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纪事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杨显惠  页数:297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藏区,如何负载着文化转型的重负,经历时代的遽变。
  本书是著名作家杨显惠先生最新的一部作品,也是关于甘肃的系列短篇小说集的第三部。
  甘肃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近年4次踏进甘南,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终以书中的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与《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相似,《甘南纪事》同样是铅华洗净的文字、不事雕琢的白描、短章连缀的结构。故事虽是发生在藏区,却没有过多关于政治、宗教背景的描绘,而是着力于个体命运的叙写。《恩贝》和《白玛》描写了藏族女子刚烈不驯、勇于复仇的性格,在故事的行进间,偶尔露出时代的面容;《小妹的婚事》描绘甘南青年藏民从独立自主追求个人情感幸福,到遭遇现实生活冷遇的成长过程;《措美峰》以主人公的个人命运表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娘乃节》反映甘南藏民家庭生活的冲突与妥协;《图美》通过一个曾经偷渡前往印度求学谋生而后又返回国内的藏族青年的讲述,展示了藏区的生活现实;《沉默的柴垛》表达对特殊环境下藏民婚姻状态的理解。这部短篇小说集依然保持了杨显惠一贯的朴实简洁、厚重含蓄的风格,看似声色不动的行文,展示着甘南藏区独特的地理风物与历史文化,以及由此浸润而成的人事逻辑,也折射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独到经验与体认。

作者简介

  杨显惠,文学的边缘人、史学的门外汉、新闻的越位者,1946年生于兰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天津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65年上山下乡赴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当过农工、售货员、会计、教员、盐场秘书。1971年入甘肃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小说《这一片大海滩》于1988年获第八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自90年代起,致力于“命运三部曲”的采访和写作。第一部《夹边沟记事》于2000年面世,4年后,再推出第二部《定西孤儿院纪事》。这两部作品以纪实性小说的方式揭开了许多人不敢触摸的“特殊领域”,尤其对政治灾难下人陷入饥饿绝境的逼真描写令人触目惊心,发表后引起强烈震动。《夹边沟记事》(2002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由花城出版社重版,补充12篇小说)被称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定西孤儿院纪事》(花城出版社2007年)被《出版人》杂志、《中华读书报》、《新京报》评为“年度图书”。2007年12月杨显惠因“直指人心痛处与历史伤疤,显示了讲真话的勇气和魅力”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魅力人物”之一。

书籍目录

恩贝
白玛
一条牛鼻子绳
娘乃节
小妹的婚事
给奶奶的礼物
措美峰
连手
“狼狗”
尕干果村
图美
沉默的柴垛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班玛旺杰怔住了,转过身来看道吉吉。他的脸色变了,变得红红的。道吉吉也看见男人的脸涨红了,但她仍然说:要去。明天你就要去。我们的牛吃了他的草了,我们赔了,他不能再解牛鼻子绳。他们没理,你怕他们做啥哩! 班玛旺杰赶牛去了。牛数过了,一头都不缺,该把牛打回吃草的山谷里去了。他骑着马走了,不再谈牛鼻子绳的问题了。 但是,接下来的两三天里,女人一闲下来就想起牛鼻子绳的事,就催着男人去要牛鼻子绳。她不是把牛鼻子绳看得有多贵重,而是因为牛丢过了,东珠扎西要走了十元钱,她心里憋了一口气,要把这口气发泄出来。那两天我到他们家的帐房去过,她跟我说过把她气死了的话,这口气一定要出!她还当着班玛旺杰的面对我说,你看你看,我们这个当家人,窝囊不窝囊?叫他要牛鼻子绳去,他害怕打仗哩!不敢去!我要去,你不去了我去!我看他有多歪,叫他把我打死!叫他打死,也不能叫他吓死!当时班玛旺杰脸黄黄的一句话不说,低头坐着。 第二天早上,道吉吉天不亮就起来挤奶,他们家有十头犏雌牛呢。挤完奶匆匆地拌着吃了点糌粑,对还在睡觉的班玛旺杰说,我赶晌午回不来,你个人做些饭喽吃。放牛到半夜回来的班玛旺杰被惊醒了,抬起头来问,你做啥去?女人说我要牛鼻子绳去。说着,她就从帐房角角上抱起马鞍子走出去了。班玛旺杰大声喊,你不要去,我去!她没听,出了帐房给已拴在拴马桩上的枣红马备上鞍子,勒紧肚带。 道吉吉把马鞍子备好了,解下缰绳要上马,这时班玛旺杰急匆匆地走出帐房来了。他一边走一边把他的拴着刀子的红布系腰系在夏天夹袍上,上前一把抓住了缰绳。你真不要去,我去!我去要牛鼻子绳!他大声地说,并且用力地把缰绳从道吉吉的手里夺下来。 道吉吉没说话,也没再和男人争。她知道,男人是不会叫她去的。我们藏族人的习惯是男主外女主内,保护家庭、放牛、与外人交涉都是男人的事,除非她是寡妇。 班玛旺杰骑上马去了,马走开了,这时班玛旺杰在鞍子上转过身来说了一句话:我要牛鼻子绳去!我要牛鼻子绳去嘛,你一个人过日子行啦?! 道吉吉没谝过班玛旺杰说话的意思,还在帐房门口站着哩,还问了一句:你说的啥?你再说一遍。 但是班玛旺杰打着马跑起来了,一会儿就拐过一个垮子消失在一片松树林里了。

编辑推荐

《命运三部曲之3:甘南纪事》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甘南纪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5条)

 
 

