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广东高教  作者:王卫平 编  页数:213  

内容概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逐步推进,中小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正经历着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就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教育界和全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小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同时也应当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将教师培训与中小学的整体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最经常、最直接、最能利用教师实践经验的校本培训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校本培训虽已在各地逐步开展,但各地、各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有思想层面的,有策略层面的,有硬件层面的,有软件层面的,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严重制约了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回答这些问题和有效解决这些困难,或者为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解决提供思路和策略,势在必然。

书籍目录

专题一 正确认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现状
专题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专题三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专题四 教师如何贯彻落实《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
专题五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设计与教学策划
专题六 《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化教学的实施
专题七 《品德与生活(社会)》案例教学的实施
专题八 《品德与生活(社会)》网络教学的实施
专题九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专题十 《品德与生活(社会)》实践探究活动的实施
专题十一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习方式的更新
专题十二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习指导策略
专题十三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专题十四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专题十五 《品德与生活(社会)》发展性评价的探索

章节摘录

  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就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老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学效果就愈差。  小学品德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实践性。小学品德和谐课堂教学是以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自觉体验、感受、领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其主体发展。通过学生多样化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发展。  第二,自主性。小学品德和谐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授者和训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仅仅作出原则性的指导和一般建议,发挥组织、指导、评价作用。学生对于活动的具体设计、展开、实施乃至评价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体现得更为充分。自主性的另一重要特征是主动性。因而,教师要注意变换活动方式,明确活动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自主活动、自我发展。  第三,开放性。小学品德和谐课堂教学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时空开放,即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室内,根据教育需要可延伸到课外校外;二是内容开放,即注意及时吸收新信息和新观点,并提供可选择的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思想开放,即教师应较少干预,使学生的活动过程具有较大的开放度;四是活动结果开放,即答案应具有多样性,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品德与生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值得我学习的一本书。
  •   本来这门学科就比较新,有关校本指导手册的框架比较完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如果对于学科特点能做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可能会更具实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