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裁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重庆  作者:马千里  页数:229  

前言

在今天读来,《论语》仍然是本口语味道很浓的书,文字表述通俗浅易,因为它本来就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语录”。但毕竟时代久远,加之大多读者对于成书的时代背景和书中所记载言论的起由缺乏了解,读起来难免有晦涩之感。历代批注、释译《论语》的著作很多,但大多只侧重字句疏通,让读者还是难以把握其真谛,尤其许多章节历来解释不一,更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故而,大多数普通读者常有“看似明白其实还很糊涂”的困惑。早在我写作《论语的管理智慧》(2005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时候,就多有朋友提及同样的感觉,希望我写一本能够让普通读者真正读得懂《论语》的书。其实,我写《论语的管理智慧》的过程也是重温经典、系统学习的过程,有此念头,便更加注意字面背后的意义,这本专门研究《论语》的书也就渐渐成竹在胸,《论语的管理智慧》封笔,便开始了《论语新裁》的初稿。《论语新裁》之“新”并不全在于释义之新,而更在于对《论语》一书的重新理解。历代学者多论《论语》为散录先贤言论,并无严格的编纂体例,集章为篇,只是“大致归类”,每篇并无明确的中心思想,各章之间也不存在前后文的联系。而在撰写《论语的管理智慧》的时候,由于提炼文意的需要,对篇章之间的脉络多有留意,依稀发现不仅每个章句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甚至每篇还可以看做独立的论文,各篇之间也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之清晰令人惊叹。我想,以前我读《论语》之所以不能够完全懂得原意,多是因为心存其断裂,从而难以完整把握,致使读来如散沙、如乱麻,了无头绪,不过领略一些断章之意罢了。私下认为,如果能够理顺其中脉络,必恢复《论语》整篇论文的本来面貌,而非零散的语录了,这样对于理解将大有裨益。尤其把一些理解上历来就存在歧义的章句放在全篇的结构中去看,其含义也只能是唯一的了,这也是本书要重点论述的一个方面。至此方才想起先贤们曾有的“《论语》一书乃有意编排”一说并非妄谈,可惜的是没有人进行深入的论述,这些说法至今不被广泛认可;朱熹推崇《论语》首篇《学而》的第一章,称其“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也仅仅看到开头的一些玄机,并未发现全篇的奧妙;近人南怀瑾主张此说,但语焉未详。我看《论语》全书之大要尽在末篇《尧曰》三章,可谓“治国之道、从政之本、修为之旨”。然而历来大儒多视其为“逸篇”,至多论其为全书的总结,不以纲领称也。而我认为读《论语》应从末篇始,始得《论语》之精妙。而前后参考互见,则得《论语》大旨。本书将逐章逐篇分析,以系统、完整的观点再次诠释《论语》,以弥补先贤有所见而未详言之憾。心里有了这层意思,再读《论语》,颇觉其文意流畅,结构完整,竞如一块圆润的温玉了。今借此书,与同好共读,以收揽旧解之支离,分享新裁之畅快!马千里

内容概要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在一定思想指导下精心编辑的一部成体系的论著。本书作者对《论语》一书作了重新理解,讨论了《论语》全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各篇论述的中心论点等。本书也可以当做《论语》的文意诠释,文字简易通俗,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论语》是本口语化很浓的书,文字表述应该很通俗浅易。但毕竟时代久远,加之对于成书时代背景的疏远和《论语》所记载言论起由的缺漏,读起来确实难免有晦涩之感。《论语新裁》之“新”不在于释义之新,而在于对《论语》一书的重新理解,作者使用简易通俗的文字讨论了《论语》全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各篇论述的中心论点等。作者还理顺篇章其中脉络,使《论语》成为完整的系统论述之书,更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马千里,企业策划专家,以提升企业发展力为策划目标的“企业发展策划”的开创者,专攻经济策划和企业策划研究及企业策划实战服务。陆续在《中国商人》、《商界》、《智囊》和《中国经营报》、《经理日报》、《华夏酒报》等报刊发表策划论文数百篇。在多家报刊和网站开有财经时评专栏。主要论述有:《企业生化论》、《整体产品论》、《品牌半径说》、《中小企业诊断》、《论总董事会制》、《国企九问》、《城市CI研究》等。逐渐形成了“企业发展策划”的独特策划理论,成为“企业发展策划” 的开创者和实践者,其“品牌半径”、“成本错觉” 等策划概念已经被业界广泛认可和引用。