  •   甘肃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近年4次踏进甘南,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终以书中的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与《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相似,《甘南纪事》同样是铅华洗净的文字、不事雕琢的白描、短章连缀的结构。故事虽是发生在藏区,却没有过多关于政治、宗教背景的描绘,而是着力于个体命运的叙写。《恩贝》和《白玛》描写了藏族女子刚烈不驯、勇于复仇的性格,在故事的行进间,偶尔露出时代的面容;《小妹的婚事》描绘甘南青年藏民从独立自主追求个人情感幸福,到遭遇现实生活冷遇的成长过程;《措美峰》以主人公的个人命运表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娘乃节》反映甘南藏民家庭生活的冲突与妥协;《图美》通过一个曾经偷渡前往印度求学谋生而后又返回国内的藏族青年的讲述,展示了藏区的生活现实;《沉默的柴垛》表达对特殊环境下藏民婚姻状态的理解。这部短篇小说集依然保持了杨显惠一贯的朴实简洁、厚重含蓄的风格,看似声色不动的行文,展示着甘南藏区独特的地理风物与历史文化,以及由此浸润而成的人事逻辑,也折射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独到经验与体认。
  •   《甘南纪事》是杨显惠最新的一部“纪事文学”,与《定西孤儿院纪事》《夹边沟记事》合称“命运三部曲”。对于已经拜读过前两部的读者如我,相信是不会错过这第三部的。

    本书主要是作者近年来在甘南藏区采风时的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甘南”即甘肃南部,是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藏族自治州。那里的藏民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民风淳朴,文化独特。在如我等都市人眼中,那里既是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又是蛮荒的化外之地。而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有幸一瞥这块美丽又陌生的土地。杨显惠的行文,依旧是延续了前两部的风格:朴实无华、白描干练,12个短篇故事,互相独立,却又共同构成了一致的整体。不过,在阅读过程中,你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本作和前两部作品的不同。如果说《定西孤儿院》和《夹边沟》突出的是政治权威的蛮横作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不幸和苦难,以及对这种权力体制的质问的话,那么在《甘南》之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这种权威的逐渐消隐。一方面,甘南地处偏远,人烟稀落,国家权力的触手无法太过深入;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政策逐渐转变,于是国家力量的强势不再,而是更多以一种残迹留在人们记忆之中,比如解放初的叛乱。于是,这里的社会运作展现出的是一幅奇特的图景。有人犯了事,村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公安局报警,而是找“调解委员会”“日瓦”(一种古老的民间组织)加以斡旋。即使是犯下了杀人的罪,也未必要求偿命,而是可以用一定的实物“赔命”。人们遵循的更多不是国家法律,而是千百年来藏民自己维系的乡规民俗。即使连婚姻法,也有牧民为了兼顾农场牧场而有所“擅改”,其他人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番情境,也难怪连作者一开始都要大呼吃惊了。

    也许在国家至上者眼里,这种情况是无法忍受的,是对国家和法律的践踏,甘南藏民也就是一帮法外野民。不过在我看来,这恰恰是社会有维系自身运转能力的证明。甘南地区因其独特地理位置,当地部落社团及宗教势力的复杂,使得国家势力无法过多介入,这反而使得当地社会得以“自治”,也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自发秩序”。有人也许会怀疑乡规民俗的约束力,怀疑这种民间力量是否能替代法律的公正。那么,你大可以看看本书,看看发生偷牛事件时,村民调解委员会的处置是否得当;看看比起简单的杀人偿命原则,实物抵赔是不是更有利于被害者家属的生存;看看对婚姻一夫一妻的不遵从,到底是歧视女性,还是生活所迫。也许在作者平淡真实的叙述中,你会有不同的领悟。

