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

出版时间:2011-5-1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阿丁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人可以说不   阿丁身材高大,看上去很威猛,但侠骨柔肠,基本上是个不会跟朋友说“不”的人。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有的时候,知道一件事情答应下来,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烦恼,甚至利益损失,但“不”字还是生生卡在嘴边,然后吞回肚子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有时候不但自己为难,最后还会失去朋友——当然了,能失去的“朋友”,就失去吧,也不算什么。   另一方面,阿丁和这个时代很多让人喜欢的一样,是个能够说“不”的人。其实,除了对朋友以外,能不能、会不会、敢不敢说“不”,是检验知识分子的条件之一。   为什么要说“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定义一下知识分子。几十年前或者更早,高小毕业的人,在中国,就算个知识分子啦,甚至,你会记个账,打打算盘,能说清父亲和邻居在一桩卖大葱的生意里各该分得多少利润,都会被夸成知识分子。现在不能这么算了,知识分子,其实,就是能对公权力说“不”,并能说清楚——至少自己以为清楚为什么该说“不”——的那部分人。医生、律师、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有知识,但如果从来跟朋友之外没说过一个“不”字,是不能算作知识分子的。   为什么要说“不”?原因很简单,公权力膨胀过快,并且还在加速,知识分子有责任有义务把“不”字说出来,说得响亮些,限制这种速度,尽量让公权力在规则之内运转。不是要创造和谐社会吗?最和谐的事情,莫过于公权力、私权利各安其事、各行其道、互不侵犯,如果难以让公权力完全彻底服务于私权利(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家族的私权利)的话,也该提醒他们:不,不能这样,你过界了。   所以,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必须。阿丁笔下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就是那些从不或很少说“不”的软体动物。假如——只是假如——这些动物里的一半,脊梁能硬起来,中国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副面目了。   但他们不敢说“不”,怕什么?自汉武董仲舒以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对权力结构的精密划分使得说“不”在思想上就成为异端,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中,很多人注意的只是“中国的脊梁”,其实,这句话传达更无奈的意思是,虽然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但确实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家谱在做“正史”。这种结果,儒家思想“功”不可没。你觉得是在“为民请命”,其实,还是为了维护君权。民本思想虽然在个别思想家著述里有过一些头角,但不得重视,总归于无。只有民主宪政思想传播之后,真正的敢于说“不”的现代知识分子才终于出现,虽说刚刚开始,但才有希望逐渐覆盖阿丁笔下的主角们。   敢于,甚至勇于说“不”,也只是一个开头,如何说“不”,才是更加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阿丁这本书中对历史上各时代知识分子的梳理是良好的尝试。虽然说中国历史,过去只是中国史,未来才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但不好好梳理过去,对未来则无从把握,必然会将过去的种种不堪重新来过。看看吧,中国过去“知识分子”的德行,就该知道现在以至更加宽广的未来,我们该如何避免重入窠臼——说实话,读书稿时,我不时在为祖宗脸红,希望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做得能比祖宗强点。   