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考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澧  页数:376  
Tag标签:无  

前言

  《切韵考》六卷,《切韵考外篇》三卷,清陈澧撰。成书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  陈澧(1810—1882),字兰甫,世称柬塾先生,清代著名学者。掌教广州学海堂数十年,晚年又主讲菊坡精舍,从学者甚众。教学领域宽广,凡经史、天文、地理、乐律、算术、篆隶,无不研究。一生著述丰富,尤精通音韵学,《切韵考》就是其中一部学术名著。  《切韵》乃隋陆法言撰于仁寿元年(601),原本已佚。历经唐代诸家传抄增改,至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校定为《大宋重修广韵》。《切韵》虽亡,而存于《广韵》。陆法言是从音韵学的角度编写《切韵》,审音力求其细,决不仅仅为文人检字之用。《切韵》的精髓在于反切,韵部之内还可以按反切下字区分韵类,每一个反切上字都归属于一定的声类。但《切韵》也有传统韵书的弱点,一些韵部只要求韵腹韵尾相同而不细分介音,声母的归属既无标目,又欠条理。唐末宋初字母等子之学补充了韵书审音方法的不足,但等韵学与《切韵》不蛊相同,由此产生不少混乱。陈澧着《切韵考》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陆法言的“切语旧法”,正本清源,使《切韵》这块瑰宝焕发光彩。陈澧认定“同音之字不分两切语”是陆氏旧例,并发明反切系联法,通过《广韵》反切上字的系联考定《广韵》四十声类。

内容概要

  《切韵考(附音学论著三种)》对《切韵考》及其切韵考《切韵考外篇》进行了点校说明。底本原为直行,现今点校为横行。韵表中一些小韵加注同音字。

书籍目录

《切韻考》《切韻考外篇》点校说明切韻考切韻考卷一 序录切韻考卷二 聲類考切韻考卷三 韻類考切韻考卷四 表上切韻考卷五 表下切韻考卷六 通论切韻考外篇切韻考外篇序切韻考外篇卷一 切语上字分併为三十六類考切韻考外篇卷二 二百六韻分併为四等开合圖攝考切韻考外篇卷三 后论《切韻考外篇》跋《切韻考》校注《切韻考外篇》校注附录《东塾初学编·音学》并点校说明《廣韻增加字考略》并点校辨析《廣韻增加字考略》点校说明《广东音说》并点校说明后记

章节摘录

  条例  陆氏《切韵》之书已佚,唐孙偭增为《唐韵》,亦已佚。宋陈彭年等纂诸家增字为《重修广韵》,犹题曰陆法言撰本。今据《广韵》以考陆氏《切韵》,庶可得其大略也。切语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舆所切之字双声,下字舆所切之字迭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人。(平上去人四声,各有一清一浊,详见通论。)上字定清浊而不论平上去人。如东,德红切;同,徒红切:东德皆清,同徒皆浊也;然同徒皆平,可也,东平德人,亦可也。下字定平上去人,而不论清浊。如东,德红切;同,徒红切;中,陟弓切;虫,直弓切:东红、同红、中弓、虫弓皆平也;然同红皆浊、中弓皆清,可也,东清红浊、虫浊弓清,亦可也。束同中虫四字在一束韵之首,此四字切语已尽备切语之法,其体例精约如此,盖陆氏之旧也。今考切语之法,皆由此而明之。  切语上字舆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同用者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同用都字也。互用者如当,都郎切;都,当孤切:都当二字互用也。递用者如冬,都宗切;都,当孤切:冬字用都字,都字用当字也。今据此系联之,为切语上字四十类,编而为表直列之。  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迭韵,则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同用者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同用红字也。互用者如公,古红切;红,户公切:红公二字互用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切韵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