    当然,本书也并非只是描绘藏民风情的散文。有人认为本书相比前两部,笔触不那么有力,不那么令人震撼了。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本书中不再有那么多苦难的悲愤,有那么多对专制的抨击。但是,本书的一个个故事,其关注的依旧是个人的命运,或者说,命运造就的悲剧。比如让儿子去报父仇而最终让儿子被枪毙的寡妇恩贝,比如自己联合情人杀死丈夫,女儿又砍死情敌而被枪毙的白玛,比如因为一条牛鼻子绳而引发的命案,比如失手杀死自己同伴的吉西道杰因为公安的追捕而终日惶惶……这些依旧是悲剧,只是相比《定西》《夹边沟》,你很难把悲剧的缘由归结于某个权威或专制制度。叔本华曾说过有三种悲剧:第一种是由异乎寻常的恶人造就的悲剧;第二种是起于盲目的命运和偶然的机运;第三种是剧中人不同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造成的悲剧。它(第三种)“不需要安置可怕的错误或闻所未闻的意外事故,也不用恶毒已到可能的极限的人物;而只需要在道德上平平常常的人们,把他们安排在经常发生的情况下,使他们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他们为这种地位所迫明明知道,明明看到却互为对方制造灾祸,同时还不能说单是那一方面不对。”命运三部曲中的前两部所描绘的,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悲剧之中,而本作之中的悲剧,却更接近第三种。政治权威虽不再那么有力,但仍保留了影响。而那些千年留下的民俗,宗教法则和仪式,以及部落村社的血缘地域纽带,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权威?只是相比政治权威,这种权威更加看不见形体,更加隐匿身形,更加植根于人们的深层意识之中,让人难以发现。而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些权威的相互冲突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灾难。恩贝说替父报仇是错的吗?法律说杀人枪毙是错的吗?调解委员会和公安局,谁把吉西道杰逼到了死路?年轻人追求自由和爱情,家族却要为现实生活考虑,谁更合理?婚姻法要求一夫一妻固然正确,可特殊环境下的婚姻状况,是否一定要一刀切呢?在杨显惠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国家与社会的冲突、新经济与旧生产方式的冲突,以及生存在冲突夹缝之中的个人的命运。因此,本书列入“命运三部曲”,并不算名实不副。它也许没有前两部那么多的愤懑和揭露,但却多了一份深沉,多了一份平易。从中你一样可以看到命运的身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升华呢?
  •   吉西道杰在一个酒醉后的早上醒来,发现自己浑身是血,旅馆老板平静地告诉他,“你把人杀下了”。吉西道杰走出旅馆,没有人拦他;吉西道杰去医院看死在他刀下的连手,没有人拦他。甘南是一片藏在大山与草原之间的法外之地,很多地方都是靠藏人不知何时开始传续的乡规民约在维系着。吉西道杰没有到公安局自首,他藏了起来,希望自己的家人和死者的家人用传统的方法解决这条命案。
    这是杨显惠今年九月刚出版的新书《甘南纪事》中的第八个故事,该书一共由十二个这样的短篇故事组成,在结集成书之前,它们都已分别在《上海文学》上连载过了。这本书的头三章都是关于人命案子的短篇,一个寡妇含辛茹苦抚养三个孩子,儿子长大了,她便让他们去报父仇,仇人死了,儿子被判刑,她却只说了一句“杀人偿命,不偿命赔命价,我们的先人不是这么做的吗?”;丈夫有外遇背叛婚姻,女人拿刀砍死情敌,被“革委会”保卫部治以“阶级报复杀人”之罪枪毙;因为一条莫名其妙丢失的牛鼻子绳引起争端,失主被捅死,杀人者赔下命价,公安来抓人,被村民调解委员会拦住,只好不了了之。在这三个故事中,杀人被描写成一个人结束另一个人生命的纯粹物理动作,没有患得患失,甚至没有是非对错,杀人的与被杀的都没有被涂抹上任何正义的光彩,没有刻意悲悯,一切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在甘南,杨显惠书里出现过的这些人,你可以认为他们都是些法外之民,但决不能简单想当然的认为这里必定就是化外之地了。
    让我们回到惊魂甫定的吉西道杰那里去吧,他在酒醉中稀里糊涂地把刀子戳进了亲如兄弟的连手的腔子上,现在他一点也想不来自己为什么要动刀子,只盼着赔下命价了结此事。甘南藏区有这样的传统,旧时代,各大部落都有一个名叫日瓦的组织,专事调解邻里纠纷和部落间的矛盾,并且研究决定部落的重大事件。改革开放以来,在日瓦消亡了几十年之后,现在很多行政村又出现了类似的村民调解委员会,吉西道杰相信真正能救他性命的只有这个委员会。村民调解委员会经过三天的调查和讨论作出了决议:吉西道杰家赔偿死者家120头牦牛,折合人民币八万四千元,由于在躲藏期间吉西道杰家房屋为死者家属所毁,须扣除一万四千元重修费。最终,吉西道杰家还须付死者家七万元人民币,赔款在十日内付清。另外,吉西道杰还必须离家出走三年,若在期间私自返回,死者家属可以任意追杀,不承担任何责任。
    读者不要以为事情发展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甘南毕竟不是化外之地,乡约毕竟只是乡约,国法自然总是国法,县公安局早已将吉西道杰的案子作为重大刑事案件立案,检察院也已正式起诉。尽管村民调解委员会再三去公安局谈话,请求不要再追究此事,但他们的调解根本不被法律和执法者承认。最后,吉西道杰在他远走避难的牧场被警察追捕坠崖,不久病死。他的女人因此受到精神刺激,经常好端端的从睡梦中惊醒,喊,警察来了!她的父亲领着她走遍甘南州和若尔盖的苯教寺院,磕了四五年头,病才痊愈。
    杨显惠曾说自己受俄国文学影响很深,在他的文学观念里,作家必须有使命感、责任感,文学必须有改造社会的功能和征服人心的力量。在《甘南纪事》问世之前,杨显惠已先后出版了两部纪实小说《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这两本书都在坊间不胫而走,作者本人还因此被誉为当代文坛“贴着地面行走的人”。杨显惠说,虽然我想当个作家,可我并不想说谎话,我不想为了成为一个作家去说谎,因此他非常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写作一部作品往往需要三年多时间,前两年主要是调查。在写作《甘南纪事》的过程中,杨显惠以兰州为根据地多次多次进出甘南的草原和峡谷,进出藏民的牛毛账房和沓板房。
    在前两本书出来之后,杨显惠曾称自己的写作为“苦难文学”,他的作品就是要对专制主义进行激烈的抨击。而到了《甘南纪事》中这位“愤怒的作家”似乎已经冷静了许多,在吉西道杰的故事中,我们很难把“苦难”放到某个具体的人,或者某个群体身上,这里面没有了专制的施暴者,也就没有专制之下的苦难。如果这当中非要有什么相互冲突的悲剧因素,那或许是习俗与法律之间的某些不可调和吧。村民调解委员会确实有它不得不让作者高声赞美的地方,但翻完全书,我们发现作者内心真正的偏好至始至终都克制在一个还算公允的尺度之内。表面上,故事中造成吉西道杰之死的原因无疑是县公安局不依不饶的追捕,而且在拒绝村民调解委员会不予追究之请求的诸多理由中,警察确实说过“戳刀子戳到公安局门口来了,我们公安局的脸往哪里放”这样的狠话。这种情况下公安局势必会被书中笃守传统的藏民和感情丰富的读者们树立为一个敌意目标,此时警察与赋予其权力的法律确实是站到了善意的对立面,谁都看得出吉西道杰过失杀人罪不至死,谁都看到了村民调解委员会处置得当,死者家人没有向任何机构申诉。杨显惠的文字向来简练,即便是在那些关于“人相食”的令人脊背发凉的白描中,你也很难捕捉到作者的内心微妙的搏斗,他的情感被压抑在纸张之外了。但是在对吉西道杰故事的处理中,有两个地方却很是撩人遐思,其一,吉西道杰病危,乡人要赶驴子送他上医院,“他说治不好,我的病医院也治不好,我们回去……我已经多活了一年,从我的连手死了,我的阳寿就尽了”,自从杀下人命之后,吉西道杰从没有说过一句为自己开脱的话,对于他的判决——乡规民约也好,国家法律也好——吉西道杰也没有一字评价,命运给予他的,他都接受;其二,吉西道杰的女人在他死后精神失常,梦里惊醒,喊得最多的却是“警察来了”,最后她之所以康复还是在活佛指点下,到藏族最古老的苯教寺院磕了四五年头。作为国家机器的执法者和藏人自发组织的仲裁机构在这里似乎都在最高最神秘的宗教面前各自矮下一截。
