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暮之战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美)约翰·斯卡尔齐  页数:277  译者:曾真  
Tag标签:无  

前言

嘿,瞧,我正在表演分身术!开玩笑的,呵呵。不过,请想想看,就在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如果我没有被飞驰而来的公交车撞上天,或者被一群四处劫掠的獾活吃了,那我多半仍在美国俄亥俄州,做着我该做的事,比如睡觉、打电玩、逗弄我的宠物,甚至写作。瞧,我正朝你挥手呢!当然,你八成看不见。地球的曲率将你我各分天涯。但请相信我在向你致意:你好,幸会!是的,我在俄亥俄。但我同时也在中国,在你身边。你正在阅读我的思想,它们被我机灵地编码进文字之中,然后送到中国的编辑大人面前。编辑大人御览后,又命人将其翻译出来,译文精确而英明地重构了我的思想(写作提示:要勤拍编辑马屁)。接着,编辑大人将文章付梓刊印。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出版环境中,它逐级流通,最后送到你手上。就在你阅读的同时,你也解码了我的思想。你这会儿正在阅读我的思想。它们直接源自我的大脑。所以我说,这就与我在你身边一样。这让我欣喜万分,因为这是我首次“来到”中国。不过,我得承认,我对中国的科幻状况一无所知。当我的经纪人告诉我,他已经卖出了《垂暮之战》的中文版权时,我很高兴,同时也非常好奇,因为我不清楚中国读者对科幻文学的胃口究竟有多大。所以我上网做了些调查,发现我的中国出版商不仅建树良多,而且还拥有一本科幻杂志,月发行量高达数十万册。或许这条信息对你来说并不陌生,但让我来为你作些对比:即便将美国最顶尖的三份科幻杂志(《类比》、《阿西莫夫科幻杂志》和《幻想和科幻》)的发行量加在一块儿,也仍然不及《科幻世界》;就算将它们加在一块儿后又翻一倍,也还是抵不过。所以,中国不仅有科幻读者,而且很可能比美国多得多。我突然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那样我就能常常造访你的国家。我必须承认,我依旧对科幻在中国的状况知之甚少,但我希望能渐渐补上,因为对我来说,那儿似乎是个好地方。《垂暮之战》的面世纯属偶然,换言之,它是以一种极不寻常的方式诞生的。通常你写出一本书后,就会把它投给出版商,企盼他们能青眼有加,买下它,出版它,让你财源滚滚、声名鹊起、备受瞩目。这是惯例,自从有出版这一行起,规矩就是这么定的。可是,我却偏偏没走这条老路。我曾打算按部就班。2001年开始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计划将它投给出版商。但我写完之后转念一想,这样做究竞得花多久才能有个结果呢?投出稿件,等待数月,再投出稿件,等待更长的时间?我越想越郁闷,便索性将稿子扔进了抽屉。这一扔就是一年。等到2002年12月,我终于决定,与其四处投稿,不如将它放在我的网站上,每天贴一章。管他三七二十一呢,好歹我的网站的日访问量还是有几千的嘛。于是,我以每天一章的速度进行更新,心想,可能这篇文章会就此埋没了吧。但我将小说全部贴完后,事情突然峰回路转,我竟然收到了Tor出版社主编帕特里克·尼尔森一海顿的一封电子邮件。好家伙,这可是美国最大的科幻出版社啊。我们俩愿买愿卖,一拍即合:帕特里克:嘿。你的小说写得不错。我能出版它么?我:哦。好啊,如果你觉得有这个必要的话。这就是我们交易谈判的全过程。不过,后来我收到了许多别的作家的斥责邮件。“你不能搞那一套!”他们说。我向他们道了歉,说我只是傻人有傻福,而且保证下不为例。此后,我又卖掉了三本小说,交易过程同样非常顺畅。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遵循传统的投稿流程依然是最佳的选择。尽管我走“异路”卖掉了一本书,但其他成千上万本书仍是以传统方式卖掉的。所以,如果仔细计算一下成功率的话,恪守陈规还是有道理的。《垂暮之战》的版权被买下后,又等了两年才得以出版。可书刚一面世,我就被提名了雨果奖,还赢得了坎贝尔奖的最佳新人奖。对于一本我从没有投过稿的书来说,它已经表现得足够出色。我很高兴么?要知道,得偿所愿固然很好,但我也有一点受宠若惊,因为这本书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运气使然。直到现在,这本书仍然鸿运当头,因为它来到了另一个国家,变成了另一种语言,拿在了你的手中。你能读到这本书,读到我写的这篇小短文,这种事本来应属天方夜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对此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是我第一次与你见面,但如果我的好运能够继续的话,我们定然能够再会。保重,回见!