对朋友难以说“不”,虽然算不上美德,总能算得上厚道,但对公权力,莫说依附,即使是过于纵容,也是在对未来犯罪——   与其他自认知识分子的,共勉。   榕树下总编辑 王小山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中国魏晋时的何晏、潘岳到明清之际的钱谦益、阮大铖,所涉笔的数十位中国古代文人,虽然不是令人发指的B面人物全部,但绝对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者化笔为刀,刻画了这些中国古代文人不大为人所知的“软体动物”的一面。精神、气质的“软”是他们的共性,但就其“软”的程度、质地、方式则各有不同。王小波说,知识分子最怕生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换句话说,不理智的年代也才会大批量产生够“软”的知识分子。这似乎可以解释这些人形“软体动物”的成因。才华不足以构成钙质,知识未必能确保良善,在万古长如夜的极权社会,有硬度的文人是稀缺产品,而盛产的多是左右逢源的冯道和沦为弄臣和文宠的潘安,等等,等等。
  大抵如此。

作者简介

  阿丁,真名王谨,男,70后,河北保定人。曾为麻醉医师。曾在多家媒体任副刊、文娱记者、编辑。现为京城某大报体育新闻主编,图书出版策划人。是《东方文化周刊》、《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等多家报刊专栏作家。

书籍目录

序一:中国人可以说不 —
王小山
序二:You,可以滚蛋了 — 孙献涛
引言
魏晋第一药人·何晏
最漂亮的吸尘器·潘岳
中国版葛朗台·王戎
口技达人·王衍
迷失的才子·陆机
隋唐人精儿·裴矩
叛徒里的硬通货·苏世长
收钱改史好买卖·许敬宗
我是猫·李义府
官场模糊学专家·苏味道
他有个孙子叫杜甫·杜审言
吓破长安驴胆的宰相·王及善
领导痊愈否?尝粪便·郭霸
隐士的隐,仕途的仕·卢藏用
肉球·祝钦明
一条感动外邦的舌头·阎知微
大唐剽窃犯·宋之问
修辞学大师·杨再思
面首批发中心主任·崔湜
装修范本·宗楚客
国家奶爸·窦怀贞
哦,可恶的蓝精灵·卢杞
史上第一老泥鳅·冯道
珍珠翡翠白玉汤·王珪
小心眼的科普作家·沈括
苏东坡说他能杀人·章惇
蔡家蒸包子用几个人·蔡京
大宋球王·李邦彦
杯具影帝·张邦昌
“爱国者”·秦桧
中华鳖精·万俟卨
南宋学生公敌·黄潜善
活靶子“总理” ·汤思退
疑似三俗朱夫子·朱熹
笔奴·赵孟頫
灰头土脸的统战部长·留梦炎
深情俯身献梅花·方回
反水才子·解缙
大明性学家·万安
大忠臣·严嵩
土产伟哥发明人·顾可学
有个严父,有个慈母·赵文华
严嵩的铁杆粉丝·顾秉谦
魏公公的家犬·崔呈秀
山水老炮·董其昌
皇上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周延儒
奴才的标准像·冯铨
蝙蝠·孙之獬
横波不死·龚鼎孳
能避水,能避难·钱谦益
倒反东林的剧人·阮大铖
代跋:知识不能确保良善
附:玩史不恭之晏子的脑子与桃子

章节摘录

魏晋第一药人•何晏 魏晋•何晏 【言志诗】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 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 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 何氏“独立人格”何晏,字平叔,现在的河南南阳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汉灵帝时大将军何进的孙子。《魏略》认为他是何进的弟弟何苗的孙子。话说他爷爷何进被张让等十常侍干掉后,何家衰落。何晏他爸叫何咸,很早就死了,因为新寡之妇的常态是梨花带雨颇为动人,再加上曹家有收寡妇的优良传统,曹操就将尹氏纳为妾,因此当时还是胚胎的何晏一出生就成了魏武养子。在《世说新语》中何晏是个主要角色,在“言语、文学、识鉴、赏誉、品藻、规箴、夙慧、容止”各章节中都有露脸。“夙慧”里的何晏年方七岁,明慧若神,曹操有意收其为子,随曹姓。某日有人见何晏蹲在地上划了个方块,把自己圈在里头,就问他何故,何晏说:此乃何氏之庐也。潜台词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可以说很小的时候何晏就怀揣拥有私密空间的梦想。