    “民间立场”是杨显惠一直坚守的创作原则,这一点在“生命三部曲中”都有体现,而其中尤以《甘南纪事》为最。我们可以相信,任何一个读者在捧起《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之时,他头脑里第一遍闪过的应该是历史业已投射在他心中某些观念,这两本书之外情绪,而他之所以翻开它们正是要以其“纪实”揭开谎言,以其得到部分公认的真相契合胸中郁积已久的怨怼,如果除去纸页之外作者深入民间所做的大量工作,这两本书的“民间立场”尚不完全,它们仍然是“政治”的产物、历史的姊妹。到了“甘南”,我们还可以相信这里属于“政治”的轶闻野史绝不亚于“定西”和“夹边沟”,譬如卓尼杨土司时代的部落总管、1958年的藏人叛乱、文革中被拆得一砖不剩的桑珠寺等等,而在“纪事”中,这些都只是吉光片羽,散落在藏民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为时代注脚。正是作者的这种选择与处置,才使得《甘南纪事》真正贴近了民间,提供给读者属于“乡土世界”的干货,也只有到了这里,杨显惠才以更为纯粹的民间视角垫实了他所许下的“民间立场”。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杨显惠才在其“生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中压制住了他心中的愤怒,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姿态走近藏区,走近读者,一起缅怀甘南天边的那一抹蛮色,只有在它之下还有一些生命原始的火焰依然传续着。
  •   第一部《夹边沟记事》于2000年面世,4年后,再推出第二部《定西孤儿院纪事》。这两部作品以纪实性小说的方式揭开了许多人不敢触摸的“特殊领域”,尤其对政治灾难下人陷入饥饿绝境的逼真描写令人触目惊心,发表后引起强烈震动。《夹边沟记事》(2002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由花城出版社重版,补充12篇小说)被称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定西孤儿院纪事》(花城出版社2007年)被《出版人》杂志、《中华读书报》、《新京报》评为“年度图书”。2007年12月杨显惠因“直指人心痛处与历史伤疤,显示了讲真话的勇气和魅力”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魅力人物”之一。
  •   今年茅盾文学奖开始评奖的时候,和朋友说到,如果哪一天茅盾文学奖有勇气把奖颁给杨显惠先生,那才能证明这个奖的价值与勇气,但至于何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能将视线投到杨显惠身上,我和朋友都抱悲观态度。好在,杨显惠不是为了文学奖而写,自《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后,他最新的一部作品《甘南纪事》于2011年9月由花城出版社正式推出。   无法形容第一次读《夹边沟记事》时的心情,被抛掷到绝望之地的知识分子,前来寻夫的女子坚持要把丈夫的尸骨带回家乡,对于饥饿无比真实的描绘,让出生于文革末期的我读来如鲠在喉——我们的父辈,原来是这样活过来的,或者说,那些充满理想以为新时代真的到来的人,原来是那样卑微地死去的。在读完《夹边沟记事》之后的第二天,紧接着开始读《定西孤儿院纪事》,书里那些饥肠辘辘的孩子,要么一个个饿死,要么侥幸生存下来,也无不留下惨痛的回忆。我想,中华民族的疼痛史,这两部书所刻画的痕迹,应分外鲜明。   有了前两个本书的阅读经验,所以在《甘南纪事》刚刚面世时,就迫不及待地买来。这本书杨显惠延续了前两本书的亲历式写法,在此前,这种写法就充分体现出它的魅力,这次,读者依然能够像游客一样,跟随杨显惠这位深沉的讲史者走进一片陌生的土地,去看那些活着的人们。按照书中描述,《甘南纪事》的内容,多是作者2005年时去甘肃南部藏区行走、采风时所听到的故事,相比之前两本书的行文,这本新书已经轻松了不少,不由让人感叹时光抚平伤口的能力。   在我看来,《甘南纪事》最大的特点在于写人性,它是一幅直白的人性素描,写人性的真实与无奈,人性的纯洁与悲哀。书中有两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写的是,一名藏族女子在受到轻狂对待之后,让丈夫去讨说法,结果丈夫被打死,仇人被判无期后坐了十几年牢得以“重生”,看着仇人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女子让三个长大的孩子再去讨说法,三个孩子将仇人杀死,分别被判重刑。对此悲剧,她并不觉有何不妥,仇恨之花或许只有在盛开之后,才能换来彻底宁静。   另一个故事是,寻找丢失牛群的丈夫,用十元钱作为报酬,从一户牧民家领回了走失的牛,但在藏区风俗中,归还别人物品是不允许收报酬的,妻子由此心生不满,每天催促丈夫去要回牛身上丢失的牛鼻子绳,在她看来,既然付出了十元钱,不但要把牛还回来,更要把丢失的牛鼻子绳也还回来,这样才算“完璧归赵”。被逼无奈的丈夫只好上门讨要,但对方坚持没有看到牛鼻子绳,争执产生后,丈夫被打死在别人家门口。   看到书中这两个典型故事,想必会有读者联想到“愚昧”、“无知”等词汇,其实并不是这样,果这么想的话,那只能说,这是现代文明里的精明与算计成分在作祟,对于现代人来说,因小失大是笔不划算的买卖,时间也会让人忘记仇恨。但对藏区的人来讲不一样,他们并不太懂得怎么计算得失、自我保全,在他们那里,只有规矩与道理,谁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到民风、可以看到文化、可以看到一个群体的生存形态。对比《甘南纪事》所描述的人物,我想我们要心生惭愧,而非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不知杨显惠先生下一步会写作什么作品,《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和《甘南纪事》已经成为他写作生涯最为重要的“三部曲”,这三本书,给我们贡献出历史的真实一面,尽管它们被冠以“小说”的名义出版,但谁都知道,那是以血与泪写成的民族史的一部分。在时间长河试图湮灭一切的时候,杨显惠的作品如浮上河面的巨木,四处漂浮、撞击,把已经沉寂于水底的疼痛嘶喊出来,让我们不要被所谓的“幸福”麻痹,忘记我们的父辈、我们的民族曾经那么无助而又艰难地生存过。
  •   “  昨天上午看完《甘南纪事》,下午开始看《定西孤儿院》,痛彻心扉的感觉劈头盖脑就回来了。甚至相较《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更加超出我的想象预期和心理承受力——对“右派”们的遭遇多少有些心理准备,而对广大农村家庭的遭遇,除了那骇人听闻的数字,其他都是些笼统言说。一口气看了六篇,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所受到的震撼。强迫自己放下书,出去走一圈。我想还是趁着《甘南纪事》悠远、舒缓、奇异、远离尘嚣的平和与温暖尚在心头,先把《甘南纪事》这篇读书笔记写好,再接着看《定西孤儿院》。
      
