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胃溃疡良方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第1版 (2004年1月1日)  作者:李玄  页数:197  

内容概要

  本丛书共计12部共200余万字,计500余方,力求给现代中医临床者、患者及家庭人员、中医爱好者提供治病的新经验、新成果、新进展。按“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使用方法”“加减注意”“按语”“来源”体例编写。  本丛书突出之处在于“按语”凡精(精粹之处)、新(新颖的理论见解、药理研究成果)、特(独特的制法)、(用量、用法),异(看似怪异的组方)之外均加按语,旨在使用方者掌握立方之因与用方之法,何病是主治,何病着兼治,何病当增减,何病不可用等等。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古今多少名医,毕其一生精力,在探求疾病的治疗中,反复尝试,反复验证,创造了一个个效验良方。在编写过程中,“精穷良蕴;以实用为首务”。方出名家,而疗效不佳,寡见鲜闻者不选;从医三十载,方出医学新人,其方30例以上临床验证,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效者必辑。

书籍目录

第一章治疗概况一、西医治疗(一)急性胃炎(二)慢性浅表性胃炎(三)慢性萎缩性胃炎(四)慢性肥厚性胃炎(五)消化性溃疡二、中医治疗原则(一)辨证论治(二)理气止痛(三)脏腑论治(四)标本兼治(五)中西医结合(六)综合施治三、中医治疗方法(一)辨病论治(二)辨证论治(三)辨症论治(四)依法立方选药(五)据药理选药第二章医家名方一、急性胃炎方1 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方2 龙胆泻肝汤方3 黄连温胆汤方3 犀角地黄汤方5 藿香正气散方6 保和丸方7 枳实导滞丸方8 通降汤二、慢性胃炎方9 柴胡疏肝散方1O 益胃汤方11 清中丸方12 理中丸方13 良附丸方14 三仁汤方15 膈下逐瘀汤三、胃、十二指肠溃疡方16 补中益气汤方17 黄芪建中汤……第三章 显效时方第四章 食疗良方第五章 针炙配方第六章 民间验方第七章 中成药方第八章 保健良方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来 源]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张镜人教授方。  方36理肝汤  [药物组成]柴胡9g台乌药10g旱莲草12g白芍12g丹参15g党参15g云苓15g麦芽18g甘草6g  [功能主治]疏肝理脾,益气健胃。主治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病;症见胃脘及两胁胀痛,胸闷嗳气,纳少泛酸,神疲乏力,舌  淡苔薄白,脉弦缓。  [使用方法]每日l剂,加水3碗,煎取2碗,分2次服。  [加减注意] 口苦、脉数去党参,加夏枯草、川楝子、黄芩;胁胀、口干党参改用沙参或太子参,加生地;腹胀甚加枳壳、川朴;有肝胆结石者,加酸梅树根、灵仙、生苡仁、绵茵陈;目黄、尿黄者加虎杖、田基黄。  [按 语]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程缠绵,常出现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致肝郁脾虚证,最宜服用本方治疗。该方以清肝、疏肝、行气为主,佐以养肝益阴,补气健脾,有清而不过寒,散而不伤正之妙。  [来 源]《中国当代名医妙方精选》关汝耀方。  方37脘腹蠲痛汤  [药物组成]元胡9g生甘草9g 白芍9g海螵蛸9g川楝子9g制香附9g蒲公英15g白及15g沉香曲6g乌药6g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型溃疡病;症见胃脘及两胁胀痛,情志不遂则加重,暖气,食少,泛酸,苔薄白,脉弦。  [使用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8—12周。  [加减注意]气虚加党参、黄芪各15g;脘腹冷痛、畏寒者,加高良姜lOg,肉桂5g(烟服);口干、舌苔少津加北沙参15g,麦冬lOg;伴呕血或黑便者,加阿胶12g(溶服),紫珠30g,三七10g(先煎)。  [按 语]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凡属肝郁气滞证均可应用本方治疗。方中白芍、甘草名日芍药甘草汤,能平肝缓急,调中止痛;川楝子、元胡名日金铃子散,有行气活血止痛之效;香附、沉香、乌药行气和胃;乌贼骨制酸止痛;白及生肌敛疡;蒲公英清热解毒,抑菌消炎,保护胃粘膜,常用于消化道炎症或溃疡。  、 [来 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何任方。方38疏肝和胃汤  [药物组成]甘松5g制香附9g煅瓦楞12g九香虫3g刺猬皮(焙)9g沉香曲(布包煎)9g延胡索9g降香片5g左金丸3g(吞服)甘蔗汁1杯生姜汁半茶匙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治肝气犯胃型胃脘痛,脘胁胀痛,或痛连两胁,嗳气,反酸,苔薄黄,脉弦。  [使用方法]前8味药加水煎熬,取汁,兑入甘蔗汁、生姜汁,吞服左金丸,每日服2次,每日1剂。  , [加减注意] 胃脘灼痛,加蒲公英、太子参;食少加焦三仙;胀甚加广木香,砂仁。  [按 语]本方系浙江绍兴名医裘吉生经验方,临床屡用,疗效显著。方用甘松、香附、沉香理气止痛;延胡索、九香虫理气化滞止痛;瓦楞子消痞制酸;刺猬皮凉血止痛、止呕;生姜汁温胃,甘蔗汁和胃;左金丸泻肝止呕。全方用药着重于理气止痛和胃。  [来 源]《新编经验方》裘吉生方。  ……    书摘1  方212 饮食积滞方  [取  穴] 中脘、璇玑、天枢(脐旁2寸)、足三里、内庭。  [功能主治] 消食导滞,和胃调中。主治食滞胃脘证;表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苔厚腻,脉滑或实。  [使用方法] 穴位处皮肤消毒,针刺得气后,施以泻法,强刺激。  [按  语] 本方所治胃病主因饮食积滞所致。以脘腹胀满,嗳腐,吐食,苔腻为证治要点。方取中脘、璇玑消食导滞以畅中州;天枢、足三里、内庭健脾助运而降胃气,脾运则食消滞下,诸证自除。  [来  源] 以上4方均来源于《实用临床针灸学》。  方213 针刺涌泉法  [取  穴] 双侧涌泉穴(足底,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常作为治疗胃脘痛止痛的首选穴位。  [使用方法] 常规皮肤消毒后,用毫针刺进O.5寸深,捻转刺激后疼痛立止。可视疼痛病情留针观察。  [来  源] 《胃痛——患者最想知道什么》。  方214 针刺敏感点  [取  穴] 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的中点下3横指处敏感点,约在梨状肌上缘。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用治急性胃炎胃脘疼痛不适等症。  [使用方法] 敏感点消毒后,用3~3.5寸毫针直刺骨膜,然后稍向上提针,使针尖离开骨膜,大幅度提插捻转,休息5分钟,再行针,反复3次后出针。  [来  源] 《实用临床针灸学》。  方215 皮肤针  [取  穴] 从第6~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背腧穴,上腹部任脉及足阳明胃经。  [功能主治] 和胃止痛。主要用于急、慢性胃炎。  [使用方法] 用梅花针自上而下依次叩打,急性胃炎宜重叩至皮肤隐隐出血为度(注意消毒);慢性胃炎手法较轻,叩至皮肤潮红即可。  [来  源] 《实用临床针灸学》。  方216 电热针  [取  穴] 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  [功能主治] 温中活血,行气止痛。主治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少等慢性胃炎病证。  [使用方法] 采用DE2—1型电热针仪和6号电热针。常规消毒穴位处皮肤,以电热针直刺足三里1~1.5寸,内关0.5~1寸,然后接通电热针仪,电流量一般用60~80毫安,以病人有舒适的温热及酸胀感为度。另用毫针直刺三阴交0.5~1寸,合谷0。5~0.8寸,施以提插补法。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均留针40分钟。每日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停针3~5天。  [按  语] 本方用治虚寒型浅表性胃炎屡获良效。据中西医结合研究认为,慢性胃炎其胃粘膜均有瘀血病变,可能为脾胃虚寒,气血凝滞胃络所致。故该方选用内关通阴维,主治心胸胃病变;合用胃之合穴足三里,并加用热灸,可温阳散寒,补益脾胃,常用治脾胃虚寒患者。配合针刺三阴交、合谷,可补益气血,行气止痛。  [来  源] 熊云,等.中国针灸,1993年第5期。  二、刺灸法  方217 刺灸法  [取  穴] 主穴:足三里。配穴:脾胃不和证加期门、内关;脾胃虚弱证加脾俞、胃俞;胃阴不足证加幽门、三阴交、章门。  [功能主治] 健脾益胃止痛。用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或胀痛,食少乏力等症。  [使用方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依证选用,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刺。脾胃不和者,用捻转提插、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脾胃虚弱者,先施以紧按慢提补法,然后以艾条温灸针柄,留针约30分钟。脾胃虚寒者,行烧山火补法(即三进一退,徐进疾出,反复多次,直至产生热感,要求插针时重而快,提针时轻而慢),留针15分钟,再隔姜灸3~7壮。胃阴不足者,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按  语] 该方治疗慢性胃炎,以腹部疼痛、脘腹胀满、上腹压痛、食欲不振、嗳气等五项主症作为疗效评判标准;以吐酸、嘈杂、恶心、呕吐等为参考症。