这个想法拿到今天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甘当房奴,宁可喝风拉烟也要在京城买套房。那时候少年何晏或已知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他那个何氏方块在数学上可以叫做“独立人格”。曹操的智商就不用说了,听说此事后就礼送何晏至府外居住。有人因此判断曹操看出何晏有篡权自立的想法,纯属扯淡。一个七岁男孩的终极梦想最多是抱抱娇俏可人的邻家女孩,说他胸怀天下不是扯淡是什么。靠谱的说法是,曹操见何晏小小年纪如此不俗,才尊其意,足其愿。长大后的何晏不仅不俗,还开了风气之先。饮酒沟女开办文学沙龙,还率先服用五石散,算是中国历史上嗑药第一人。苏轼说嗑药肇始于何晏,此话不假。因为他是大名士,当时的天王级人物,时人才趋之若鹜争相效仿。至于吃了这种药的效果,何晏自己说“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看来服了五石散还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若放在现代,吃了这药的人一定过不了兴奋剂检测关。另有人说,五石散的作用不止提神,还可壮阳,可称古代伟哥,服后夜御数女若等闲。五石散在文人圈子的普及,还赖学者皇甫谧的广告,谧曾经曰过:“晏耽爱女色,服五石散体力转强。”有关五石散的毒副作用,苏轼的考证是:“凡吃过这药的,背生痈疮并伴随呕血,等于服毒,当世之人不可能不知。”从魏晋时举国知识分子集体服毒现象之广泛,可窥这一时代颓废、变态之一斑。有史家将世人多嗑药列为末世景象之一,是很有些道理的。死得像个冷笑话弱冠之后的何晏越来越招人烦,曹丕就骂其为“假子”,因为何晏经常故意和他穿一样的衣服招摇过市,被屡屡撞衫的曹丕严重不爽。到曹叡继位,人皆言何郎傅粉,曹叡想看看这何晏是不是扑了粉,就在某个夏天的正午召其入宫,赐热汤饼,也不安排人摇扇送风,何晏吃完满头大汗,以袖揩面,曹叡一看,还是粉白滑嫩,真是纯天然啊!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依附曹爽的名士尽入司马狱。《魏氏春秋》记载,司马懿以一个轻松的手腕就摧毁了何晏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名节——下令由何晏司审,这个决定让何晏产生了错觉,以为此乃苟活之机,这位魏晋谈玄第一人此时务实得令人发指,“穷治曹爽一党,不惜株连”。案件审结后,何晏呈上乱党名单,司马懿不动声色,问:就这些?何晏连忙又数了一遍,诚惶诚恐地答,对,就这七姓。司马懿又问:不是八姓吗?这时何晏方醒,问:莫非还有我?司马懿笑:恭喜你,答对了。不日何晏三族被诛,死得像个冷笑话。仕途就是凶途,做官就是坐棺。今天锦衣玉食,明天就箪食瓢饮;方才断人生死,转瞬头就为人所断。何晏叹息命如转蓬,却不知抽身,更学不来阮籍的“至慎”,岂止评论时事臧丕人物那么简单,不“怵惕惊”才怪。何晏赐爵列侯之后,愈发骄矜,主持选举,其宿与之有旧者,多被拔擢。何晏的老婆是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公主去问母亲,说何晏为恶日甚,将来上哪寻条活路啊!老太太笑答:何晏死了,你不就放心了吗?省得天天担惊受怕他被别的女人抢走了。事实证明,这位何夫人是有先见之明的,不久何晏被夷三族,司马师派手下去抓孤儿寡母,公主一手搂住孩子,另一手“搏颊”,自抽嘴巴血染粉腮,泣求放条生路。司马懿听完汇报后,觉得这女子有些远见,主观上也想尽早与何晏划清界限,加上他与公主兄长沛王曹林的关系还不错,就把这对母子放生了。对何晏的命运做出准确预警的,除了他媳妇,另一个就是三国第一神人管辂。某次何晏做了个梦,梦中有几十只青蝇趴在鼻子上,怎么轰都轰不走,就请来管辂解梦。管辂占了一卦说,鼻子在人脸中所处地势最高,相当于山,苍蝇逐臭,聚集在阁下的鼻子上,说明位峻者颠,轻豪者亡。管辂回家后跟他舅舅聊起这事,老头觉得管辂的话太重了,怕外甥触怒何晏惹来祸端,管辂则幽幽地说:跟一个死人说话,有什么可怕的……第二天洛阳西北就起了沙尘暴,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人皆掩门闭户。十几天后消息传来,何晏被宰了,管辂的舅舅才知外甥不是人,是神。哦,买糕的!最漂亮的吸尘器•潘岳 西晋•潘岳 【悼亡诗之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彷佛,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拆。