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类系列教材·美术鉴赏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樊林  页数:166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已不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日益被社会所重视。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培养这种文化素质,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具体的方针。在1 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2002年以教育部第13号令的方式颁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其中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课程应当进行考试或者考查,考试或者考查方式由学校自行决定。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将成绩计入学分”。2006年3月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强调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从这一系列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对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要求很明确。不同科类的高校,对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加强艺术教育,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所有大学的共同责任。具有超凡魅力的艺术课程,以视觉形象的形式和材料吸引学生,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撼动学生,在饱含悠久文化底蕴的艺术接触中,培养他们求真、求实、求美的品格,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我们相信,经过专业学术团体协作,由专业教师编写出来的这套公共艺术课程教材,既能成为老师喜欢的教材,也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本。希望我们的教师创造性地用好这套教材,真正发挥公共艺术课程的价值和功能。

内容概要

  《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是指导造型艺术欣赏的书籍,不仅需要对作品的感悟和分析,尤其需要在这种感悟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而这方面才是这《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最精采之处。作者对达·芬奇、雷诺阿、荷加斯这些艺术大师对艺术实践的论述深有领会,并且参之以莎士比亚、波德莱尔等文学大师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接受了贡布里希、安海姆等人的艺术知觉理论,格等人的艺术形式理论,梅洛-庞蒂、杜夫海纳等人的现象学美学理论,克林伍德、克罗奇等人的表现主义理论以及阿多诺等人的文化美学理论。形形色色理论的引入并没有使这《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变成大杂烩,而是有条不紊地组织成了一个理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理论构成了作者了解和分析艺术的多种层次和维度,丰富和深化了理论意义;同时又能深入浅出,畅晓明白,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发。无论作为艺术理论学习入门的学生,还是有同样兴趣的研究者,都可以从这《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中获益不少。

作者简介

樊林,女,1968年生,广西桂林人。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获硕士学位。曾在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文艺学专业作访问学者。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致力于西方美术史教学、研究。出版《从神性向人性的升华》、《西方名画中的历史与神话》(合作)、《石像,是有体温的》(合作)、《形象化的民族自传》(合作)、《星群璀璨的年代》(合作)等著作,翻译《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合作),发表论文《奥德·奈卓姆绘画中的“雌雄同体”形象》、《西方美术史教学中的“技术性介绍”》、《“新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的批评性反应》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视觉图像的意义
一、视觉图像的普遍存在
二、图像的解读
三、最初的图像
四、艺术发生理论
第二章 艺术的目的
一、存在的目的
二、多种文化的体现
三、不同时代的生活
四、审美的特殊快乐
第三章 艺术的题材分类
一、再现
二、表现
三、抽象与具象
第四章 趣味的构成
一、形式因素
二、结构原则
三、形式的统一
第五章 知觉与造型艺术
一、眼睛与视觉
二、艺术发展史中的观察方式
三、视觉与创作
四、通感
五、视觉与欣赏
第六章 艺术家
一、技艺
二、学院训练
三、自由的境界
第七章 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
二、博物馆
三、艺术史在鉴赏中的作用
学生阅读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三、不同时代的生活今天我们的眼睛已经习惯了从报纸的图片和电视及网络的影像中了解各种事件,并且认定这是真实反映的重要途径,因为图像提供了对事件所做判断的相关解释。摄影的普遍性为全球范围内的人们提供了观看事件的可能,并且几乎是一种公平的观看,不受观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局限。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大量的历史事件的记录除了依靠文字叙述就是借助图像描绘,关于战争、政权、庆典,甚至行刑,或者瘟疫。其中日常生活的记录更是视觉作品最为广泛的内容。事实上,图像比物件、人事更具有穿越岁月的能力,同样地,图像比文字更精确、丰富地记录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图像所具有的“凝固时间”的功能是观者都愿意相信的,伴随着大量的形象的出现,记录人物是图像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人类认知某一个人物的信息往往通过他的画像,形象性是别的记录方式相对于绘画而言所缺少的。这是绘画赋予观者的一种心理,一种印象,而画面上那个人由于时间、地理的因素,基本上是根本无法亲眼见到的。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在卢浮宫见到《蒙娜丽莎》的时候,她的微笑早已被观者所熟悉。自从列奥纳多•达•芬奇记录了这个年轻女子的微笑,人们开始不断地尝试接近这件作品,从她究竟是谁直到大师怎样捕捉到这神秘的微笑。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到的是不同的神情、笑容,变幻的生动性为这个个体注入了人类美的理想(见图2-15)。自古代艺术始,关于人的描绘是艺术家们热衷的题材。在此之前,动物和神的形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与艺术创造的出发点及目的相关。具有强烈个体色彩的人的描绘出现在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绘画中,真实地描绘对象体现出人对世界的认识与主宰这方面的意念。东方艺术中更突出对人的精神的表现,并不以精确细腻的刻画为要义。南宋梁楷(生卒年不详)的《太白行吟图》(见图2-16)所描绘的对象是为历代诗人追随的‘诗仙”李白。为李白造像写真的画家不计其数,贴近诗人原貌者有之,得其精髓者有之,这个关于李白的构想仿佛沾上了诗仙的气质,舍弃了对复杂表象的描绘,单刀直入,将刻画的重点着眼于‘行吟”,以简略、狂放的线条,寥寥数笔勾画出人物的衣袍,巧妙挥洒发髻、眼神、髭须,桀骜不驯、才思横溢的诗人跃然纸上,成为迄今为止将李白塑造得最具神采的一件作品。

编辑推荐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类系列教材•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类系列教材·美术鉴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是因为考研的美院指定用的书所以才买的 对于书的内容其实很一般 买了也就是为了考研而读了 课本毕竟浅显 而且没有多少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   本是考研用书,编辑非常好,尤其是书后的名词解释,十分实用。然而作为普通用书,也十分适合阅读,观之编者行文,可知不为学术炫耀而来,全无高高在上之态,而是以简洁日易懂的文笔,利用美术史、哲学、心理学等知识向观者展示美术发展的一个历程,能让观者在一种清晰思路中理解美术而非堆叠在晦涩术语词汇中背诵美术,因而大荐此书。
  •   樊林是个很有担待而且很真实的好老师,几乎是广州美术学院仅剩的几颗良心之一。
  •   大家帮帮忙。本人急需要一本。
  •   考研用书,樊老师是中文系出身,于是文笔较好,内容引用很多文学的内容。我觉得在那些教材里算是精致的了~
  •   虽然还没买,但是上过樊林老师的课,她的课很好~~很有趣且很易懂!很喜欢她的课~~~~~所以觉得她的是应该也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