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史料题跋

出版时间:1998-12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朱希祖著  页数:1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明季史料题跋》作者朱希祖是民国有名的藏书家,他的藏品丰富,甚至连一些大的图书馆的藏品也没有他丰富。在他的藏品中,尤其以南明史料最为难得。《明季史料题跋》所收录的是作者对于他所收藏的南明史料所写的题跋,对于了解这些资料具有重要作用。  《新世纪万有文库》是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旨在"为渴求知识的读者提供长期可读可用的图书,以证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活动的必要,进而倡导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形成,为广大爱书人创造坐拥书城的境界。"的系列丛书,它取材广泛,基本反映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21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了一个家庭藏书的基《明季史料题跋》目。《明季史料题跋》是本套丛书第三辑中的一种,是作者在二、三十年代所读各类明史有关书籍的题。记载明朝尤其是南明历史的书籍,在清朝屡经焚毁和窜改,《明季史料题跋》作者多方搜求,每得一书,即详加校勘和考证,并指出其中经过后人删补窜改的痕迹。《明季史料题跋》收录书跋八十二篇,其中关于明季史籍的占六十二篇,大多数曾发表于《北大图书部月刊》、《图书月刊》(重庆版)、《文史杂志》等期刊,部分则为未刊稿及从日记中摘抄出来的。《明季史料题跋》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有相当的参考价值,通过《明季史料题跋》的阅读,可以看到作者对明史的史料烂熟于心,于多种版本、钞本考证谨慎,而检视版本中窜改、讹传之误更显出非凡功力,察微辨伪,纠缪指误都有发聋震聩之见。

书籍目录

  本书说明  跋旧抄本明熹宗实录  再跋明熹宗实录  旧抄本天启四年邸抄跋  跋酌中志略  跋旧抄本幸存录  再跋幸存录  三跋幸存录  跋续幸存录  旧抄本恸余杂记跋  抄本复社姓氏传略跋  刘刻复社姓氏跋  抄吴*本复社姓氏跋  书刘刻贵池本留都防乱公揭姓氏后  旧抄本细阳御寇记残本跋  校补蕲黄四十八砦纪事跋  旧抄本守麇纪略跋  旧抄本崇祯长编残本跋  抄本甲乙事案跋  旧抄本南渡剩策跋  南渡录跋(一)  南渡录跋(二)  弘光实录抄跋  马阁老洗冤录跋  稿本鲁之春秋跋  明余姚孙氏世乘跋  校抄本思文大纪跋  抄本孤臣述跋  抄校本存信编跋  抄本两粤新书跋  旧抄本天南纪事跋  旧抄本滇南外史跋  旧抄本也是录跋  旧抄本求野录跋  ……

