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风化史

出版时间:2000-10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德)爱德华・傅克斯  页数:524  字数:364000  译者:侯焕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风俗史学家把“再现过去”视为主要任务的同时,不应将一定的道德标准强加给过去。作者在研究中作出的第一个结论是:历史上没有永恒的、绝对的标准;相反,标准处于经常变动的过程之中。所以,永远只能说是相对道德或相对不道德。除非违反了社会本能,违反了自然的法则,才可以说是绝对的不道德。没有一条道德法则能不受时空的制约而调节我们在一定时空上的行为。
如果这一点对于整个道德是正确的,那么,对于性道德更是如此。因为性道德是最容易变化的道德领域之一,事实上也确实变化最多最快。作者在写作本书时得出的第二个结论是:一般道德观的经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世纪都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因此,把现代的道德标准强加给过去,不免幼稚而荒谬。惟有不学无术的人或蠢人才会对停滞僵死和发展多变一视同仁,拿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在学术界,这种不会历史地思考问题的研究者至今为数不少,不减当年。
还得补充一条:谁要是侈谈什么不以时空为转移、“植根于人的本性”、“永恒的、一体遵守的道德规范”,那只能随心所欲地任意褒贬,而永远不能认识人与物的历史存在。由此可见,否定永恒的、不变的道德理念,是正确地即科学地认识历史现象包括风俗领域历史现象的必要前提。
否认有一体遵守的道德标准,自然不等于否认历史中的道德推动因素。道德推动因素的作用,我们是完全承认的。尽管这不言自明,但还得不断强调,因为用永恒道德规范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的人,总是把他们论敌的观点说成是否认道德推动因素的作用;他们采取的手法是偷天换日的强词夺理。同样不言而喻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并不一定导致为一切历史现象辩护,更不是唱赞歌——持我们这种观点的研究者往往被人扣上这个同样是莫须有的罪名。否认不变的道德理念是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都应遵守的永恒的人间法则,——否认这一点,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必要的前提,能让我们认识受历史制约的事物、受历史制约的“善与恶”。我们揭示历史的制约、历史的绝对必然性,并不是做结论说,因为是历史的必然性引起了这种或那种现象,所以这些现象就是对的,就可以在历史的审判中宣判无罪。做个简单的比喻,对于一个杀人犯,我们即使明白他行为的内在必然性,也不意味着我们是替他辩护。我们的历史观反而会导致迥然不同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结果,那便是真正科学地洞察过去,阐明更高层次的历史逻辑。
认识过去和研究史料也就是系统地揭示以往和当今发生的事情,并找出连接以往和当今的结合环节,目的绝不是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哪怕是最“高尚”的好奇心。目的首先是认识一切现象发生的规律。因为惟有准确地解释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是科学的第一位的、最终的目的:使行动更富成效,影响现在与未来。这样才能打通一条道路到达人类的最高课题——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历史的创造。
这显然不是空洞的抽象,而是内容极其丰富的公式。让人类能够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等于是引导人类遵循正确的路线,加快步伐,攀登崇高的理想指明的发展高峰。
如果对事物的历史洞察能使我们深信道德规范是经常变化的,深信“道德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要求多种多样的回答,那么,风化史学家就需要解决两项任务。第一,揭示风化或主流道德观与人们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第二,阐发每一个案中道德所遵循的规律以及决定并改变每一时代道德观的因素。
因此,简单地、杂乱无章地堆砌事实并不能准确而清晰地再现过去。何况,如果不具备上面说过的基础,甚至谈不上有价值地挑选事实,因为个别事实的价值惟一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反映时代的基本规律。换句话说,学术研究中发掘出来的并且加以分析并分类的事实之间,应有历史制约性的内在联系;这历史制约性,体现于制约这些事实的规律。另一方面,只有把握这规律,才能使个别事实和某一类事实具有再现过去的价值。
