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野梵,黑丰 主编  页数:393  

内容概要

  《先锋·独立·现场:湍流》这些溯行的修为者磨砺着词语和思想的宽刃,始终保持艺术的良知、语言的自觉与审美的悸动,努力打通各种艺术门类、体裁等形式的血脉关节,他们不断地超越感性与理性、知性与荒谬、叙事与抒情、神话与现场、默颂与指证、对垒与建构的界限,珍视生态美与创造性的一切,正视灵肉的异化与黑洞,漠视普遍的流俗、阿世、闲适、宽频的清歌浅唱与才子搬弄的积木和冥钞,蔑视屈膝与封锁,不玩弄概念,不自诩异端,扎根于底层,贯通智识与性灵,全力锻造一种绝对现代的新感性与新理性。他们倡导中国与异域、历史与现实、生活与语言、创作与批评、人格与文本的对话、通透与全息。他们敬畏地倾听大地神性的声音,呼唤小人物大灵魂、平民心真史诗,以创造性文本向世界传递赎救的渴望与归家的颤栗。他们已经启动一种尖锐、辽阔、丰饶、富有建设性的语言方向或精神秩序,将彰显其伟大与正典的意义。

作者简介

  黑丰,语言是一种最危险的事物,就像火。它的危险性在于它的柔刃无痕,它吸纳你吞没你,孕育你又伤害你。那里有你的福音,同时也有你未及刷上黑漆的白棺。  蓝冰:单纯而自然的明亮,深入的沉潜。一切都流逝了,似乎不需要更多的思考,河流在这里敞开并得到确认。河流远去,带着我眼底迷离的夜色。她更理性了,也更懂得一条河的流向与使命。

书籍目录


湍流,一种新的写作向度
卷一 文本与倾听
 野 梵 《孤筏渡》
 许晓青 《雁过一唳》
 黑 丰 《灰烬之上的飞行》
 蓝 冰 《尘埃上》
 冬 羽 《田野用平视的美丽》
卷二 阐释与独白
卷三 翻译与对流
卷四 生活与行走
卷五 论坛与争鸣
卷六 秃非遗诗特辑

章节摘录

  浪漫主义传统。他对屈原“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六义始缺”表示不满;认为李白“才矣奇矣,人不逮也。李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以至使他“常痛诗道崩坏”。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三类;兼济之志的讽喻诗,独善之义的闲适诗和诱于一时一物的杂律诗。他认为杂律诗“非平生所尚略之可也”。但吊诡的却是“人所爱者不过杂律与《长恨歌》之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而且通过千百年来漫长的历史检验,能真正代表白居易诗歌艺术最高成就的恰恰不是他所重视的讽喻诗,而是《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首杂律长诗。白居易虽然看不起《长恨歌》,但对《长恨歌》在当时流行却颇为自得。他说“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她妓哉。’由是增价”。当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曾在一妓女皮包中查出,能读《文化苦旅》的娼妓岂同她妓,是否可增价?当今这一行可能没有这个雅性,因为只有性。  诗歌是浪漫的,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从来就缺乏,倘若把《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颗古典诗歌明珠排除在外,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将会黯然失色,损失巨大。就浪漫精神而言,《长恨歌》的浪漫表现在诗歌创作方法上,《琵琶行》的浪漫表现在生活一人生艺术化的审美诗情中。对后者宋人洪迈既慕之又疑之;“乐天移舟,夜登其舟与饮,了无所忌,岂非以其长安故倡,不以为嫌耶?”“夫不在焉,瓜田李下之疑”“唐世法纲虽于此为宽,然乐天谪宦未久,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洪迈认为《琵琶行》是虚构的故事。而陈寅恪认为白氏与琵琶女的所为是风俗许可不犯禁律的,也符合白氏放荡不拘礼法的文词科举进士的个性。  ……

编辑推荐

  我追着风,喘息着,提着中国灯笼,享用着  不被任何生物圈理解的孤独  ——野梵    诗歌发黄,晨光中  诗人拍案,将一壶酒举起,沐浴  ——许晓青    今夜,我在你的火锅里沸腾  那早已摆放的一只空碗和一双筷子  让我像一个亡灵即位  ——黑丰    世界之树淌出了膏脂,浓稠的黑,生漆般  大地落下唯一的雪:寂静  ——蓝冰    冬天的暮色,在使用一个不曾看懂的词语  七只白鸟衔起七枚金色的果子  向着阳光转移  ——冬羽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湍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大陆人写的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