内容概要

  《垂暮之战》是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和博客作家约翰·斯卡尔齐的处女作,七十五岁,已是垂暮之年,有人竟参军入伍,他们是什么人?“只招收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征兵广告中竟列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条件,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一群“老兵”,除了当炮灰以外,还能做什么?  可是,在资源匮乏、竞争激烈的未来世界,正是这些老人成了人类抗击外星人、捍卫殖民地的精锐。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约翰·斯卡尔齐 译者:曾真约翰·斯卡尔齐,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和博客作家,1969年5月10日出生,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现居俄亥俄州。     2005年,斯卡尔齐的处女作《垂暮之战》由美国著名科幻出版社Tor出版,随即获该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提名,斯卡尔齐本人也因此荣膺 2006年度约翰·W·坎贝尔奖最佳新人奖。     受到获奖的鼓励,斯卡尔齐又创作了《垂暮之战》的三部续作——《幽灵旅》、《最后的殖民地》和《佐伊的故事》,且均受好评,其中,《最后的殖民地》获得2008年雨果奖最佳长篇提名。

章节摘录

办公室内部更没有什么吸引人之处,如果它还有可能吸引人的话。屋里摆放着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电脑和打印机,桌后坐着个人,桌前摆着两把椅子,一面墙边排着六把椅子。那排椅子前的小桌上放着征兵信息和几本过期的《时代》和《新闻周刊》。当然,我和凯茜十年前来过这里;我猜这里的东西从那时到现在从没动过,没有任何改变,包括那些杂志。征兵员倒好像换了。至少我不记得以前那位有这么多头发,这么饱满的胸部。征兵员正忙着敲打键盘,往电脑里录入材料,我走进去时连头都没费神抬一下。“马上就好。”她嘟哝道,多少是门被我打开而引起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你慢慢来,”我说,“我知道这儿人满为患。”我试着略带讽刺地开了个玩笑,但无人欣赏,我被人无视了。过去几年间一直是这种情况。真高兴看到自己的风格得以保持。我坐到办公桌前,等待着征兵员完成手上的工作。“你这是来还是走?”她问道,还是没有抬头看我。“你说什么?”我问。“来还是走,”她重复道,“是来签字表明参军意向呢,还是出发开始服役?”“哦,我要出发。”这句话终于引得她斜着眼睛,透过厚厚的眼镜片瞥了我一眼。“你是约翰·佩里。”她说。“没错。你怎么猜到的?”她的目光又回到电脑上,“大多数想参军的人都会在生日那天来,尽管他们还有三十天才正式入伍。今天过生日的只有三个人。玛丽·瓦洛瑞已经打过电话,说她不来了。瞧你的模样又不像是辛希娅·史密斯。”“谢谢你这么说。”我说。“再加上你不是来报名表明参军意向的,”她接着说道,完全不理会我再次开的玩笑,“那你理所当然就是约翰·佩里了。” “我有可能只是个孤零零的老头儿,到处游逛着想找个说话的人。”我说。“那种人很少光顾这里。”她说,“他们一般都会被隔壁那些有魔鬼文身的小孩儿吓得不敢过来。”她终于推开键盘,将全部精力转移到我身上,“好了,咱们现在看看你的个人证件。”“但你不是已经知道我是谁了吗?”我提醒她。“咱们确认一下。”她说着,脸上看不见半丝微笑。每天应付多嘴多舌的老家伙显然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我将自己的驾照、出生证明和身份证递过去。她接过去,伸手从办公桌上拿过一张掌纹笺插进电脑,从另一端滑到我面前。我掌心向下放在纸笺上,等待电脑完成扫描。她拿过掌纹笺,将我的身份证在电脑一侧划了一下,以核对掌纹信息。“你确实是约翰·佩里。”最后,她说。“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对白上。”我说。她再次对我的幽默熟视无睹,“十年前的志愿人伍培训会上,你已经获悉殖民防卫军的相关信息,以及入伍后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她说。她的语气表明,在她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句话每一天至少要重复一遍。“此外,在这十年间,你还收到了我们寄送给你的复习资料,以提醒你人伍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现在,你是需要更多信息和复习性的介绍呢,还是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明白将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了?请注意,无论是索取复习资料或是在这时选择不加入殖民军,都不算违犯法律。”入伍培训会的情形我还记得。第一个环节是一群老年人坐在格林维尔社区活动中心的折叠椅上,边吃油炸圈饼、喝咖啡,边听一名殖民军的专员①唠唠叨叨地讲述人类殖民史。然后,他向大家分发了关于殖民军服役生活的小册子,横看竖看都和其他地方的军旅生活没多大区别。直到问答环节,我们才发现他其实并非殖民军专员,只是受雇在迈阿密山谷地带做宣讲而已。入伍培训会的第二个环节是简单的体检。一名大夫进来采集血样,从我的口腔壁上刮下一些细胞,给我做了脑部扫描。很明显,我通过了。此后,入伍培训会上分发的小册子每年都会通过邮件寄送一份给我。打从第二年起,我就将它们扔出家门,没再读过了。“我明白。”我说。她点点头,伸手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纸和一支笔递给我。纸上有几段话,每段话下面都留出了签名的空地。我认出了这张纸。十年前,我签过一张类似的纸,声明自己清楚在未来十年后自己将有什么遭遇。“下面的几段话由我念给你听。”她说,“每段话结束后,如果你明白并接受我读出的内容,就请在这段话下面的横线上签署姓名和日期。如果有问题,请在我读完这段话后提出来。如果你不明白或是不接受我所念的或解释的内容,不要签字。听明白了吗?”“明白了。”我说。“很好。”她说,“第一段:我,签字人,确认并明白自己完全出于自愿而加入殖民防卫军,未受任何威胁,且愿意服役至少两年。我同时明白,在战争状态下,或颁布有关命令的情况下,这一服役时间还可由殖民防卫军单方面延长八年。”