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潘岳悲伤逆流成河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人,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魏晋第一美男子。有关他长得帅的典故很多,《世说新语》中有浓墨重彩的几笔,比如“掷果盈车”,潘帅每自驾游,就有妇女把时鲜水果扔满白羊小车,一趟回来就能开个水果捞。不驾车的时候,美少年就会有遭遇非礼的危险,当时的洛阳女子很开放,“莫不联手共萦之”,合伙观赏帅哥,过够了眼瘾才放他走。另一个故事则反证了潘岳的美姿容,写《三都赋》的左思也学潘岳驾车游街,却因为长得违章招致满脸唾液。《晋书》里说搞潘帅模仿秀的是张载,此人收获的是一车石头瓦砾,返家时灰头土脸,活像个搞拆迁的。在西晋,潘岳的文章一流,强过同侪。贾谧的二十四友中,潘岳居首。潘帅哥做得一手好哀诔文,当时谁家死了人都请潘岳作悼亡诗,认为这是给死者最大的哀荣。其实大部分死鬼潘岳连面都没见过,可他照样写得撕心裂肺意切情真如丧考妣,就跟死的是他至亲似的。这工作有点像职业哭灵人,哭灵人士修炼得泪腺发达,潘岳则是天生悲伤逆流成河。他作得最情真意切的一首诗,是悼念妻子的。须知当世四大喜之一便是中年丧妻,潘岳还伤心得什么似的,而且这位史上最帅的河南人竟然没有养个小三,可以被当世的官吏鄙视一下子了。魏晋不是太平年代,死人这种事常见,擅写悼亡诗的潘岳不愁揽不着活,不过他显然志不在此,一双美目盯着的是上层路线,因此“拜路尘”这个千古污点就洗不掉了。话说权臣贾谧某日经过潘岳蜗居的街道,车马经过尘土漫天,潘岳赶忙一揖到地拜了下去,直至尘烟散尽才直起腰来。贾谧是谁?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是他姨,弑杀高贵乡公曹髦的贾充是他外祖父,魏晋老牌美男子韩寿是他的亲爹,偷香的典指的就是贾谧母贾午勾搭韩寿的故事。所以本名应该叫韩谧,因其舅父无子,过继后改名贾谧。当时有个姓贾的姥爷很好使,仗着贾充的名头和丑八怪姨妈的宠爱,贾谧势焰炽盛蟹行宫闱,此后又帮贾后废掉愍怀太子,不是什么好鸟。潘岳拜他的路尘,肯定不是有喜吃沙尘的异食癖,所图的,不过是一条晋身之阶。潘岳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民间大多管潘岳叫潘安,潘岳的老乡,河南某教授说那是古人为了押韵而省一字,另有一种说法是:潘岳字安仁,因为他伺候过贾谧和贾南风,傍权势而苟安,跟“仁”实在扯不上,就干脆叫他潘安了。看后人对他的菲薄,这理由似更可信。对潘岳持高度怀疑态度的,有金人元好问,“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元好问人如其名果然好问,这一问就戳到了潘岳和千古文人的共同痛处:做人和作文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贾谧的车架经过时,尘烟中的潘帅哥连忙弯腰撅臀,这就跟宁可打铁也不出仕的嵇康之境界差了老远。不过潘岳没有白当吸尘器,他的生花妙笔终于派上了大用场,贾后共贾谧欲废太子,先灌醉了司马遹,然后逼其抄写一篇祈祷惠帝早死的诅咒文字,这篇文字的作者就是潘岳。身为文人,写马屁文章当肉喇叭就够为人不齿了,连构陷文章这种活也接,弑储君这种忙也帮,名节尽毁也就别怪别人了。所以他的结局也并不比嵇康美妙,嵇康是一人被杀,潘岳却被夷了三族,父辈、他这辈,还有子侄都惨遭屠戮。潘岳的母亲是个极有前瞻性的老太太,曾多次嘱咐儿子“止足”。这两个字你可以理解成适可而止,政治圈子不是潘岳这种文人涉足的。潘母劝儿子别陷溺太深,潘岳不听,文人总是太轴,有才华的文人尤其轴。老把祖国当母亲,连国家不能生孩子这种常识都忘了,其实生他的女人才是母亲。可怜潘帅哥身边无诤友,就缺个人喊一嗓子:潘岳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兴许还有救。有人说潘岳主观上是真想修齐治平,可是这种理想太害人了,尤其是身处乱世的时候。因此可以说潘岳之死是一起自杀事件。直接干掉潘岳的是孙秀。赵王司马伦的“智囊”,史上杰出小人之一。据传孙秀是五斗米教的道徒,很有些手段,否则也不会哄的司马伦言听计从。小人这种生物的最大特点就是睚眦必报,孙秀早年曾侍候过潘岳,因为人猥琐多诈,潘岳看不上,总是揍他,结果种下了祸根。