章节摘录

  《守麇纪略》一卷,清初抄本,不著撰人名氏,纪明季郧阳拒守事。《左传》文十八年,“楚子伐麇”,郧阳即春秋时麋地。寻《痛史》第十九种《守郧纪略》,即此书也,明高斗枢撰,斗枢字象先,号玄若,鄞县人,其生平行事,详于黄宗羲《南雷文案·陕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玄若高公墓志铭》,此书即高氏守郧时所手纪。时荆襄已陷,全楚沦亡,郧阳以孤城当贼冲,力战苦守;而李白成入秦,恐郧阳之梗其后,发兵数万,围困经年,外无救兵之援,内有绝粮乏苦,然终能解贼围,至国亡而始去。黄宗羲谓其“以区区郧阳,饥卒不满半万,重围援阔,两京陷没,魁然而峙,必待公解仕而后速飞,亡国之际,岂系无人?”又以宋末李芝庭守扬事比之,可谓当矣。  《痛史》本前有葛世振序,末有其子宇启跋,又附仇兆鳌《施太孺人八帙寿序》,施孺人即斗枢侧室也。抄本皆无之。然抄本尚有七节一千五百余字:一为高氏遣守备余廷先往南都上  疏乞兵,南都授以楚抚。二为左良玉畏李白成师,至九江;南都闻左师至九江,而满朝疑惧。三为郧抚徐治院令王光恩诣襄阳投顺清英王。四为宗室朱佥事被杀,胡、刘等各帅被擒。五为  王光恩被斩,光泰据郧城屡败清兵。六为乙酉高氏从郧抚借苗时化之兵取兴安。七为陈万家入山,罗大经辞官。此皆《痛史》本所无,盖事涉抗清,高氏子宇启,始欲刻此书上明史馆,冀得为高氏立传,故删之耳。观宇启跋文,谓“今圣朝搜录遗隐,先代微臣之轶事,或得幸被采择,庶不至泯灭,因付剞劂”,可证也。  黄氏所为《玄若高公墓志》,谓:“公得秦帅孙守法家丁数十人,借郧帅苗时化之兵以佐之,遂下兴安。”抄本《纪略》则言守法率家丁六十人逃出兴安,至蜀,又至郧,高公劝其统家丁往竹溪、平利之界,招兵储粮,守法遂往。乙酉正月,得守法报,高公乃借郧抚苗时化之兵入兴安,与志稍异。黄志又谓:“公在郧阳,南都召其回京,已改楚抚,已又以王骥代之,皆公所未闻也。”抄本《纪略》则谓南都知郧阳尚存,文武俱升叙,予加副都,且荫一子,又改予楚抚,后楚抚改推王公骥,而予奉旨回京另用云,与志亦异,岂黄氏未见原本《纪略》耶?此则抄本诚足贵矣。  前读《求野录》,疑非邓凯撰,兹读胡钦华《天南纪事》,中有《永历帝入缅本末》上中下三篇,始知《明季稗史》中之《求野录》,全袭此三篇,而去其篇题,易名为《求野录》耳。虽非托邓凯之名,然与《也是录》并列,则作伪者隐托之于邓凯无疑;而邓凯之《求野录》,则益令人有求之不得之叹矣。然抄本《入缅本末》下篇末缺数十字,幸赖此伪《求野录》得以补全,且其中伪夺之处,足以互相校正,则此书亦未可遽弃也。  《明食货志》十二卷,清青浦王原撰,康熙刻本。同邑王昶为之撰传,略云:“初名深,字仲深,一字令诒,号学庵,晚号西亭。年十二三为诗古文,二十四为县学生。康熙二十七年成进士,未及用,从刑部尚书徐乾学修《一统志》于包山。三十三年选广东茂名县,三十八年补贵州铜仁县,四十一年行取试授工科给事中,寻以劾文选司郎中陈汝弼奸贪,牵连降级以归。原壮而力学,老而不倦,初出乾学及新城王士禛门下,已从平湖陆陇其、睢阳汤斌问学,一以濂、洛为宗。年至八十四卒。著作繁富:诗有《短檠》、《北乡》、《闽海》、《寒竽》、《过岭》、《潘州》、《惠阳》、《岫云》、《铜江》、《鸾台》、《沧江》、《都蔗》、《南牕》诸集,经有《学庸正讹》、《论孟释义》、《春秋咫闻》、《周易咫闻》,史志有《历代宗庙图考》、《明食货志》,谱录有《深庐札记>,《深庐集训》、《终制杂说》、《鸡跖集》、《自著年谱》,古文共若干卷。”(节录清乾隆《青浦县志·人物传》,又《艺文志》亦载上列诸著述,而诗文则云《学庵文类)四十四卷,《学庵诗类》四十六卷。清光绪《青浦县志·艺文》则云:《文类)四十四卷、稿本《诗类》五十二卷,多《小草》一集。诸集皆有小序,抄本藏邑董氏。)此本《明食货志》与《历代宗庙图考》二卷合刻,版心皆题。学庵类稿”,盖与其他诸种著作同刻,故称“类稿”,而与《文类》、《诗类》,各自别行。惜今仅得其二种耳。  《食货志》十二卷,其目:一《农桑》、二《户口》、三《田制》(附《屯政》)、四《赋役》(附《荒政》)、五《漕运》(附《海运》)、六《仓库》(附《马房》、《仓场》),是为上篇六卷;七《盐法》,八《钱钞》,九《茶矾》、十《课税》、十一《上供采造》、十二《会计》(附《俸饷》),是为下篇六卷。抄本王鸿绪《明史稿》,略加删润,为十一卷;刻本王鸿绪《明史稿》,则更删节增饰,合并为六卷。张廷玉《明史》,即刻本《明史稿》改易字句,仍为六卷,其文十之七八皆王原旧作,此《明史·食货志》之源流也。  考原未尝入明史馆,而《明史稿·食货志》何以采用原作,令人不能索解。继读原自序《历代宗庙图考》,言:“康熙二十五年,余在京师,昆山徐先生为少宗伯。于时天子有意乎礼乐之事,临轩问宗庙制度古今兴革之宜。先生欲撰次其说,思以进御,每赐垂问。余乃综历代之异同,各绘为图,著说于后,上自三代,下迄有明,集为二卷。