据田氏报道,以前述疗效标准治疗貼例慢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94.2%。田氏发现,老年患者疗效较差;而得气感传,尤其是气至病所,可提高疗效。  [来  源] 田从豁.中医杂志,1983年第6期。  方218 刺灸法  [取  穴] 胃俞、中脘、建里(脐上3寸)、内关。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使用方法] 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胃俞向脊柱方向斜刺  1.2寸,中脘、建里直刺1~1.2寸,亦可两穴相互透刺,内关直刺1  [功能主治] 调中补脾。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脘隐痛不适等症。  [使用方法] 每次取2~3穴,常规消毒后用耳针针刺,捻转强刺激或用电针,留针30分钟。  [来  源] 《实用临床针灸学》。  方221 耳穴贴压法  [取  穴] 主穴:胃、脾、皮质下、交感、内分泌。配穴:肝、三焦、神门、胰胆。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使用方法] 先行耳穴电探测,找出阳性反应点,便于耳穴定位准确。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王不留行籽以胶布贴在耳穴上,用中度手法使耳廓产生酸、胀感为度;并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隔3~5天更换1次,10次为1疗程。  [按  语] 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临床上广泛应用。  [来  源] 《闫圣秀临证治验》。  方222 耳穴贴压法  [取  穴] 胃、十二指肠、皮质下、交感、神门。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和胃止痛。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使用方法] 先行耳穴电探测,找出阳性反应穴位,用碘酒棉球消毒耳廓,将王不留行籽以胶布贴在耳穴上,用手指按压,使之发热、胀痛为止;并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每次约5分钟。隔3~5天更换1次耳穴,两耳交替,6次为1疗程。  [按  语] 耳压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效果良好,一般需贴治2~3个疗程。同时需患者配合,坚持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如长期戒烟、酒,忌食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等。  [来  源] 《闫圣秀临证治验》。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我一直提倡中医专科建设。一个好的临床医师,不但要博更要专。博是相对的,指知识面要宽;专是绝对的,指在某一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或精湛的治疗技术。  譬如:看好一种病,写好一本书,主持一个有前景的研究课题,开发一种有确凿疗效的经验方药,这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深厚的医学底蕴是难成气候的;没有专一的执著追求、不断领悟和求证,也是难达彼岸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专是博的积累,博是专的整合。集丝成绵,我们的  事业才会欣欣向荣;滴水穿石,中医才会有纵深发展、持续进步。  专病专方的整理研究,是中医专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凡古之方书,病症林立,门类齐全,以博为贵,博而不精;以多为能,杂而不一;论虽繁而不能尽其用,方虽足而不能决其要,高深莫测,叹为观止。今之方药,虽是某病用某方,切中病机,药到病除,屡试屡效,然而多散见于诸多医学杂志之中或临床经验之集。鲜见以一病为的,众方为矢,砌缀成篇的专著。  近日,我的案头堆集了谭同来和周德生领衔的一批专家学者编写的《千家效验良方》丛书清样,专病专方,共计12册。仔细研读,拍案叫好。收中既有古代医学垂远之名方,又有现代医学自创之良方,且选方严谨,收罗宏博,按语简要,体例新颖,一病多方,同病异治,如掌观螺,如眉列岫,一洗古人之积弊。是一部高质量的专科参考书,我乐意把它推荐给广大的临床医师和患者家属以及中医药爱好者。  但愿《千家效验良方》,良方效验千家。    蔡光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胃炎胃溃疡良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