贾后和贾谧被诛后,潘岳居然去已当了中书令的孙秀府上试探,问:“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秀一开口,潘岳就听到了他一生中最恐惧的八个字,这八个字潘岳一定很熟悉,出自《诗经•小雅•濕桑》,孙秀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元好问为潘岳千年一叹,说什么“心画心声总失真”,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可这元大词人给后世也留下了“失真”的口实。譬如他给降元的崔立写表扬信立功德碑,并不比潘岳干的那点儿事光彩多少,元大诗人,你还是闭嘴吧。小心眼的科普作家•沈括 宋•沈括 【梦溪笔谈】  余在中书检正时,阅雷州奏牍,有人为乡民诅死,问其状,乡民能以熟食咒之,俄顷脍炙之类悉復为完肉;又咒之,则熟肉復为生肉;又咒之,则生肉能动,復使之能活,牛者復为牛,羊者復为羊,但小耳;更咒之,则渐大;既而復咒之,则还为熟食。人有食其肉,觉腹中淫淫而动,必以金帛求解;金帛不至,则腹裂而死,所食牛羊,自裂中出。生不逢时去拼诗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人。弱冠之年就承父荫当了个沭阳主簿的小官,在任上显示了其出众的水利才能。二十三岁中进士,在大宋的国家图书馆谋了个职位。宋神宗时,王安石获最高领袖重用,大宋的总设计师开始推行新法。王氏新法涵盖范畴极多,亟需各领域的人才,这时他发现了沈括,一个可向多领域劈腿的章鱼型人才。假如活到今天,沈括绝对是国宝,天文历法农桑水利医学军事工程地质数理化,无一不懂,属于不世出的通才,肯定赐院士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像这种一千年也出不来一个的人,不愁没人供着,也不愁没人暗杀。怎么说呢,沈括就相当于大宋的牛顿加爱迪生加诺贝尔加伽利略,再搭上个李四光黄老邪什么的,差可拟。当年沈括出使辽国,辽主尚不知这个南人的价值,若是知道了,能留就留,留不下一定给宰了,不能便宜了大宋啊。单从军事层面来看,沈括就有大用处,他对弓弩瞄准器望山的研究与革新如果为辽所用,大宋早就灭了。据说沈括还发明了一种史上最早的“防弹衣”,强弓硬弩也射不穿,可以说随便用上哪项沈氏专利都可能改变历史。然而别说辽人,大宋的赵官家也没这眼光,在那个时代,沈括肚子里的东西,大部分都被目为奇技淫巧。置身一群诗人中间,或许沈括都未必看得上自己一肚子的科学。沈诗读过几首,感觉比张打油的成就略高,在东坡居士面前实在拿不出手,这大概也是沈括后来告发苏轼的原因之一,嫉妒。沈大科学家也是可怜,生不逢时,放今天你用得着跟人拼诗吗?假如活到今天,沈括和苏轼的庙堂地位就可能倒过来。以苏轼的脾性,不大可能混成含泪大师,沈括这样的科学家就好得多了,一定是个什么元勋。除了在科学领域的贡献之外,公平的说,沈括一生还是抱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他生活的年代,倒也没在科学层面忽悠过谁。然而王安石一定不这么看,一度齐心戮力一起推行新法的沈括,在王被罢黜之后风向转得飞快,立刻起草万言书一份,从政治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角度论证了王安石新法之荒谬之祸国。新任宰辅吴充瞧着心里都堵得慌,心想这样的人能用吗,有朝一日我要是下台了呢?这种事想想都一身寒战,忙呈送皇帝,你想皇上看了龙颜能悦嘛,随即沈括被贬。王安石从此都不称呼沈括的名字,而是叫他“壬人”,所谓壬人,就是见风使舵的奸佞之徒,俗称小人。悍妻培养出的科学达人苏轼是个胖子,比王安石的肚子和肚量都大。史料记载,沈括在杭州与苏轼聊天吃酒,临走求了苏轼近期的诗文,回家就拿了放大镜逐字逐句地审查,挑出来几首诗,以朱笔勾注,掉头就告苏轼心怀不满讪谤朝廷。沈括拿到的苏诗,其中有这么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沈括的注解是,龙不就是圣上吗?圣上好端端地在龙椅上坐着呢,你苏子瞻还去九泉找龙,啥意思啊你。这是乌台诗案之始,后来搞苏轼最起劲的李定等人,也都从沈括那得了灵感,于是诗有达沽,罪从诗出,苏轼之后又有多人以诗获罪。还好宋神宗还不算太混蛋,把苏轼的狂生气打压了打压,又被苏轼给苏辙那首诗感动的唏嘘一番,最终放了人。此后的沈括向世人展示了他的脸皮厚度,再去见苏轼,谈笑若常,就跟使坏的不是自己一样。蔡确对沈括的评价是:“首鼠乖剌,阴害司农法。”说沈括首鼠两端见风使舵,还爱玩阴的。这九个字入了《宋史•沈括传》,洗白已是不可能。再回头看看他对王安石和苏轼干的那些事,蔡确的评价真不过分。总而言之作为自然科学学者的沈括是一成功人士,作为人文学者和政治家的沈括是一失败者。以蔡京之臭死后还有门人立碑撰铭,沈括死了却连个墓志铭也没人给写,他这一生可称杯具,这杯具盛满了科学,却缺了些别的有硬度的东西。