媒体关注与评论

虽然所有科幻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延续了罗伯特·A·海因莱因的风格。但斯卡尔齐的第一部长篇却老练得令人惊异。简直像是出自大师本人之手。  ——美国《出版商周刊》斯卡尔齐将讽刺幽默和未来战争结合起来。让人想起了乔·霍尔德曼的经典作品《千年战争》。  ——美国《书目》杂志约翰·斯卡尔齐是科幻界引人注目的新人。《垂暮之战》虽然走的是经典科幻的套路。但却采用了现代的视角,让读者在紧凑的情节中体验可怕而危险的宇宙。  ——雨果奖得主、加拿大科幻作家  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

编辑推荐

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和博客作家约翰·斯卡尔齐凭借《垂暮之战》约翰·斯卡尔齐获该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提名,斯卡尔齐本人也因此荣膺 2006年度约翰·W·坎贝尔奖最佳新人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垂暮之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这么好的书竟然都没有人去注意他。真是太可惜了。
  •   折扣再低点就更好:)
  •   经典科幻,印刷、装订很好,值得收藏
  •   很喜欢的一本书,不错的
  •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好几年前买过,之后借给了别人就再也要不回来。想再买一本,可惜总是缺货的状态。作者语言轻松幽默,书虽然没有多厚,但内容很丰富,阿凡达里的一些思路在这本书里早都有了,可以拿来直接拍电影,强烈推荐!后续的《幽灵旅》也很好看,希望以后还能看到作者的其他书。
  •   我赌5毛钱如果这个美国网络小说拿去用一样的投资拍电影能比阿凡达要好看一万倍啊,对人性的思考深度很高几班。不过这家出版社你用稍微好一点的纸印书能死么,搓手里跟毛边厕纸一样的手感很伤害感情了啦。
  •   可以拿来当电影剧本的
  •   真的很诙谐幽默呀。故事情节很紧凑。创意想象没的说。
  •   作者语言幽默。世界观独特。看到文章中前部分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想到了阿凡达。读后又买了幽灵旅!
  •   这本书我一直在找 终于找到了~于是也没有计较少的可怜的折扣买了~看完之后放在书架上才发觉本书尺寸和折扣一样可怜~~~呵呵 言归正传 内容很喜欢 真的很有大师风格!值得一看
  •   是科幻世界介绍的,我就买了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会比较亲切这本书感觉很年轻,句子都挺活的呀,也有一些时间理论是我比较喜欢的,也有关于爱情的态度,是很不错那只是纸质量一般
  •   创意够新的,背景还是宇宙大战,不过很值得一读
  •   星际殖民与航行 人体改造 战斗 我喜欢的原素该书悉数囊括。语言又颇诙谐,总是让我忍不住大笑
  •   很好看 外观挺好..
  •   非常精采的一部书
  •   速度快,质量也不错 相当满意
  •   喜欢科幻作品
  •   科幻精品,打包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