书籍目录

新裁缘起总裁《学而》篇第一:论语绪论  分裁  人生三大境遇  《论语》列出的课程表  修为的态度  “和为贵”的实践哲学  修为的最高境界:知人《为政》篇第二:为政大略  分裁  为政以德  以民众为父母  不“知人”无以“善任”  为政者的修为原则  为政方略和原则八佾》篇第三:礼乐之治  分裁  违礼乱相  虚妄之礼  知礼用礼  为政以礼  礼尽其善《里仁》篇第四:人之为仁  分裁  仁是经国济世的大智慧  知仁、求仁和用仁  “一以贯之”的修为原则  仁者有度《公冶长》篇第五:从政指要  分裁  仕途的三种境遇  从政需要的德行  从政需要的能力  从政的原则  评说名臣为镜鉴  从政者必须注意的要点《雍也》篇第六:中庸之旅  分裁  冉雍的发现  中庸之美  必由之“道”  重在修为  水落石出说中庸《述而》篇第七:济世之教  分裁  孔子教学思想概论  孔子的教学原则  孔子都教些什么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泰伯》篇第八:德政标榜  分裁  什么是德政  德政需要哪些德行  如何施行德政  尧舜之治:德政的典范《子罕》篇第九:修为本末  分裁  修为求本勿逐末  以孔子为标准的修为  修为艰辛勤劝勉  修为的方法和态度《乡党》篇第十:孔子素描  分裁  庙堂之上  燕居之时  往来之礼  仁在其中  美哉孔子《先进》篇第十一:中庸为政  分裁  从政者的基本德行  有从政之德,还需有从政之“命”  中庸例说  中庸之于君臣之道  治国之机《颜渊》篇第十二:克己复礼  分裁  详说克己复礼  仁的多种表现  “克己复礼”施于政事  “以仁交友”和“以友辅仁”《子路》篇第十三:治国津筏  分裁  “正名”是治国的基础  最高管理者的才德要求  一般从政者的才德要求  仁政与国防如何和谐统一《宪问》篇第十四:修己安人  分裁  安己:安天下的基础  安人者的德行要求  安人者的修己之道  修己以安天下《卫灵公》篇第十五:小国之治  分裁  “俎豆之治”是远虑之政  求诸己的小国外交  内修政理重在用人  德政核心是推行大道《季氏》篇第十六:萧墙之乱  分裁  违礼:治乱之由  克己:平乱之策  复礼:治国之本《阳货》篇第十七:进退之机  分裁  决不身处险境  莫被表象迷惑  不入小人之国  教化的努力《微子》篇第十八:君臣大义  分裁  失政之君画像  天下逸民素描  周公之治无逸民《子张》篇第十九:师孔之道  分裁  孔学的实质在于“用”  修为孔学的方法  修为孔学的注意事项  正确认识孔学的价值《尧曰》篇第二十:论语大旨  分裁  治国之道  从政之本  修为之旨  后记  又记