沈括的另一“软”是源于他老婆的“硬”,这老婆是续弦,官僚张刍的女儿,非常河东,非常狮子吼。平日对沈括又打又骂又拧又咬,不避子女。沈括的孩子们不忍见老爸被打,齐刷刷跪下磕头告饶。没用,张氏照打不误,某次还把沈括的胡子连皮带肉扯了一块下来,留胡子的人一想这惨状下巴都哆嗦。张氏得病死后,沈括不庆祝解放和家暴的终止,反而痛不思食寝不安席,还差点跳河殉情,种种迹象说明这位大科学家还有点S/M倾向。也就是在此期间,《梦溪笔谈》成书,这又说明——悍妻不仅是哲学家的催化剂,也可以是科学家的培养基。科学的文字我看了头大,我倒是对《梦溪笔谈》里沈括记载的超自然事件感兴趣,比如他描述的飞碟造访大宋,还有他记录的一种神奇的魔术:一个黥面小兵能把沙石放在手里揉搓揉搓就变成了碎银子,整个一宋朝刘谦啊。沈括说他是亲眼所见,你信吗?有时候科学家也会带我们走进伪科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丁笔下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就是那些从不或很少“说不”的软体动物。假如——只是假如——这些动物里的一半,脊梁能硬起来,中国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副面目了。……阿丁这本书中对历史上各时代知识分子的梳理是良好的尝试。虽然说中国历史,过去只是中国史,未来才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但不好好梳理过去,对未来则无从把握,必然会将过去的种种不堪重新来过。看看吧,中国过去“知识分子”的德行,就该知道现在以致更加宽广的未来,我们该如何避免重入窠臼——说实话,读书稿时,我不时在为祖宗脸红,希望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做得能比祖宗强点。——榕树下总编辑、出版策划人王小山如果不出意外,这部书的副题应该是“中国古代文人的B面”——这显然是阿丁顺手拈来的小聪明,今为古用,不算骂咱们大家的祖宗——你以为另一面应该是个A了吧,结果还是个B。说今古文人都是答题卡专用铅笔的型号,打击面过大且有伤自尊,但多数文人硬度不够且黑度超标、一不小心就断了,这的确是个靠谱的结论。这小子太喜欢抖机灵了,像牛魔王身上的虱子一抖一片连续不断,这可是拼脑力的高级智慧。读他的书稿经常是在下半夜,觑着老婆孩子睡熟了,再悄悄地狂拍大腿、无声高笑。——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 孙献涛

编辑推荐

《软体动物:中国古代文人的B面》编辑推荐:作者目光如炬,身手敏捷,穿越时空,再现历史现场,集中刻画了中国历史上数十位“著名”文化人令人发指的B面形象。笔锋所向,这些装逼犯的所有伪饰哗然落地,露出他们顺从、阿谀、虚伪、奸佞、猥琐、贪婪的人形“软体动物”真实面目。而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梭腾挪,则不仅使我们在当下的现实中感觉到场景和人物梦魇般的相似,而且更给了我们一种当头棒喝般的警示。作者似乎在做一种尝试努力: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历史,用一种新的手法刻画人性。作者笔下所涉及的文人大多才华横溢,身居要职,但才华和高位似乎没有使他们拥有钙质与确保良善,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或局势动乱,或朝代更迭,或政治黑暗,正是因为这种人性和时代的恶性互动,才造成他们精神气质的“软”,使他们对恶的顺从与推动令人发指。中国封建极权社会历史漫长,真正清明的时候少,而昏暗、黑暗的时候多,从而使得大多社会精英阶层精神“硬度”的丧失。作者的这种努力应该说是成功的,而且这种“努力”对于我们审视历史的深邃和幽暗和认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是真有启迪意义和认识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软体动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0条)

 
 

  •   书中写到了很多古代文人做人和作文差距很远 一些形象软到了极致 作者嬉笑怒骂 借古讽今 很多书评者在其中看到了应该改革中国教育 改革国民性 但是最终 此书也厚道地只丢给我们一个问题——如何不做一个软体动物?
