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经典故事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方妇儿  作者:云飞扬 编  页数:157  

前言

  春秋时期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至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 家分晋结束。因这一时期与孔子修订《春秋》的时间大体一致,故得名春秋 。 春秋第一页,经历了250余年一统华夏的繁荣,曾号称诸侯满天下的西 周,彼时就剩下寥若辰星的数十个诸侯国。周王室无力号令天下,面对诸侯 横行,戎狄入侵,周平王自镐京迁都至洛邑。周朝开启东周的新篇章,从此 王室名存实亡,诸侯间烽烟四起。 贯穿春秋历史的主线,是五霸的相继崛起。在春秋的历史天空下,争斗 与结盟,分裂与复合常常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之间循环上演。这其中 既有强强联合,也有强吞弱并,从齐桓公的“尊王攘夷”首先称雄到宋襄公 的仁义之师,从晋文公的“勤王之政”到秦穆公的称霸西戎,从楚庄王的奋 发突起到吴越间的你争我斗,战争从未间断,合盟也时有发生。 尽管战争阴云密布,但透过阴霾,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些让我们感动于祖 先的事。有人说,看历史,看古人的智慧计谋,他们勾心斗角起来让你胆战 心寒,可在忠君爱国上的忠与直,却让人感慨他们如此可敬。《中国通史经 典故事·春秋》精选了这一时期的部分经典故事,编者期望通过此书和您共 同聆听来自春秋的历史回音。

内容概要

  贯穿春秋历史的主线,是五霸的相继崛起。在春秋的历史天空下,争斗与结盟,分裂与复合常常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之间循环上演。这其中既有强强联合,也有强吞弱并,从齐桓公的“薄王攘夷”首先称雄到宋襄公的仁义之师,从晋文公的“尊至之敢”到秦穆公的称霸西戎,从楚庄王的奋发突起到吴越褥的你争我斗,战争从未间断,含盟也时有发生。

