不可忽视
惊闻内地官员赴澳门豪赌
欣闻纪委书记学习“香港廉政经验”
香港官员“晒”财产的启示
惊人赌球!国内赌资超万亿
官员屡陷“风水门”:不问苍生求鬼神
让有志于参政议政者当选为政协委员
后记

章节摘录

  诺贝尔遗书给人们的启示  灯下翻书夜读,读到瑞典科学家诺贝尔一封遗书,很是悲壮感人,使我感触良多。这位称得上世界著名的伟大科学家的一生如此辉煌,他却十二万分地谦逊自省,真是难能可贵!  请看,他生前写下的遗书:920万美元的全部遗产,除20万美元留给亲属外,其余900万美元作为基金存入银行,用以奖励对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重大贡献的人……(上世纪1968年增设了“经济学奖”项,1969年起颁发。--笔者注)自此,瑞典皇家科学院、文学院,按诺贝尔这份遗书于1901年设立了“诺贝尔奖”,成为世界级最高奖项。  诺贝尔是世界上公认的科学巨匠,他除了物质上把一生积蓄的当时900万美元遗产作为奖励基金外,还应该留下些精神财富,传之后代,让世世代代的人们知道他的业绩。于是,诺贝尔的哥哥要求他写一个自传提纲,以便让作家、记者将来为弟弟写传记。可是诺贝尔表示反对,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后来在他哥哥的一再坚持下,他才写出了一篇生动有趣的、令人深思的、连标点在内只有108个字的《自传》。迄今为止,也是诺贝尔留下来的惟一自传。“艾·诺贝尔呱呱坠地之际,一个仁慈的医生就该尽早结束他多灾多难的生命。主要优点:平素清白,从不牵累别人。主要缺点:未娶,无家室,易发脾气,消化不良。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罪过:不向财神顶礼膜拜。一生重要事迹:无。”诺贝尔这篇《自传》,回顾了一生中的多灾多难,经历艰难跋涉、百折不挠的足迹,未写任何成绩却不回避自己的缺点。  诺贝尔精神就是这样可歌可泣。至今前无古人,尚无来者也!是的,他的唯一愿望不是名利和地位,而是人权--人生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不要被人活埋。”写到这里,使我想起了《圣经》中耶稣说的那句最精彩也最富有哲理性的名言:“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取生命呢?”这段话给了当今中国富豪不无启迪罢?!  当然,诺贝尔所写的“最大罪过”,有两层含意:一是他创造发明的许多科学成果都是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进步,但发明的炸药后来被用于战争,他感到不安,是种“罪过”;二是他从事的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成功经验“不向财神顶礼膜拜”。  诺贝尔在科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但他在写“一生重要事迹”时却只写上一个“无”字,似乎难以理解,其实寓意非常深广。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诺贝尔真的没有重要事迹吗?否!否!否!  诺贝尔确确实实是一位世界伟大的天才发明家,他一生共获得355项技术发明专利。同时他还是一位精明能干讲究诚信的企业家,他在20多个国家中开办了50多家企业,几乎在欧洲各国都有他的寓所,以便考查指导企业。但他为了事业,常年奔波各地,曾被法国作家雨果称作为“百万富翁的流浪汉”。这就是诺贝尔!  我认为,诺贝尔的自传所以这样写,他认为搞的科研是无止境的,出了成果决不能自夸,只要服务社会,被人类利用,社会认可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他自律、谦虚的“诺贝尔精神”使然,这有他的本能所决定的,也有他的理论根据:“太阳如果知道了整个银河系有多大,她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渺小无比而感到羞愧不如。”是的,诺贝尔所以一生艰苦奋斗,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放弃了爱情,就是他觉得自己很渺小,所以他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越多越不满足,正因为他具有“自愧不如”的虔诚和虚怀若谷的崇高境界,他才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实业家、大发明家、大科学家!  诺贝尔是永垂青史的伟大科学家!  “诺贝尔奖”的光辉也就在这里!  2006年3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说杂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好像讲时事的?挺好的内容
  •   价格适宜,很多闻所闻为的信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