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智高研究资料集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  作者:范宏贵 编  页数:6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壮学丛书:侬智高研究资料集》摘录各书刊原文,有删无改,尽可能做到不失其本来面目。若所录史料间杂有与侬智高无关者,则只摘录与侬智高有关的部分,删去与侬智高无关的部分,用虚点省去。  《壮学丛书:侬智高研究资料集》有关侬智高的史料,同一来源而互相转录者甚多,故在选编时尽量将完全重复者删去,而只存年代之最古者。至于原文的讹字脱字等,作初步校勘,加以改进。原书对讹字脱字等作过注释的,原文照录,不加增减,以保留原貌。古籍有今人点校本者,选较好的版本摘录,并参照原版本校勘,使之精确。  《壮学丛书:侬智高研究资料集》所摘录的史料,先排书名,编著者姓名及其所在朝代、书籍版本、出版时间,后排史料,最后排史料所在该书的卷数和页数。

书籍目录

《壮学丛书》总序前言一、史料﹝宋﹞余靖《平蛮京观志》﹝宋﹞余靖《进平蛮记表》﹝宋﹞余靖《贺生擒依智高母表》﹝宋﹞余靖《贺诛侬智高母表》﹝宋﹞余靖《代狄宣抚贺捷表》﹝宋﹞文同《丹渊集》载《贺斩依智高表》﹝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宋﹞孙升《孙公谈圃》﹝宋﹞曾巩《与孙司封书》﹝宋﹞曾巩《杂识》﹝宋﹞沈括《梦溪笔谈》﹝宋﹞李攸《宋朝事实》﹝宋﹞苏辙《龙川别志》﹝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吕臻《平广贼侬智高曲赦江西湖南德音》﹝宋﹞滕甫《征南录》﹝宋﹞魏泰《东轩笔录》﹝宋﹞郑克《折狱龟鉴》﹝宋﹞张端义《贵耳集》﹝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宋﹞王铨《默记》﹝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宋﹞刘挚《忠肃集》﹝宋﹞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宋﹞胡宿《文恭集》﹝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元﹞脱脱等《宋史》﹝元﹞安南黎崱《安南志略》﹝元﹞安南《越史略》﹝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明﹞《草庐经略》﹝明﹞邝露《赤雅》﹝明﹞史馆臣《明实录》﹝明﹞魏浚《西事珥》﹝明﹞《明太祖实录》﹝明﹞安南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明﹞杨慎《增订南诏野史》﹝明﹞杨慎《滇载记》﹝明﹞诸葛元声《滇史》﹝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明﹞周季凤正德《云南志》﹝明﹞林希元嘉靖《钦州志》﹝明﹞郭柒万历《宾州志》﹝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明﹞方尚祖天启《封川县志》﹝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清﹞毕沅《续资治通鉴》﹝清﹞吴乘权等《纲鉴易知录》﹝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清﹞四库全书《皇清职贡图》﹝清﹞倪蜕《滇云历年传》﹝清﹞闵叙《粤述》﹝清﹞徐延旭《越南世系沿革略》﹝清﹞汪森《粤西丛载》﹝清﹞汪森《粤西文载》﹝清﹞蒋廷锡等《古今图书集成》﹝清﹞陈鼎《滇黔纪游》﹝清﹞赵翼《陔余丛考》﹝清﹞范承勋等康熙《云南通志》﹝清﹞吴永绪康熙《阿迷州志》﹝清﹞章履成康熙《元江府志》﹝清﹞甘汝来雍正《太平府志》﹝清﹞郝玉麟等雍正《广东通志》﹝清﹞吴九龄乾隆《梧州府志》﹝清﹞舒启乾隆《柳州县志》﹝清﹞傅天祥等乾隆《大理府志》﹝清﹞汤大宾乾隆《开化府志》﹝清﹞江睿源嘉庆临安安府志》……二、有关侬智高的碑刻三、侬氏谱牒四、侬智高调查资料五、有关侬智高的论文

章节摘录

  第三,对外开放带来研究视野的拓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壮族研究领域的对外学术交流日趋活跃。特别是从1991年起,“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使从事壮族研究的学者得以扩大视野,越出广西看壮族,越出壮族看壮族。历经十载的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壮学者与泰国学者得出了壮泰民族“同源异流”的共识。从比较研究中,促使壮学者对壮族的民族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与壮族同源异流的民族群体的历史文化渊源、演变与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更可喜的是,由于找到了民族同源的根据,发现了“那”文化共性的客观存在,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提出“那”文化圈的概念。这一概念使人们能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壮族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特征,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壮族与壮侗语民族及其与东南亚及环太平洋诸民族的文化关系。这是壮族研究视野上的拓展,也是壮族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第四,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为壮学的产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过去对壮族的研究一般停留在民族学、历史学方法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考古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文字学、文化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加盟,拓展了壮族研究的视野,丰富了壮族研究的学术成果。例如随着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等学科的加入,使广大学者在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地名学等研究的基础上,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而壮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出现,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壮族自古就是一个以稻作为主的农业民族,壮族文化是壮族人民长期适应岭南生态环境的产物,其传统基本特征是“那”文化即具有民族性的稻作文化,是与中原汉族文化和其他地区稻作文化迥然有别的一种文化形态。秦汉以来,壮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融,历经重组再生,发展至今,枝繁叶茂,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共识是广大从事壮族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所得的结果,它打破了岭南“汉文化一元”史观,使壮民族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歧视、压迫而趋于淡漠甚至于湮灭的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从而为壮学的提出、壮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基础。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侬智高研究资料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