书籍目录

周平王东迁郑庄公掘地见母周郑交恶乱臣贼子州吁暗箭伤人繻葛之战屈瑕趾高气扬雍纠杀丈人及瓜而代管鲍之交长勺之战南宫长万之乱放牛之人宁戚蔡哀侯害人害己楚文王与鬻拳仙鹤坐车老马识途齐桓公割地送燕庆父乱鲁存邢救卫骊姬之乱风马牛不相及召陵之盟申生失位唇亡齿寒五张羊皮赎相国晋公予出逃夷吾回国管仲论相晋惠公大开杀戒泛舟之役韩原之战重耳出逃宋楚争霸重耳周游列国穆姬欲焚救惠公重耳归国即位晋文公不计前嫌头须求见晋文公介子推不受俸禄晋文公勤王晋文公示信伎原展喜退齐兵退避三舍城濮之战跋土之盟烛武退秦兵弦高犒秦师秦晋崤之战楚商臣弑父夺位秦穆公雪耻楚国智取庸国楚庄王问鼎宋郑之战郏灵公与公予宋夏姬祸国楚庄王入陈平叛郑襄公忍辱存国垡5之战宋元华杀楚使楚庄王借口攻宋郤克使齐晋齐鞍之战晋国迁都五大夫乱晋晋楚鄢陵之战七国伎郑诸侯攻齐崔杼弑君楚灵王争霸晏予使楚齐鲁会盟伍子胥出关孔子周游列国吴越相争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周平王东迁周平王东迁是东周开始的标志,也是东周时期的第一阶段,即春秋时代的上限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卫武侯等诸侯武装护送下,自镐京(今陕西长安区西北沣河东)迁都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希望能借助此次迁都,得到强大的晋、郑等诸侯的扶持。周平王迁都事件。开启了东周时代的第一页。西周末年,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一方面,王室内部斗争激烈;另一方面,戎狄的不断入侵,也让周王朝应接不暇。公元前781年前后,周幽王即位。这位西周最后一位国君在位期间,宠溺妃子褒姒,不仅用烽火戏弄诸侯以博妃子一笑,且不顾众臣反对,一意孤行废除申后的儿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为继承人。褒姒是褒国姒姓的女儿,申后是申侯的女儿,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发了姒姓和姜姓间的矛盾,为西周灭亡埋下了隐患。周幽王这一废嫡立庶的做法,也极大违背了周王朝以礼乐伦常为准则的一贯传统,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强烈反对。公元前771年,申侯抓住周幽王废嫡立庶的机会起兵发难,联合缯、犬戎等夷族势力,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在骊山杀了周幽王,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西周由此宣告灭亡。经过这次兵变,镐京城内狼藉一片,王宫内室也都残破不堪。加之镐京因濒临西北游牧部落,遭到西陲边境少数民族武装多次侵犯;另外,由于周宣王末年,西北关中一带连年干旱,洛、泾、渭等主要河流大川干涸,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岐山地区又发生了地震等自然灾害,百姓生活受到很大威胁。周太史根据占卜,认为这是周朝将要灭亡的预兆。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周平王决定迁都洛邑,以得到晋、郑等诸侯的扶持。公元前770年,秦、卫、晋、郑等诸侯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邑又称成周,它是周武王当年于牧野之战东征灭商后,回师途中选中用于建设新都的地址。洛邑位于伊水、洛水一带的夏人故地,周武王决定将殷人的残余势力集中在此,以加强地处西方以丰镐为中心的周人对其的控制。武王计划好以后,未能等到新城开始动工,就去世了。后来,武王的弟弟周公接手了营建新城的重任,经历了约一年时间,这座新都基本建成。周公将殷人迁移至此,并驻扎军队进行监视。在西周王朝统治期间,洛邑作为西周的东都,或者叫陪都,其地位也相当重要,但相比镐京,还是次之。直到周平王迁都至此,洛邑方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国都。由于周平王是弑父夺位,因而为尊崇礼制的各诸侯所轻视,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一落千丈;而这一时期的周王室更加衰弱,诸侯势力却越来越强,东周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王室衰微的趋势。虽然已经离开了镐京,但周天子的安宁日子并没有多少。王城洛邑仍然时常受到戎狄的侵扰,在戎狄的蚕食下,周平王对京畿之地的控制范围日渐缩小,最后沦落到仅剩下今洛阳城附近的地盘。与此同时,周天子也逐渐丧失了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尽管周王室已趋近日落西山,但周天子仍以“天下共主”的名义,对诸侯拥有一定的号召力。一些地方上的诸侯,因其经济和武装力量的发展强大起来之后,开始谋求政治上的利益。他们打着王室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政治好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367年前后,东周王室内部因权力争夺,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成为与各国平等的诸侯之一。郑庄公掘地见母郑国是东周时期春秋之初的诸侯国之一,公元前722年左右,郑国发生了叔段之乱。郑国君侯郑武公娶武姜为妻,武姜生下后来的郑庄公寤生以及他的弟弟叔段二人。因为生庄公时难产,武姜对寤生很是厌恶,对叔段却是百般宠爱。为此,武姜甚至向郑武公请求立叔段为继承人。被郑武公拒绝。武姜一计不成,又扶持叔段意欲谋夺庄公之位,由此激发了她与庄公之间的矛盾。《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有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而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按照古制,立长子继承爵位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武姜因为偏爱次子,在寤生得到王位之前,就劝郑武公立叔段为王位继承人,郑武公没有同意。寤生即位后是为庄公,武姜更加心怀不满,想尽办法为叔段扶植势力,以便取代庄公。武姜替叔段请求庄公,想要制邑(今郑州上街)作为封地,庄公不同意;武姜于是又请庄公把叔段封到京襄城(今荥阳)。