章节摘录

新裁缘起在今天读来,《论语》仍然是本口语味道很浓的书,文字表述通俗浅易,因为它本来就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语录”。但毕竟时代久远,加之大多读者对于成书的时代背景和书中所记载言论的起由缺乏了解,读起来难免有晦涩之感。历代批注、释译《论语》的著作很多,但大多只侧重字句疏通,让读者还是难以把握其真谛,尤其许多章节历来解释不一,更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故而,大多数普通读者常有“看似明白其实还很糊涂”的困惑。早在我写作《论语的管理智慧》(2005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时候,就多有朋友提及同样的感觉,希望我写一本能够让普通读者真正读得懂《论语》的书。其实,我写《论语的管理智慧》的过程也是重温经典、系统学习的过程,有此念头,便更加注意字面背后的意义,这本专门研究《论语》的书也就渐渐成竹在胸,《论语的管理智慧》封笔,便开始了《论语新裁》的初稿。《论语新裁》之“新”并不全在于释义之新,而更在于对《论语》一书的重新理解。历代学者多论《论语》为散录先贤言论,并无严格的编纂体例,集章为篇,只是“大致归类”,每篇并无明确的中心思想,各章之间也不存在前后文的联系。而在撰写《论语的管理智慧》的时候,由于提炼文意的需要,对篇章之间的脉络多有留意,依稀发现不仅每个章句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甚至每篇还可以看做独立的论文,各篇之间也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之清晰令人惊叹。我想,以前我读《论语》之所以不能够完全懂得原意,多是因为心存其断裂,从而难以完整把握,致使读来如散沙、如乱麻,了无头绪,不过领略一些断章之意罢了。私下认为,如果能够理顺其中脉络,必恢复《论语》整篇论文的本来面貌,而非零散的语录了,这样对于理解将大有裨益。尤其把一些理解上历来就存在歧义的章句放在全篇的结构中去看,其含义也只能是唯一的了,这也是本书要重点论述的一个方面。至此方才想起先贤们曾有的“《论语》一书乃有意编排”一说并非妄谈,可惜的是没有人进行深入的论述,这些说法至今不被广泛认可;朱熹推崇《论语》首篇《学而》的第一章,称其“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也仅仅看到开头的一些玄机,并未发现全篇的奧妙;近人南怀瑾主张此说,但语焉未详。