      杨显惠发现自己无力行走西藏后,将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萌生的这个念想,折中成了行走甘南——离兰州最近的藏区。以兰州为根据地,他多次进入甘南的草原和峡谷,进入藏民的牛毛帐房和沓板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在甘肃西南部,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境内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杨显惠用十二个短篇,记录下生长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们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命运。故事之生猛奇特,特别是民风民俗的悠久与绵细、严肃与庄重、权威与高效,令我讶异、感叹不已。尽管杨显惠说较之他另外两部作品,《甘南纪事》有不少虚构的成分,但书中的方言,以及用方言呈现的藏民们的原生态生活,还有杨显惠不作议论、不发抒情的写作习惯,令其依然呈现极强的可信度和极高的真实感。比如最后一篇《沉默的柴垛》,一村人跑去召吉草家开会,解决召吉草的丈夫在外面又有了女人的家庭问题。从全村最老的老人,到儿子是县人大代表的不太老的老人,到当事人的堂兄,村里的年轻小伙,直到最后双方当事人的摊牌与较量……那长长短短的发言与表态呀,之入情入理,之符合人物身份,之生动趣妙,怎么可能是虚构的呢?我简直觉得是杨显惠列席了会议,并且作了会议记录,否则读者怎么可能也有如此如闻其声、如临其会之感?
      