会先生擢都御史,非职掌所存,遂不果进。又三年,先生携局归东山,招余中山,分纂《一统志》。”案乾学弟元文,于康熙十八年为《明史》监修总裁官,乾学亦于康熙二十年左右为《明史》总裁,二十六年为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则原之《明食货志》,盖撰于康熙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之间。传言原成进士在二十七年,未及用,从刑部尚书徐乾学修《一统志》于包山则在二十八年,故原虽未入明史馆,而此《食货志》必成于乾学家,故能得丰富史料而为一代典则,车创既成,即由乾学采入明史馆也。  《岭海焚余}三卷,仁和金堡撰,皆为奏疏,世无刻本。南浔张氏得旧抄本,始刻入《适园丛书》中。上卷自隆武乙酉十月,止丙戌八月,十八篇;中卷下卷自永历戊子十一月,止庚寅正月,三十一篇。堡仕隆武、永历二朝,其重要奏议,颇多具于此矣。  温睿临《南疆逸史》称堡抗直敢言,甫受礼科给事中职,疏陈八事,劾庆国公陈邦傅十可斩,并及文安侯马吉翔、司礼监庞天寿、大学士严起恒,由是直声大振。其后又连劾侍郎万翔、程源、吴贞毓等,廷臣无所不掊击,一月章至六十上。然则堡之奏疏,必不止此四十九篇也。窃谓《禁书总目》之《粤中疏草》、《违碍书目》之《行都奏议》,其篇数当数倍于此,岂此书即彼二书之焚余耶?(余姚邵廷采《西南纪事·金堡传》采堡奏蔬颇多,又作《明遗民所知录》,言:“金堡作《平南王年谱》,君子或讥之;及读《行都奏议》,指画天下事如观火转圜,西南小朝廷有此大文,其才气固雄矣哉!。据此则廷采所撰《金堡传》即采《行都奏议》为之。今观《堡传》中奏议皆在此《岭海焚余》内,则《岭海焚余》或即为《行都奏议》之变名,以避禁者耳。)  叶廷琯《鸥陂渔话》记《遍行堂集》事,引黎里徐达源杂记一则,(案徐达源有《无隐庵笔记》及《黎里志》等书。)云:“吾乡李观察璜,字方玉,乾隆中官南韶连兵备道,偶以公事过丹霞寺。寺中有厨,封锁甚固,观察询所藏何物,僧曰:“自康熙年间至今,本寺更一住持即加一封条,所藏何物实未悉。”观察命启视,僧不能阻,启厨得一册,皆谤毁本朝语,则明臣金堡澹归和尚手笔也。观察长子大翰怂恿其父,谓方今书禁极严,此事举发,可冀升擢。是夕观察持册,旋行室中。逾丙夜不寐,竟惑于其子之言,白诸督抚入奏,遂有焚寺磨骸之命。寺僧死者五百余人。丁酉观察入觐,卒于京师。”案寺厨所藏不知何书,丁酉为乾隆四十二年,李璜献书当在乾隆四十年命李传尧查毁高纲所序刻《遍行堂集》之后,二案并发,宜乎《禁书总目》、《违碍书目》尽举金堡所著全行毁灭。海内鉴于寺僧五百得祸之酷,故尽行摧毁金氏之书而不敢藏矣。此《岭海焚余》所以迟至清亡而后刊行也。  旧抄本《藏山阁存稿》,诗十四卷,文四卷,杂文二卷,桐城钱秉镫撰,其裔孙向阳所辑录。秉镫后改名澄之,所著《田间遗书》,康熙刻本,中有《易学》十二卷,《诗学》十二卷,《诗集》二十八卷,《文集》三十卷,《庄屈合诂》二册不分卷。又有《所知录》,道光中刻于《荆驼逸史》仅三卷,奉化江氏校刊本则有六卷,而《梦南录》及《南国存稿诗》则仅有抄本矣。《藏山阁存稿》旧时亦仅有抄本,光绪戊申龙潭室主得桐城萧穆校藏本,计诗十六卷,文四卷,尺牍三卷,以铅字印行,与此抄本颇有出入。秉镫尝学《易》于黄道周,与陈子龙、夏允彝交最善,名列复社。弘光时马、阮兴大狱,秉镫名在捕中,变名逸去南都,亡走闽中,道周荐授为推官。闽亡,自江南入粤。永历三年临轩亲试,授庶吉士。南雄陷,仓卒移跸,凡大诏令悉秉镫视草。金堡下狱,营救之,乃改戍堡清浪卫。寻因病乞假至桂林;桂林陷,祝发为僧,名西顽。久之反里,遂杜足田间,课耕以自给,年八十二而终。《田间遗书》著作在后,无所忌讳,故特刊布;《藏山阁存稿》及《所知录》等皆明季所作,触忌较多,遂秘而不传。此稿卷一、二为《过江集》,起崇祯十一年戊寅,止十六年癸未;卷三至九为《生还集》,起崇祯十七年甲申,止永历三年戊子;卷十至十二为《行朝集》,起永历四年己丑,止五年庚寅;卷十三为《失路吟》,起永历五年庚寅,止六年辛卯;卷十四为《行脚诗》,盖在为僧时作。其为诗多自注时事,不啻为当时史诗。其文四卷,多书疏论议,皆有关乎当时大局,无他文杂厕其间,尤为考史者所重视。杂文上有《闽粤死事偶记》、《南渡三疑案》、《皖髯纪略》(述阮大铖始末)三篇,下有《吴廷尉监在传》(南都亡,秉镫与鑑在同起义兵,后又同仕永历朝。鑑在官至广西巡按,升大理寺丞)、《与汪辰初书》(言辰初所作《在滇日记》)、《汪辰初文集序》(序文撮举辰初《日记》,补述滇史以及二人交友事迹)三篇,此皆为南明重要史事,故余特标而出之,以备他日之甄采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季史料题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