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不是孩子的好老师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牛晓彦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牛晓彦 编  页数:244  

前言

在我们的周围能够对自己孩子感到满意的父母并不是很多。父母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地不懂事、如何如何地不听话”。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有太多太多令他们不满意的地方。学习好的孩子,父母怪孩子不懂得为人处世;聪明伶俐的孩子,父母又埋怨孩子学习不够努力,尽耍小聪明。总之,能够让父母引以为自豪的孩子真是少之又少。细细想来,产生这样的结果,都是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作孩子来对待,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并没有长大的孩子。持这种态度的父母,本身就不是合格的父母,更谈不上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总是要求孩子处处完美、处处合自己的心意,可孩子并非是陶土一把,可以任由自己来拿捏。每个孩子自从降生那天起,就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人格。现在的孩子由于接受的信息多,思想更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父母各方面做得好,让他们服气,他们会尊敬你;如果你某些方面让他小瞧了,他对你就会不屑一顾。有的父母说,我们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可孩子却并不领情,没有任何的感恩,只有无止境地索取,稍有不如意就会对父母横眉冷对。难道我们的爱错了吗?要知道“爱孩子”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不是掌握好了分寸。没有分寸的爱就是溺爱,溺爱不是爱而是害。溺爱之下,只能出现一些不懂得什么是“爱”的孩子。有的父母奉行“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理念,对孩子出口就是命令,张嘴就是教训,结果导致孩子与自己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轻则冷漠与仇视,严重的还会出现各种心理疾患,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前程。“我们最渴望得到的是平等与尊重”这是几乎所有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声,但在中国,能够真正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父母又有多少呢?“对很小的孩子也要尊重,给孩子个人自主权,以便在自由的环境中完善孩子的个性”,这是大多数美国父母的信条。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美国父母与孩子谈话时语调平和,从不粗声粗气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了错事时,也是循循善诱。孩子承认错误并表示悔改后,父母总是说声:“我们爱你。”美国父母认为父母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给孩子爱,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所以,父母总是把“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之类的字眼挂在嘴上。而中国的父母却吝啬对孩子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由于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护,美国孩子从小就可以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家庭购买什么样的家电、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与父母商讨,父母也都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而中国的父母却总是对孩子说:“小孩子懂得什么,还是听我们的吧。”一位美国家长说:“不要强制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会伤害孩子的感情和个性。”而中国的父母却说:“不愿意也要做,父母为你选择的都是对你有益的。”于是,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于是在中国出现了太多太多戴着深度近视镜,面容疲惫且不快乐的孩子。在德国,一方面法律规定,6岁至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孩子或不爱子女”。为使孩子的性格得到自然、天成的发展,德国教育家还提出了“体验自然”的口号。德国儿童从小就可以参与各种“生态活动站”的活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感受,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中国的父母呢,宁愿做孩子的保姆,一切包办代替,孩子不会洗衣服、不会洗碗、不会买东西、不会整理房间、甚至不会自己洗头发等等。认为这一切都没有关系,只要孩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考出好成绩。结果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没有生活能力的孩子。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我们担负着孩子一生往何处发展的重任,所以一定要选准方向,走正确的教育之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很多父母却并未成为孩子的好老师。我们不能给予孩子一流的物质享受,也不能给予孩子聪明绝顶的头脑,但我们可以给孩子最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理应获得的尊重,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健全的人格,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如何树立自信,这才是我们父母教育的根本。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过他的人生,我们所能给孩子的,就是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做他们最好的老师,最可信赖的朋友,如此才是一个成功的父母,让孩子感激一生的父母!