      最不可思议的是甘南藏民出了案子不报官,大到杀人,中到牛羊被盗,小到老公外遇,大家都习惯找村民调解委员会。而村民调解委员遵守的调解原则和采取的调解办法,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如果简单认为现代文明代表着先进,古老传统标志着落后,书中几个故事恰恰提供了反证——所谓“现代文明”的生硬粗暴介入,往往构成新的、更大的破坏。
    ”---douban 石头摇篮
  •   杨显惠的书,追着读。



    它几本书折页上都用的那幅照片,暗色调工厂的过道前,头发略乱,脸色憔悴,眼神深遂,神情痛苦。夹边沟过来的人,理应若此。



    《甘南纪事》写的是甘南地区普通藏民的生活。在无孔不入的全球工业化的冲击之下,传统生活的坚守与变迁。



    那本是一群生活在天上的人们,雪山草甸,森林流水,风光如画,岁月悠然,人心纯朴,生活单纯而美好。



    可是“现代化”来了,人心渐渐开始变了,原先的很多做法开始有人不遵守了,年轻人想进城了,想出去闯世界了,外面世界的规则开始冲击原有的社会秩序,而传统秩序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两种秩序互相作用,原有的秩序开始松动瓦解。比如说祖上传下来的规距,一命赔一命,不赔命则赔钱。但是现在有公安局了,杀人事件不再能通过族人调解赔钱而私下解决。



    处于转型期的人们,总有无所适从感。因为是纪事而非小说,所以就没有戏剧性,都是日常生活的悲欢,都是平常人生的困苦迷惘,也都有平常人的坚韧顽强。生活嘛,就是那样,酸甜苦辣咸。



    这不只是藏民的问题。在沈从文的文字中,就可以读到这种转型期“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冲突中“原始文明”中的小人物的悲欢,夹杂在时代的剧变中,显现着“前文明”被“现代文明”冲击时冲突磨合的种种。只不过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比杨显惠书上的西藏早一百年而已。而如今,“现代化”的冲击波也开始冲击那片高原了。