任意组合的事实,尽管每个事实都饶有兴味而引人入胜,却永远不能准确地、更不能多姿多彩地再现过去的情景。就像一堆石头,尽管每一块都很贵重,都经过精心雕琢,却不能想像为宏伟的建筑;或者一堆轮子、皮带和把杆也不能想像为一台机器。在这些例子中,各个部分之间都必须存在有机的联系,必须经过挑选,并且必须按照规律(这规律决定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组合起来。
发掘内在的联系并且确定形成及改变风化的因素,应是一部严谨的风化史的出发点。这样一部风化史必定远胜单纯搜集奇闻趣事的风俗大全。
本书第一章便是探讨这些问题。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本书有个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让读者得到我们认为必要的引路线索。不言而喻,这一章的内容应限于基本的方面,因为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做理论的分析,而主要是生动地叙述事实。我们在第一章中只是极其简单扼要地谈一下概况。况且我们并不自认为有能力全部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这有待于本领域出现一部理论史著。本书第一章只是种指南、一份仅有简单说明的方位图。
这里还必须指出我们使用的借以生动地再现各时代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风化状况的方法。
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尽量广泛地使用当时的文献。文献包括各种文字材料,也包括描绘人、物与事件的美术作品。我们惟有让时代自己来表现,用它自己的语言、它的特殊语言,用它创造的比喻等等,并且做到尽量广泛尽量详细。惟有这样,时代才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一方面觉得自己也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使用的历史方法)又能从高处综观全局,从每一个案中捉摸到它同整体的联系。因此必须采录一切反映每个时代各阶级道德观的文字和美术作品,采录一切能使我们对每个时代各阶级道德观获得直观认识的材料。这样的文字有:各种报道,法规,禁令,关于风俗、游戏、节庆的记载;还有文学作品:诗,诙谐故事,短篇小说,世俗剧及宗教剧。这类文献我们将广泛用来论证、深化及强调我们的叙述。当时的美术作品也是这样。照我们看,美术作品的意义不仅同于文字材料,而且在许多方面比后者更为重要。我们甚至把各种图画视为生动再现过去最可靠从而是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文字材料的惟一的、最好的手段。图画是最鲜明最简单的历史文献。我们只需举一个例子。用文字介绍时装(即使是式样简单的时装),要让读者获得一个十分确切的概念很难很复杂。如果是图文对照,则不难断定人人都会做到一目了然。复杂的时装更难用语言描述,甚至文辞越优美越不容易叫读者明白究竟。其他许多现象如客栈生活、节庆、求爱方法等等也是这样。总之,各方面莫不如此。如果文字之外还有图画作为鲜明的、不受任何偏见影响的、可以检验的事实供读者参考,那么,读者获得的概念肯定要准确得多!
参照美术作品的价值不止于此。图画还有一个优点。每一件美术作品都会在观众的心中引发许许多多的联想。这些联想往往是作者本人也没有想到的,或者他为了更鲜明更简洁地表现主题而有意忽略的。几百幅画,再现的不是当时的个别特点、个别现象,而是包罗了大千世界,包罗所有的典型事实,从而那些图画本身常常就构成一部风化史,会看门道的人从中可以发掘出一切新的材料。图画作为文献,不仅更简单,也更丰富。
由此必然得出一个结论:目的是在展示现象外貌的风化史不仅极端需要美术文献作为忠实准确地再现过去的手段,而且是绝对离不了这些材料。至少,研究者最重要的观点应当有图为证。所以,我们除了文字材料而外,利用了当时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书籍插图、传单画、时装图、艺术品、肖像、科学说明图等等,而以风俗画、漫画为主。
主要是风俗画。风俗画将起也应当起主要的作用,虽然处事审慎的人历来都反对(我们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这有助于阐明我们的看法)。他们说,利用风俗画作为时代的文献和物证应当有严格的限制,因为一切过去和现在的风俗画家都过于夸张,而且对生活的正面和负面都是一样的极力渲染,不管他们画的是油画还是素描。风俗画家笔下的情景似乎特别不可靠,因为他们记录的极少是中间状态的现象,而大多是极端。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对文学和艺术一体适用。然而,我们同这种说法还要争辩几句。我们过去在论证漫画对于史料研究的价值时说过这样的话:真实并不存在于中庸,而恰恰是在极端。现象或人物的极端并不是缺点,反而是个优点,充分体现了历史文献的价值。
因此,我们有责任充分利用漫画。漫画最好地、可以说是从根本上表现了时代的意向。我们想提醒读者,请他们在评判这些讽刺作品时别迷惑于目前流行的高论:“一方面是这样,另一方面又不是这样。”尤其是对于漫画,往往容易持这样的观点;人们自我欣赏自己的睿智,声称:“往昔的好时光,当然并不像当时的道学家及讽刺家所描绘的那样道德沦丧。”这些人往往还要补充一句:这一类绘画过于夸张,主要说明了14、15和16世纪的人太喜欢开粗野的玩笑,而并不能说明生活的本身等等。
这种客观公正是多么的动听!
