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作者:张新国  页数:191  

前言

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虚拟网络和数字时代,人类整整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在这数千年里,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生命是奇妙的,创造生命的自然、地球和宇宙更是神奇。在这神奇瑰丽的大千世界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昨天的疑问、不解之谜不断揭开。奇闻怪事亦将变成人所共知的常识。而新的神秘和未知又将出现,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神秘事物在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当我们漫步在既充满生机活力又诡谲神秘的地球时。面对浩瀚的奇观,无穷的变化,惨烈的动荡,或惊诧,或敬畏,或高歌,或搏击,或求索……随着人类接触的未知领域越多,人类对未来勇于追求和探索的精神亦愈强。面对今天的神秘和未知的世界。我们只有探索,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尘封太久的神秘外衣,展示其本真的画面。本书以最生动的文字,最缜密的思维,最精彩的图片将这些令人费解的神秘现象的奥妙娓娓道来。与您一起探索种种扑朔迷离的自然与科学疑云。    《探索与发现》以“勇于探索,还原本质”为理念,探索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介绍和诠释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探求和发现宇宙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和文化内涵。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讲述科学、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鲜为人知的故事,探求其中的奥妙。它是一套大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纪录丛书。在内容涵盖方面。打破了以往的学科框架,以最能引发读者好奇心的“谜”和“奇”为切入点,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大千世界的各种奇迹、奇观、奇特现象、奇异发现以及种种令人费解的未解之谜。    该书虽非小说,但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虽非哲学,但却能从猎奇中获得明辨是非,发人深思的哲理;虽非幽默小品,但能从中获得缓解紧张、消除疲劳、愉悦心情、振奋精神的效用。书中虽然汇集的资料颇丰,奇闻怪事颇富,但因宇宙之渺茫。瀛寰之广阔。未知事物何止千万,其中的奇闻趣事。犹如沧海一粟,永远也写不尽道不完。    在坚持科普图书的严谨性、科学性的同时。强化其趣味性和可读性;在言之有物的前提下,追求言之有味、言之成趣。以猎奇的视角和科学的态度,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注重内容的前提下。我们不仅在版式上下足了功夫。而且为文字配备了精美的图片,是一套文字与图片完美结合的科普读物典范。

内容概要

《探索与发现》以“勇于探索,还原本质”为理念,探索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介绍和诠释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探求和发现宇宙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和文化内涵。本书为丛书之《战争探秘》分册,由张新国主编。《战争探秘》共分四章,内容包括:远古战场留下的谜题、声势浩大的海战之谜、举世闻名的陆战之谜、居高临下的空战之谜。

书籍目录

第一章远古战场留下的谜题
史前是否爆发过核大战
特洛伊战争的面纱揭开了吗
谁最早使用马拉战车
古代的牛战发生在哪里
斯巴达克改变北上之谜
皮洛士远征罗马的战争
萨拉丁灭亡耶路撒冷王国之战
君士坦丁堡围攻战
朝鲜壬辰战争中的露梁海战
古希腊两大同盟争斗
亚历山大东征
波斯军队为何突然失踪
第二章声势浩大的海战之谜
“乌鸦式”战舰显威风
“海上马车夫”易主
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之谜
亚速海海战俄军胜利之谜
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
“缅因”号战舰为何突然爆炸
杜威舰队为何取马尼拉
“日德兰”鱼雷之谜
以色列轰炸美国间谍船之谜
中途岛海战之谜
是谁烧了“诺曼底”号
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之谜
“海狮”军事计划为何夭折
第三章举世闻名的陆战之谜
谁开的莱克星顿第一枪
普鲁士军队意外后撤之谜
英军焚烧美国首都华盛顿之谜
南北战争中的葛底斯堡之战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之谜
“向罗马进军”是怎么回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谜
敦刻尔克大撤退之谜
希特勒未进攻瑞士之谜
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作战
美军猪湾入侵失败之谜
两伊战争的起因之谜
伊拉克战争之谜
第四章居高临下的空战之谜
人类史上首次空战之谜
“巴巴罗萨”空战战果之谜

章节摘录

史前是否爆发过核大战    在德肯原始森林中,人们还发现了更多的焦化废墟。废墟城墙被品化,光滑如同玻璃,不仅建筑物表面被晶化,连建筑物内的石制家具表层也被玻璃化了。    据印度古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在古印度,居住在恒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达瓦人,费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曾经发生过两次战争,战争的残酷程度为史所罕见,有点类似核战争的场面。例如对第一次战争的描述:“英勇的阿特瓦坦,稳坐在维马纳内,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潘达瓦人上空黑了下来,接着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沙石不断从空中打来。”    “太阳似乎在空中摇,这种武器飞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大片的地段内,动物死亡,河水沸腾,鱼虾等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敌兵被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    对第二次战争的描写更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其亮度犹如上万个太阳,烟火柱翻滚着升入天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和指甲脱落了,陶瓷器碎裂,盘旋的鸟在天空中被灼死。”    看到此惨状,现代人会立刻联想到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威力。在原子弹还没有产生的年代,许多学者一直认为此书中的那些悲惨的描写是“带诗意的夸张”。可是到了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这些描写就似原子弹爆炸目击记一样准确。    后来考古学家在发生上述战争的恒河上游发现了众多的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中大块大块的岩石被黏合在一起,表面凹凸不平。要知道,能使岩石熔化,最低需要1800℃。一般的大火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只有原子弹的核爆炸才能达到。    因而,不少学者正在探索一个谜,那就是在人类早期历史上是否爆发过核大战?    著名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克·索迪坚持认为:“我相信人类曾经有过多次文明,人类很早已熟悉了原子能,但由于误用,他们遭到了毁灭。”    在德肯原始森林中,人们还发现了更多的焦化废墟。废墟城墙被晶化,光滑如同玻璃,不仅建筑物表面被晶化,连建筑物内的石制家具表层也被玻璃化了。    前苏联学者戈尔·波夫斯基也来到过恒河上游考察,有过惊人的发现,他在上述地区意外地发现了一具人体残骸,其体内放射性元素比常态高出50倍,他把这个发现载入了自己的著作《古代之谜》中。    人们还发现,古印度人在时间上使用两种奇怪的概念——“卡尔帕”和“卡希达”。“卡尔帕”相当于42.32亿年,“卡希达”相当于一亿分之三秒,这两种时间概念曾使众多研究者摸不着头脑。    但是核物理学家明白,在自然界里,要用亿年或百万分之几秒的时间来量度的,只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分解率。例如铀238的一半寿命为45.1亿年,而K介子的半寿命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与“卡尔帕”、“卡希达”的概念较为相近。    那么,是不是可以从这个古印度人使用的时间概念上来推测,古印度人已经拥有了量度核物质和次核物质的技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很有可能已经掌握制造核武器的技术,生产出原子弹来。    饶有趣味的是,类似核战争的废墟不仅在印度被发现,在巴比伦、撒哈拉沙漠和蒙古的戈壁滩上都被人发现有史前核战的废墟,废墟中的“玻璃石”与今天核试验场合中的“玻璃石”十分相像。.    《摩诃婆罗多》这部古印度史诗,据考证,成书约在公元前1500年,书中所记载的史实则比成书时间还要早2000年,它所记载的事件至少距离今天5000多年。那么在距离5000多年前的史前究竟是否爆发过核大战?尽管已有不少学者从文献记载或考古发掘上做了许多推测,但至今仍然还是个谜。    P6-8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探索与发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