    怀旧是人的美好情感,而写下了转型期被转型文明中普通人的悲欢生活爱恨情仇的作家,都是好作家。如沈从文,如杨显惠。



    而我有幸与杨显惠生在同一个时代,我期待着他写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
  •   甘肃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近年4次踏进甘南,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终以书中的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   本书系杨显慧先生有关甘肃的系列纪实性小说之一,另两部为《夹边沟纪事》、《定西孤儿院纪事》,后两部对那个饥饿年代的人性真善美做了准确的阐述,读来催人泪下,令人震撼,在中国当代缺少这样的敢讲真话(虽然以小说形式)的作家。《甘南纪事》相对于《夹边沟纪事》、《定西孤儿院纪事》而言,没有那么令人刻骨铭心,行文风格相对轻松,不过其同样书写的是甘肃地区的农村生活,同样给我们贡献出历史中相对真实的一面,感谢杨先生。
  •   去过西藏,去过青海,也去甘南。感叹藏区壮美的风光,但也自认对于生活在藏区的人们所知实在太少,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凝固在照片中的风景。在青海玉树遇到过非常好的藏族朋友,热爱家乡,为了赡养母亲,一直未婚。他带着我们去看风景,看藏獒,他说玉树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玉树的空气是世界上最纯净的。
    读《甘南记事》,仿佛第一次真实地走进藏族人们的生活,这个伟大的民族自有其文化传承与生活方式。对于他们,可以不理解,但一定要尊重。
    《措美峰》《尕干果村》《图美》这几篇尤其喜欢。村长带着村里的老老少少几天几夜寻找丢失的牛,无论是对话还是情节,都像电影一般优美。
    之前度过《夹边沟记事》,杨显惠的文字生动朴实,并无太多修饰,却有着真实自然的表达,值得一看。
  •   《甘南纪事》杨显惠用非常平实的文字记载了甘南藏区的原生态。
    文中几次提到1958年,之后藏区发生重大改变。即使如此,藏民对于众多事情还保留着用民俗的方法解决,虽然不合法,但那毕竟是藏民一直以来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维持约定俗成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   杨显惠这几本书,绝对值得一看。个人感觉,最好的要数《夹边沟记事》,非常真实。《定西孤儿院纪事》也是描述同一个年代。文笔非常质朴,朴实得粗糙。曾经在西部生活过一段时期,语言的亲切感扑面而来。感谢这样的叙事小说,或许在扑所迷离中展现了真实的历史。
  •   看着作者杨显惠那张沧桑的脸,便能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日,看过他的《定西孤儿院纪事》和《夹边沟记事》,非常好,这本应该也不错。
  •   读了《夹边沟记事》后知道了作者还有与之构成“三部曲”的《甘南纪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于是都买了回来,果然都不错!
  •   不错。从开始读《甘南纪事》,就有一种和以往看书不同的感觉,甚至有一点不习惯,因为十多个小故事所描述的甘南藏区人民所特有的风土文化,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而言,象是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的再现,也是作者在当地历经三年时间深入体验的成果,决不是肤浅的游记和再版的道听途说。读了《甘南纪事》,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历史已进入21世纪,尽管甘南藏区百姓的生活已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方式,但在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事准则上,他们仍然顽强地守候着古老的传统,那是他们心中的“法则”,虽然与所谓的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但至少他们的方式简单、淳朴、真实,没有“文明社会”里的虚伪与复杂。《甘南纪事》是甘南藏区人民寻常生活的真实展示,值得一读,特别是准备到甘南旅游的朋友们。下一步,把杨老“命运三部曲”的另外两本一并收入囊中拜读。当然,对本书还有一点建议,就是对当地方言词语地解释上,编排不合理,有些词语的注解不是放在第一次出现的文章中,而是放在了后边的文章里,应当改进。
  •   这是杨显惠先生的“命运三部曲”之一,作者满怀激情的采访了甘肃南部藏区,写出传统藏区一步步走向现代化的身影,这是一本纪实性文学,值得一读。
  •   保持了杨显惠一贯的朴实简洁、厚重含蓄的风格,展示着甘南藏区独特的地理风物与历史文化,以及由此浸润而成的人事逻辑,也折射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独到经验与体认。
  •   跟杨显惠以往的书一样,写得非常好,从《夹边沟记事》到《甘南纪事》都是那样让人爱不释手
  •   由于工作的原因,2009年我曾两度身入甘南,所到之处有岷县、迭部,另外还有陇南地区的武都、舟曲、文县等。这些地名除了同事的家乡--文县,在汶川地震期间听过,其他的地方在我眼中均只是代号而已。舟车劳顿加上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让我疲惫不堪,一切匆匆而过,没有闲瑕时间好好游历一番,但是甘南的风景确实震撼了我,以至于对于没有随身携带相机这件事,我至今懊悔不已,那些美丽的景色仅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日记中。
    这次有幸拜读杨显惠先生的《甘南纪事》,一方面让我有机会重新回顾走过的地方,另一方面让我进一步了解那些生活在美丽大山间的人们。《甘南纪事》并没有过多描述美丽的风景,却通过一个一个小故事,讲述了当地人的婚姻、家庭、日常生活以及那未融入当今社会体制中的原始司法制度,如杀人偿命(或者赔命钱)、严惩偷牛行为等等。
    希望我有生之年还能再入甘南,更深刻地体会一下甘南的风情,下次一定带上相机。
  •   喜欢杨显惠写西北的系列,相比起定西孤儿院之类,甘南纪事少了很多压抑,多了不少温情,推荐下!
  •   看完《甘南纪事》,我就完整地读完了杨显惠老师的“命运三部曲”。这本书与其他两本不同,没那么撕心裂肺的痛,没那么沉重和压抑,但笔下一个个藏族男女老幼的故事也很打动人心,很鲜活,很有生气。一直猜测杨老师当过记者,不知是不是真的。真的很喜欢他的书!
  •   甘南纪事:杨显惠“命运三部曲”第三部 没有了前两部的厚重感 但是依然有自己的特色
  •   由夹边沟纪事关注杨显惠,加上大学实习在甘南,甘南纪事一出,就到处找。终于如愿。
  •   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我已看完,感觉《甘南纪事》写的不如其他两本好。书中只写贫穷与复仇,没有写出西藏人民勇敢与善良的一面。复仇是民族的习惯,贫穷是愚昧的结果。只有了解西藏才能接近西藏,通过书中流水账式的写作,应该说对我们了解西藏民俗习惯是有帮助的。
  •   一直沿着杨显惠的小说走。
    夹皮沟那些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饥饿,还有这次甘南故事。
    杨显惠喜欢苦难,所以写苦难。
    实际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种实在的感受。
  •   好书,杨先生的三部曲《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记事》《甘南记事》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阅读的书籍。
  •   藏族的村落有着自己生存的方式,有着自己的规矩,公平恰当地处理着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藏族人的性格,有智慧,有野蛮,有义气,有爽直到一根筋的执拗……杨显惠笔下的一个个甘南藏民的故事,勾勒了藏族人生活真实画卷,更让我们真切了解真正的藏族人的个性。我认为这本书与《天珠——藏人传奇》都是了解藏族的最好“教科书”。
  •   12个故事,篇篇精彩,虽说结尾不是欧亨利式,但通篇却扣人心弦。这是三部曲中,比较“轻松”的一部,而《定西孤儿院纪事》是讲饿死人,《夹边沟纪事》也是讲饿死人的,饿死的是右派。
  •   杨显惠“命运三部曲”之三——传统藏区一步步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   看了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的第二部(夹边沟记事)所以买的另外两本,很期待。
  •   最近在看这本《甘南纪事》,《读书周报》上也登了关于作者多部作品的读后感,从夹边沟到甘南。作者的书让人们又听到了曾经发生过的声音,让我们再次去思考和认识,也磨砺着很多人的想法。
  •   杨显惠让我认识了定西孤儿院和夹边沟,谢谢!
  •   读《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难忘,这本也必须看。
  •   前年为购买定西孤儿院记事而四处寻觅,今日杨显惠的三部曲很容易买到了,读者之福
  •   可能因为是新闻人出身的缘故,这本作品的语言风格比较朴实,严整,与一般的文学作品有教大不同,然而十分适合甘南这块土地的风貌,在朴实、自然的环境里,卖弄语言实在不太合适,所以,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整体感觉十分不错,尤其是再讲追牛贼《狼狗》一篇,有强大的人物心理变化,这是一种独特的、令人感动的淳朴情感,值得一读的书,另外,看完本书,有去甘南走一槽的冲动,看看那里的措美峰
  •   如题,但是听说杨显惠要写另外一本来补充“甘南纪事”的,而且还是封笔之作,很期待
  •   非常值得一读,某种程度比夹边沟记事更引人入胜,洗练的笔锋把活生生的甘南藏民生活刻画到读者的心中!强力推荐!
  •   之前买过《夹边沟纪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都很写实震撼
    这次相信也不会差
    特宁年代的历史
  •   杨显惠的三本系列书都买了,这本刚刚看完。故事写的还不错。我曾在兰州生活过,遗憾当时没去甘南地区看看。看了这本书后想去那看看。
  •   不像《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记事》,这一本的主题稍为轻松,不再以饥饿为唯一的主题。民族语言很有特色,作者的语言也有很强的识别性:虽然很朴素,一点也没有雕琢,但很耐读,很有味道。唯一的缺憾是,《夹》和《定》的主题太沉重了,看了让人太抑郁。。。
  •   浮躁喧嚣中的深刻反思,一个时代一批人物的命运,实事触目惊心。曾读过杨显惠先生的其他两部作品,风格一致,堪比“反思三部曲”。
  •   独特的甘肃,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以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封底的上架建议后写的是“小说”二字。
  •   书得质量很好,包装也好!作者花了三年的时间,多次进出甘南,收集了珍贵的材料,向我们展示了那里灿烂的文化,特有的生活形态,展示了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挺好看!喜欢!