可惜的是,我们不得不出来反对。这类流行的观点只能暴露这些人根本不懂漫画的本质,不懂漫画要表现什么以及画家竭力通过漫画这个形式表达的内容。
漫画的本质无疑是夸张。
我们且举一个范例。卢浮宫收藏的鲁本斯那幅辉煌的名画《乡村节日》,是历史上最大胆的漫画之一,着力表现了乡间节庆疯狂的纵酒纵欲;事实上,乡间的节庆无疑不是这样的。
然而,正是这样的画特别真实。这真实同夸张并不矛盾,而恰恰应该归功于夸张。画家在夸张的时候,摒弃了一切能够引起误会的外衣,发掘出现象的核心。依靠在数量及质量上强调对象的主要部分,基本规律成了活生生的东西,真实的本质发掘了出来,而且是那么鲜明,人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不能擦肩而过。再高度的近视也会看到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最迟钝的心智也会明白现象的内在秘密。这一切都是靠夸张才达到的。所以,真实并不在于中庸,而正是存在于极端。
每个时代都想揭示现象的本质,而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每个时代利用理论的成果都先于论证或透彻了解这一理论。关于文学讽刺也可以这么说。因此,语言的和造型的漫画应当在风化史中享有一席荣誉的地位。
总结关于各时代当时文献的价值的论述,我们可以作以下的结论:每个时代自己写下了它的风化史。
每个时代的创造表现于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形式之中。不管它穿着宗教的法衣,还是放怀享受人生的五颜六色的衣衫,在这些外衣的里面总是它,总是时代和它的独特的人性。
我们的任务是解读及诠释每个时代所创造的、借以书写本身历史的象形文字。本书的宗旨就在于此。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傅克斯 译者:侯焕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风化的由来和本质   一夫一妻制的由来和基础/性道德的变异性   变异的规律/关于未来的结论/研究计划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代人体美的理想   文艺复兴的本质/美的理想的由来/人体美崇拜   对裸体的态度/文艺复兴时代时装的本质第三章 爱情与婚姻   爱情的基本性质/个人性爱的发展/肉欲的爱情观   婚前性关系/“试婚”风俗/相互求爱的形式   婚姻和忠贞/通奸   自由的性关系和伤风败俗/“贞操带”的使用第四章 教会的风化   文艺复兴时代的教会/教会权势的经济基础   僧侣的独身/僧侣的淫佚/利用忏悔满足私欲第五章 娼妓   娼妓制度是一种官方防御手段/卖淫的规模   随军妓女/靠妓女吃饭的人   社会各阶级对娼妓的态度   文艺复兴时代的la grande cocotte   妓女招徕嫖客的方法   艺术中的妓女/娼妓条例/禁娼/梅毒   第六章 公共娱乐   纺纱房/浴池生活/疗养地/游戏和舞蹈   节日和庆典/谢肉节游戏/宗教神秘剧和剧院   结婚喜庆和婚礼仪式/私人娱乐第七章 性病态   迷信女巫的历史原因/迫害女巫的色情背景   魔鬼附体者的性放纵

章节摘录

书摘    我们的文化以及它的全部辐射和成果,其基础是私有制。—切都建筑在私有制上,一切都同私有制有关,人类精神的崇高表现乃至日常生活卑下渺小的方面,都同私有制联系着。私有财产的利益也决定了、建立了性道德的基本形式即一夫一妻制。    不仅在过去,即使到现在,人们也把一夫一妻制认为是个人性爱的结果。这是天大的错误,因为一夫一妻制不论是拿它的原则来说,还是拿它所要达到的、事实上也确实达到了的目的来说,都同个人性爱没有关系。以个人性爱做基础——这至多是一夫一妻制作为一种制度所追求的理想。但一夫一妻制并不是个人性爱的产物,并且也只是暂时地、在某个阶级内实现这个理想。一夫一妻制是从完全不同的文化因素及需要中生发出来的。路易斯·摩尔根那部关于家庭的演变的著作,深入详尽地证明: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个人(是男人)之手,这个男人又希望把财富传给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男人的孩子,结果产生了一夫一妻制。女人生育的孩子,应当能让丈夫相信是他的种。一夫一妻制最早是在希腊人中间发展起来的;希腊人公开承认一夫一妻制有它特定的目的。