后记

《论语新裁》一书,不是对《论语》一般的注释,而是一本研究《论语》的通俗学术书,本书提出并论证了“《论语》是一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的大文章”这一观点。关于这一观点,非我首创。早在朱熹的四书注里就曾提到《学而》首章“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概言略有着意安排之意。又,近人南怀瑾也确实主张此观点,但并没有展开论述,即便今人接受此观点也难有依据,所以也是声音微弱。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很多朋友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尽管本书的论述能够系统而有力地论证这一观点,但倘若《论语》初撰之时并非如今之传世本的次序和文字,那这一猜想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其实,从《论语》结集及版本流变的角度来看,不但不必怀疑,恰恰可以旁证这一观点。首先,《论语》的结集是一个系统的编辑过程。根据现有资料,孔子弟子平时就各自记录孔子言行,孔子去世后根据这些记录,进行了严谨的整理,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编辑”。柳宗元在《论语辨》中说:“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其中的“杂记其言”就是指平时各自的记录。《论语》中也有子张听到老师的言论后“子张书诸绅”的记载。但这些记录并没有完全编入《论语》。王充《论衡•正论》说:“夫《论语》者,弟子共纪孔子之言行。敕记之时甚多,数十百篇。”认为当时收集的章句是很多的,而成《论语》时确有所不录。《汉书•艺文志》则更明确地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其中很明确地说是“相与辑而论纂”,辑,辑录,有编辑的意思,并不是简单的收集罗列;论,论次,更是对各章各篇进行次序上的调整,所以,可以断定《论语》是根据孔子弟子平时的记录并按照一定的编辑思想来编辑而成的。如果没有中心论点,就不必要进行编辑,只是像平时的“杂记”那样就可以了。这样,《论语》全书并非散记语录,每篇有独立的观点,各章之间有上下文联系,各篇之间也有上下篇的次序,就成为极大的可能。第二,《论语》的编辑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活动。既然是一个系统的编辑过程,那么就需要一个编辑班子,需要“主编”“副主编”和“编辑”。但这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我们只能从现有资料中找到一些旁证。汉代有种流行的说法,说《论语》是由孔子某位或某几位学生编辑的。如《经典释文》称:“郑玄云:仲弓、子游、子夏等撰。”《文选·辩命论》注引《傅子》又说:“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其实都是把《论语》的编辑人员大大减少了。这些说法未必完全正确,也必然不是毫无根据,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许多弟子都参与了《论语》的编辑,而比较有威望的几个弟子则负责领导和组织工作,担任总编辑的重要角色。在编辑过程中,对收集上来的资料做了严格筛选,并没有全部录用,也正如今人普遍所说《论语》并非孔子言论的全部,后来如孟子、荀子等引用的许多孔子言论并不见于《论语》。由此可知,《论语》的编辑工作是按照一定思想进行遴选的郑重而庞大的编辑工程,更不可能把《论语》处理成简单的散记语录了。另外,由于《论语》是编撰者按一定思想编辑而成,在材料上必然有所取舍,那么,《论语》一书虽然是孔子思想的体现,但必然不是其全部,这一事实已经被许多大家所论及。第三,《论语》成书较早,反映了《论语》编辑者的思想。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论语》如有论者之说是在汉代成书的,那么这部书就很难说是孔子弟子精心编撰的了,更不能得出反映最初编撰者的思想了。先秦典籍《礼记·坊记》中曾明确提到《论语》,说:“《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个引句与传世本《论语》无二。可见,那时候不仅有了《论语》一书,并且文句上也没有什么差别。关于《坊记》的作者,《经典释义》于《缁衣》篇名下引文说:“公孙尼子所作也。”而公孙尼子据《汉书》说:“七十子弟子。”另一说如《隋书》载:“《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说是子思的著作。但这两个人都离孔子身后不远。子思死于公元前402年,所以,最晚在子思生活的时代《论语》已经成书。虽然《论语》书名已经出现,但两汉时的称谓却不一致,或单称《论》或《语》,或叫《传》,还有叫《记》等,所以就给人直到汉代《论语》尚未成书的误解。第四,《论语》版本流变基本保留《论语》的原貌。传世本《论语》依何晏《论语集解叙》之说乃“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这个“考”字是考据、参考的意思,并非有所增益的意思,所以,传世本的《论语》实际是以《鲁论》为底本的。这里说的《齐》《古》是指《齐论语》和《古论语》,和《鲁论语》一起并称“三论”,是汉代流行的《论语》三个版本。《史记》载:“何氏(何晏)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汉书》也有类似记载,看来当时的《齐论》篇章比《鲁论》要多,但并没有不能因此证明文字上多出的部分,所以还存在分章而多章的可能;而《古论》和《鲁论》文字基本相同,只是分篇上“尧曰篇”分作两篇了。由此也似可旁证《齐论》未必与<<鲁论》《古论》有重要差别。综上所述,可见传世本《论语》与《论语》最初成书时在文字上并无太大差别,因此可以很明确说《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在一定思想指导下精心编辑的一部成体系的论著。那么,《论语》全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呢?各篇又论述什么中心论点呢?是怎么论述的呢?这些问题,在《论语新裁》一书中都有明确论证。从另一个角度看,本书也可以当做《论语》的文意诠释,在这方面,力求文字简易通俗,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关于历代争议比较多的章句,采用注解的方式附录页下,论述力求详尽,而不影响正文的顺畅。《论语》中的生僻字一般都作注音和解释,通假字则用括号标注本字。本书酝酿时间较长,成书时间颇短,虽然再三小心谨慎,也难免有所遗漏错误。尤其本书论述的观点,尽管我深信不疑,但仍怀忐忑之心真诚希望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教。马千里2006年春于牛城

编辑推荐

《论语新裁》也可以当做《论语》的文意诠释,文字简易通俗,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语新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