内容概要

  《为什么父母不是孩子的好老师》会让你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更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本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和趣味性强,深入浅出地为父母分析在教育孩子时经常犯的一些错误,并逐一提出解决之道。其实要想做个好父母,培养出色的孩子并非那么难!只要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的一些失误,你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爱批评指责孩子的父母经常使用语言暴力/3以要求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5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7有意识地放大孩子的缺点/9讥笑斥责孩子的“胆小懦弱”/11对孩子的淘气也加以责备/13揪住孩子的过错不放/14很少夸奖自己的孩子/16爱当众揭孩子短/17要求孩子处处听话/19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21第二章 娇惯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25凡事都包办代替/27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29不让孩子做家务/31过度袒护孩子/33对孩子的缺点毛病姑息迁就/34以牙还牙,不让孩子吃一点亏/36对孩子过度保护和照顾/38孩子跌倒了赶紧去扶起来/40从来不批评孩子/41不懂得正确激励孩子/44过度炫耀孩子的某些长处/46第三章 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从不对孩子说“谢谢”和“对不起”/51独断专行,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53居高临下,强势派头/54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55用污辱恐吓性的语言对待孩子/57怠慢孩子的朋友和同伴/59把孩子当玩偶看待/60不信守对孩子的承诺/63窥视孩子的隐私/65缺乏对孩子的信任/67第四章 忽视孩子品行培养的父母推卸责任,给孩子树立不良榜样/71对孩子说谎的毛病视而不见/72把孩子的自私自利当作聪明/74贪图小便宜不算事/75让孩子得理不饶人/77让孩子过分看重金钱/78帮孩子推脱责任/80不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82不懂乐于助人的孩子/83不知与人为善的孩子/85第五章 过分看重孩子分数的父母认为考试成绩高于一切/89让孩子淹没在题海当中/91给孩子过多的课外压力/92忽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94用金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95处处和学习挂钩/98花多少钱也要上好学校/99一年四季不允许孩子有假期/100第六章 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处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严肃/105高高在上的父母/107卑微低气的父母/109唠叨太多的父母/110不解孩子的内心世界/112和孩子独处互动的时间过少/114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116总是小看孩子/117错了也不向孩子道歉/119只提要求不给指导/121不会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122第七章 不懂科学养育孩子的父母认为吃零食没有什么大不了/127完全杜绝孩子吃零食/129对偏食挑食的孩子听之任之/131以饮料果汁代替白开水/133爱带孩子吃快餐/135只讲美味不讲健康/137轻视孩子的早餐/138强制孩子吃某种东西/140经常给孩子吃保健品/142孩子的饮食起居没有规律/144盲目给孩子进补/145只顾漂亮不顾健康/147第八章 不懂得言传身教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闹/151父母之间不懂得彼此尊重/152抓住对方的缺点不放/154不孝敬老人/156家庭环境不整洁/158爱谈论是非恩怨、斤斤计较/159不良嗜好充斥的家庭/161没有责任心的父母/163不积极努力、凡事爱抱怨/165不信守诺言,言行不一/166第九章 剥夺孩子玩耍乐趣的父母认为玩耍是浪费光阴/171不允许孩子“无所事事”/173不陪孩子做游戏/175透支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177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179不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181认为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没有必要/183爱玩耍运动的孩子不成器/184孩子玩什么都干涉/186约束孩子和小伙伴玩耍/187第十章 缺乏爱与感恩的父母只知无条件付出并不要求孩子感恩/191不让孩子懂得“礼尚往来”/192家庭中没有温情/194对孩子的助人行为不以为然/195向孩子灌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197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198对乞讨者嗤之以鼻的孩子/200从不对父母说“谢谢”的孩子/201孩子做家务时不予以表扬和感谢/203不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204缺乏日常生活中的感恩意识/205第十一章 忽略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不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209孩子被冤枉了不能及时给予安慰/210痴迷网络的孩子/212孩子发脾气就狠狠打/213将孩子逼进自我封闭的死胡同/215孩子因何歇斯底里/217不要给孩子布下自轻自贱的网罗/219爱妒忌的孩子/221开灯睡觉的孩子/222第十二章 不对孩子进行正确性教育的父母总是避讳和孩子谈“性”问题/227错位的性别认识/229不注意培养孩子清洁身体的良好习惯/231不懂得对孩子进行性关怀/232不帮助孩子杜绝不当的“性活动”/234随便给孩子的某些行为贴上“色情”标签/235谈论“性话题”时不回避孩子/237在孩子面前穿着过于暴露/238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240孩子都6岁了还和父母一起睡/241儿子都7岁了,母亲还帮忙洗澡/243不教育孩子保护自己身体的相关知识/244

章节摘录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那些使用“语言暴力”的父母,相信心底里对孩子也是充满爱和希望的。之所以使用“语言暴力''只是不知道不良的语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总是以为区区几句过头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所以气急之下就口不择言。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却浑然不知,这样的父母其实是很悲哀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是语言,功效却截然不同。父母们一定要明白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恶语”就是“语言暴力”,具有相当的杀伤力,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为此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慎用语言,多用“良言”,禁用“恶语”,以免酿成无法挽回的过错。为了孩子,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吧。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切不可成为伤害孩子最深的“语言杀手”。以要求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案例实例6岁的球球是小区里有名的好孩子。见到人就知道马上问好,碰到有老爷爷或老奶奶会立刻跑过去搀扶,还会用稚气的声音说:“爷爷(奶奶)走路要小心,慢一点走。”在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或者抱小孩7-~阿姨,小球球会站起来让座。无论走到哪里,球球都被赞扬声包围着,任何见到球球的人都夸奖他是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有一天,妈妈却打了球球一顿,球球哭得满脸泪水,伤心的不得了。事情是这样的:喝果汁时球球不小心把杯子摔破了,妈妈赶紧跑过来:“宝贝,划没划破手?快让妈妈看看,你要小心。”没想到,球球竟大哭起来,随手拿起桌上的小勺子狠狠朝地上扔去,对来抱他的妈妈又打又抓,竞把妈妈的脸抓出了一条红道道,还又喊又叫的,气得妈妈“啪啪”冲着球球的屁股打了两下。“这孩子,你自己把杯子打破了,还发脾气。妈妈也没有批评你,你还打妈妈,还摔东西,真是不知好歹。”谁知道听了妈妈的话,球球哭得更厉害了,气得妈妈又打了他两下。后来,球球的爸爸回来了,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说球球妈妈太冲动了,怎么会和孩子一般见识,孩子毕竟是孩子。球球可能是因为杯子摔破了,导致了情绪上的激动,妈妈完全不必理会的。或者告诉孩子:“没有关系,以后再买一个一模一样的,下次拿杯子时要小心点”等。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渐渐平复下来了。可妈妈就坚持说球球不懂事,是故意闹人。专家分析球球爸爸说得很有道理,孩子毕竟是孩子,还不懂得太多生活的法则和人情世故,世界在他们的眼里是很单纯的,一旦面临一些“困难”就会不知所措,常常会表现得很情绪化。我们大人还常常地感觉心情烦躁,当然孩子也有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成人能发泄自己和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却不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呢?甚至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竟会加以责备,说孩子不懂事,无理取闹。我们成人都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无缺,更何况是刚刚才几岁的孩子呢?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把孩子大人化了!忘记了她的年龄,忘记了她的阅历,也忘记了她的能力,更忘记了我们是为人父母的。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及标准来衡量孩子,对孩子一定要宽容一点。

编辑推荐

《为什么父母不是孩子的好老师》:父母不应该做的这些事:爱批评指责孩子的父母,娇惯溺爱孩子的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忽视孩子品行培养的父母,过分看重孩子分数的父母,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处的父母,不懂科学养育孩子的父母,不懂得言传身教的父母。改变父母,成就孩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什么父母不是孩子的好老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