庄公以为武姜会替叔段选一个富庶之地,没想到她会提出这样一个地方,于是答应了她。此时,庄公已经有所警觉。叔段到京襄城后,自称京城太叔,四处招兵买马、修筑城墙,明眼之人都看得出他是要筹划谋反。郑国卿士祭足赶紧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庄公,庄公却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只要她感到高兴就好,这些事就不要去管它了。”祭仲(另作祭足)着急地说:“话虽如此,可是武姜没有满足的时候,依微臣之见,不如早点把他们妥善安置起来,不然等叔段翅膀长硬,就很难对付了。”庄公颇不在乎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不用着急,我倒是还想看看他们能有什么好计谋呢!”原来,庄公早已想好了对付他们的法子。大约公元前722年,叔段以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随即回信给叔段,让他即刻起兵,自己做为内应相策。叔段母子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秘密通信会在半途上被郑庄公截获。拿到叔段谋反的确凿证据后,郑庄公立即派公孙吕率兵包围了京襄城,杀了叔段一个措手不及。叔段来不及组织反抗,仓皇逃至鄢陵,后因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辉县),最后实在走投无路,叔段自杀身亡。其子公孙滑在向卫国借兵途中闻讯,痛哭不已,又害怕郑庄公追查下来,于是逃亡卫国,请卫国出兵伐郑。卫桓公发兵之际,郑庄公一面派人送来密信,将叔段事件前后据实相告;另一面也整顿兵力,随时准备出征。卫桓公慑于郑国之威,不敢妄自行动,遂与郑国修好。经过这场叛乱,郑庄公对母亲愈加不满,宣称自己和武姜不到黄泉不见面,并把武姜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居住。时间不长,庄公心有悔意。有一天,他设宴招待管理颍地的官员颍考叔,颍考叔便借机劝他们母子和解。用餐时,颍考叔有意把~些好吃的东西偷偷藏到自己的袖子里。郑庄公感到奇怪,问:“你这是干什么呢?”颍考叔说:“我的老母亲生活在乡下,从来没有吃过君主赐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我的一片孝心。”郑庄公有感而发,便向他倾诉了自己与母亲武姜因关系破裂造成的烦恼。颍考叔说:“这好办,我们可以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这样您就可以见到您的母后了。”庄公也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就委托颍考叔认真办理此事。颍考叔离开后迅速行动,组织人力在京襄城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一直挖到泉水涌现(地下水),接着他把郑庄公和武姜一同请到地道里见面。郑庄公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尽释前嫌。郑庄公和母亲和好后,对自己兄弟相残一事颇有悔意。多年之后,郑厉公即位,叔段之孙公父定叔仍流亡在卫国。郑厉公说,不可使得叔段在郑国无后,于是遣人将公父定叔接回郑国。周郑交恶周平王迁都洛邑后,曾先后任用郑武公、郑庄公在周王室担任官职。郑武公自恃强大。丝毫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周平王担心郑侯权势太大,架空王权,于是又以虢公为卿士,分散其权力。郑庄公因此怨恨周王,周王慑于郑国压力,又以王子狐入郑为人质。郑庄公则以世子忽入周为质。周平王去世后,周王室欲以虢公取代郑庄公。庄公不满,周、郑由此交恶。郑庄公的祖父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父亲郑武公也在周平王时出任卿士。郑庄公继承父亲的郑国君位时,一并继承了卿士职位。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室日益衰微,不得不依附于同姓诸侯,以求支持。当时,郑国是最强的诸侯国之一。郑国也因为护王有功,在诸侯间声威赫赫,其势渐长。周平王担心郑国长此下去,早晚会有狼子野心,于是有意宠信并大力提拔虢公,希望借此削弱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颇有心计,在洛邑担任卿士期间,常常假公济私,不但私自减少郑国该向周王室缴纳的赋税,甚至还偷运诸侯向王室朝贡之物前往郑国。天子对外征伐时,他把郑国的军队放在后面,以保实力。其做法引起各诸侯不满,周天子也因其不如其祖父、父亲而渐渐疏远了他。郑庄公看出周平王的意图,愤恨不已,亲自去质问周天子有何意图。周平王惧于郑国之势,战战兢兢矢口否认。郑庄公不相信,但也没有办法,便胁迫周天子交换人质,以备不测。周王室迫于郑国压力,派王子狐人郑为人质;郑国遂派世子忽人周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不久,周王室就商议如何谋夺郑庄公的权力,交予虢公掌管大权。郑庄公闻讯,怒不可遏,随即采取报复行动。公元前719年,他先是派大夫祭仲率领军队,毁坏了周王室属地温邑(今河南温县以南)尚未成熟的麦子;同年秋季,又抢先收割了洛邑郊野的庄稼。郑庄公的这一报复行为,让周王室与郑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周平王死后,周桓王即位。公元前717年,郑庄公入朝参拜周天子。周桓王因为郑庄公擅自割取京畿麦子而迁怒于庄公,郑庄公对此很是不满。公元前716年,郑庄公先斩后奏,私下和鲁国交换领地。周桓王盛怒之下,收回郑庄公士卿之职,予以虢公,实现周平王生前“分权于虢公”的未竟之志。根据西周律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规定,周天子随时有收回诸侯土地的权力。公元前712年左右,周桓王欲收回郑国多处封地。但彼时的王室大权旁落,周天子的威仪早已名不副实,根本无力收回土地,无奈之下,周王室只好以卿大夫苏氏在今河南沁阳、温县一带的十二邑作为交换条件,收回郑国的几处封地。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经典故事:春秋》:鉴古中国兴衰成败,通五千年沧桑流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通史经典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