  •   想要读些不一样的历史吗,来看看这本中国文人的B面吧,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   对《文人的B面》期望颇高,然作者既无搜罗之意,又无归纳梳理之思。这正是当下许多编者作者的B面。
  •   让你对古代文人有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自信有了新的提高。
  •   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另类解读,有点偏激
  •   使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热门词汇,讲历史的书要都能写成这样就好了~~
  •   借古讽今之作,酣畅淋漓,有大情怀。一笔笔锋利如刀,砍下古人的小鸡鸡,捅今人的屁眼,让人含泪
  •   牛逼文本,隆重推荐
  •   挺不错的书,还是比较喜欢的
  •   这书装帧和封面有点奥特。
  •   铁葫芦出品,必属精品.
  •   既风趣又犀利,很喜欢
  •   语言几近于化境,荤素雅俗熔于一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丑类画像,又不流于简单的道德批判。
  •   看的很有感触
  •   大概翻了翻,属于揭露书。
  •   嬉笑怒骂之文
  •   书很有意思。
  •   不错,是我老公喜欢的书!
  •   有思想,难得的一本好书!
  •   历朝历代小人品鉴图,值得推荐
  •   书不错,配送也很快,已经接二连三的买了四套了,一如既往的支持当当!
  •   价廉物美!内容很好看!
  •   书很有意思,作者以幽默的手法呈现古代文人名士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让我所了解的古代名人形象显得更加丰富和多面,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对笔下人物生平的考证上下了不少功夫。
  •   因为书里基本都是以作者的理解和看法介绍古代文人和作者,所以不建议对古代作者不了解的人买。内容很丰富,语言很风趣幽默。
  •   是在一本周刊上看到了这本书的节选,觉得不错。这里的折扣也挺不错,买回来发现书的质量很一般。纸张不好,软,涩,手感不好。值得一读,不过版本有待加强!
  •   阿丁的文字还是值得一读的,尽管写这种好玩的东西
  •   其实我没太大感觉,不是我的style
  •   颠覆了对一些人的看法
  •   更深刻的了解古人
  •   入木三分。。。
  •   没预想的好,其中部分人归入软体动物比较勉强。
  •   可以当知识读本来看。
  •   真是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   涩贫
  •   作者还真是下了些功夫,可惜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没有时光机,你就是怎么样考据也考据不清楚的,因为根本留不下痕迹。该书试图挖掘历史上好人和坏人的阴暗面,满足一下窥探隐私的欲望。但是,很多是不是爱挖鼻屎、或者是同性恋对于我们今天根本就是没有影响的,影响我们的是那些流传下来形成共识的东西;或者说某个人的某个习惯改变了历史,那不过是假如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式的意淫罢了。
  •   故事的堆砌,很少深入的分析,失望!
  •   以史为镜,可以正己。语言诙谐。
  •   应该是很有趣的一本书,但是用力过猛,看完之后反而觉得平平淡淡,笑果不是很好,不过无聊的时候看看也还不错,前提是你都知道这些人都是干嘛的,为啥出名的。
  •   因为是送给同学的 自己还没看过 但是纸质摸起来有点差 内容就不知道了
  •   写得不错,思想独特。开阔视野。有些段子还是蛮搞笑的。
  •   书很好看,故事很有味,人也很奇葩,长见识了···字的大小书的包装神马的看起来都很舒服
  •   此书看上去语言有点诙谐,但你即使是说粤语的人也不应有粤语式发音的写法。在这此书内容无非是几个抄自史书的典故加几句网络流行语式的调侃糅杂而成的,不推荐。
  •   很好,很好。很好。。原以为此种书乃消遣娱乐读物,不意印刷质量是极好的。文字摇曳生姿、谐趣横生。不惟长见识,亦能增乐趣。
  •   有幸得见一票“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类人生物有幸得见一干搞笑滑稽之事,各位软体动物,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有一句话叫做: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不错,很不一般的角度
  •   封面不错 内容还没看呢 字数够了么?
  •   還行!還行!還行!還行!
  •   不好看 呢
  •   粗粗的看了下
  •   喜欢八卦古人的就买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