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随笔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齐如山  页数:33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来到台湾之后,有许多朋友,怂恿我写点东西,尤其报界编辑诸兄,更是抬爱,恒来催促,不得已才想勉强写一写,岂知一提笔,问题就都来了。我此次*,是于两个航空公司疏散眷属时,顶着友人的名姓出来的,到南苑飞机场的时候,仓卒极了,刚要上机,离我站立的地方,约不过十几丈,就响了一个炮弹,大家立刻非常之紧张,飞机推进器加紧转动,大家赶紧上飞机,一切行李都未能装上。我是三十六年十二月底离开北平,所以身上只穿了一件皮袄,连一身单衣服都没有带出,书籍更是一本也没有。想写点什么,总难免查一查书籍,作一度的参考,方能充足确实。如今无书,遇到有问题的地方,就不敢写;有时这件事情,还记得七八成,然无书可查,亦不敢写。有这两层关系,能写的东西,就少多了。最初本想专写关于戏剧的,后因友人多乐听旧事,戏剧之外的事情也极爱听,于是才起意写这些文字。

内容概要

  随笔两种,抒情,叙事、评论,洋洋洒洒,读来欲罢不能。文如其人,风格酣畅淋漓,俏皮幽默,乃有年轻人之语感。见闻视野宽阔,言之有物,显然跨时代的阅历,齐如山就是齐如山,很难找到如他关注人情的那种性情,很难见到像他洞悉世态的那种心态。不跟从别人的话音,不附和别家的观点,不描红也不描黑。他主张“不由恒蹊”,“不由恒蹊者,是有恒蹊而不由”。所以有了柳拂斜风的清新,有了桃泛酥雨的鲜活。京剧和皮影的缘分,中国美人的标准,曹芹家和贾府的瓜葛,赛金花和瓦德西的那事……

作者简介

  齐如山(1875-1962)是昆弋腔发源地河北高阳县人,童年时代就养成看戏习惯,后毕业于同文书馆,曾两次去过欧洲,一九一三年回到北京后,开始研究戏剧,著有《说戏》一书,为汪伯唐(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所赏识,并在"正乐育化会"为京剧艺人做过演讲,引起会长谭鑫培、田际云(艺名几霄),以及梨园中人的注意。他原是梅兰芳的观众,看了梅的演出惊为天才,他说梅嗓音圆润,身段优美,扮相俊秀擅长做戏,既有天赋又能发挥,"确是一块好材料"(当时谭鑫培赞美梅兰芳的话),由此而产生扶植梅兰芳的动机。齐梅二人的结识并没有介绍人,而是通过书信往来而论交的。一九一三年梅兰芳在天乐茶园演《汾河湾》,齐如山坐在台下看戏,看到薛仁贵在窑外唱"家住绛州县龙门"那一大段时,饰杨迎春的梅兰芳面向内坐,竟自休息了。(老先生都是这么教的)这一大段唱词正是薛仁贵在叙述当年与柳迎春结合的经过,柳迎春怎么可以丝毫没有反应呢?于是他便写了一封长信给梅兰芳,阐明他的看法:“假使有一个人说他是自己分别十八年的丈夫回来了,自己不相信、叫他叙述身世,这是对他的考核。岂能对方在滔滔不绝地叙说着,自己却漠不关心呢?虽说老先生是这样教的,但是损坏了剧情,戏剧是永远不允许演员在台上歇着的,何况这一段是全剧的关健,妻子听了丈夫叙述旧情,决不会无动于衷的,如果要想成为一个大演员,非有改革之心不可。”齐如山还在信中,把他设想的动作,按照薛仁贵的唱段,逐句具体写了出来,供梅参考。旬日后,梅兰芳又演《汾河湾》,齐如山再去看戏时,梅已完全按照他的设想作了艺术上的加工、修改,并且获得了一阵阵喝彩声。据说散戏后,演薛仁贵的谭鑫培对人说,他很纳闷,他并没有耍腔何来众多喝彩声,留神一看,原来梅兰芳在做戏。由此可见,梅在青年时代(当时不满二十岁),就能虚心接受意见,从善如流。不久,梅兰芳就叫跟包的送一封信给这位台下看戏的老观众,请他见面叙谈,从此两人订交。  辛亥前后,梅已崭露头角,例如一次为"正乐育化会"办的小学校筹备经费义演,谭鑫培压台,杨小楼唱倒第二,倒第三是梅兰芳和王惠芳的《樊江关》,那天梅有三处堂会,赶不过来。谭、杨自信有他们坐镇,少梅一人无足轻重,不料杨小楼刚一出场,台下就人声嘈杂哄了起来,说是非要看梅兰芳的戏,否则退票,主持人只好派人催梅赶来参加,台下才告平息,害得杨小楼草草终场,大为不快,当时梅兰芳风头之健,可见一斑。但是曾几何时,第一舞台约来了南派名旦林颦卿,大演海派新戏,使人耳目一新,座无虚席。而在东城吉祥戏院演出的梅兰芳,却大受影响。齐、梅合作之处女作是《牢狱鸳鸯》,这个故事是吴震修从前人笔记中找来的,执笔人是齐如山,演出后,大为轰动。

书籍目录

齐如山随笔随笔编后记

章节摘录

  从前北方有很风行的一出戏,戏名曰《教学》,乃吾乡一廪生所编,专描写请先生教书的情形;该戏颇长,不必尽录,兹只录少许,便可明了彼时大概的情形。戏是演一读书人没馆没工作,饿的不得了,于是手拿仿圈,用镇纸在街上敲动,大喊“教书”以广招徕。上场四句诗,是:  “诗书不值钱,饿的眼发蓝,有人成了馆,便是救命仙。”接唱:买卖人吃的是香油白面,小炉匠在一旁锔碗锔盘;惟有我读书人无衣无饭,饿的我一阵阵腰疼腿酸。陈仲子三咽李螬食过半,孔夫子在陈国绝粮七天。君子人固其穷小人斯滥,莫不是天丧予就在眼前?此时又上来一老农夫,正要请老师,二人商量好了,可是有附属条件,此条件,归老农唱,而老师在其唱中加白。什么条件都可以应允。唱的是:破庙中一间房作为书馆,老师加白说:在陋巷人不堪,回也不改其乐,这正是圣贤所为,有何不可。又唱:睡觉时盖稿荐枕一大砖。加白: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有何不可。又唱:小学生遇落雨要背来背去。加白:此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轻而易举,有何不可。又唱:在佛前代打磬不得偷闲。加白:敬鬼神而远之,正是圣贤所为。又唱:每日里有三餐只是稀饭。加白:我非图哺啜者也,有何不可。又唱:吃稀饭拉稠屎一日三筐筐筐挂尖。老师通通应允,只是自己有一个条件,老农问有何条件。他说:我不认识字,可以不可以?老农说:这倒可以将就。(全戏多是《四书》中的句子,极有趣味。)请看他请老师的目的,是在攒粪,只能拉屎便妥,学问如何,并不重视。这样哪能够请到高明的老师呢?你想,从前我们念书,多是跟着只能拉屎的老师上功课,有多么苦。以上这样情形,自然有些开玩笑,但确也是有的事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齐如山随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