在这里必须着重指出,一夫一妻制不应视为男人和女人妥协的结果,更不是什么婚姻的最高形式,“却宣告了史前人类中绝不存在的两性对立”。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中阐述。    一夫一妻制的基础和目的就是这样。这种性关系形式的内在逻辑,归结为以下的要求:性接触应当限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或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之间,并且只能在他们缔结婚姻的范围以内。这是一夫一妻向人提出的合乎逻辑的要求。    法律无疑是这样正式昭示于人的,但它历来只是对女人铁面无情,而对于男人,历来至多是官样文章。    真是奇怪的、明显的两重性。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不难发现这并不是什么水火不相容的矛盾,而是“理所当然”的。不是源自个人性爱而是建筑在契约性上的一夫一妻制,作为一种家庭形式,其基础不是自然条件而是经济条件。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这经济条件都是男人的经济利益。因此,这些条件的后果,从根本上说,必然是一方奴役另一方,也就是婚姻以男人为主以及男性压迫女性。私有制的产生,要求女人实行一夫制作为一种得到合法继承人的手段。而男人的公开或隐蔽的多妻现象却通行无阻。男人在婚姻中是统治阶级,女人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所以男人向来是惟一的立法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任意颁布法律。男人几乎一贯要求女人贞节,几乎一贯宣布女人的不贞是万恶之首,对自己的欲望却不甚节制。这正是现象的内在必然性,因而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这个矛盾中,生出一种人们计划之外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被强暴的自然的报复。这个自然的报复,表现于我们的文化必不可免的、分割不开的两个现象之中。这两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便是通奸和卖淫。    “三个要白,三个要黑,三个要红,三个要长,三个要短,三个要粗,三个要大,三个要小,三个要窄;总之,女人个子要高,身材丰满,头像布拉格女人,腿像莱因女人,胸像维也纳女人,腹部像法国女人,背像勃拉班特女人,手像科隆女人。”    这一类更为详细的句子见于艾巴骑士的《回忆录》以及克拉拉·海茨列林的歌集。汉斯·萨克斯也写过这个题目。他的这首诗同他的其他许多诗一样,也配有插图。我们比较了各种说法之后可以证明各个城市对女性美的看法大相径庭。有的称赞弗兰德女子的背,有的称赞她们的手,有的称赞她们的胯股,也有人称赞她们的乳峰,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克拉拉·海茨列林的一首诗说什瓦本女子的乳房极美,而具有美臀维纳斯的妙处的,是波兰女子。这一类以诗歌形式写成的美的规范,不仅德语中有,拉丁文、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中都有。流传下来的还有许许多多散文作品,其中包括倍倍尔的滑稽小说。    这种女性美崇拜,既表现于热烈颂扬心上人,也表现于热烈颂扬全体女性。一部15世纪的法兰克福书稿中有一首小夜曲,是一位恋人献给他的意中人的:    “她是白昼。没有人能唱出她的美。玫瑰似的嘴唇,天鹅般的脖子,金发明眸,象牙般洁白的牙齿,小小的浑圆的酥胸,长长的修美的大腿,纤细白嫩的手指,秀气非凡的脚”等等。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克列芒·马洛关于“大学生和少女”的短诗。……    纽伦堡谢肉节戏剧中有许多对整个女性人体美的颂歌。一出谢肉节戏剧《精彩的游戏》中的几段说白可以为证。这项游戏是众人比赛,看谁颂扬女人最为精彩。    “……    “第二人:    “年轻人,你们听我说!我在脂粉堆里春风得意;我觉得我的生活应该符合她的心愿,惟她的命令是从。我宁愿抛弃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人只有侍奉女子才算真英雄。    “第三人:    “人世间的至宝是那优雅妩媚的少女;她的脸庞洋溢着欢乐的微笑,两颊透出爱情的颜色,嘴唇红得像樱桃。我喜欢这样的姑娘,每当夜间我被爱情的饥渴折磨,她便出现在我的梦中。    “第四人:    “眼睛像太阳照射的窗户,脸上黑白红三色交织,额头白净得犹如象牙——这样的女子我会同她在一起,哪怕别人恨我整整一年。    “第五人:    “我如果遇见一位个子和心气都很高的女人,身板挺得笔直,头高高昂起,盘在头上的发髻像一顶王冠,说话很甜,嗓子也很甜,雪白的肩膀,所有的小伙子都围着她转,——我如果遇到这样一个女子,会掏出两锭银子去过夜,哪怕教皇亲自下令把我革出教门我都不在乎。    “第六人:    “我喜欢风度优雅的漂亮女人,一张姣好的脸,笑盈盈的小嘴,洁白的、亮晶晶的牙齿,腮边一对酒涡,下巴线条柔和。……    “第八人:    “我如果找到一个女子,眼睛明亮,身段匀称,头型和脖子很美,手和脚不大不小,窄胯……我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么,我会从早到晚侍奉她。”    这里显然没有谈及心灵美。美的规范中即使偶尔使用了“Zucht”(“种”)和“Sitte”(“习俗”)这样的词,也完全是用来说明性行为。丝毫没有提到心智,没有提到精神的高尚——只有美的肉体才能以各种妙处激起男子的爱,女人只有她的肉体才叫人感兴趣才叫人动心,只有她的肉体才叫人激赏叫人倾慕。这一点在某些纽伦堡谢肉节戏剧的说白中表现得尤其露骨。    大家知道,当时各国对裸体的态度都相当单纯。甚至到16世纪,人们还是不穿衣裳光身子睡觉,而且是男女老少皆然。往往是丈夫、妻子、孩子和仆人睡在一个统间里,连隔板都没有。这个风俗不仅通行于农民中间、下层百姓中间;上层市民和贵族也是如此。甚至对客人都不避讳。客人往往同全家人睡在一间屋里。妻子当着她平生头一遭见到的客人,脱光衣服上床睡觉。只要她“心无邪念”,就算做到了害羞的要求。客人如果不肯脱衣服,会引起误会。这个风俗由来多久,可以从1587年的一份文件中看出。文件指摘了这个陋习,由此推断当时已经存在。风俗的淳朴还有一种表现:澡堂老板摇铃宣布澡堂营业时间开始,男男女女包括妙龄少女便光着身子穿过马路,至多用浴帚遮掩住私处。浴室问题另有一章论述,此处从略。    我们在这里要谈的不是风俗的淳朴;我们见到的是展览自己的裸体,得意扬扬地拿自己的裸体来炫耀。在文艺复兴时代,人们不把人体美当做只能在幽处怒放、只能在房间里暴露的秘密。人体美在喜庆的大厅里,在街上,在集市上光华四照,让所有的人都来欣赏,都来评判;人体美是想叫别人啧啧称羡的至宝。    人们要炫耀的当然首先是女性美。炫耀的办法和形式有多种多样。最高尚的手段自然是艺术。人们掏钱让画家给妻子或情人画裸体像,或全裸,或是做张做致的袒胸露肩。这一类的名画有提香的《维纳斯·德尔·德里布纳》,是画乌尔班公爵夫人的;还有两幅也是提香的作品,画的是查理二世在弹奏乐器,他的情人赤身露体躺在床上。亨利二世的外室狄安娜·普瓦蒂埃的裸体像也很出名。亨利二世曾多次约请美术家为他的宠姬制作画像、大理石雕像和银像,全是裸体。享利四世的外室加布丽艾拉·戴斯德也有若干裸体像传世。我们大可不必去证明这些画展示的都是色情美。关于狄安娜·普瓦蒂埃得说一句,她的画像着重描绘的是她的丰盈的乳房。拉斐尔画福纳琳娜,提香画他的女儿丽维亚也都是这样。鲁本斯颂扬玛丽·美第奇的油画,占了卢浮宫整整一间展室。此外还有教皇之妹美人朱丽亚·法奈泽的雕像;这是她专门请人制作,准备日后放在圣彼得大教堂地下她的墓室中的。    专门为了描绘某人胸乳之美而创作的女像,多不胜数。我们在上文中说过,美丽的胸乳在文艺复兴时代享有最高荣誉。不计其数具有这一美质的女人大方地解开了胸褡,抛去了任何掩饰,让每个人痛痛快快一饱眼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丈夫或者情人请画家画的常常不是他们的心上人,而是心上人的胸乳。文艺复兴时代许多女像中,美丽的裸乳不仅是这些画的中心,而且是这些画的主要内容。画家在画裸乳时自然是竭力做到“逼真”的准确。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波提切利及其他画家所作的西蒙奈塔各幅画像,巴里斯·波尔多涅和保罗·委罗奈斯所作的肖像画,提香为阿尔方索·达瓦洛斯及其情人所作的画像,洛林公爵夫人像等等。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原序每个时代的风化行为、风化观念、规范并制约性生活的种种规定,最典型最鲜明地表现了各该时代的精神。每个历史时期、每个民族和每个阶级的本质都在其中得到最真切的反映。性生活以其成千上万的辐射,揭示了生活的重要规律、基本规律。