  •   书中描写的藏民生活没那么复杂,但很有意思,讲的是传统藏区一步步走向现代化的身影,里面有人性。
  •   这是杨显惠的又一作品,他的作品如夹边沟的故事我看了又看,太震撼了!他的笔触在我心里深深的划过,划一道道血迹...这本书内容和那本书不同,但同样是最基层的事,读来令人不罢手,心也往下沉。这是一本值得好好去读的书。书的包装和质量都很好,值得购买。
  •   刚看了第一篇写那个藏族女人的故事,很好看。不多修饰,却有一种活泼的生命力突显出来。只是不像夹边沟和定西孤儿院那样写出被埋没的真相,但还是很好
  •   通过若干篇章的描写,展现了甘南藏区的独特生活,从民俗到自然风光,那里人们的辛勤劳作、婚姻、诉讼甚至打架等等。杨显惠写得好,值得看。他的其他作品也同样有力量、有感染力,平静中蕴含着悲哀。
  •   前一阵子买了夹边沟记事,太感触了。特价的时候买了杨显惠的另外两本,觉得那个价钱太对不起他的书了。
  •   从夹边沟一路看过来。。杨显惠先生的文笔朴实,却能直击人心。
  •   看过夹边沟和定西,甘南肯定不错。
  •   作者用最简单、直白、朴素的语言,叙述了几个发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美丽风景下、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对于我们了解老少边穷地区的原始与自然的人文环境、风貌、习俗、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喜欢这种讲故事的手法,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是不需要用华丽语言来做装饰的。
  •   看完《夹边沟记事》看《甘南记事》,人就从那沉重的令人窒息的悲苦年代解脱出来。看得好想背起包就上甘南去看一看。
  •   杨显惠的三部曲我都收了。生于七十年代,关于文革,关于三年自然灾害,其实是关于父辈的成长足迹有太多的好奇,我看了很多关于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杨老师的书是其中的佼佼者。书写得非常真实非常自然非常好,是事实亦是故事。其实能把读者代入故事中的作品与真实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如果有对那段时期的历史和处在那个历史中的人的人性感兴趣的读者,建议读读。我的想法,关于那个时期的作品,我就收到杨显惠这儿了,不再收了。
  •   这是一部记述甘南自治州发生的一些平凡的故事。我很喜欢作者的文字风格,朴实无华,丝毫没有煽动性的感情抒发,却让人不得不心动;独具特色的甘肃方言,尽显西北民风。这本书不像前两本那样阴郁,它讲述的是一些普通人家发生过的一些平常故事,有喜有悲。无论是喜是悲,都让人感到生命的温馨与活力。
  •   来了当当才知道这是命运三女神之一,还没看……就是冲着夹边沟和定西孤儿院才买的。
  •   我本以为杨显惠这本书又是一本让人直面血淋淋历史惨剧的新书,但这却是一本侧面记录血淋淋历史惨剧的新书。这些故事给人的感受很奇特,让我们更加了解藏民和他们的文化。
  •   我一直以来对书的广告很反感,因为有的书的广告名不副实(绝大多数)。真正的好书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好书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碰撞。而《甘南纪事》恰恰就是这种值得碰撞的好书。作者没有刻意强调甘南地区的野性、贫穷、落后,也并没有一味地像我们揭示近乎原始的生活环境,而是实实在在地通过自己的真实走访,深入民间,采集那些来自底层的喘息和叹怨,再结合甘南的地理原貌把民俗中最质朴的情与义、爱与恨表现出来。手法老道。我以为所谓的高手,就是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把你最容易忽视的东西悄然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好书!好写手!
  •   甘南纪事,了解传统西藏一步步走向现代化。
  •   这是杨先生的命运三部曲之三,写的是一般人比较陌生的甘南,写得最好的是《恩贝》等排在前三位的小说。后面的小说读起来很吃力,故事性不强。但还是强烈推荐。
  •   看完《定西孤儿院纪事》之后在看这本书,觉得语言上更书面了,他的作品总是描写这现实,虽有几分痛苦或者无奈,但终究能使你去思考一些东西。
  •   读了夹边沟,你就会想读杨显惠的这三部曲,就想凑齐这套书。沉重,苦难,都不应该忘记。
  •   这本书是三部曲中主题最轻松的一部,虽然文中主要表现的无奈的命运、生活的艰辛,但我们还可以从书中看到美丽的甘南、古朴的民风,这样一来,连那里的艰辛也变得有些让人向往了。
  •   和杨显惠其他两部不一样,这个更多是改革开放后的藏族生活。传统和现代的冲突。
  •   杨显惠先生的命运三部曲值得读一读,虽然我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但我们都是处在那个时代的阴影下
  •   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个人认为十分值得阅读,可加深对我们这片国土的认识。在我自以为熟悉的土地上,竟然曾经发生过或依旧在发生着的这样的事情……
  •   带来这样的思考:有些事究竟是该坚持还是放弃?这根本无法回答,但小事颐指气使的执拗,害人害己啊。书里展示出甘南地区魅力纯净的换卷,和那里纯净善良的人,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藏民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社会形态是稳定的,人性化的,现代文给他们带去的是对?是错?真是不能评说。
  •   甘南纪事主要讲了一些少数民族的事情,让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藏族人这么“野蛮”,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   来自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转述,和《定西孤儿院纪事》一样流淌着自然的、真实的情感。
  •   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藏区,如何负载着文化转型的重负,经历时代的遽变
  •   杨显惠的三本书都买了,每本书都觉得很震撼。平淡的叙述,无需任何修饰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自然的发生。相信这是所接触到的最真实的历史了,许多掩盖已让人无法触摸,而杨显惠用他的文字让历史显现,并令人深思。
  •   杨显惠的三部曲,绝对值得阅读。57年的经典作品,触目惊心!虽然早已平凡,但是追究不深。
    天朝知识分子命运多舛,从秦始皇开始不断折磨,到了明代是一个闪光高峰,之后急转直下。现在还有钙吗?
  •   阵阵乡愁,真是因为其中有我熟悉的风景,有我亲切的乡音。同时也为那些藏区的朴实的牧民们。去过甘南,才知道一个人,怎么过都是一辈子!
  •   夹边沟、定西——中国的古拉格。感谢杨先生为我们揭示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但是在本书中,内容已经轻松了不少,不由让人感叹时光抚平伤口的能力。
  •   看过杨显惠“命运三部曲”的其它两本,许多地方让人潸然泪下。一次订多本,还未及看,希望这本依然好看。
  •   历史不可忘记,尤其是让我们这个民族心酸的历史。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真实记录了那段历史,有真实就足够了!
  •   其实刚开始只是抱着随意看看的意思去买了这本书,但一看就发现特别的精彩,描写了甘南地区的藏民们的生活和历史~~十分的有意思。。。。
  •   这是我阅读的作者第一部作品,他用纪实性的手法,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幅非常美好的藏族原生态风情画卷,勾起了读者去甘南的冲动。随后,立即又下单把作者的其他几本作品都买了,非常喜欢。
  •   命运三部曲都是不错的作品 支持杨显惠
  •   自从在上海文学上读到杨显惠先生的小说——不知道这样的文字是不是可以“小说”言之——就开始寻找他的所有文字:生活远比文字更苍茫。
  •   看过从当当网买的定西,继续看杨显惠的其他著作,回忆过去的事情。
  •   依然是杨显惠,依然是小人物的命运。每个小人物的背后,都是一个时代的背影。值得一看。
  •   买的作者的三部曲三本,夹边沟听说是文革时期的事情,有些历史现在可以解密了。到了2本,夹边沟记事还没到,书的印刷质量还不错,就当当再卖这三本书,无需多言。
  •   如今的年轻人应该读读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一个国家的命运史,中国人的苦难史。
  •   甘南那个地方很美,是一样让人愿意去了又去的地方。书中讲述的事情,其实让人很矛盾,在这样美的地方缺发生着一些 不可理解的事情。甘南的那种美,是一种纯朴的,没有被现代化摧残的原始的美,可能真是因为如此,这里的文化还保持着最原始的成分,现代的文化,甚至法律,并没有得到普世的认同。
  •   有去过西藏, 喜欢那里的环境, 走的川藏线, 这个是甘南。 藏区完全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信仰
  •   我相信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都会后怕,看了杨显惠的书都会不停地感慨万千;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像我,哪怕只有一点文化底子的人呢,都会被文字间流露出来的东西所感动。好书不怕多,好书告诉你什么是曾经,真的存在过的曾经。但愿也只是曾经而已。!!!!!!
  •   很细致地描述了甘南藏民的日常生活,期待那位大导演打算拍成电影
  •   杨显惠“命运三部曲”都值得看
  •   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凑齐了
  •   终于买齐杨显惠“命运三部曲” 了。
  •   有人“开玩笑”说,何时我们的“鲁迅文学奖”和“矛盾文学奖”把大奖颁发给杨显惠了,那我们的文学也许就真的有希望了……杨的前两本书都看过了,其朴实、沉郁的语言风格,其撕心裂肺洞彻历史的力度,令人刻骨铭心久久不能释怀……
  •   我是看了夹边沟纪事后买的这本,同样震撼,推荐大家都看看,了解真实的历史
  •   杨显惠的三部曲,部部催人泪下,过去的历史,不能让它如烟般消散
  •   杨显惠的书必买,比前两部平和,现在是还原生活,以后就会是一段历史
  •   杨显惠很执着地写着他的三部曲,用小说的笔调记录过往的那个年月的见闻。
  •   藏区一直是我一心向往的神秘之所,了解藏区了解藏民了解藏文化,有时真的能感受到那种自然淳朴的人性~~心依然向往之!!
  •   一下子买了命运三部曲 正在看定西孤儿院 写的不错
  •   2010年自驾去青海湖途经甘南,还在合作市住了一晚。对甘南优美的自然风光至今记忆犹新,有时间真想再去细细品味一下。昨天收到《甘南记事》一书,当晚睡觉前就简单翻阅了一下,立即被里面的小故事所吸引,不知不觉中翻到凌晨一点才休息,感觉真是一本非常喜欢的睡前休闲读物。
  •   贵在真实。里面的许多故事,让人颇为惋惜,像第一篇里那个顽固地强迫儿子为父报仇的寡妇,最后一篇的那位“一夫二妻”的仁兄,真真实实,也反应了传统藏区在现代化过程中与现代社会在价值观,宗教观,文化等多方面不融合的问题
  •   主要是写藏族人的生活,民族风情贯穿全书,最感兴趣的是作者在后记里写的一些话,甘南尤其是迭部县的风景真让人神往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