在风化行为、风化观念和风化规定中可以感知生活的基本机能。任何生活形式、任何生活现象,都被生活的性基础所导引,至少受到它一定的影响。人和民族的全部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都充满了性的意向和需要。性的意向和需要是永恒的、永无穷尽的问题和节目,永远不会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中消失。    最重要的是,每个时代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各自的体验,并且一再修改自己的种种规定。人的性生活具有千百种各个不同的色彩,有的被视为难以认识的自然力,是纯动物性的感觉;有的则相反,被推崇为妙不可言的生活奥秘,是创造性表现的顶点;也有的被糟蹋成没完没了的下流事,每句话、每个手势都流露出性的放纵。    正因为如此,文化发展各阶段风化状况的历史是人类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说得确切些,风化史包罗了人的社会生活各个最重要的方面,例如合法和不合法的爱情(婚姻、夫妇间的忠贞、贞操、通奸、卖淫),为了满足性需要而互相求爱的不计其数的形式,把这些形式固定下来的风俗习惯,关于美、欢乐、享受的观念,表达感情的方法(语言、哲学、法律等),当然还有通过艺术在意识形态上拔高性生活(性生活不断造就艺术)的实践。    因为风化史是人类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每个国家这方面的文献都十分丰富,其中有极辉煌极出色的,极精美和极丑陋的,极荒诞和极庸俗的——人的精神所能想象和创造的,莫不应有尽有,表露了人的最最大胆的思想,最最鼓舞心灵的情绪以及最最可悲的迷误。    风化史尽管对于追求历史地认识过去的人具有重大的意义,尽管可以为研究者所用的史料非常之丰富,却仍然是一个被当代历史学家藐忽的领域。在德国,只是关于古罗马的风俗出过几本有分量的著作,而研究并论证中世纪以来性道德观念和规范种种变迁的风化史著作尚付阙如。只有材料的汇集和几本篇幅不大、内容简单的专著,只谈某国某时代的个别问题。如是而已。    即使这些寥寥无几的专著,也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其中任何一本都不是以当代的科学前提为基础。    拙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个空白。它虽然有三卷之多,但我深知它的分量微不足道。真正填补这个空白,有待于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一大批专家,出版浩瀚的图书。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这样的专家,现有的少数几位研究者对历史现象  的内在联系一无所知。    一部有价值的风化史,它所搜集的现象如上所述,高尚和卑下兼而有之,如果必要,大可叫做反风化史。这不难理解。每个时代视为“合乎风化”的,主要是指不做什么什么事情,所以无法叙述,而有碍风化的事情则是一定的、可以叙述的行为。或者用个悖论来表示:在风化史中,否定的事实往往成为惟一肯定的事实。力求叙述并详尽论证性道德的所有问题,不惮琐碎而大胆,这样一部风化史自然不宜男女小学生阅读,但严肃的学术著作本来就不需要具备这个长处。    ……

编辑推荐

  因为风化史是人类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每个国家这方面的文献都十分丰富,其中有极辉煌极了色的,极精美和极丑陋的,极荒诞和极庸俗的——人的精神所能想象和创造的,莫不应有尽有,表露了人的最最大胆的思想,最最鼓舞心灵的情绪以及最最可悲的谜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欧洲风化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可惜买的时候,没有凑成同一版本,拼凑了一套。不过对了解欧洲文化很有帮助,推荐和《古希腊风化史》《古罗马风化史》一并购买
  •   如果你喜欢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别人已经描述到烂的历史,这本书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